【推理作品中,是否也存在渣男女?】#槙村香鐵鎚擊殺冴羽獠式
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渣」字進行釋疑,但「渣」字要被定義,可能又是一樁懸案各自表述觀察的推理,這先不管。
自從豬揚變色,霸氣周怒斬渣男的江湖傳說炸鍋以來,這件事應該都引爆了人們,不管性別年齡或單身有伴,對親密關係潛藏的恐懼-誰知道有天,會不會走到遇到,就被渣傷到,更恐怖的是,渣的平日形象還很好?!天啊,這種事應該只能說:不要問,很恐怖!
但推理創作作為一個,經常性大篇幅著墨親密關係,特別是箇中的背叛、陷阱與不可信等,並屢屢對其提出質疑與表露恐懼的文體類型,熟知推理的讀者,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一些可能可以算是「渣渣」的浮光掠影-
一.雙面情人的雙面陷阱:
正如媽祖娘娘所云:「蜻蜓落蛛網-無望」的籤詩意義,雙面情人的雙面陷阱,簡直叫人避無可避,無力抗拒。
不僅僅是因為戀愛叫人盲目如瞎,某種程度來講,陷入愛河甚至等同人類本能「臉孔辨識失能」的身份認知混淆錯亂。
有朝一日得知真相的晴天霹靂,人們才後知後覺的理解-自己所知道的人其實與自己的想像不同,並差、遠、了!
導火線往往都是因為關鍵事件(對方死亡或失蹤)、關鍵物品(手機內容)的觸發追索,女主才驚覺自己深愛的人,一切都是假裝與假冒!自然所有的美好也是假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相信!)(搖頭如波浪鼓)
這類像珍.漢芙.克瑞茲 (Jean Hanff Korelitz)《假裝》(You Should Have Known)、金柏莉.貝蕾(Kimberly Belle) 《別相信枕邊人》(The Marriage Lie)與BBC影集的《威爾遜夫人》(Mrs. Wilson)都可說是箇中代表。
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雙面情人為題,渣有時也不分男女(!),所以,如果雙面情人推理並非是男方蓄意欺瞞哄騙或以假象包裝導致,往往多是女方精神狀況出問題,或因果溯源到女方花痴爛漫,劈腿外遇成爆炸主因。
如法國電影《雙面愛人》(The Double Lover)、S. J. 華森(S.J. Watson)《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與艾蜜莉・巴爾(Emily Barr)《別相信自己》(The One Memory of Flora Banks)等,這類並常有女子自我中心敘事,活在自己想像世界的陷溺情境。
但其實呴瑞凡,如果推理作品中有渣度查水表,或說渣度計可以如額溫槍這樣量測主角的渣度值(現實並沒有這種東西),不管是男是女,多數都達不到此次事件的高度渣值,財富跟時間管理的部分當然也是。
因為出現在推理當中,具備解謎角色功能的主角或說偵探等,多數時間在殺機四伏的辦案過程裡,來回逡巡就已耗去太多的青春體力,粉紅泡泡這種東西,通常意思意思一下也就過去了,除非是那種心理驚悚結合花痴爛漫羅曼史的推理,否則真要搞點什麼,比較是以下情境。
二.有色無膽/朋友以上,戀人未滿/花痴調情/曖昧
甜美教主楊丞琳曾唱過:「曖昧叫人受盡委屈」,事實正是如此,曖昧這種東西沒有證據(也不用錢),感情也不一定有跡可循,說來說去都是一件非常沒有保險,投資報酬率賠率超乎常人想像的事情。
在推理作品有關性平爭議,或可能引發討論的觀念行舉,多數會落在過度大男人主義,或厭女情結的「人正闇黑系」、「恐怖惡女」,及自己「情不自禁」還可能會說「都是月亮惹得禍是妳太美又太溫柔」之類言語(怪誰嘍)
不過出現頻率較高的,往往是有色無膽,喜歡看美女型(常露出粉紅泡泡愛心臉的毛利小五郎表示冤枉啊?),不然就是丹.布朗(Dan Brown)塑造的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哥,每辦新案就曖昧新歡的花心羅柏(蘿蔔)?連耶穌基督的後裔都敢泡,真是Jesus Christ!好大的膽子!
三.叫他純情/癡情的男子漢
這種比較類似好萊塢英雄的男主設定,往往是喪妻失兒等悲劇引領主角踏上解謎,失去愛人的原因有很多:過度重視事業,最後妻子對人走才追悔不及;重大意外變故或生病才喪偶的不幸(車禍或生病),或愛人妻子被害為討公道還諸正義的執行,太多例不勝枚舉,之後再另開新篇分類解析。
四.恐怖情人:
恐怖情人請詳見我過去【世界暢銷小說公式:推理小說中的愛情】#你是瘋兒我是殺 #纏纏綿綿繞天涯其實是鬼故事的快逃啊(https://tinyurl.com/yd82h6pm)
暫時想到這些,也歡迎有想法的朋友分享意見~
霹靂四大懸案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吃炸雞的日本聖誕節 自從搬家到現在的住處以後,我的生活範圍就整個移轉到了東京都心的東邊,集中在中央區和千代田區。縮小範圍來說的話,就是常來東京旅行的人也熟知的幾個區域,包含築地、銀座、有樂町、日比谷、丸之內和東京車站等地。
從前住的地方離這邊遠,來去匆匆,少有機會細細觀察這一區在年中的變化,而現在路過的機會頻繁增加了,於是便開始發覺,隨著四季更迭,這裡作為日本潮流時尚領航之一的地區,對於節慶的時間感也更為敏感。
大約在十月下旬,某一天,當我走在銀座通上,突然發現兩側的行道樹有了變化。種植行道樹的花圃,明顯地被經過鏟土,在許多樹的旁邊多出了空間來。
以前不住在附近,偶爾來銀座,根本不會特別留意行道樹的風景變化,而如今因為常經過,有任何一點細微的改變,都容易注意到了。
只是我的注意力只觀察到花圃產生了改變,關於細節卻沒有全然捕捉到。
花圃裡多出來的空間是要做什麼呢?
我突然陷入努力回溯記憶的深淵。
然而,怎麼樣也想不起來,到底原本的位置是也有樹,而如今被移走了嗎?還是,原有的位置其實有種了什麼其他的花草,但因為某個理由決定鏟走了呢?
就這樣,帶著一樁城市風景的懸案,那陣子,我每每走過銀座通時,就覺得內心的小劇場在上演一齣推理連續劇。
直到過了不久以後的某一天,當我在回家的途中又穿越過銀座通時,總算真相大白。
花圃被鏟開來的空位,移植進了新的樹木。
那些「新參者」樹木,每株大約高約三公尺,比原來的行道樹還高聳,穿插在原有的樹木之間,在銀座通上一字排開。
雖然還沒有替它們披上任何燈飾,但已經阻擋不了群樹的氣勢。
這一刻,我恍然大悟:啊,它們是聖誕樹。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來了。
◎海派的聖誕樹
過去,每逢聖誕節或歲末年初若有來到銀座逛街時,都是已經看到裝飾好彩燈的燦亮聖誕樹。總是理所當然地以為,那些行道樹只是在十二月時掛上燈飾就完成變裝的。直到最近,我才知道銀座通上的行道樹,原來平常並沒有那麼多株。
許多的樹,是為了迎接聖誕節和新年才移植過來的。等到節慶過去以後,那些樹又會被移走,像是被情商參與一場特別演出,大戲落幕以後,它們功臣身退,交還舞台,花圃再次復原成過節前的模樣。
這些作為銀座聖誕樹的行道樹,品種叫做「赤松柏」。原本在銀座通上就有約109株左右,逢聖誕節來臨前,會追加100株更高的樹。整個銀座區域,除了在銀座通上從銀座一丁目到八丁目,還包括晴海通上從數寄屋橋(有樂町、日比谷周邊區域)到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合計總共約會有209株左右的赤松柏,都會佈置起燈飾來,搖身一變成為夜裡閃爍熠熠的聖誕樹。
那些樹,為什麼不乾脆就一直放在銀座的路上就好了呢?大概是如果所有的花圃都只種植同一種類樹木的話,銀座街上的風景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吧?沒有其他花草相襯的單調街頭風景,當然不能跟林立的時尚名店相互輝映。那樣的畫面,銀座(如果她是一個人的話)不會喜歡。
聖誕跨年過後,那些追加的樹木就會全部寄贈給各地團體。
我想不出來東京還有哪一個地方可以如銀座這麼豪氣?難怪總說銀座是屬於「大人的」銀座。那種感覺,就好像你在某間餐廳跟朋友吃飯,巧遇某個有地位的長輩。打過招呼,長輩離開,然後,當你吃完準備結帳時,店員告訴你,剛才長輩已經先幫你付清了。
銀座過聖誕節,對聖誕樹的使用方式,總讓我覺得有股這樣的海派。
「節過完了,樹,就給你們吧!別爭別爭,今年沒拿到的,來年還有。」
再次把銀座給擬人化,我想,她可能會對東京其他的地區這麼說。
銀座好像很跩?不不不,別誤會了。不是我要替銀座說話,但是,銀座真的沒有要故意擺高姿態的意思。實在是因為如今日本會如此大張旗鼓地過起聖誕節,一切都跟銀座有關。
◎日本吃聖誕蛋糕、聖誕折扣季,八十年前從銀座開始
銀座京橋有一棟大樓,叫做「明治屋」。這間老店創業於百年前的明治年代,創業者是曾經有在英國留學經驗的日本人,主要是一間舶來品專賣店,在當時外國商品流通市場還不太發達的時代,專門販售國外進口的食品與食材。
1900年(明治33年)明治屋在銀座京橋開幕,因為老闆喝過洋墨水,賣的又是舶來品,自然在行銷宣傳和店家裝潢上也引進西風。
那年聖誕節,明治屋立起聖誕樹和佈置起相關裝飾,成為日本第一間熱鬧過聖誕的店家。前所未有的宣傳作法,旋即成為新聞話題,廣為國人所知,許多人紛紛慕名而來,帶動明治屋和周邊商機。自此,每逢聖誕節,佈置聖誕樹和裝飾,遂成為明治屋傳統,而其他店家也開始爭相效仿。而到了1930年(昭和5年),明治屋又再創新舉,在聖誕節時掛上「大拍賣」(大売り出し)字樣的氣球,也就是從這個分水嶺開始,日本聖誕節時開始仿照西方國家,有了聖誕節SALE折扣季。
我最喜歡在聖誕節來到前,逛百貨公司的地下街。像是伊勢丹、三越、高島屋等,這些百貨龍頭業者的地下街販賣熟食與甜點專櫃,在平日本來就已是人間天堂,每到了十二月因為賣起各式各樣華麗的聖誕蛋糕,變得更加熱鬧非凡。
聖誕節買蛋糕吃,早已是日本人過聖誕節的方式之一。這習慣的養成也跟銀座有關。1910年(明治43年)銀座「不二家」開始在聖誕節推銷蛋糕,一般來說是大家認為日本與聖誕蛋糕最早的連結。不過,真正流行起來是要到戰爭結束後,砂糖和麵粉的使用解禁,以及冰箱在日本普及以後的事了。
聖誕樹、聖誕裝飾、聖誕節折扣季和聖誕蛋糕,如今每逢十二月下旬,這些在日本隨處都可見到的平常事,原來起源都跟銀座有關。所以說,如此引領風潮的銀座商圈,迄今過聖誕時流淌的氣派與高度,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吧。
◎日本人過聖誕吃炸雞
日本過聖誕,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大家會在這一天去買炸雞吃。這是全世界只有日本才有的「習俗」,令真正在過聖誕節的歐美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緣由來自於日本肯德基在1970年代,聖誕節打出吃炸雞的促銷,意外引起迴響,連續幾年下來,自此定調。大概就跟台灣過中秋節,某一年起因為受到「萬家香」烤肉醬的廣告影響,開始了中秋烤肉是一樣道理。
1970年代以後出生的日本小孩,從小過聖誕就是吃炸雞,早成為既定印象。直到現在,每逢聖誕時節,我新認識的日本朋友還會問我:「台灣過聖誕節,大家除了吃炸雞跟蛋糕以外,還有什麼當地特別的慶祝方式嗎?」
當我回答他們「其實只有你們才在吃炸雞」時,發問者都會露出一臉晴天霹靂的表情,好像突然發現地球不是圓的一樣。
因為日本的市場商機自給自足,許多東西都自成一格,常常不曉得外面的世界原來跟他們不是同一個標準。就像iPhone沒有入侵日本市場以前,從前他們一直不知道,世界上只有日本電信業者會鎖機——你跟哪家電信業者買手機,那支手機就只能認那間電信。即使合約到了,手機也不能跨公司使用。
◎對聖誕樹許願
這一兩年,除了銀座通和晴海通的聖誕樹,以及一直以來在三越百貨、MIKIMOTO、山野樂器店前光彩炫目的聖誕裝飾以外,銀座東急廣場和GINZA SIX也加入彩飾聖誕的盛典。
縱使東京有許多商圈的興起,但看來銀座還是會有著難以被替代的地位,繼續在聖誕時分自傲下去吧。
銀座歡度聖誕,晃眼已有百年歷史。
腳步雜沓的百年時光中,渺小的我,此時此刻在銀座通上,駐足觀看又再次裝飾起的聖誕樹時,不免在想,這一百多年來,有多少人也曾和我一樣,站在同個位置,以相同的角度仰望這片風景呢?
我們身處的時代不同,來自不一樣的地方,也將往不同的人生方向前進,但每個人渴望愉悅安好地送舊迎新,那份心情肯定是跨越時空的一致。
有人會對聖誕樹許願嗎?好像沒聽說過吧。一年快過完了,可不可以,就讓我任性地對聖誕樹許個願?
願想起你的我,記起我的你,無論在哪一個城市的角落,都能被這樹上溫暖而璀璨的光給照耀包裹。
感激舊歲,我們會有更好的一年。
(本文首刊發表於2017年12月皇冠雜誌)
【聖誕快樂 張維中歌單】https://apple.co/399JUga
https://weizhongzhang.com/2018/12/24/xmasgin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