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廣場大樓 1992 vs 2020
上圖由聯合報記者林建榮攝於1992年1月31日,此時坐落在台北車站正對面的亞洲廣場大樓是台北市第二高樓,比隔壁的台北希爾頓大飯店(20層樓)還高7層樓,而當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築物乃是位於敦化南路的敦南東帝士大樓(38層樓高),很快地,到了1993年底,台北市最高建築物的頭銜便讓亞洲廣場大樓西側新建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51層樓)給奪走。(圖片來源:報時光UDNtime)
下圖由張哲生於2020年1月22日在同地拍攝(站在市民大道與承德路口往南望),兩圖對照可以發現今景多了一些高樓,小樹苗也都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了!
下面是一篇關於大亞百貨開幕的新聞,刊載於1990年11月23日的《經濟日報》第27版。
高感度流行專門複合店
大亞百貨12月北市火車站前亮相
【記者胡小旎-\-\-台北】由亞洲世界國際集團所投資的大亞百貨機構,即位於台北市陸標台北火車站前方之商圈中心點的亞洲廣場大樓,定十二月正式開幕,是屬新經營型態的高感度流行專門複合店,有別於一般百貨公司。
該公司歡迎的消費層次包括十四歲到十八歲的年輕雅族、十八歲到廿八歲的上班、單身或生活貴族,及廿八歲到四十五歲的名媛、紳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亞百貨匯集了國內所有知名品牌,期輔助各品牌業者共同邁向國際水準的目標。
【認識 亞洲廣場大樓】
坐落於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號的亞洲廣場大樓,由聯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起造,於1987年8月2日開工,1990年2月24日竣工,為一棟地上27層、地下5層的RC鋼骨大樓,設計師為李祖原,達欣工程營造,工程造價為新台幣6億9900萬元。
1990年12月,進駐亞洲廣場大樓地上1~6樓與地下1至3樓的大亞百貨風光開幕,大亞百貨是亞洲世界集團旗下環亞百貨的姊妹店,在歷經隔壁新光三越百貨(1993年底開幕)的競爭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2000年亞世集團爆發財務危機,於是大亞百貨在2001年被進行拍賣,前後流標多次,直至2003年才由國寶集團以11億元標下亞洲廣場大樓裡大亞百貨所在之樓層,最後於2004年2月29日結束營業,走入歷史。
2004年8月,軟體公司文魁資訊進駐亞洲廣場大樓,開了一家號稱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數位商品賣場「KMall」(營業樓層為地上5層、地下5層),當時由於光華商場即將於2006年1月因為光華橋拆除而拆遷,而吸引了不少光華商場的店家進駐。KMall的地下一樓面積高達1,400坪,比鄰近的NOVA資訊廣場整個賣場面積還大,成為整棟KMall最吸引人的樓層。KMALL在開幕時共進駐120餘個攤商,其中四成來自光華商場,五成來自NOVA資訊廣場,儼然成為另一個光華商場。
2007年7月,統一集團的太子建設買下文魁資訊,將之更名為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並將KMall重新規劃為一個綜合性百貨商場,以「統一元氣館」之名重新開幕,招牌標語為「數位行頭採購地,裝扮自己好元氣」,而樓上的600戶套房,則透過法拍成為住商混合區,毫無管理可言,讓租金和賣價,都不如想像中的高黃金地段大樓;隨著經營不善,輾轉易手,昔日的風光不再,卻遭賣淫集團進駐,一度被尋芳客戲稱為「高貴不貴」的大淫窟。
2009年10月,國寶服務董事長朱國榮與金寶山事業執行長葉佳瑛分別接任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與副董事長,統一元氣館再度更名為「松崗時尚購物中心KMall」(KMall這個名字再度出現),簡稱為「松崗廣場」,同時把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更名為松崗資產管理公司,並聘請專業團隊成立經營事業處,重新整頓之。
2012年8月1日,松崗廣場落幕,由跨足百貨的壽險業者成立的五鐵秋葉原公司接手經營。
2014年初,在歷經多年的重整後,五鐵秋葉原公司終於完成了亞洲廣場大樓地下3樓至地上11樓的複雜產權之整合,賣場總面積達1.3萬坪。地下2、3樓引進日本的OPA百貨,地下1樓與2樓主打日本潮流風格如西武集團子公司、NAMCO、SEGA等,1樓維持為昔日KMall的3C專櫃,3樓到5樓為王品等美食餐廳,6樓為健身中心,7樓到11樓開設大型影城,以年輕客層為主;並於B3新設置連通口,可直通站前地下街,整體工程於2014年10月底完工,商場名稱為「五鐵秋葉原」。
不過,2014年底開幕的「五鐵秋葉原」,在2016年2月底即告結束營業,並自同年3月起易主更名為「泰迪熊百貨」。
自從2004年大亞百貨結束營業後,後續進駐的業者,包括KMall(2004.8~2007.7)、統一元氣館(2007.7~2009.10)、松崗廣場(2009.10~2012.8),沒有一家能夠經營超過3年的,果然,五鐵秋葉原(2014.12~2016.2)也沒辦法辦法突破3年魔咒。
2016年5月10日,泰迪熊百貨結束營業,創下進駐亞洲廣場大樓業者之營運時間最短紀錄(2016.3.1~2016.5.10)。
2018年5月18日,由新光人壽規劃的新光樂活未來館於亞洲廣場大樓1樓開幕,裡頭設有新光銀行數位分行、壽險服務站、多家餐飲店,與便利商店。
【認識 新光摩天大樓】
日治時期(1908年10月)在台北車站對面有間規模不小的「臺灣鐵道飯店」落成,位於今忠孝西路、館前路、許昌街、南陽街所圍之街區內,二戰時(1945年5月31日)臺灣鐵道飯店遭到美軍空襲而損毀,戰後曾小規模修建復業,改稱「臺灣鐵路飯店」。不過在當時,今新光摩天大樓所在之處卻變成空地荒廢下來,結果該地違章林立、攤販聚集,由於這些店面屬於違建,因此在1965年9月遭到強制拆除,於是成了一大塊空地,之後還曾經成為野雞車的大本營。
1973年,在館前路與許昌街口創立的新光人壽與同業合資,以每坪40萬元買下這塊地。購買之後,新光人壽創辦人吳火獅先生希望能夠興建摩天大樓。但興建摩天大樓並非易事,特別要注意地震、颱風、消防等問題,因此慎重選擇蓋日本第一座超高建築「霞關大樓」的設計者-郭茂林先生設計,營造工程開國際標,選中日本第一流的營造商一熊谷組來營造。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起造的這棟摩天大樓由吳松齡、吳省三、廖宗添設計,華熊營造承造,1988年9月7日開工,1993年11月3日竣工,工程造價高達新台幣9億2千2百餘萬元。
1993年12月21日,簡稱「新光摩天大樓」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終告竣工啓用,位於大樓內1至13層的「新光三越百貨台北站前店」亦在同日開幕。
新光摩天大樓的興建歷時4年10個月,總建坪三萬六千餘坪,在施工期間創下四百萬餘工時無事故紀錄,榮獲台北市政府與勞委會「工地安全衛生優良獎」的表揚。當時,地上51層、地下7層、總高度244.15公尺的新光摩天大樓,不但是全台最高(244.15公尺),也是國內地基最深(28.5公尺)的建築物;然而,在高雄85大樓(1997)、台北101大樓(2004)和台北南山廣場(2018)相繼落成之後,目前僅為台灣第四高的建築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30的網紅初心者鉄道探検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年9月日撮影 東京メトロ丸ノ内線の霞ケ関駅に潜ってみました 0:53の建物は法務省の赤れんが棟 1958年(昭和33年)10月15日開業 1980年(昭和55年)に駅冷房を開始 I went down to Kasumigaseki station on Tokyo Metro Maruno...
霞關 2 房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亞洲廣場大樓 1992 vs 2020
這張的對照取景有誤,請看修正版本:
https://www.facebook.com/…/a.10152075250…/10157317990364531/
上圖由聯合報記者林建榮攝於1992年1月31日,此時坐落在台北車站正對面的亞洲廣場大樓是台北市第二高樓,比隔壁的台北希爾頓大飯店(20層樓)還高7層樓,而當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築物乃是位於敦化南路的敦南東帝士大樓(38層樓高),很快地,到了1993年底,台北市最高建築物的頭銜便讓亞洲廣場大樓西側新建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51層樓)給奪走。(圖片來源:報時光UDNtime)
下圖由張哲生於2020年1月21日在同地拍攝,可以看到這一帶地貌的變化非常大,不僅道路變成了行人徒步區,還多了捷運與地下街的出口。
下面是一篇關於大亞百貨開幕的新聞,刊載於1990年11月23日的《經濟日報》第27版。
高感度流行專門複合店
大亞百貨12月北市火車站前亮相
【記者胡小旎-\-\-台北】由亞洲世界國際集團所投資的大亞百貨機構,即位於台北市陸標台北火車站前方之商圈中心點的亞洲廣場大樓,定十二月正式開幕,是屬新經營型態的高感度流行專門複合店,有別於一般百貨公司。
該公司歡迎的消費層次包括十四歲到十八歲的年輕雅族、十八歲到廿八歲的上班、單身或生活貴族,及廿八歲到四十五歲的名媛、紳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亞百貨匯集了國內所有知名品牌,期輔助各品牌業者共同邁向國際水準的目標。
【認識 亞洲廣場大樓】
坐落於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號的亞洲廣場大樓,由聯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起造,於1987年8月2日開工,1990年2月24日竣工,為一棟地上27層、地下5層的RC鋼骨大樓,設計師為李祖原,達欣工程營造,工程造價為新台幣6億9900萬元。
1990年12月,進駐亞洲廣場大樓地上1~6樓與地下1至3樓的大亞百貨風光開幕,大亞百貨是亞洲世界集團旗下環亞百貨的姊妹店,在歷經隔壁新光三越百貨(1993年底開幕)的競爭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2000年亞世集團爆發財務危機,於是大亞百貨在2001年被進行拍賣,前後流標多次,直至2003年才由國寶集團以11億元標下亞洲廣場大樓裡大亞百貨所在之樓層,最後於2004年2月29日結束營業,走入歷史。
2004年8月,軟體公司文魁資訊進駐亞洲廣場大樓,開了一家號稱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數位商品賣場「KMall」(營業樓層為地上5層、地下5層),當時由於光華商場即將於2006年1月因為光華橋拆除而拆遷,而吸引了不少光華商場的店家進駐。KMall的地下一樓面積高達1,400坪,比鄰近的NOVA資訊廣場整個賣場面積還大,成為整棟KMall最吸引人的樓層。KMALL在開幕時共進駐120餘個攤商,其中四成來自光華商場,五成來自NOVA資訊廣場,儼然成為另一個光華商場。
2007年7月,統一集團的太子建設買下文魁資訊,將之更名為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並將KMall重新規劃為一個綜合性百貨商場,以「統一元氣館」之名重新開幕,招牌標語為「數位行頭採購地,裝扮自己好元氣」,而樓上的600戶套房,則透過法拍成為住商混合區,毫無管理可言,讓租金和賣價,都不如想像中的高黃金地段大樓;隨著經營不善,輾轉易手,昔日的風光不再,卻遭賣淫集團進駐,一度被尋芳客戲稱為「高貴不貴」的大淫窟。
2009年10月,國寶服務董事長朱國榮與金寶山事業執行長葉佳瑛分別接任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與副董事長,統一元氣館再度更名為「松崗時尚購物中心KMall」(KMall這個名字再度出現),簡稱為「松崗廣場」,同時把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更名為松崗資產管理公司,並聘請專業團隊成立經營事業處,重新整頓之。
2012年8月1日,松崗廣場落幕,由跨足百貨的壽險業者成立的五鐵秋葉原公司接手經營。
2014年初,在歷經多年的重整後,五鐵秋葉原公司終於完成了亞洲廣場大樓地下3樓至地上11樓的複雜產權之整合,賣場總面積達1.3萬坪。地下2、3樓引進日本的OPA百貨,地下1樓與2樓主打日本潮流風格如西武集團子公司、NAMCO、SEGA等,1樓維持為昔日KMall的3C專櫃,3樓到5樓為王品等美食餐廳,6樓為健身中心,7樓到11樓開設大型影城,以年輕客層為主;並於B3新設置連通口,可直通站前地下街,整體工程於2014年10月底完工,商場名稱為「五鐵秋葉原」。
不過,2014年底開幕的「五鐵秋葉原」,在2016年2月底即告結束營業,並自同年3月起易主更名為「泰迪熊百貨」。
自從2004年大亞百貨結束營業後,後續進駐的業者,包括KMall(2004.8~2007.7)、統一元氣館(2007.7~2009.10)、松崗廣場(2009.10~2012.8),沒有一家能夠經營超過3年的,果然,五鐵秋葉原(2014.12~2016.2)也沒辦法辦法突破3年魔咒。
2016年5月10日,泰迪熊百貨結束營業,創下進駐亞洲廣場大樓業者之營運時間最短紀錄(2016.3.1~2016.5.10)。
2018年5月18日,由新光人壽規劃的新光樂活未來館於亞洲廣場大樓1樓開幕,裡頭設有新光銀行數位分行、壽險服務站、多家餐飲店,與便利商店。
【認識 新光摩天大樓】
日治時期(1908年10月)在台北車站對面有間規模不小的「臺灣鐵道飯店」落成,位於今忠孝西路、館前路、許昌街、南陽街所圍之街區內,二戰時(1945年5月31日)臺灣鐵道飯店遭到美軍空襲而損毀,戰後曾小規模修建復業,改稱「臺灣鐵路飯店」。不過在當時,今新光摩天大樓所在之處卻變成空地荒廢下來,結果該地違章林立、攤販聚集,由於這些店面屬於違建,因此在1965年9月遭到強制拆除,於是成了一大塊空地,之後還曾經成為野雞車的大本營。
1973年,在館前路與許昌街口創立的新光人壽與同業合資,以每坪40萬元買下這塊地。購買之後,新光人壽創辦人吳火獅先生希望能夠興建摩天大樓。但興建摩天大樓並非易事,特別要注意地震、颱風、消防等問題,因此慎重選擇蓋日本第一座超高建築「霞關大樓」的設計者-郭茂林先生設計,營造工程開國際標,選中日本第一流的營造商一熊谷組來營造。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起造的這棟摩天大樓由吳松齡、吳省三、廖宗添設計,華熊營造承造,1988年9月7日開工,1993年11月3日竣工,工程造價高達新台幣9億2千2百餘萬元。
1993年12月21日,簡稱「新光摩天大樓」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終告竣工啓用,位於大樓內1至13層的「新光三越百貨台北站前店」亦在同日開幕。
新光摩天大樓的興建歷時4年10個月,總建坪三萬六千餘坪,在施工期間創下四百萬餘工時無事故紀錄,榮獲台北市政府與勞委會「工地安全衛生優良獎」的表揚。當時,地上51層、地下7層、總高度244.15公尺的新光摩天大樓,不但是全台最高(244.15公尺),也是國內地基最深(28.5公尺)的建築物;然而,在高雄85大樓(1997)、台北101大樓(2004)和台北南山廣場(2018)相繼落成之後,目前僅為台灣第四高的建築物。
霞關 2 房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亞洲廣場大樓 1992 vs 2020
這張的對照取景有誤,請看修正版本: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hotos/a.10152075250294531/10157317990364531/
上圖由聯合報記者林建榮攝於1992年1月31日,此時坐落在台北車站正對面的亞洲廣場大樓是台北市第二高樓,比隔壁的台北希爾頓大飯店(20層樓)還高7層樓,而當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築物乃是位於敦化南路的敦南東帝士大樓(38層樓高),很快地,到了1993年底,台北市最高建築物的頭銜便讓亞洲廣場大樓西側新建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51層樓)給奪走。(圖片來源:報時光UDNtime)
下圖由張哲生於2020年1月21日在同地拍攝,可以看到這一帶地貌的變化非常大,不僅道路變成了行人徒步區,還多了捷運與地下街的出口。
下面是一篇關於大亞百貨開幕的新聞,刊載於1990年11月23日的《經濟日報》第27版。
高感度流行專門複合店
大亞百貨12月北市火車站前亮相
【記者胡小旎---台北】由亞洲世界國際集團所投資的大亞百貨機構,即位於台北市陸標台北火車站前方之商圈中心點的亞洲廣場大樓,定十二月正式開幕,是屬新經營型態的高感度流行專門複合店,有別於一般百貨公司。
該公司歡迎的消費層次包括十四歲到十八歲的年輕雅族、十八歲到廿八歲的上班、單身或生活貴族,及廿八歲到四十五歲的名媛、紳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亞百貨匯集了國內所有知名品牌,期輔助各品牌業者共同邁向國際水準的目標。
【認識 亞洲廣場大樓】
坐落於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號的亞洲廣場大樓,由聯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起造,於1987年8月2日開工,1990年2月24日竣工,為一棟地上27層、地下5層的RC鋼骨大樓,設計師為李祖原,達欣工程營造,工程造價為新台幣6億9900萬元。
1990年12月,進駐亞洲廣場大樓地上1~6樓與地下1至3樓的大亞百貨風光開幕,大亞百貨是亞洲世界集團旗下環亞百貨的姊妹店,在歷經隔壁新光三越百貨(1993年底開幕)的競爭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2000年亞世集團爆發財務危機,於是大亞百貨在2001年被進行拍賣,前後流標多次,直至2003年才由國寶集團以11億元標下亞洲廣場大樓裡大亞百貨所在之樓層,最後於2004年2月29日結束營業,走入歷史。
2004年8月,軟體公司文魁資訊進駐亞洲廣場大樓,開了一家號稱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數位商品賣場「KMall」(營業樓層為地上5層、地下5層),當時由於光華商場即將於2006年1月因為光華橋拆除而拆遷,而吸引了不少光華商場的店家進駐。KMall的地下一樓面積高達1,400坪,比鄰近的NOVA資訊廣場整個賣場面積還大,成為整棟KMall最吸引人的樓層。KMALL在開幕時共進駐120餘個攤商,其中四成來自光華商場,五成來自NOVA資訊廣場,儼然成為另一個光華商場。
2007年7月,統一集團的太子建設買下文魁資訊,將之更名為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並將KMall重新規劃為一個綜合性百貨商場,以「統一元氣館」之名重新開幕,招牌標語為「數位行頭採購地,裝扮自己好元氣」,而樓上的600戶套房,則透過法拍成為住商混合區,毫無管理可言,讓租金和賣價,都不如想像中的高黃金地段大樓;隨著經營不善,輾轉易手,昔日的風光不再,卻遭賣淫集團進駐,一度被尋芳客戲稱為「高貴不貴」的大淫窟。
2009年10月,國寶服務董事長朱國榮與金寶山事業執行長葉佳瑛分別接任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與副董事長,統一元氣館再度更名為「松崗時尚購物中心KMall」(KMall這個名字再度出現),簡稱為「松崗廣場」,同時把統一元氣資產管理公司更名為松崗資產管理公司,並聘請專業團隊成立經營事業處,重新整頓之。
2012年8月1日,松崗廣場落幕,由跨足百貨的壽險業者成立的五鐵秋葉原公司接手經營。
2014年初,在歷經多年的重整後,五鐵秋葉原公司終於完成了亞洲廣場大樓地下3樓至地上11樓的複雜產權之整合,賣場總面積達1.3萬坪。地下2、3樓引進日本的OPA百貨,地下1樓與2樓主打日本潮流風格如西武集團子公司、NAMCO、SEGA等,1樓維持為昔日KMall的3C專櫃,3樓到5樓為王品等美食餐廳,6樓為健身中心,7樓到11樓開設大型影城,以年輕客層為主;並於B3新設置連通口,可直通站前地下街,整體工程於2014年10月底完工,商場名稱為「五鐵秋葉原」。
不過,2014年底開幕的「五鐵秋葉原」,在2016年2月底即告結束營業,並自同年3月起易主更名為「泰迪熊百貨」。
自從2004年大亞百貨結束營業後,後續進駐的業者,包括KMall(2004.8~2007.7)、統一元氣館(2007.7~2009.10)、松崗廣場(2009.10~2012.8),沒有一家能夠經營超過3年的,果然,五鐵秋葉原(2014.12~2016.2)也沒辦法辦法突破3年魔咒。
2016年5月10日,泰迪熊百貨結束營業,創下進駐亞洲廣場大樓業者之營運時間最短紀錄(2016.3.1~2016.5.10)。
2018年5月18日,由新光人壽規劃的新光樂活未來館於亞洲廣場大樓1樓開幕,裡頭設有新光銀行數位分行、壽險服務站、多家餐飲店,與便利商店。
【認識 新光摩天大樓】
日治時期(1908年10月)在台北車站對面有間規模不小的「臺灣鐵道飯店」落成,位於今忠孝西路、館前路、許昌街、南陽街所圍之街區內,二戰時(1945年5月31日)臺灣鐵道飯店遭到美軍空襲而損毀,戰後曾小規模修建復業,改稱「臺灣鐵路飯店」。不過在當時,今新光摩天大樓所在之處卻變成空地荒廢下來,結果該地違章林立、攤販聚集,由於這些店面屬於違建,因此在1965年9月遭到強制拆除,於是成了一大塊空地,之後還曾經成為野雞車的大本營。
1973年,在館前路與許昌街口創立的新光人壽與同業合資,以每坪40萬元買下這塊地。購買之後,新光人壽創辦人吳火獅先生希望能夠興建摩天大樓。但興建摩天大樓並非易事,特別要注意地震、颱風、消防等問題,因此慎重選擇蓋日本第一座超高建築「霞關大樓」的設計者-郭茂林先生設計,營造工程開國際標,選中日本第一流的營造商一熊谷組來營造。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起造的這棟摩天大樓由吳松齡、吳省三、廖宗添設計,華熊營造承造,1988年9月7日開工,1993年11月3日竣工,工程造價高達新台幣9億2千2百餘萬元。
1993年12月21日,簡稱「新光摩天大樓」的「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終告竣工啓用,位於大樓內1至13層的「新光三越百貨台北站前店」亦在同日開幕。
新光摩天大樓的興建歷時4年10個月,總建坪三萬六千餘坪,在施工期間創下四百萬餘工時無事故紀錄,榮獲台北市政府與勞委會「工地安全衛生優良獎」的表揚。當時,地上51層、地下7層、總高度244.15公尺的新光摩天大樓,不但是全台最高(244.15公尺),也是國內地基最深(28.5公尺)的建築物;然而,在高雄85大樓(1997)、台北101大樓(2004)和台北南山廣場(2018)相繼落成之後,目前僅為台灣第四高的建築物。
霞關 2 房 在 初心者鉄道探検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年9月日撮影
東京メトロ丸ノ内線の霞ケ関駅に潜ってみました
0:53の建物は法務省の赤れんが棟
1958年(昭和33年)10月15日開業
1980年(昭和55年)に駅冷房を開始
I went down to Kasumigaseki station on Tokyo Metro Marunouchi line
The building at 0:53 is the red brick building of Ministry of Justice
Opened October 15, 1958
Air conditioning of station started in 1980
我去了東京地鐵丸之內線的霞關站
0:53的建築是司法部的紅磚建築
1958年10月15日開業
站的空調始於1980年
我去了东京地铁丸之内线的霞关站
1958年10月15日开业
站的空调始于1980年
도쿄 메트로 마루노 우치선의 가스 미가 세키 역에 내려 보았습니다
1958 년 10 월 15 일 개업
1980 년에 역의 냉방을 시작
Saya pergi ke stasiun Kasumigaseki di jalur Tokyo Metro Marunouchi
Dibuka 15 Oktober 1958
Pendingin udara stasiun dimulai pada tahun 1980
Ik ging naar het Kasumigaseki station op de Tokyo Metro Marunouchi lijn
Geopend op 15 oktober 1958
Airconditioning van het station begon in 1980
Bajé a la estación Kasumigaseki en la línea Tokyo Metro Marunouchi
Inaugurado el 15 de octubre de 1958
El aire acondicionado de la estación comenzó en 1980
ฉันลงสถานี Kasumigaseki บน Tokyo Metro Marunouchi
เปิดเมื่อวันที่ 15 ตุลาคม 2501
เครื่องปรับอากาศของสถานีเริ่มในปีพ. ศ. 2523
Nagpunta ako sa istasyon ng Kasumigaseki sa linya ng Tokyo Metro Marunouchi
Binuksan Oktubre 15, 1958
Nagsimula ang air conditioning ng istasyon noong 1980
Ich ging zum Kasumigaseki Bahnhof an der Tokyo Metro Marunouchi Linie
Eröffnet am 15. Oktober 1958
Die Klimatisierung der Station begann 1980
Je suis descendu à la station Kasumigaseki sur la ligne Tokyo Metro Marunouchi
Ouvert le 15 octobre 1958
Air conditionné de la station a commencé en 1980
Tôi xuống ga Kasumigaseki trên tuyến Tokyo Metro Marunouchi
Khai trương ngày 15 tháng 10 năm 1958
Điều hòa không khí của trạm bắt đầu vào năm 1980
Eu fui até a estação Kasumigaseki na linha Tokyo Metro Marunouchi
Inaugurado em 15 de outubro de 1958
Ar condicionado da estação começou em 1980
Saya pergi ke stesen Kasumigaseki di Tokyo Metro Marunouchi
Dibuka pada 15 Oktober 1958
Penyaman udara bermula pada tahun 1980
Я спустился на станцию Касумигасеки по линии Токио Метро Маруноути
Открыт 15 октября 1958 года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е станции началось в 1980 год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rFDiasMK3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