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霞喀羅》拍攝花絮來啦!】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三級解封後
卻又遇上烟花、盧碧和璨樹……😢
#霞喀羅國家步道全線暫停開放!⛔ 預計9/30可以完成修復,請大家遵守配合,千萬不要冒險入山啊!按耐不住思山之苦嗎?就讓我們宣傳影片的側拍紀錄來替你解你的渴~~📽
《凝視,霞喀羅》由圈谷TranGood 陪伴 #實陸比玖影像工作室 所拍攝,花費近一年的時間進行田調、素材蒐集,並由部落在地導覽員帶領我們從五峰端的清泉、石鹿走進霞喀羅國家步道,再從尖石鄉的養老、秀巒為旅程畫下句點!這一段路的一草、一木駐在所的遺址、石砌駁坎的痕跡,全都是泰雅族人的生活與記憶,更是在地重要資產!✨
全長約13分鐘的影片,是無數次入山田調、拍攝的結晶💎看看夥伴身上的行李,就知道這趟拍攝工程有多浩大!還不能上山,那就來展覽現場欣賞完整版影片,聆聽藏在古道歲月裡的故事吧~👣
───── #展覽資訊(#免門票)─────
⛰⛰⛰⛰來山裡吧⛰⛰⛰⛰
霞喀羅國家步道生態旅遊展
🌳展覽日期 : 9/25(六) – 10/03(日)
🌳展覽時間 : 10:00-18:00
🌳展覽地點 : 松山文創園區—藝異空間(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更多資訊: 霞喀羅生態旅遊 (https://www.facebook.com/syakaroO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秋天剩旅行【cts.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2019年獲選雄獅旅遊登山探險家時,登山地點是位於日本富士山。當時印象很深刻,對於雄獅旅遊的領隊與嚮導都非常靠普! 近期因疫情影響無法出國,雄獅旅遊很積極地轉型國旅外,也對台灣登山領域持續拓展。台灣有百分之七十屬於高山林地,有豐富的高山資源與文化歷史。 2020年12月很榮幸再次與雄獅旅遊合...
「霞喀羅古道紀錄」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原森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貪玩愛吃‘’栗栗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記錄] 一日霞喀羅古道東西來回-養老進- 看板Hiking 的評價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霞喀羅古道二日全程全紀錄2022.3.16-17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佐藤駐在所- 中級山登山記錄站| 霞喀羅古道-石鹿大山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霞喀羅古道賞楓一日遊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遊記霞喀羅古道兩天一夜 - 登山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霞喀羅古道要走多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GITHUB、PTT 的評價
- 關於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霞喀羅古道要走多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GITHUB、PTT 的評價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原森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若你曾看過那片美麗的楓紅
就一定不會忘記那條名叫霞喀羅的古道
山裡已是整片綠意環繞
如果可以在夏天來時
能夠走進一片綠
我想那是最愜意的享受
#山風野趣霞喀羅古道慢行二日遊 (山脈旅遊經典遊程獎)
1.慢步古道:聆聽森林的故事,與自然共享生活,走一趟森林療癒之旅。
2.閱讀山林:文化是歷史的堆疊,人是紀錄者,是生存法則的實踐家,認識泰雅傳統文化,是向山林學習的最佳管道。
3.友善土地:環境與人之間是相依相存,透過愛與友善為環境保護做一件事,不留下也不帶走屬於山林的資源,是愛土地的最佳典範。
4.促進在地經濟:食、宿、樂、遊、購皆採用當地原有資源,深入與在地產業結合,促進當地發展,進行低碳、樂活、分享的產業旅遊。
5.山風野趣:往【山】出發,做一個返回自然的孩子,在野外尋找自然樂趣,找回一顆赤子之心。
6.走入歷史:霞喀羅古道留下歷史的痕跡,讓旅行循著記號去探索曾發生的過往,平坦好走的道路,使人輕易地走入歷史的時光隧道。
出團日期】110年4月30日~5月1日(週五~六);6月6~7日(週日~一)
詳細內容:https://www.ecotourtaiwan.com/xiakelo/
#最值得信賴的環保旅行業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貪玩愛吃‘’栗栗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央山脈[霞喀羅古道]
可惜沒有一次就走到目的地
但 這也是下次再來的理由
中央山脈的風景
層層堆疊的山配上陽光
每次都令人感到驚喜不已
偶爾往深山探險一下美景也很不錯
#霞喀羅古道 #竹林景觀 #竹林區 #中央山脈 #紀錄片 #2020 #新竹 #登山 #郊遊 #健行 #台灣美景 #新竹景點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2019年獲選雄獅旅遊登山探險家時,登山地點是位於日本富士山。當時印象很深刻,對於雄獅旅遊的領隊與嚮導都非常靠普!
近期因疫情影響無法出國,雄獅旅遊很積極地轉型國旅外,也對台灣登山領域持續拓展。台灣有百分之七十屬於高山林地,有豐富的高山資源與文化歷史。
2020年12月很榮幸再次與雄獅旅遊合作,共同推出「好男得X山女孩-探訪紅葉霞喀羅古道」這次共同與山女孩Melissa還有愛好山林的朋友們,一起走訪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五峰鄉-霞喀羅國家級步道。
霞喀羅古道全長約22公里,山友通常會從兩個出入口進出,一個為西邊的霞喀羅古道清泉端,另一個為東邊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端。原先我們安排兩天一夜行程,從清泉進-養老出,但不幸出發前幾天因地震影響,加上清泉端有幾個路段有落石崩塌的可能性。
雄獅旅遊立刻派出專任嚮導與領隊於出發前一天到訪古道勘查。最後為了山友們的安全考量,決定由霞喀羅古道養老端進,於白石駐在所扎營,隔天原路從養老端出。
我們這次行程剛好選定適合賞楓的季節(每年11月至隔年1月左右),沿路上嚮導介紹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駐在所、電線杆、土牆遺址外,也分享如何分辨楓香與楓樹的差異。趕緊跟著我們一起享受一趟賞楓之旅!🍁
•步道資訊
所在縣市: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
步道類型:中級山步道
步道型態:雙向進出
海拔高度:1247~1507公尺
•出團資料:
人數:共49人(團員人數40人/工作人員9人)
本次路線:
Day 1:養老步道登山口(21k)➔粟園駐在所(18.5k)➔馬鞍駐在所(17k)➔武神駐在所(14.5k)➔16:45 白石吊橋(13.3k)➔17:45白石駐在所(11.8k)
Day 2 原路回程
山女孩Melissa(部落格紀錄)
https://reurl.cc/o9rx85
--------------------------------------------------------------------------
👉更多有關於【秋天剩旅行cts.travel】此旅行的照片
https://instagram.com/cts.travel?r=na...
👉商業合作與邀約
bokas3kas3@gmail.com
--------------------------------------------------------------------------
0:00 片頭
0:36 霞喀羅古道介紹
1:16 登山達人
1:28 養老登山口
2:05 粟園駐在所18.5K
2:43 馬鞍駐在所17K
3:28 楓葉與楓香分享
4:52 白石吊橋(13.3k)
6:37 白石駐在所(11.8k)
8:12 花絮
#霞喀羅 #新竹 #登山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片章節 :
0:00 石鹿登山口
3:50 上攻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
5:16 霞喀羅大山空拍雲瀑
6:36 續行樽山(青山)駐在所遺址
9:31 白石駐在所
10:39 與泰雅族原住民夫妻的邂逅
14:20 白石吊橋(薩克雅金溪)
16:39 摩托車出現~最後8K平路出養老登山口
17:27 Relive紀錄~
18:05 幕後花絮~
這次沒有百岳單攻的熱血
也沒有大山壯闊的景致
卻有著對這片土地、歷史
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最真摯的感觸
二戰期間日軍用的鍋子居然現今仍在使用著 !
這畫面使我當下還蠻驚訝的
也改變了我對霞喀羅古道的想法
而不再只是因為賞楓的熱潮而來
剪片的過程中數度覺得沉重
猶豫是否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霞喀羅
不過我想要真實地呈現當下的心境以及所見所聞
縱然看了可能會覺得沉重
不過也希望能喚醒大家更重視我們土地的歷史
以及這裡的環境的永續、無痕山林
讓這些至今依舊默默地守護著他們土地的泰雅族原住民們
不會因為時代巨變、改朝換代而喪失了過去百年來他們一直居住著的土地
從前他們的獵場到日本殖民之下不為人知的辛酸
直到現在成為了我們登山客的熱門健行路線
我想他們一定比我們這些平地人還要深刻
我很感謝這次歷史古道的健行
讓我對山林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體悟
不再只是追求三角點的或是壯麗大景
茲紀念
這次平凡卻深刻的健行
這次的片長特別設定在19:45
因為台灣於1945年光復
是霞喀羅古道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算是本片的小彩蛋囉XD
~霞喀羅古道路線攻略~
0k石鹿入口(H1644m)、海拔最高處約在5k附近(H2040m)、最低處約在13.4k白石吊橋(H1328m)、17k馬鞍駐在所(H1430m)、22k養老入口(H1255m),很多走法:
(1) 最熱門的縱走路線 : 石鹿入口進,養老入口出,由高處往低處走,需要接駁,大約9~11小時,石鹿登山口前產道易泥濘不易會車,就得由石鹿駐在所多踢約3k產道抵達石鹿入口
(2) 石鹿入口攀登石鹿大山,至朝日駐在所,原路折返,不須接駁,大約7~9小時
(3) 養老入口經白石吊橋,至白石駐在所,原路折返,不須接駁,大約7~9小時
(4) 重裝二日行至白石駐在所紮營
以下為這次霞喀羅古道全程詳細的部落格記錄
看完影片覺得還不夠過癮的歡迎點閱~
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1/01/01/2020-12-17/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霞喀羅古道 #縱走 #古道 #楓葉 #新竹尖石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霞喀羅古道二日全程全紀錄2022.3.16-17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全長24K 的 霞喀羅古道 ,因為修路,額外多踢了9K、500M爬升,變成31K版本,幸好原版安排二天行程,第一天入夜後歷經波折終於抵達白石駐在所, ... ... <看更多>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佐藤駐在所- 中級山登山記錄站| 霞喀羅古道-石鹿大山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預計走此路線接上石鹿古道再接回霞喀羅古道白石駐在所,再踢霞喀羅古道回石鹿端登山口,但因為隊員有人剛車禍不久右腳大腿和左手有鋼釘行走緩慢,到根本古道要上切石 ... ... <看更多>
霞喀羅古道紀錄 在 [記錄] 一日霞喀羅古道東西來回-養老進- 看板Hik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耗時:9h16
日期:1/19/23(Thu)
人員:Alan
天氣:Sunny 13°C
距離/爬升:43.8km/2004m, 63.8EP/6.88EpH
體能:1/7/23 陽明山10連峰5h09, 15連峰7h22, 劍潭-關渡8h18
9:42am養老登山口起登
1h17 白石吊橋
1h51 白石駐在所
3h54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
4h22 霞喀羅大山(休8 吃補給)
4h48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
5h20 石鹿登山口(水剩1L, 寶礦力250ml, 休10 吃補給)
7h33 白石駐在所
7h46 白石吊橋
9h16 養老登山口(水剩250ml, 500ml溪水)
水源:11.6k, 36.4k有溪流
時間段(扣除霞喀羅大山)
養老-石鹿 4h26
石鹿-養老 3h46
GPX: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534201
裝備:
迪卡儂-15L多隔層越野跑背包KALENJI
迪卡儂-男款緩震越野跑鞋 EVADICT XT8
迪卡儂-100流明25m頭燈Forclaz(50g)
迪卡儂-男款越野跑防水外套
Columbia中層衣(一下就脫了,真不該帶)
Footland-Formosa Trail 短筒羊毛登山襪
3M舒適型觸控手套, 百鈔零錢
補給:
2L水, 500ml寶礦力
711御飯糰*1, 雙手捲*1, 天然谷燕麥棒*2(1/2), 生活良好羊羹150g*1, 鹽巴15ml(沒吃)
, 全聯鹽糖*7(1/7), biji 海鹽錠*3
紀錄:
養老停車場廁所有水 非常乾淨
到養老登山口覺得超冷 就把中層衣和防風外套穿上
跑了一段覺得熱就把中層衣脫了放在越野包 超佔空間 背包還會晃
前8k的路平緩好走 就當作熱身小跑步 但要注意土徑的車痕很多 要一直閃
8.4k到了白石吊橋 90m高真的蠻恐怖的 而且吊橋蠻晃的
之後一路緩上坡 在11.6k有溪流水源
共碰到5組人 平日來走真的舒服
在12.4k時陡下左大腿撞到樹木 用酒精棉片消毒後貼上ok蹦 吃個補給繼續出發
在18k時到了霞喀羅大山登山口 開始要拉繩陡上210m 爬了幾步就喘到不行還有點腳軟
原本預計來回八小時 結果霞喀羅大山就花了快一小時 hen累
往石鹿登山口途中看到楓葉地毯 樹上幾乎沒有楓葉
一路小跑下去在21k時到了日村台駐在所 廁所乾淨有大桶水 但洗手台沒水
回程爬一小段坡後就是緩坡下 一路可以跑回養老登山口
在32.4k時裝了500ml的溪水以防萬一
天色漸暗 最後8k原本想要一路跑下山 但無奈土徑車痕太深 頭燈也照不出來 會一直踢到
跑了一下就不想跑了 快走下山
下山時一直看到橘光 以為是其他的登山客 我就快跑想追上他 但是跑了好久都追不到
我想:該不會前面也是越野跑者吧 跑著跑著突然看到熟悉的橘光 原來是路燈啊
IG紀錄:
https://www.instagram.com/p/Cnol6ANS6zG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G781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60.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674284803.A.8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