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紐約時報
*【海地暗殺案中至少有17名嫌疑人,有兩名美國人被捕】
海地追擊暗殺總統者,政治陷入僵局。在Jovenel Moïse遇刺近24小時後,該國安全部隊與一群他們所稱的疑似襲擊者展開槍戰,殺死七人,並拘留了包括兩名美國公民在內的15人。海地警察局長稱安全部隊已掌控局勢,但仍有其他涉案者在逃。該國臨時總理宣佈暫時掌權,但新任總理將在本周宣誓就職。Moïse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認為,他被暗殺是動盪即將到來的信號。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8/world/jovenel-moise-assassinated
*【海地,一個脆弱國家的政治暴力史】
兩個世紀以來,海地一直在與腐敗、貧困和暴力鬥爭,近年來還受到地震、霍亂和疫情衝擊。這次暗殺無疑是該國多年動盪的結果,也加深了人們對未來的擔憂。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708/haiti-president-assassination/
*【Covid-19實時更新】
#輝瑞和 BioNTech 將測試一種針對 Delta 變體的疫苗,兩家公司預計將於 8 月啟動該疫苗的臨床試驗。
#Delta 變體如何躲避免疫系統?科學家找到線索。根據週四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冠狀病毒的 Delta 變體可以逃避針對病毒某些部分的抗體。與其他變體相比,這些發現解釋了針對 Delta 的疫苗有效性降低的原因。
#CDC 估計,正如預期的那樣,Delta 現在是美國的主要病毒變種。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最新估計,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冠狀病毒Delta 變體現在是美國的主要變體,佔感染的 51.7% 。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非洲度過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週”。非洲大陸缺乏疫苗,病毒正在使年輕人生病,並壓垮本已脆弱的醫療保健系統。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Matshidiso Moeti 博士表示,截至 7 月 4 日的一周,非洲報告了超過 251,000 例新病例,比前一周增加了 20% 。
#世衛組織表示,海地的政治動盪可能會阻礙遏制冠毒的努力。
#週四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文章中,由赫爾辛基分子醫學研究所的Andrea Ganna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報告說,當他們對 19 個國家的近 50,000 名感染 Covid-19 的人的基因組進行搜索時,他們發現發現了 13 個感興趣的基因領域,這些領域可能集中於尋找有用的藥物。
#近幾週,越來越多的報導開始引起外界對Lambda 的警告,Lambda 是去年年底在秘魯首次發現的一種變體。該變種最初被稱為 C. 37,已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迅速傳播。6 月 14 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指定為“感興趣的變種”,這意味著專家懷疑它可能比原始菌株更危險。
#韓國將從週一開始提高首都首爾和一些鄰近地區的防疫限制至最高等級。韓國週四報告了新病例的最大單日增幅,一名高級衛生官員警告說,到 7 月底,這一數字可能幾乎翻番。
#盧森堡總理Xavier Bettel確診冠狀病毒住院。官員表示,他在接受治療後,情況已經改善,並且出院,將重回工作。
#法國政府建議其公民,不要前往西班牙或葡萄牙度假,因其冠狀病毒病例有所增加。
#根據聯邦衛生部的一份備忘錄,德國計劃將至少 3000 萬劑阿斯特捷利康和嬌生疫苗捐贈給發展中國家。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8/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
*【全球已知新冠死亡人數超過400萬】
病毒最初花了九個月時間帶走100萬人類生命,隨後這個進程開始不斷加速:第二個100萬僅用了三個半月,第三個100萬用了三個月。又過了兩個半月後,第四個100萬人離我們而去。而這些僅是來自官方的資料。隨著疫苗出現,一些國家的疫情出現好轉,但由於病毒變異和疫苗分發的不平等,死亡人數仍在繼續上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world/covid-death-toll-four-million.html
*【日本將空場舉辦大部分奧運賽事,東京再次進入緊急狀態】
日本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後決定,東京範圍內的比賽將以無觀眾的形式舉辦,這一消息是在奧運火炬在日本傳遞的最後一站開始前幾個小時宣佈的,距離奧運會正式開幕僅有兩周。由於確診病例突然激增,東京第四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world/asia/tokyo-state-of-emergency-olympics.html
*【拜登為撤軍辯護,稱留在阿富汗沒有意義】
“我們去阿富汗不是為了建設國家,阿富汗人民有權利也有責任決定自己的未來。”這是拜登自美軍正式結束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後,首次就該議題發表講話。他表示,美國無法繼續承擔駐軍阿富汗的人力成本,也承認美國無法改變阿富汗的路線和進程。近兩個月來,阿富汗政府軍在塔利班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後者已成功佔領阿富汗421個地區中的至少150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us/politics/biden-afghanistan-withdrawal.html
*【德州共和黨公佈了影響深遠的投票限制法案】
德州在該州選舉過程的修定限制法案,都將禁止24小時投票和直接投票;禁止選舉官員主動向未提出要求的選民派發缺席選票;增加郵寄投票的新選民身份要求;限制協力廠商選票收集;加大對違反規定的選舉工作人員的刑事處罰力度;限制向選民提供的援助;極大地擴大了黨派民調觀察者的權威和自主權。但新法案沒有包括上一次修訂中最具爭議的兩項條款。星期天的投票不再有限制(現在可以在上午9點開始),也沒有規定更容易推翻選舉。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us/politics/texas-voting-bill-restrictions.html
*【佛州大樓倒塌兩週後,救援人員放棄尋找倖存者,仍有76人被列為失踪】
根據《紐約時報》查閱的私人會議記錄,邁阿密-戴德消防救援隊助理首席Ray Jadallah週四下午告訴失踪人員家屬,死亡人數已上升至 64 人,已經確定了 40 名受害者,仍有 76 人被歸類為可能失踪。邁阿密戴德縣市長Daniella Levine Cava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以盡快找到受害者並為他們的家人解脫。”她補充說,救援隊也一直在努力找回個人物品。
搜索工作在凌晨1點20分暫停,默哀片刻。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8/us/miami-condo-collapse-victims-updates
*【FDA縮減阿茲海默症藥物建議】
美國FDA先前因批准一種用於所有阿茲海默氏症患者使用的藥物而受到抨擊,而今提出建議,大大縮小了先前的範圍,建議只有輕度記憶力或思維問題的人才能接受該藥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health/aduhelm-alzheimers-fda.html
*【騰訊啟動人臉識別限制未成年玩家,引發安全與隱私討論】
在中國,未成年電子遊戲玩家必須使用身份證號碼實名登錄。騰訊本周表示,考慮到他們可能借用父母的設備或身份來規避限制,將在其遊戲中部署人臉識別技術,以堵住這一漏洞。一些人支持這些措施,稱此舉將抗擊青少年網路成癮,但也有人對資料安全表示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business/video-game-facial-recognition-tencent.html
*【愛爾蘭或將失去歐洲避稅天堂名號】
一個由130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正在努力改革全球稅收體系,限制跨國公司逃稅。愛爾蘭一直以低企業稅著稱,依賴這一設置來吸引跨國企業。包括谷歌、蘋果和輝瑞在內,多個行業巨頭的歐洲總部均設在都柏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business/ireland-minimum-corporate-tax.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 2020/4/18 開課!]【寫...
霍布斯的自然狀態解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人之初善本性」— 東方文明欠缺權力制衡的濫觴】
出身中國的導演趙婷新片奧斯卡豐收,自己亦得最佳導演。在台上,趙似乎回應自己舊訪問提到「中國遍地謊言」而引起中國網絡狂轟濫炸的事件,說道:
「這是最瘋狂的一次,事情有變得困難的時候,想講出中國發生甚麼事。我小時候跟哥哥一起鬥背唐詩,當中《三字經》的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是令我畢生受用的一句說話,在我的生涯中遇見很多人都是善良的,這是個信念,感謝啟發我繼續下去。」
大致被儒家推崇的「善本性」,其實是使中國文明圈持續付出代價的國學思想。我們不自覺相信,也不自覺付出代價。孔子經常談「仁」,孟子則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附合東方人常見的「關聯思考」,用物理現象來說明主張,其實物理是形而下,人性則是形而上,兩者拉在一起,是否屬於論辯家的取巧就見仁見智。荀子的體系較為龐雜,也更現實,擁孔批孟,尤如江戶日儒的前奏,他直接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做好事其實是後天的「偽」,而人「虛偽」是好的,而教人虛偽的方法就是教育,即用禮樂來將人們引導到虛偽,世界就會有道德,就會和平。
後來義理精深的佛教傳入,儒家理論也要「完善」來競爭。例如中國文明討論「佛性」,一般講法相信,眾生皆有佛性,都有可能解脫成佛,正如一般講法相信,人皆性善,都有可能成為聖人。佛教傳入之後,中國似乎越來越多討論形上世界的傳統。根據人皆有佛性的講法,儒家的善性論也被改進為二元。道學家這樣設定:人性本身是善的,而人類具體的惡行,是慾望掩蓋,本性不出的結果。只要壓抑慾望 (即個人),本性 — 即人的善良 — 就會回復。
孟子說人的惡行 (不仁) 是由於「陷溺其心」,到唐朝的李翱,再到《三字經》,大概都是這條理路。到佛道思想席捲之後的中世,宋明理學就更加沒有走出那條路,只是更加複雜,並總結為理氣之辯。朱熹仍然如此,將人性分為「天地之性」及「氣質之性」,即美好的形而上世界,和不美好的現實世界,人順從天地之性,就會表現出本來全善的人性,氣質之性則是人人不同,滲雜個人利害和慾望之後,可能不善。從孔子到宋明理學,變化就十分明顯。孔子主要講現實世界,更說未知生,焉知死,而後來的人則為其後設了一個超越的世界,以補充孔學開始時的「仁」只是倫理關係而不具超越性、宗教性的結構問題。
為甚麼中國人對「性本善」有如此強迫症的認同?大概並不是各門各派思想自由競爭下的結果,而是隨著帝國建設路徑的配合行為。儒教作為帝國官方的意識形態,自然不具備太多思想自由,而是功利多於思辯。例如主張性惡的荀子就有很長時間被打為異端,日本人為了高舉作為形而上依歸的天皇,亦長期批判談過人民革命權的孟子。朱元彰亦刪去孟子的激烈發言。多年來中國歷代官方和教育推廣「性本善」,是因為現實中有皇權的全面管治權,就算秦政以來有很多地方仍然「帝力於我何有哉」,大一統主義混一天下的理想,官方仍然是要求的。大一統就是所有的權力要收歸國有、收歸君主,「王治」不斷向外嘗試擴張。善性論的社會,傾向一切由權力的寡頭「主持公道」。
性惡論的社會,則傾向分權、立法規、以合約行事。如果要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甚至官與民之間互相制衡的社會,就要談性惡論。如果談性善,出問題時就不會是權力制衡不足,而是涉事者「陷溺其心」,不夠發揮性善的天性罷了。即使是暴君,也只是一時陷溺,並不是皇帝制度有問題。中國人解釋「偏差行為」和罪惡來源,是「個人化」的,與社會多數無關。
基督教以來的歐洲則不自覺走向另一條路。人的性惡被標榜出來,從神話故事人類吃魔鬼禁果,背叛上帝開始,到教庭經常強調的可怕地獄,以及課金贖罪制度,都充份說明基督教世界觀曾經過份、病態而自虐地強調人類本身的罪惡。由於人本身是罪惡的,所以人不會相信人,只會相信無形的神,而社會和國家制度亦漸傾向分權。為甚麼漸漸發展到 N 權分立,有些國家判案要由素人陪審團會審,都是出於這種互相提防的思維。
法國大革命之後,也興起了「反啟蒙主義」,裡面的思想家考察革命期間革命派各種可怕行為,就進一步論定罪惡的人類如果沒有管制,就必然爆發出來。17世紀的霍布斯認為人為了避免率獸食人的自然狀態,只能立一個群體的合約,將權力交給 lesser evil,即公權力,也就是《聖經》中的海妖「利維坦」。當然後來很多國家的發展,都沒有完全遵從霍布斯血淋淋的主張,政府內部也有分權,但一般而言民選領袖會下台,都是因為人們不相信人,不相信權力久在一人手中,可以避免腐化。政府分權還不夠,還要有法院、傳媒去制衡。同樣是英國人留下的「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化」之語,就充滿性惡論的氣味。
黃仁宇評論明朝社會的意識形態,經常談主流思想不處理「私」的問題,導致社會特別是社會賢達極為虛偽,而且只能用道德口號鼓舞和推動政策,卻不能在「數字上」管理社會。不承認人性之私,而只談人性本善,可能妨礙了市場經濟的萌芽,也下開蘇聯思想在中國成為主流的結構。宋儒以道德殺人,進展到後面以「政治道德」殺人,其實是一脈相承。極為相信性本善的傳統,開出現實中的滿地謊言,大概有一種因果關係。
武斷地說,充滿病態和自虐觀念的中世紀,開出了民主自由可以生根的現代西方。不相信人的意識形態,開出了制衡權力,因而最終令個人人權受保障的結果,而性善論則沒有。性善論在藝術家的世界似乎順理成章,亦是做人有期盼的根基。哪一種觀念其實都不會具體改變人類社會中罪惡的數量,不過性善論的傳統則無疑構成制衡機制的嬴弱。
性本善其實是一種美學,一種山水畫一樣的境界。在更好的社會,藝術光景和冷酷的社會建構,其實是分開來的。人們有自由以美好柔軟的靈魂擁抱世界,但社會體制仍然是充滿防人之術,權力永遠被質疑和分散。而東方社會往往將個人和社會混一而治,個人精神境界與社會制度混在一起,呈現「道德化的政治」,是皇帝有權全面管治的理論依據,防衛和自我武裝則是性善論的異端。因為相信人性本善,所以不需要制衡人或者皇帝的權力,只要「教化」就好,或者用自由主義者心儀的「小組討論」就可解決問題。
性善論也經常被設定為「成為聖人」的初階路徑,一個永遠只能依靠好人好事的社會,最後就只能請求最大的聖人,即皇帝,去主持公道,那肯定不會太公道。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依靠聖人主持公道的社會,善的口號和權位一定會被竊據,就一定會產生很多竊鈎者誅的惡人。一個人相信善本性,可以令人良善,一個社會相信善本性,卻會輔就走向奴役之路。
霍布斯的自然狀態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人之初善本性」— 東方文明欠缺權力制衡的濫觴】
出身中國的導演趙婷新片奧斯卡豐收,自己亦得最佳導演。在台上,趙似乎回應自己舊訪問提到「中國遍地謊言」而引起中國網絡狂轟濫炸的事件,說道:
「這是最瘋狂的一次,事情有變得困難的時候,想講出中國發生甚麼事。我小時候跟哥哥一起鬥背唐詩,當中《三字經》的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是令我畢生受用的一句說話,在我的生涯中遇見很多人都是善良的,這是個信念,感謝啟發我繼續下去。」
大致被儒家推崇的「善本性」,其實是使中國文明圈持續付出代價的國學思想。我們不自覺相信,也不自覺付出代價。孔子經常談「仁」,孟子則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附合東方人常見的「關聯思考」,用物理現象來說明主張,其實物理是形而下,人性則是形而上,兩者拉在一起,是否屬於論辯家的取巧就見仁見智。荀子的體系較為龐雜,也更現實,擁孔批孟,尤如江戶日儒的前奏,他直接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做好事其實是後天的「偽」,而人「虛偽」是好的,而教人虛偽的方法就是教育,即用禮樂來將人們引導到虛偽,世界就會有道德,就會和平。
後來義理精深的佛教傳入,儒家理論也要「完善」來競爭。例如中國文明討論「佛性」,一般講法相信,眾生皆有佛性,都有可能解脫成佛,正如一般講法相信,人皆性善,都有可能成為聖人。佛教傳入之後,中國似乎越來越多討論形上世界的傳統。根據人皆有佛性的講法,儒家的善性論也被改進為二元。道學家這樣設定:人性本身是善的,而人類具體的惡行,是慾望掩蓋,本性不出的結果。只要壓抑慾望 (即個人),本性 — 即人的善良 — 就會回復。
孟子說人的惡行 (不仁) 是由於「陷溺其心」,到唐朝的李翱,再到《三字經》,大概都是這條理路。到佛道思想席捲之後的中世,宋明理學就更加沒有走出那條路,只是更加複雜,並總結為理氣之辯。朱熹仍然如此,將人性分為「天地之性」及「氣質之性」,即美好的形而上世界,和不美好的現實世界,人順從天地之性,就會表現出本來全善的人性,氣質之性則是人人不同,滲雜個人利害和慾望之後,可能不善。從孔子到宋明理學,變化就十分明顯。孔子主要講現實世界,更說未知生,焉知死,而後來的人則為其後設了一個超越的世界,以補充孔學開始時的「仁」只是倫理關係而不具超越性、宗教性的結構問題。
為甚麼中國人對「性本善」有如此強迫症的認同?大概並不是各門各派思想自由競爭下的結果,而是隨著帝國建設路徑的配合行為。儒教作為帝國官方的意識形態,自然不具備太多思想自由,而是功利多於思辯。例如主張性惡的荀子就有很長時間被打為異端,日本人為了高舉作為形而上依歸的天皇,亦長期批判談過人民革命權的孟子。朱元彰亦刪去孟子的激烈發言。多年來中國歷代官方和教育推廣「性本善」,是因為現實中有皇權的全面管治權,就算秦政以來有很多地方仍然「帝力於我何有哉」,大一統主義混一天下的理想,官方仍然是要求的。大一統就是所有的權力要收歸國有、收歸君主,「王治」不斷向外嘗試擴張。善性論的社會,傾向一切由權力的寡頭「主持公道」。
性惡論的社會,則傾向分權、立法規、以合約行事。如果要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甚至官與民之間互相制衡的社會,就要談性惡論。如果談性善,出問題時就不會是權力制衡不足,而是涉事者「陷溺其心」,不夠發揮性善的天性罷了。即使是暴君,也只是一時陷溺,並不是皇帝制度有問題。中國人解釋「偏差行為」和罪惡來源,是「個人化」的,與社會多數無關。
基督教以來的歐洲則不自覺走向另一條路。人的性惡被標榜出來,從神話故事人類吃魔鬼禁果,背叛上帝開始,到教庭經常強調的可怕地獄,以及課金贖罪制度,都充份說明基督教世界觀曾經過份、病態而自虐地強調人類本身的罪惡。由於人本身是罪惡的,所以人不會相信人,只會相信無形的神,而社會和國家制度亦漸傾向分權。為甚麼漸漸發展到 N 權分立,有些國家判案要由素人陪審團會審,都是出於這種互相提防的思維。
法國大革命之後,也興起了「反啟蒙主義」,裡面的思想家考察革命期間革命派各種可怕行為,就進一步論定罪惡的人類如果沒有管制,就必然爆發出來。17世紀的霍布斯認為人為了避免率獸食人的自然狀態,只能立一個群體的合約,將權力交給 lesser evil,即公權力,也就是《聖經》中的海妖「利維坦」。當然後來很多國家的發展,都沒有完全遵從霍布斯血淋淋的主張,政府內部也有分權,但一般而言民選領袖會下台,都是因為人們不相信人,不相信權力久在一人手中,可以避免腐化。政府分權還不夠,還要有法院、傳媒去制衡。同樣是英國人留下的「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化」之語,就充滿性惡論的氣味。
黃仁宇評論明朝社會的意識形態,經常談主流思想不處理「私」的問題,導致社會特別是社會賢達極為虛偽,而且只能用道德口號鼓舞和推動政策,卻不能在「數字上」管理社會。不承認人性之私,而只談人性本善,可能妨礙了市場經濟的萌芽,也下開蘇聯思想在中國成為主流的結構。宋儒以道德殺人,進展到後面以「政治道德」殺人,其實是一脈相承。極為相信性本善的傳統,開出現實中的滿地謊言,大概有一種因果關係。
武斷地說,充滿病態和自虐觀念的中世紀,開出了民主自由可以生根的現代西方。不相信人的意識形態,開出了制衡權力,因而最終令個人人權受保障的結果,而性善論則沒有。性善論在藝術家的世界似乎順理成章,亦是做人有期盼的根基。哪一種觀念其實都不會具體改變人類社會中罪惡的數量,不過性善論的傳統則無疑構成制衡機制的嬴弱。
性本善其實是一種美學,一種山水畫一樣的境界。在更好的社會,藝術光景和冷酷的社會建構,其實是分開來的。人們有自由以美好柔軟的靈魂擁抱世界,但社會體制仍然是充滿防人之術,權力永遠被質疑和分散。而東方社會往往將個人和社會混一而治,個人精神境界與社會制度混在一起,呈現「道德化的政治」,是皇帝有權全面管治的理論依據,防衛和自我武裝則是性善論的異端。因為相信人性本善,所以不需要制衡人或者皇帝的權力,只要「教化」就好,或者用自由主義者心儀的「小組討論」就可解決問題。
性善論也經常被設定為「成為聖人」的初階路徑,一個永遠只能依靠好人好事的社會,最後就只能請求最大的聖人,即皇帝,去主持公道,那肯定不會太公道。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依靠聖人主持公道的社會,善的口號和權位一定會被竊據,就一定會產生很多竊鈎者誅的惡人。一個人相信善本性,可以令人良善,一個社會相信善本性,卻會輔就走向奴役之路。
霍布斯的自然狀態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跟你分享一個小段子。
有一個女人呢,早上醒來對自己的先生說:「昨天晚上喔,我夢見你送我一條美麗的銀項鍊,作為生日禮物,你覺得這個夢意味著什麼?」然後附上一個賊賊的笑。
先生回答:「今晚你就知道了!」
你想喔如果你是這個女生,是不是很期待晚上老公帶了一條銀項鍊來送給自己呢?結果呢,當晚先生回家之後,帶了一個小禮物給她。
哇~真的哦,這麼好暗示啊!這個女生非常的高興,打開包裝之後,發現裡面是一本書,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好!我想哦,各位男生,如果你聽到這一段,試試看這樣的一個方法,那後果自行負責…OK!
其實喔今天要跟大家科普一下,就是談一談關於「夢」這件事情。
最早對於「夢」有系統性的研究是弗洛伊德,他對夢境很有興趣;他曾經說過:「夢喔,是通往潛意識的金光大道。」
他的理論是喔,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恐懼和憂慮,所以呢,我們的意識會把這些恐懼跟憂慮,壓抑到潛意識裡面。
只有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我們的意識處於休息的狀態,而那些被壓抑的真實的渴望和情感,才會被鬆綁。
所以弗洛伊德認為,叫人描述夢境的顯性內容,就是你真正夢到的東西;並且透過那些內容,去判斷、去推估隱性內容,就是這個夢境所代表的那些沒有滿足的情感、那些象徵的東西,就可以洞悉這一個人,他的潛在渴望。
那當然這個說法受到現代科學一個很大的挑戰哦,因為呢它無法檢驗、它無法被證明,甚至於它無法被挑戰。就有點像是解夢的諮商師他說了什麼,就算什麼,這種感覺!
所以到後來1980年代的中期,有一位學者叫做法蘭西斯克里克。他就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來探索夢境。
他認為「做夢」是我們的大腦在整理白天所接收到的資訊,而我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拋棄那些不重要的資訊,為事件和想法建立新的連結。
所以從克里克的觀點來看,做夢就像我們幫大腦進行硬碟重組一樣;也因為這個過程,我們會啓發出一些靈感。
這個想法的確有它可以呼應的地方,有很多偉人都提過,他做夢是獲得靈感的重要來源。
比如說吧,在1840年代愛麗絲.哈維,他想要發明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著手?
在某一天晚上哦,他夢到自己要被群土著包圍,他注意到這一群土著的長矛的尖端有個小孔,他因為這樣子喔,就突破了在縫紉機的發明。
因為如果你看縫紉機喔,那些針頭上面是不是有一個洞,而線就會跟著針穿到布的另外一邊,而整個縫紉機就可以順利的運作。
另外呢,像化學家奧古斯特.馮.克庫勒,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想要瞭解「苯」這個化學物質的結構。
後來他就做了一個夢,而夢裡面,他夢見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他才想到,這個難以捉摸的化合物,可能是由一圈碳原子組成的。
然而類似像這樣的例子,可能在你的生活裡,也有產生出一些呼應跟證明。可是喔,無論是前面弗洛伊德的解釋,還是後面克里克,關於創造靈感這樣的一個說法,都有很多人不是很滿意!
因為呢,如果從大腦活動的隨機性來看的話,那在人類的滾滾長河裡面,要有些巧合發生,然後這些巧合剛好為你帶來靈感,這也是說得過去的,而不是真的夢會為你帶來靈感這件事嘛!
所以呢,在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詹姆斯.霍布森,他在1970年代就提出,其實夢境是一種活化整合的一個「假說」,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不會接收到很多的感官資訊。
不過呢,霍布森認為喔,在我們古代演化的大腦區域,特別是負責呼吸和心跳這些基礎功能,它會規律的出現活動暴增的現象,導致我們的大腦隨機的活動,會同步發生。
那在近代演化的大腦區域裡面,會對此喔感覺到有點困擾,努力的為這些感覺掰出有意義的故事,所以是「掰」的喔,而且是自己跟自己掰的喔!
因此,能促成結合日常元素和隨機元素的奇怪夢境,這樣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睡眠機制的保護,因為睡眠對健康非常的重要。
所以呢,你也不太可能大腦有這些跟呼吸心跳有關的活動,開始爆衝的時候,你就醒過來。這樣子你就沒有辦法得到完整的休息,所以透過夢境讓你繼續的睡下去!
因為你的大腦會幫你把這些衝動,把它變成是夢,於是你就繼續睡,然後繼續做夢。
其實喔一直到今天,關於「夢」跟「夢的理解」,還仍舊處在一種莫衷一是的狀態;所以甚至有些學者,像是羅夫堡大學的睡眠研究學者~吉姆和倪。
他就認為夢境其實是一種大腦的戲院,它讓你在睡眠的這段沈悶的時間裡,可以有一點點娛樂。
那麼今天的科普跟你分享到這裡,你覺得夢是什麼?你覺得夢是那些你壓抑的慾望、還是夢是你靈感的來源?
甚至於夢,其實只是一個生理機制、一種你的自然衝動的狀況底下,然後你的大腦因為要保護你能夠繼續睡覺,所以產生的一種大腦活動嗎?還是其實夢說穿了,就是你在睡覺的時候怕你太無聊,娛樂你一下呢?
所以囉,今天的分享,我不知道能不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但是偶而分享些科普的、有趣的,我想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就像是「夢是大腦的戲院」一樣,生活當中,可能都需要有一些平衡跟調劑吧!
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
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給予我們支持;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你只要在2月29號之前,加入這一門課程,你就可以以最優惠的價格來學習,關於你人生當中很重要的財務,到底要怎麼樣去思考,到底要怎麼樣幫自己規劃?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這一門課,也得到很多的幫助,這些朋友都告訴我們,原來呀!他過去思考財務都覺得跟賺錢、花錢有關。
然而不只是賺錢、花錢而已,其實跟我們的原生家庭、跟我們過去的成長經驗,才大大的有關,
那如果你想要過上一個更富足的人生,你想要讓錢,成為服務你幸福人生的工具的話,那麼這一門課就千萬不要錯過了!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的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