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的步伐依舊持續向前邁進中..... 中鋼中油成供電大軍,台電需量反應產業戶破 2 千 (07/05/2021 TechNews科技新報、中央社)
“.....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段,並非所有用戶都一定需要用電,只要給予足夠鼓勵,便能有效抑制大型用電戶的尖峰用電量,例如台電也推出「需量競價」等其他需量反應措施,不僅節電,還能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需量競價概念為,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價格,台電以價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得標廠商會在當天特定時段自行減低用電,若有確實配合減少用電,便可獲得電費扣減。
需量競價措施從104年初實施時,申請戶數為161戶,隔年激升至824戶,包含中鋼、中油、東鋼等皆為參與大戶,甚至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還成立「電力交流網」群組,進行需量競價資訊、技術交流。
根據台電資料,需量反應措施總體參與戶數節節攀升,從106年的1,064戶,109年已達2,125戶響應,4年內翻倍成長;8月單日最高抑低用電107.9萬瓩,約等於1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進入盛夏用電高峰,台電緊急調度大機組歸隊外,也從產業界「找電」,拉攏中鋼、東鋼與中油等大廠加入,強化需量反應祭出電費折扣。台電統計,現有 2,125 戶成為需量反應簽約商,儼然是新一批「供電大隊」。
歷經513、517分區大停電之後,供電穩定度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尤其炎夏到來,高溫將導致用電再創新高,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即表示,必須強化需量反應。
台電解釋,需量反應是指引導用戶管理用電,促使用戶改變原本用電習慣,例如減少下午1~4時用電或將尖峰用電轉移至離峰時間,簡言之,就是在全台用電高峰時段省電或不用電,如此一來才能減輕台電在尖峰負載供電壓力。
不過「單純降低用電」難度較高,例如即便將空調改為變頻冷氣,確實能減低用電,但抑低程度畢竟有限;因此多半還是透過「移轉用電時段」的方式,讓尖峰用電時段不至於供電緊澀。
台電指出,由於工廠等大型用電戶多半可自由調配製程時間,因此台電可在電價設計上提供價格誘因,鼓勵廠商改為離峰時段用電,如此一來,便能降低尖峰用電負擔,這項措施稱為「計畫性減少用電」。
「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適用對象為高壓、特高壓用戶,可再細分為3種型態,例如「日減6時型」意思是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週一至週五每天下午1~5時、6~8時,減少用電6小時。
用戶可自由選擇所欲抑低用電的月份,雙方再根據約定好的抑低契約容量,核算後續電費扣減事宜,達到台電、用電戶雙贏結果。
事實上,在尖峰用電時段,並非所有用戶都一定需要用電,只要給予足夠鼓勵,便能有效抑制大型用電戶的尖峰用電量,例如台電也推出「需量競價」等其他需量反應措施,不僅節電,還能降低整體發電成本。
需量競價概念為,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價格,台電以價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得標廠商會在當天特定時段自行減低用電,若有確實配合減少用電,便可獲得電費扣減。
需量競價措施從104年初實施時,申請戶數為161戶,隔年激升至824戶,包含中鋼、中油、東鋼等皆為參與大戶,甚至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還成立「電力交流網」群組,進行需量競價資訊、技術交流。
根據台電資料,需量反應措施總體參與戶數節節攀升,從106年的1,064戶,109年已達2,125戶響應,4年內翻倍成長;8月單日最高抑低用電107.9萬瓩,約等於1部核能機組發電量。
轉移尖峰、充分利用離峰用電的觀念已逐步被接受與落實,台電也將研擬需量反應強化機制,減輕未來停、限電風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1/07/05/taipower-demand-responds-to-industrial-households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陳鴻源議員愛的行動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需量競價是指系統高負載時,開放用戶把節省下來的店賣回給台電,並由用戶出價競標,得標者於抑低用電期間確實減少用電,則可以獲得電費扣減喔。...
需量競價得標 在 謝長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捐贈124萬劑疫苗給台灣後,有很多人質疑說為什麼不用買的,台灣又不是沒有錢,甚至立法院有委員要求是否挪用已訂其他疫苗契約的預算,向日本購買?也有人問我的意見。我不方便就個案或日本的事情評論。如不講具體國家,就以有疫苗的A國和需要疫苗的T國來說明。其實取得疫苗的方式當然很多,例如贈與、借用、代工或購買都是可能形式,假設T國要向A國取得疫苗,以購買方式看起來量可以多,但是對A國來講,其實牽涉很多複雜問題,既然要賣,別國也可以買,現在疫苗是賣方市場,要買的人很多,依法必須比價競價,而且須要公告,投標等程序,時間會拉很長,程序會更複雜,結果也不一定T國會得標。而贈與是人道救急,可以迅速提供,數量由A國決定,而且受贈人T國也不會說三道四,引起反效果,相信日本對各種方法都有過深入分析與評估。
需量競價得標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恭喜!樂觀其成。台灣的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發電今天再度開創出嶄新的可能性。加油!加油!加油! <3
沃旭能源和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全球最大的企業再生能源購售電契約(07/07/2020 斡旭能源、鉅亨網)
根據統計資料, 2018年的台灣工業用電每度約2.44元,在全球各國排名第五便宜。沃旭能源在2018年6月份競價得標預計在2025年商轉供電的兩座離岸風場,規模337.1MW的大彰化西南風場,以及規模582.9MW的大彰化西北風場,原本的得標價格每一度電分別是台幣2.548元和2.5481元,而相形之下,台電公司2019年的平均每度售電成本為台幣2.7172元。
依照目前台電的躉購電價制度,凡是走躉購電價制度的再生能源發電,再生能源憑證的所有權就隨著電力的購買,轉移到台電手上。對於台灣眾多依賴國際間外銷市場生存的產業與廠商們,所面臨到日益迫切的供應鏈採用再生能源綠電的要求,目前台電執行的再生能源躉購制度無論在純綠電供應、使用的稽查,以及廠商所需的綠電憑證額度的滿足上,都有疊床架屋,稽核困難的多重缺陷。
但是,這次沃旭能源與台積電所簽訂的20年企業購電合約(PPA)的購電價格,因為是採「電證合一」直接採購的型態,不只收購離岸風場所生產的綠電,也同時購入那些再生能源電力的綠電憑證,因此台積電會以高於沃旭2018年6月離岸風場競標制得標價格的電價,向沃旭能源購入大彰化西南以及大彰化西北兩座總規模達到920MW的離岸風場落成併網發電後20年間的全部發電量,台積電的這個購電價格等同是再生能源綠電的價格再加上綠電憑證的價格的總和,台積電同時還要再負擔一些再生能源綠電轉供時透過台電輸配電網傳輸電力的過路費,顯然台積電與沃旭能源精算的結果,認為相當合理划算,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台積電此舉,也等同於公開宣示台積電負起社會責任,率先減少使用經過貼補的工業用電,減少國家與民眾的貼補負擔。
沃旭能源這次跟台積電簽訂20年920MW離岸風場企業電力採購案(PPA),藉此讓投資報酬率更加優化的同時,還是必須遵守當初風場競標時所有承諾必須達成的供應鏈國產化,技術轉移,人才培訓,以及對於社區發展的事項,可以說是創造出多贏的局面。
長期以來,就一個進口能源佔比一度高達98%,幾乎完全沒有自主能源生產的國家,台灣的電價一向被詬病是不合常理的偏低,不僅僅民生用電價格排名全球最便宜電價的前三名,台灣的工業用電,也是向來被指為接受過度貼補。其影響所及就是民眾以及廠商變得不珍惜得來不易的電力供應,往往疏忽了節能省電,提升能源效益的重要性。
今天台積電以及沃旭能源所公布的這個目前全球單一企業購電合約最大規模的再生能源企業購電合作方案,充分展現的身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一哥,以及全球離岸風電產業一哥,國際級A咖的風範,希望這次的強強聯手合作,能夠藉此範例,激勵更多台灣企業界的效法,開創能源轉型,再生能源發電發展得更多的可能性。
PS. 〈離岸風電競價出爐〉競標價格低預期 最低得標價低於台電電價2.6元(06/22/2020 鉅亨網)
(記者林薏茹 台北報導)經濟部今 (22) 日下午展開離岸風電規劃場址競價開標作業,晚間公布離岸風電風場第二階段競價結果,共有 2 家開發商、4 座離岸風場獲選,發電容量共達 1664MW(百萬瓦),將於 2025 年完工併聯,競價價格為每度電新台幣 2.2245 元至 2.5481 元間,比目前台電平均售電費率 2.6 元更低,且大幅低於外界原先預期。
離岸風電風場遴選分為「2020 年完工併聯」與「2021 年至 2025 年完工併聯」,其中,「2021 年至 2025 年完工併聯」採「先遴選、後競價」模式,遴選制原先預定配額為 3GW(十億瓦),但考量風場完整性與開發效益等條件後,經濟部增加分配 98MW,總分配容量為 3098MW,已於 4 月底公布結果;而另外 1.664 GW 則採競價制。
經濟部長沈榮津昨 (21) 日表示,競標的得標價格具有指標性意義,可了解國際市場如何看待台灣風場條件,且政府也可藉此作為檢討躉購費率的依據,相較於第一階段遴選開發商,參與競標廠商不需配合在地化承諾,成本相對較低,預估每度電會低於 5 元,沒想到,今日開標結果出爐後,價格介於每度電新台幣 2.2245 元至 2.5481 元間,比目前台電平均售電費率 2.6 元更低,且大幅低於外界原先預期。
競價階段脫穎而出的風場包括海龍二號、海龍三號、大彰化西南與大彰化西北等 4 座風場,其中,海龍二號與三號開發商為加拿大商北陸電力與新加坡玉山能源,海龍二號先前已於「2021 年至 2025 年完工併聯」遴選階段取得 300MW 容量,此次再於競價階段以每度電 2.2245 元獲配 232MW,海龍三號以每度電 2.5025 元獲配 512MW。
另外 2 座大彰化西南與大彰化西北風場的開發商則為沃旭能源 (Ørsted),沃旭能源在「2021 年至 2025 年完工併聯」遴選階段以大彰化東南取得 605.2MW、大彰化西南取得 294.8MW,在此次競價階段中,大彰化西南以每度電 2.548 元取得 337.1MW,大彰化西北以每度電 2.5481 元取得 582.9MW。
經濟部表示,此次參與競價階段共有 7 家開發商、12 座離岸風場,由開發業者自行評估技術發展、硬體設施與成本趨勢等因素後,提出躉購價格競價,獲選業者後續須依競價價格及完工期程,如期如質完成風場建置。
完整內容請見:
沃旭能源和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全球最大的企業再生能源購售電契約
https://orsted.tw/zh/news/2020/07/orsted-tsmc-cppa
〈離岸風電競價出爐〉競標價格低預期 最低得標價低於台電電價2.6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149775
PPS. via 趙家緯 /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這幾天臺灣的能源圈太戲劇化了。
在高鐵上收到這消息,算了一下,920MW 離岸年發電量在33億度左右。
而臺積電2018年用電量約為124億度,其有8.8億度為再生能源,約占7%。
依照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中長期社經參數推估,電子零組件業年GDP成長可達3.9%,而臺積電又承諾2025年時累積節電量達28億度。簡單估算下,2025年用電量會微幅增至129億度。
光靠此案場,臺積電即可將其綠電占比提升25%,從目前的7%,提升至33%。
而臺積電2018用電衍生排放量共計637萬噸左右,占該公司排放量的八成。此案導入後,搭配2025年電力排碳係數降至0.394,則可將範疇二排碳量大幅削減至340萬噸,減量幅度達47%。
有了此案,臺積電或許可重返科學基礎目標(SBTi)承諾,甚至挑戰更進階的SBTi 1.5度目標。”
PPPS. 台積電跟台電購買的電力,是所有種類的電源混合在一起的,無法詳細追蹤、核實倒底再生能源綠電佔了多少,只有台電單方面說了算數,較缺乏透明度,而且台電供應電力的售電價格其中並不包含台積電所需的綠電憑證,台電的綠電憑證需要另外花錢購買,因此,台積電選擇走這次向沃旭能源簽約直接購買所生產的經過國際標準認證過的離岸風力再生能源純種綠電以及附帶的綠電憑證模式的話(也就是電證合一模式),從源頭就確保再生能源綠電的純正性,在國際間的綠電稽核、認定上會比較透明可被詳實稽核,更加具有說服力,這是對於台積電來說最有利的使用再生能源綠電型態。
♡
需量競價得標 在 陳鴻源議員愛的行動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需量競價是指系統高負載時,開放用戶把節省下來的店賣回給台電,並由用戶出價競標,得標者於抑低用電期間確實減少用電,則可以獲得電費扣減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2TnEfrwi5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