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嗶嗶!都被拍下來囉,需要抱緊處理!!!(#何羅魚)
影片授權:網友 張軍凱
☛療癒系柴犬X黑貓來IG看
http://bit.ly/2VLCOut
#萌新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enry 羅寶鴻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羅寶鴻老師您好: 我的女兒現在2歲半,最近遇到一個難題,是有關「同理但不處理」,想請教您。在不斷的練習與反覆拜讀您的新書後,終於有點抓到「同理不處理的」的精髓,實際使用後效果非常明顯。 不過,前提是我女兒沒有「崩潰」的話,就是那種爆哭、狂扭、這不是肯德基那種崩潰。雖然說,她崩潰的次數不多,但我們...
需要抱緊處理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孩子耍賴討抱賴地上時,好好講都不聽,打了又後悔,該怎麼處理才對??】
「不需要想太多『如果我現在離開他去喘口氣他會不會心靈受傷...』這種情節,因為你一直待在現場可能會對他造成更大傷害,而且你知道你等一下會回來找孩子,是願意和他修復關係的,這跟你一走了之不同。怕的是「你待著又覺得委屈自己、離開又覺得對他愧咎」,一直在這矛盾裡無限循環,又後還是忍不住罵下去打下去。」- 羅寶鴻
羅老師好:
我女兒1歲8個月,常常上演在地上耍賴,譬如去公園玩到不回家,要去之前也會跟她說,玩一下下,等等我們要去哪,不能玩太久,媽媽說時間到,要回去,要乖乖聽話,她也回答說好,但時間到了又賴著不走,直接上演這不是肯德雞戲碼,或著我在忙說等等在抱妳,也不要,要一直我抱,不抱,又在地上耍賴,有時候跟她說不可以,會有危險,直接又丟旁邊的東西生氣。
老師我真的很困擾,好好說,也都不聽,有時候,很常這樣,我真忍不住打了她的屁股,她才停止下來,但打完後卻又很後悔,說為什麼打她,跟她說原因跟道理,像這年紀,要該怎麼教,才好呢?很希望聽聽老師的建議!
…………
你好我是羅老師。
這年紀的孩子(2Y以前)能用來表達自己的方式不多,尤其是表達負面情緒,會哭、會耍賴、會說不要、賴地上、一直討抱,都是在這年紀的孩子身上常看到的。
在孩子有這種情形的時候,我的建議是:
1 同理但不處理: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不跟孩子講道理,因為在孩子情緒時跟孩子講道理,是不太有用的(俗話說不跟不講理的人講道理)。
2 用語言說出孩子現前感受與想法:「你知道現在不可以再玩了,所以有點生氣(或失望、難過),是嗎?」
這樣的話語,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會讓他感到舒服一點,但請不要有「一這樣說孩子就會變好」的期待,注意我們說這種話語的動機是為了對孩子「貢獻」,而不是「控制」,錯誤的期待反而會讓我們失去跟孩子內心的連結。
3 維持原則不妥協:約定的時間到了就要離開,避免因為孩子哭鬧一而再地妥協。孩子有情緒大人就處處退讓,是教養孩子的大忌。
4 不要坐以待斃:若孩子賴在地上哭,就採取以上做法,並且以「和善且堅定」的態度將孩子帶離現場,因為有時候環境轉換、讓他有情緒的人事物改變了,孩子情緒就會比較容易轉換。
5 轉移他注意力:如上所說,若孩子的情緒還沒有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比較好轉移他注意力。
6 允許孩子有情緒的狀態:若做了一些事他都還是在哭,那就讓他好好哭吧!要知道自己已經努力了,但孩子的情緒是他自己的、不是你的,你可以幫助他,但無法擁有他的情緒,也無法控制他的情緒,你只能控制自己。所以走到這裡,媽媽可以先安頓自己情緒,避免因為想要他恢復安穩的期待一直落空,最後情緒來了變成打罵孩子。
不需要想太多「如果我現在離開他去喘口氣他會不會心靈受傷...」這種情節,因為你一直待在現場可能會對他造成更大傷害,而且你知道你等一下會回來找孩子,你是願意跟他修復關係的,這跟一走了之不同。或許,給予彼此一個空間與時間釋放情緒,等一下大家都會比較好。怕的是「你待著又覺得委屈自己、離開又覺得對他愧咎」,一直在這矛盾裡無限循環,什麼都沒做又兩面不是人,又後還是忍不住罵下去打下去。
有關情緒,在Dr. Daniel Siegel的著作 The Whole Brian Child 裡,他有將孩子的生氣區分為「上層腦的生氣」跟「下層腦的生氣」。
「上層腦的生氣」也可以說是「有意識的生氣」,是孩子自己決定的生氣,也是一種他能控制的生氣。他會藉由這種生氣來威脅大人,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盡管他的表現會很激烈,但這是他可以隨時停止生氣的。遇到這種情形,大人要記得「不跟恐怖份子談判」,只要我們堅持原則,不被他嚇到,不讓他得逞,並且讓他經驗選擇後的結果,孩子慢慢就會學習到該有的規範,也會慢慢瞭解生氣不是會讓他得逞的方式。
「下層腦的生氣」就不一樣了,這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生氣,是整個大腦被杏仁核夾持、會讓孩子暫時失去理智的憤怒。孩子在當下會無法理性思考,所以不要這時候跟他講道理,也會無法控制自己,所以有可能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甚至會打自己,有需要時需要「抱緊處理」。
對於這種生氣,大人要有耐心一點來對待:
1 同理但不處理,不要當下跟他講道理;
2 跟孩子建立連結 (身體上、言語上):
a 抱抱孩子,給他一些身體上的撫摸;
b 用語言辨識他現前的情緒;
3 同時,帶他到他的積極暫停區休息,讓他做一些能讓他緩和下來的事情;
4 若你安撫他也安撫到累了,請自己到積極暫停區休息一下,同理自己;
5 等到他情緒緩和、你也安定後,再事後討論。
這裡也提供你一個我之前錄製的youtube影片連結:【孩子什麼樣的生氣大人要堅持?什麼樣的生氣大人要柔軟?】
https://youtu.be/cxS6YkHDVMw
希望對你有幫助。
更多安定教養請看:https://cplink.co/yab6nz9d
需要抱緊處理 在 新阿布拉棒棒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樣的黃金船...需要抱緊處理
@iwawa__iwawa
需要抱緊處理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羅寶鴻老師您好:
我的女兒現在2歲半,最近遇到一個難題,是有關「同理但不處理」,想請教您。在不斷的練習與反覆拜讀您的新書後,終於有點抓到「同理不處理的」的精髓,實際使用後效果非常明顯。
不過,前提是我女兒沒有「崩潰」的話,就是那種爆哭、狂扭、這不是肯德基那種崩潰。雖然說,她崩潰的次數不多,但我們也不太清楚崩潰的原因。有時候跟她約定的時間到了(都有事先預告),比如洗澡時間。可能今天就會自動自發去洗澡,甚至還會自己脫衣服那種,但可能明天就會崩潰。
想請問老師,可能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另外,當她崩潰的時候,同理好像就沒什麼效果了,她根本聽不進去我們說話。們也試過陪在她旁邊,摸摸她,抱抱她(她不要),安撫的過程沒有講話,就是很難讓她停下來。也試過轉換一下陣地,分散注意力,但還是持續崩潰哭哭。
我們家有一個她的「哭哭地」,是一個小椅子,讓她可以在上面哭個夠,我們會在附近陪她。這方法還不錯,她自己偶爾也會想去「哭哭地」哭,然後哭完就很開心地走出來。可是問題是,她去「哭哭地」可能都會哭半小時,一小時,不太知道這樣的作法正不正確。
該如何處理「崩潰狀態」的孩子,懇請老師解惑,謝謝!
…………
你好我是羅老師。
是的沒錯,你的觀察很正確!
在Dr. Daniel Siegel的著作 The Whole Brian Child裡,他有將孩子的生氣區分為「上層腦的生氣」跟「下層腦的生氣」。
「上層腦的生氣」也可以說是「有意識的生氣」,是孩子自己決定的生氣,也是一種他能控制的生氣。他會藉由這種生氣來威脅大人,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盡管他的表現會很激烈,但這是他可以隨時停止生氣的。遇到這種情形,大人要記得「不跟恐怖份子談判」,只要我們堅持原則,不被他嚇到,不讓他得逞,並且讓他經驗選擇後的結果,孩子慢慢就會學習到該有的規範,也會慢慢瞭解生氣不是會讓他得逞的方式。
「下層腦的生氣」就不一樣了,這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生氣,是整個大腦被杏仁核夾持、會讓孩子暫時失去理智的憤怒。孩子在當下會無法理性思考,所以不要這時候跟他講道理,也會無法控制自己,所以有可能會出現攻擊性行為、甚至會打自己,有需要時需要「抱緊處理」。
對於這種生氣,大人要有耐心一點來對待:
1 同理但不處理,不要當下跟他講道理;
2 跟孩子建立連結 (身體上、言語上):
a 抱抱孩子,給他一些身體上的撫摸;
b 用語言辨識他現前的情緒;
3 同時,帶他到他的積極暫停區休息,讓他做一些能讓他緩和下來的事情;
4 若你安撫他也安撫到累了,請自己到積極暫停區休息一下,同理自己;
5 等到他情緒緩和、你也安定後,再事後討論。
你家裡的「哭哭地」,正是在我書裡面說的「積極暫停區」。你說孩子在那邊哭完會很開心地走出來,就表示你對他的引導方式是好的,恭喜你。對於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來講,在休息區半小時到一小時,是常有的事。這年紀的孩子需要用比3-6歲的孩子更長時間來恢復情緒,只要大人沒有用其他不好的方式來挑釁孩子,就不用太擔心。
怎麼讓孩子情緒能更容易緩和下來,大人內在本身也是關鍵;在我書裡面有詳細說明,大人也是需要做功課的,希望你也能參考學習。
最後請記得:在孩子生氣時,給予他「負向的言語」如否定句、則被句、質問句、命令句、威脅句等,都有可能給孩子火上加油上,讓孩子更生氣。能避免的話,請盡量避免。
祝福。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cplink.co/yab6nz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