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dition E+ | 遠征
看車子的名子就知道這是一台可以伴你長途旅行的一台自行車。
『悠遊大地、探索非凡』有這台車讓你的生活空間變得寬廣。
在天地間尋找心靈的狀美!
🔋捷安特是如何打造一台適合長途旅行的車呢?
提供最舒適的騎乘環境,車架幾何的設定就是為了長途騎乘,全新的休旅車上半身騎乘角度為(47-52度),讓你可以休閒的騎乘。你最在乎的,我們也在乎!在長途騎乘,最讓能困惱的就是屁股痛,在這台車上更搭配義大利SelleRoyal矽膠坐墊,騎乘時可以享受到柔軟的支撐,讓整段旅程更舒適愜意。
🔋多功能擴充,給你旅程中必備裝置
一台好的旅行車必須配備旅途中騎乘者所需要的
『後貨架』給你強固的貨架,馬鞍袋放上就能出發!
『前後泥除』天有不測風雲,完善的配備給你騎乘好品質
『油壓碟煞』晴天、雨天都維持一樣的制動力!
『前後尾燈』車上標準配備,安全,是唯一回家的路!
🔋給你源源不絕的動力,讓路平了、坡小了
車上搭載捷安特最新倍力動能科技『GIANT-VIC中置電機』,提供三種輸出模式,可依你的喜好選擇適合的模式,當你在踩下踏板你會尋到矯健的從前!!電池使用『新普科技高鋰電池360Wh(36V-10Ah』高容量、高續航力!
你再也沒也藉口不出發單車旅行了!
GO~出發吧 > https://pse.is/HKJ8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單元主題:單車旅行與童軍活動 邀請來賓:陳爾善 團長 Eric Chen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 助理訓練員 台北市第20團健士童軍團 行義團團長 陳爾善團長38歲那年,曾經聽過一段話: 95%的人其實在20歲那年(心)就死了,只是到70歲才埋葬。 後來又有人問他:...
「電 單車 馬鞍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捷安特自行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Wanderlust Channel 旅行以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Wanderlust Channel 旅行以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使用馬鞍包跟座墊袋千萬要小心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Vlog】-4 HONDA NC750X 馬鞍包安裝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馬鞍袋安裝教學 的評價
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Wanderlust Channel 旅行以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單車旅行一定要知道的幾件事,很少人在講,也很少人在討論,就跟日本,美國、秘魯、玻利維亞、智利、西班牙、甚至整個歐洲•••能不能野營之類的問題一樣•••也很少人提出來分享及討論,相信我之後有空有機會我可以與大家分享,我目前移動到的國家都能野營、野宿,只要遵守幾項規則即可,但也沒那麼簡單
回歸正題,關於單車旅行之馬鞍袋這檔事
在長途旅行中馬鞍袋是否為必須品?
經過一年的旅程,發現其實不一定
一組40L馬鞍袋將近2公斤,兩組快4公斤
不過雖然這樣說,但我們遇到單車旅行者有一半以上都是掛載四個馬鞍袋,接著有三~四成的人是掛載後馬鞍袋,少數的人則是前馬鞍袋及Bikepacking方式旅行
從日本九州騎到北海道,一路到加拿大、美國,我可是為了70L的後馬鞍袋吃盡了苦頭,以下為我們旅行中的經驗分享
後馬鞍袋在旅行途中會遇到的狀況,我大致上舉例
實際上還有很多因素層面在,包含扣環壞掉•••馬鞍袋破洞•••螺絲掉了不見了••等等問題就不提了,我們其實快被搞瘋了,因為在南美洲零件非常難買
狀況1
在牽車逛街時,有沒有後馬鞍袋真的有差,當牽著單車走路時,腳部擺動的位置剛好就是後馬鞍袋下方的位置,看以下照片就知道了,沒有後馬鞍袋,牽起車來真的很舒適
狀況2
在日本過隧道時常常沒有路肩,只能騎上人行道,偏偏有些隧道的人行道非常狹小,只能用牽的,接著就看馬鞍袋一直跟人行道的護欄摩擦,有時候還要硬擠才過得去•••
狀況3
在美國的舊金山及秘魯的的哥哥湖的城鎮Puno等等這些城市,都有極度陡峭的道路,多陡??? 陡到沒辦法騎車,尤其是Puno,我們剛抵達秘魯Puno時,有一條道路下坡陡到不敢下坡,下坡還得下來用牽的,在極度陡坡爬升的時候,大部份的單車旅行者會用牽的上去,這時候後馬鞍袋反而成了一種阻礙,很不方便
狀況4
當後馬鞍袋掛著時,車子載滿行李,牽車在沙地,海邊的沙灘時,非常難牽,這時候後馬鞍袋又掛在後方,因為施力點的關係,你會變成跟下方照片的人一樣,因為後馬鞍袋把最佳施力位置佔走了,你只能傾斜牽車,很常前輪後輪都會因為沙地而造成移動困難
狀況5
過橋墩及隧道或通過狹窄通道時,有時候要穿梭一些柱子,跟牆壁,後馬鞍袋太大時常擦撞柱子跟牆壁,有時還會摔車••••
有人會說,那就把馬鞍袋改成掛前面阿
確實很多Bikpacking也都是把馬鞍袋掛在前面,這樣不就沒問題了????
是這樣沒錯,我在旅行將近五個月後,我將後馬鞍袋的方式取消,將40升馬鞍袋改掛在前方
將40升馬鞍袋掛在前面遇到的問題
因為那時候是彎把
前馬鞍袋裝載著兩台全片幅單眼相機及重量級三顆鏡頭分別是Canon 70-200L Canon16-35L 最大光圈50mmF0.95,三顆很重的鏡頭,更別說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行李
前輪掛載馬鞍袋遇到的問題
狀況1
當行經馬路時,有的大卡車、汽車不小心會靠你很近,這時我後照鏡看到時,會往右邊靠,以策安全,結果馬路旁的人行道路肩有時會摩擦到馬鞍袋的下緣,真的一不小心就會摔車
狀況2
夜晚要準備去森林及遮蔽物比較多的地方野營時,前馬鞍袋總是會成為障礙,較大的樹木、石頭都會成為馬鞍袋的阻礙,沒辦法前進,很多時候都得把馬鞍袋卸下,先牽車到紮營點之後再回頭拿取馬鞍袋
狀況3
騎經一些人行道,橋上,前馬鞍袋總是有機會與牆壁、路障、柱子、圓錐等等障礙物摩擦,有時還會摔車••••
最終結論是也沒很理想••••
或許有人會說
單車就是用來騎的阿,幹嘛牽車???
長途旅行中很多時候《必須》要牽車,沒辦法騎車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不會去沙地,也不會去很陡的道路
其實我也認為我不會遇到,結果呢••••••
我去了舊金山,看到了那些陡坡,我差點暈倒•••••
我們從玻利維亞前往智利的最後一段路
海拔4500-5000公尺,我從沒想過,10幾天的道路全部都是砂石路,好幾段路完全沒辦法騎車,連牽車都有問題•••有時候是用搬的或拖車•••
我很慶幸那時候已經改成Bikepacking,不然我想我們真的很難通過這段路段,這是我們有史以來騎過最困難最糟糕的路線
我們在日本北海道函館時,入住一間Hostel,我們住的房間在九樓,於是我們將兩台車八個馬鞍袋外加車頭包及帳篷、睡墊一個個搬到櫃檯,在一個個搬到電梯,在一個個搬進電梯,上樓後,電梯按著,一個個行李在搬出來,在一個個搬到房間••••那時候我就想,為什麼會這樣???
接著拆車坐巴士、火車、飛機移動,行李太多變成一種障礙,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移動會很麻煩•••這部份就不細說了•••
我的建議是••••
若要掛後馬鞍袋以不影響走路牽車的原則下選擇較小或形式比較圓筒裝的馬鞍袋,或者傾斜固定,不影響大小腿部走路時的姿勢為原則,這樣會比較輕鬆
前馬鞍袋我建議是掛25公升不建議太大,除非貨架的高度夠,能將馬鞍袋掛高一點,否則長途旅行有時候會摩擦到路邊的障礙物,或者柏油路
例如Tubus Tara 前貨架,重量: 360g,承重: 15kg
這款優異的貨架,重量非常輕,卻能掛載更多的物品及重量,但以26吋的輪組,掛上40升的馬鞍袋,馬鞍袋的下緣會很接近地面,有時候單車遇到下坡轉彎時,若路面不平,馬鞍袋很有機會磨擦到柏油路
我遇到的就是這種狀況,除非能將馬鞍袋掛上去一點,否則馬鞍袋掛起來後,很接近路面騎乘起來其實有點危險,而且很常磨擦到路旁的凸出的人行道或圓錐等等障礙物
總之這是我這一年旅行的經驗分享,我在文中也有提到,我旅程中遇到的單車旅行者近九成都是使用馬鞍袋的方式進行旅行,但我覺得掛馬鞍袋這種旅行方式造成我們兩個近半年來摔車好幾次,取消馬鞍袋的方式接著從彎把改成平把,後半年的旅程都沒摔過車,旅行起來也輕鬆很多
帶著一個背包,單車停好、鎖好,後背包一背,輕鬆漫步在山林及百內國家公園裡,在巴塞隆納背著背包、帶著相機走進這座以高迪聞名的城市,我真心推薦這種旅行方式,輕鬆又自由•••
當然最好能將行李減量到只有45升左右的背包。
每個人旅行的時間、地點、氣候、地區有所不同,所以也不見得這種方式適合所有人,畢竟四個馬鞍袋單車旅行還是最為經典的方式,而且裝載的容量也是最大,但行李真的太多很多時候都會有所限制
我要證明的是,即使不用四個馬鞍袋,也能長途旅行,甚至在無人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高原沙漠中,裝載了兩個人10天份的食物,還有我的單車載到26公升的水,這當然還不是極限,水裝太多真的太重、太累•••這一路段幾乎都要牽車還有陡坡,有時候想想,以後要選擇有補給有水源的柏油路騎,千萬別騎沒水沒食物還是沙漠路段的路騎乘•••除非你的車是胖胎車,不然就是整天都在牽車
想要輕鬆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移動、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漫步在異國的街頭•••接著下一秒瞬間移動到高山、高原、荒野、森林、奔向大自然,這種無拘無束的旅行其實很容易辦到,輕量化及Bikepacking是很好的選擇。
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Wanderlust Channel 旅行以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6.4 北村中央公園ふれあい広場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無料露營場
在這裡遇到日本前輩「はりま桑」
一位退休電腦工程師,海外旅行30年的經驗,我一眼看出一定是位厲害的人而不是流浪漢,沒想到真的是神人,每年都會到國外騎乘,通常都是歐美大陸,明年要去南美洲騎乘,今年夏季都待在北海道,はりま桑興趣是製作手工樂器,通常都是竹子做成的笛子,也喜歡吹奏很美妙的音樂,我們暢談了很久,希望能跟前輩保持聯絡,但詢問了FB、Instagram、LINE都沒有,只有唯一的一個網站前輩這幾年才開始使用,會將近期的旅程打上去,我們只有要到這個資訊
之後はりま桑 送了我們一組手工製作的樂器,非常感謝送我們那麼有紀念價值的東西,請はりま桑 簽名,他很靦腆的笑說不了,或許是低調的個性,讓他不想這麼做,總之非常高興認識到這位前輩,讓我瞭解到很多事情。
一台鋼管車騎了30年,還能繼續騎,車架重新整理烤漆,說不定還能傳給下一代,就像偉士牌一樣經典,即使整台車生鏽,整理一下又能騎,鋼管車真的是長途海外旅行最好的朋友,車架有什麼問題,只要找得到電焊的地方就能進行維修及調整,跟其他材質完全不能比,我仔細打量著はりま桑的自行車,而はりま桑也仔細觀察了我的自行車,一個新舊交替的時刻,兩個人互相瞭解彼此,はりま桑問我的貨架材質,他以為是「鋁」,我說:是鋼的,比著生鏽的地方給他看,他說:鋼的非常棒
他接著說:他的前貨架是鋁的
我猜想他想找一個鋼的前貨架,所以大量著我的前貨架,我則對他的前後置物系統非常有興趣,只有兩個工具箱,裝載著一切旅行到東西,而且防雨、耐用,尤其後面的工具箱大到離譜,我很好奇他如何裝載後貨架上,應該是有一個木板,這樣兩件行李,上飛機也不需要煩惱找東西裝載,這讓我想把一堆馬鞍袋行李減少一些,我觀察了はりま桑地上有個類似油漆桶改造而成的焚火台,爬滿螞蟻的帆布天幕,看著他的一切,仿佛瞭解到一件事,任何東西都可以利用日常生活所看到的東西加以改造而成,而且不需要花什麼錢,はりま桑 預計在這待一個禮拜,之後往北前進到旭川,我們跟はりま桑聊到,在日本平常都會在指定露營區露營嗎?
想想也知道這種流浪經驗豐富的大前輩怎麼可能都會在指定露營區露營
はりま桑回答:並不會
我們接著詢問公園是否能搭營
はりま桑回答:沒有說不行,但也沒有說可以
這完全是我們知道的答案,但遇到這位前輩忍不住在聊一下
はりま桑接著說:Maybe可以找一個人比較少的地方,maybe可以
我們之後聊了許多,很想跟這位旅行多年的大前輩騎上幾天,但時間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我們最後往札幌方向前進,經過這件事,我想之後有機會的話捨棄掉前面兩個馬鞍袋,然後換上可以放置大空間的籃子,這是在日本看到很多載貨的單車前面都是一個非常大的置物空間,一個搞定,每次下放裝載行李時會省事許多,未來若有規劃想單車旅行的朋友,一輛經典的鋼管旅行車,非常值得入手,希望明年有機會在南美洲遇到はりま桑,一位低調、靦腆又客氣的大前輩「はりま桑」。
はりま桑Blog :
http://momo3.c.ooco.jp/
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單元主題:單車旅行與童軍活動
邀請來賓:陳爾善 團長 Eric Chen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國家研習營 助理訓練員
台北市第20團健士童軍團 行義團團長
陳爾善團長38歲那年,曾經聽過一段話:
95%的人其實在20歲那年(心)就死了,只是到70歲才埋葬。
後來又有人問他:如果把你的名片頭銜拿掉,銀行存款拿掉,那你人生到底還剩下什麼?所以讓他一直思考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所以後來因應公司的組織變革,他就順勢退休,去找尋他人生真正的意義。 試過爬山、健行,最後在單車旅行找到樂趣。因為他曾經過看過二本讓他很感動的書,讓他決定用單車去體驗生活、閱讀台灣。這二本書是「逐夢踩天涯-中國中亞篇.鐵馬家庭400天環球記行」與「逐夢踩天涯-歐洲美國篇.鐵馬家庭400天環球記行」黃進寶夫婦,帶著二個小孩,一家四口利用單車去環遊世界。2007年第一次和二個朋友去單車環島,騎到他最嚮往的花東縱谷林田山林場,有許多有趣的事情發生! 2008年帶著健士團大大小小到花東縱谷騎車,從8歲到50幾歲,他最難忘的畫面是,騎到花蓮鯉魚潭時,夜幕正低垂,月亮正昇起,望著遠方藍色的中央山脈、看著近處藍色的鯉魚潭水,大家坐在潭邊享受晚餐。 專訪中還提到,單車環島的注意事項?公路車和登山車的分別?為何單車稱為15公里的旅行?環島單車為何要加裝馬鞍袋? 最後他也提到當一個童軍行義團長,如何辦一些有強度的活動,來吸引課業繁重的高中生參加? 最後他分享他的座右銘:把每一天都當成第一天、也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
電 單車 馬鞍袋 在 使用馬鞍包跟座墊袋千萬要小心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心實在痛啊! 後來我把馬鞍袋從車架的上管改裝到下管去, 這樣就不會磨到車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