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某位齋友推薦《現代都市地景》給我。作為一名喜歡在都市散步的人,時不時抬頭看看都會內的大型建築,或者各區域不同的規劃及氛圍,是我長期以來保有的興趣。
我記得曾有兩次想接觸建築知識的經驗。首次是閱讀現代藝術史時,避不了的接觸新藝術運動、Artdeco、包浩斯、現代主義等觀念,當時便興起了接觸現代建築史的念頭。第二次是讀了已故建築學者漢寶德關於藝術文化的短文集,那段時間也一併讀了珍雅各經典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以及柳宗悅書籍,又再次讓我喚起對建築的興趣。這分別兩次的三分鐘熱度,我輕輕觸及了莫里斯、羅斯金、包浩斯、葛羅培斯、萊特、路易士康、隈研吾等工藝設計及建築領域的思想。
聽起來很順利,但其實一點也不,因為現代建築發展史並未如現代藝術史,有眾多學者從發展軌跡中整理出完整脈絡。此外,相比於資本較低的藝術創作來說,建築物所需的人力、物力更高,為了達成建築師、業主及股東等人的需求,建築物的風格絕非如現代主義藝術壁壘分明,畢竟稍有涉獵現代藝術史的人,要搞錯抽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機率甚低,但就我看來帝國大廈同時具備Artdeco和現代主義風格,又要如何定義其建築風格? 建築風格彼此的界線更加模糊,加上閱讀建築書籍,需要配合大量圖片,才能理解其論述。此外,建築理論和思想,多伴隨著藝術思維、器物史、技術史以及時代思潮演進,這造就了要理解建築知識,避不了面對極高的門檻。這本《現代都市地景》是我認知極佳的入門書。比起其他有著「簡易」、「入門」或「認識」的書籍,都來得更適合作為入門書。
《現代都市地景》主要探討了從19世紀末以來,人們對於都市規劃及建築思想的轉變。19世紀維多利亞工業革命後,產能飛越似的成長,過去想像不到的技術和財富也在這時代爆發,同樣也帶來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鋼筋混凝土技術普遍發展,這種比起過往石造、磚造甚至木造材質,有著強上數倍的結構。加上機電技術發展,以往因為體能而只能蓋到七層樓的限制,也在1880年西門子所發展的電動升降機(電梯)所打破。這兩項技術將都會文明從平面,演進到了立體,數十層樓以上的摩天大樓從過往的妄想變成了可能。工業化所帶來的資本密集,也導致了都會化的加劇,人類文明歷史上從未有過密度如此高的城市。
因為法規制度的不完善,膨脹的人口密度直接導致了市容敗壞而又髒亂不堪,都市規劃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重視的議題。土地分區使用,城市美化、鄰里單元、超大街廊、清除式再生等方式紛紛被提了出來。而後許多優秀的建築師,提出了對城市整體規劃或建築風格的核心思想,諸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柯比意的光輝城市、萊特的無垠城市(廣畝城市);財富爆炸而興起的裝飾風建築(Artdeco)、包浩斯的現代主義風格,凡德羅的皮骨建築,興起的國際主義建築、現代主義建築、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甚至還必須額外了解珍雅各為什麼反對這類都市規劃代有的大刀闊斧精神。以上種種,都有助於了解為何當代都市呈現今天的樣貌。
但問題就隨之而來。除了看科幻片時,能發現未來都市的設計,深受柯比意、田園城市理論和包浩斯影響之外,理解這些知識到底又有啥用?
這些知識理論十分抽象。以霍華德於19世紀末的田園城市理論為例,該理論將都市規劃為大小不一的同心圓,每個同心圓內能靠著內部不一的各大設施和農工商業,達到自給自足的平衡。透過大同心圓和小同心圓的連結和合作,得以實現嶄新的未來都市樣貌。這種理論實際付諸實踐的區域不多,但理論卻影響後世許多都會規劃的理論,特別是同心圓、平衡和自足等概念。後來鄰里單元中,就廣泛運用了此些概念。以鄰里單元為例,用於小型社區規劃的理論,將公家機構、學校、診所、公園等設施作為同心圓內的重要核心,提供社區居民服務、生活、娛樂以至於健康成長。那懂這些理論又有甚麼用呢?
其實若只知道這些理論也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早已對生活周遭的事物習以為常,難以覺察這些理論都默默實踐於我們的生活中。舉個最佳的例證來說,台北市著名的民生社區,便是引進了這套當年的規劃方式,默默的設定在在幾公尺內要有公園,活動中心位於哪裡,又該將商業活動限制於哪些街道。政府於60~80年代,規劃了許多實驗性的社區、公宅和整宅,包含民生社區、南機場公寓、大安國宅等其實都暗自符合這些理論規範。這些也不是齋主能靠自身觀察能力發現的,也是後續閱讀許多台北都市規劃歷史,才慢慢從中認知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騎樓、街道及店面,都來之不易。
《現代都市地景》帶給我的幫助很多。過去在建築及都會規劃的相關知識都過於零散,但這本書將這些散落於思緒各處角落的片段,用系統性的方式串聯起來。即使是剛剛讀完的這陣子,都能感受到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更別提時日一久,能帶給我的改變和啟發會有多巨大。而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開始大量閱讀台北市近代的發展史,配合這些理論帶給我的影響,加上我曾實地走訪的經驗,讀起這些書來,勘稱最愉悅的享受。
電梯上的藝術史 在 BLUE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每天獨自畫圖時,除了想內容及構圖以外,剩下來的就是不斷重複的上色,每天每天幾十年這樣下來,早已超過 葛拉威爾說的10000小時,兩萬甚至有三萬,幾乎是反射動作了,就像大家在洗碗一樣,邊洗碗(畫圖)腦子邊想事情,其實某個方面來說是相當無聊、繁複。直到四年前開始聽線上課程後,它就是我最好的「同事」。四年下來已經累積有四千多個小時,不是聽人家在閒聊,而是有系統的各種課程,有心理學、法律經濟學、認知科學、腦科學、藝術史、科技史....買了四十幾門課在學習。學習就是降低世界在你心目中的不確定性,我收穫很多。之後也想不定期的在粉絲頁分享我聽到的課程內容。跟原本的貼文不一樣的是,原本圖配上短短的文字,這則是長長的一篇文配上一張小封面,看不下的朋友歡迎略過!
話要說在前面,大部分內容「不是我原創」,我只是整理自課程裡覺得不錯的內容跟大家分享。
一 書簡介
『上游』書名來自一個典故,以前有兩個人在河裡救出了一個孩子,才救起來,又一個溺水的孩子飄來,反覆救了許多孩子之後,其中一個人說,我不在這裡救小孩了,我要去上游看看誰在往河裡扔孩子。
作者 西斯兄弟他們的『黏力』、『關鍵時刻』、『決斷力』這幾本書我都很喜歡,這是一本三月出版的新書,是由西斯兄弟裡的弟弟 丹.希思(Chip/Dan Heath)寫的。
二 上工治未病
在中國的黃帝內經裡面,有一句話“上工治未病”是在說,厲害的醫生在發病之前就把病給治好了,扁鵲是一名很有名的醫生,他回答皇帝說自己的大哥醫術最好,總能在還沒發病之前就把病給治好了,但因為這樣而沒有名氣,扁鵲自己醫術最差,只能在病情嚴重時才治療,時常要動刀、下猛藥,但自己的名氣反而特別大。
丹.希思在這本『上游』裡沒有說一些難以意會的大道理,提了許多案例,告訴我們什麼是”治未病”,如何治和難處。
兩個交警,在一個容易開快車多事故的路段執勤,一位把車子停在路邊顯眼的地方,用路人看到警車怕吃罰單,自動就會減速,而另一位警察是躲起來,等用路人超數了再攔下來開罰單。第二個警察就跟扁鵲一樣,功績高度可見,那誰還願意治未病?
在社會體制中,人人都有自己份內的工作,下游問題的責任明確,而上游沒有,下游的問題往往也比較緊急,必須馬上解決,而上游的問題卻是 “重要而不緊急”。你要主動去做,這才叫有上游思維
女記者 林.福萊,在1975年時發明了”性騷擾”這個詞,在不那麼重視女性身體自主權的年代,讓人們注意到性騷擾是一個問題,可以想像他當時的壓力,被質疑為什麼你不做正面的報導?為什麼要這樣惹人嫌?,福萊發明了一個問題,人們才意識到問題,才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何潤物細無聲的解決問題,其中兩個例子,麥當勞為了不讓客人把塑膠餐盤一並丟到垃圾桶裡,就縮小了垃圾桶的開口,自然客人就會把托盤留在一邊;荷蘭有一家腳踏車公司發現,產品在快遞公司運送過程中容易損壞,腳踏車公司注意到自己的腳踏車,包裝起來扁扁的,有點像是液晶電視的包裝,於是他們就在自家的包裝盒上畫上一台液晶電視,讓搬運工人們不再粗魯的搬運,因此把搬運的損壞率降的了70%。
三 預警指標
紐約市有一處的醫院系統,為了縮短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他們改變了救護車停放的地點,佈局在城市的各個地點,醫院透過數據發現老人院晚飯時候是叫救護車的高發點,因為這時看護們去每個老人的房間叫老人吃飯,最容易發生狀況。而這家醫院就把救護車提前佈局到老人院附近,一台車接走了由其他車補上,把救護車抵達時間縮短到六分三十秒,比別的醫院快出了一分三十秒,這對心臟病患者是生死攸關的時間,2011年日本大地震,震波監測給仙台提供了30秒、東京提供了90秒的預警,這也足以讓火車停妥、學生躲到桌子底下,這也都是救命的的預警。
有些電梯上也會裝上感應器,再把這些偵測到的數據透過雲端存儲下來,電梯公司利用這些數據分析電梯狀況,如開門時間差距0.1-0.2-0.3秒慢慢增加,這一般人是絕對感覺不出來的,公司派人事先來維修,就不會出現把人鎖在電梯裡的狀況。
有對五個醫院的ICU跟蹤觀察了一個月,在四百多位病人病人身上數據監測的儀器,一有指標異常就會發出警報,一個月總共發出了250萬次的警報,其中決大部分是假警報,而這樣頻繁的警報,醫生們會變得不再敏感而忽略警報,醫院為了改善這個狀況,將大部分的警報只顯示在螢幕上,只留特別重要的指標異常才會發出聲音警報,然而在這樣的優化後,一個月警報聲還是有40萬次,每個病人每天發出187次警報,其中必然有大量的假警報,測量沒有完美的,這就是ICU的日常。
四 官僚系統
2018年有一位紐約老警察在節目爆料,為了讓犯罪率數字下降,一個常見的做法是把案件給”降級”,一個例子是警察抓到一個強暴現行犯,特殊的是受害者是一個妓女,警察用了共詞裡的幾個漏洞,技術性的方式,讓強暴降級成了”服務偷盜”接受了服務沒給錢的意思,警察這樣做當然不對,不過轄區警長考核指標就不會變差,局長看到自己轄區的低犯罪率也高興,等於自己管轄下犯罪率下降,市長也樂於看到犯罪率下降,房價才能上來,市政成績才能具體體現。長此以往數據可能變得相當理譜。
書裏的許多例子,沒有直來直去的簡單問題,故事也不一定有完美結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複雜的世界,想對這樣的世界負點責任,我們無法指望功勞,甚是還會惹得一身腥。
(以上心得整理自,得到app/萬維剛菁英日課/說書課程)
電梯上的藝術史 在 Starry Starry Tearo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咖啡館漫遊地圖 - Barista by Givrés ✨✨
天時暑熱,特別想吃點冰涼的食物。
尤記得去年上Cherie老師的課堂時,每次都會經過這一間超有style的花花gelato cafe,每次見到他們的gelato flower,都會想起米蘭的美味雪糕。可惜因為常常都趕時間,從來都沒光顧過。於是今次我們的shop visit,便敲定過來這兒了。
本來沿著扶手電梯往上走,過了大館再往前走一小段,這間小店就在某個電梯出口的旁邊。怎料近來因為修理關係,大館之後的扶手電梯路段完全封閉。幸好這一帶的路途我頗為熟悉,有著基本方向感就能順利到達。而且它的外牆的繪畫如此有趣而特別,相隔老遠都能認出它。
這間咖啡店其實很細小,除了窗口位外,只有少少三四張桌子。不過我最喜歡還是窗口的位置,可以邊喝冰茶邊呆看路人走過,在這個下雨天,實在特別有情調。雖然店面小小,不過Menu算頗豐富,我們思量了一會才挑選到喜歡的食物。
望著窗外那滂沱的大雨,大家談起近來的創作。Jan老師說起有兩個相熟的學生超愛Van Gogh,常常想將他的經典作品融入蛋糕設計,於是近來的Jan老師絞盡腦汁去解決技術問題,將她們的奇思妙想帶來現實。
談起藝術家,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Van Gogh那些色彩Contrast很強烈的抽象畫風,一直只喜歡印象派初始的那些用顏色小點去描述光與影畫作。不過他享負盛名,世人一直都非常愛他。
「記不記得我們曾經逛大館時,遇上過一本超精彩的Renoir畫冊?有時想起,也真後悔沒有將那本大磚頭買下來。」一說起這位畫家,我和Jan老師不禁相視而笑。
談起印象派,大家通常只認識Monet和他的荷花池,但這位和Monet一起探索印象派繪畫技術的好朋友,卻不算太多人知道。直到那天逛大館時,我們才偶爾發現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位畫家,簡直有他鄉遇故知的驚喜。
是的,在這個匆忙的社會,誰人有閒心去看畫去看藝術史呢?對知名畫家有基本認識的人,已算得上是非常有內涵的文青了。所以大家一窩蜂去追捧合潮流的Eye-Candy,卻沒人去深究自己正在喜歡著些甚麼。
尤記得去年夏天滯留米蘭,曾經到了Pinacoteca di Brera看它的繪畫收藏。對於館內對收藏的篇排,還有它在每幅畫旁那些仔細的英文教學解說,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簡直是一本看著真跡學習觀察畫作的立體study guide!!!!! 想到它隔壁就是藝術學院,這間學校的學生真是幸福,如此薰陶真是得天獨厚,叫我羨慕得不得了。
反觀我們香港又有甚麼呢?擠逼的生活空間,忙碌的工作時間表,高昂的商店租金,將這個城市中的所有人精力都搾取乾淨。誰還有閒情去靜心聆聽自己的喜好,去探討色彩美學呢?
躲在這夢幻咖啡店一隅偷來半句空閑的我們,不禁同聲歎息。
------------------------------------------------
🥙Food & Beverage
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兒的主要賣點只是吸睛的花花gelato,看過menu才發現,原來他們所有的食物都和花花有一點點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我是一位喜歡用花朵去裝點食物的人,這個小發現讓我會心一笑。原來是同道中人呢。
🥑Everything Toast
Smoked salmon | cream cheese & chives | Avocado | Beet Hummus & pistachio dukkah
這個dish是很大路的牛油果煙三文魚吐司,只要用料新鮮,味道其實可以預期,不過它的presentation卻精緻的不得了。煙三文魚上灑上細碎的dill and chives,牛油果用精巧的刀工砌成一朵漂亮的花朵,上面還精益求精地灑上一點紫藍色的乾花瓣。整個設計和色彩配搭都很一絲不苟,單看著它已經心花怒放。
🧇Waffle and Rose
Homemade bubble waffle | Handcraft gelato rose
驟眼看起來,還真的以為是雞蛋仔這款經典港式街頭小吃和gelato來個可愛的crossover。吃過才發現,英文menu的字眼誠不欺我,真真確確是「bubble waffle」一枚!它是將厚身格仔waffle的粉漿用了雞蛋仔模來焗,和港式雞蛋仔那些輕巧脆口完全是兩回事,是個美麗的誤會了。
如果撇除了這個期望的落差,用雪糕窩夫的標準來看,它那球清甜的草莓雪糕配上窩夫來吃,真是一流的好滋味。尤其我這個不喜歡乳製品含量太重的傢伙,這兒的gelato和意大利那些有八分相像,都是結實而富有濃厚水果的清甜氣息,絕對算是驚喜。
🌸Floating Rose
Iced Coffee or Iced Tea | Handcraft gelato rose
我每次去咖啡店主要點的都是茶品(笑),今次的menu的茶類選擇還算多,有十款茶葉味道可供選擇。我這次點了Ginger and Peach Iced tea配合一朵mango floating flower。
可能因為芒果雪糕味道太濃厚太突出,所以淡淡的冰茶香氣變得很微弱。不過店家在處理這朵floating flower顯得很細心,店員將這朵手工花花放在一整塊大大的平面浮冰上,於是芒果雪糕溶化的速度不快,而且冰茶也足夠冰涼。炎熱夏日的午茶只來這麼一杯作解暑飲料,實在足夠舒爽了。
☕️Lavender cold brew
jan老師點的飲料,店員拿過來看到上面有兩支乾燥的薰衣草,我們立即心花怒放。真是一絲不苟的presentation! Jan老師大方地倒開一小杯出來,請我輕嘗了幾口。不知是我不懂喝咖啡還是怎樣了,喝下的一刻只聯想到herbal tea的苦茶味道。Jan老師再喝後就發現,該是薰衣草的滲透出來的味道太重所導致。
薰衣草這食材,真是非常難運用的一款花香。這些年來吃過這麼多,能將它的香氣運用得最自然舒服的,還是北海道富良野一帶的雪糕小店。
------------------------------------------------
☕️ Barista By Givrés
🏡地址:
中環士丹頓街7號地鋪
⏳營業時間:
Mon to Sun 08:00-18:00
------------------------------------------------
#starry美食漫遊地圖
電梯上的藝術史 在 Art History on Escalators | 電梯上的藝術史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没有照片描述。 27日6 月. Art History on Escalators | 電梯上的藝術史. 公开· 活动· 由Centre Culturel de Taïwan à Paris 臺灣文化中心组织. ... <看更多>
電梯上的藝術史 在 River Lin au Centre Pompidou " Art history on Escalator" 林人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River Lin au Centre Pompidou " Art history on Escalator" 林人中「 電梯上的藝術史 」龐畢度中心. CCTP 法國臺灣文化中心Centre Culturel de Taïwa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