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收到讀者通知《電影療傷誌》
打入了誠品暢銷榜的第一位
當下的反應是難以置信,上架只有大概兩星期
對我來言,能夠成功出版書
能在誠品上架、能夠打入暢銷榜,是三重的成就解鎖
找不到適合的形容詞去形容有多感動
也難於用文字去解釋這是有多困難的事情
每踏足一個新嘗試、新界別,都會長期處於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下
感激由出版到上架書本的這段時間
一直受到很多鼓勵與支持,讓我知道電影路上從不孤單
正如Moviematic成立的初衷一樣,凝聚每一個喜歡電影的朋友們
期望未來會製作出自己更滿意的作品
也希望能把電影滲透到生活的每一處,再作更多的新嘗試
再次感激每一位在電影路上的扶持❤️
#全年最感動的事情
#多謝插畫師 #多謝出版社 #多謝推薦序的每一位 #多謝我自己
#電影療傷誌 #願一萬次悲傷後都能找到一次真心的相遇 #moviemati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0種相遇】鄧小巧 種植讓我學會平靜 六月至今,抑壓了許多負面情緒。曾有多少過失眠夜,你一直在用手機讀即時新聞,內心憤怒又無力,但翌日起床還要裝作生活如常。 「香港人沒有時間抒緩情緒。」今年30歲,正式加入樂壇4年的 #鄧小巧 希望用自己的歌協助樂迷訴說內心感受。這幾個月很多網友跟她說,晚...
電影療傷誌讀後感 在 Moviematic 電影對白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影療傷誌》簽書會🎥
(極長文慎閱)
終於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場簽書會
Moviematic陪我一起走過了許多的第一次
每一次的難忘與緊張都記憶猶新
兩年前已有出書的想法,但是一直未有信心和時間去開始這回事
到了今年年初終於下定決心向一百多間的出版社投稿
每天都懷着期望,但又怕受到傷害的心情去檢查郵件,期待來信
記得當收到第一間出版社聯絡邀請會面的時候,坐在電腦前面哭了出來
感動在於原來真的有人會因為投稿的二萬多字出版計劃書而有興趣
而對Moviematic有信心,相信有能力可以出版
正式交稿前,每天下班回家就是一直寫,寫到深夜
本以為寫文就是最難的事情,畢竟出書的份量很大
最後也只是花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
就寫好了100篇文章,大概100,000字
接下來的時間主要都是和出版社周旋和商討出版的事宜
這也是最無所適從和令人感到疲倦的部份
礙於本身對出版毫無經驗,但還是對設計的部份有一定的執着
所以便要花很多時間去平衡出版社的商業角度與自己的審美價值
完成了文章的部份
就開始邀請一些對Moviematic影響很深的導演、演員去幫忙撰寫推薦序
有很多還沒有機會見面,但收到邀請的時候也是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真的很感謝他們在百忙之中也願意抽時間去閱讀書本
撰寫對書本的感覺和分享電影對於他們的價值
比起想要他們用華麗的字詞去推薦這本書
更加想要他們向讀者分享電影對他們的意義
所以整本書下來,個人認為最好看的部份
就是來自12位電影不同工作崗位前輩的推薦序
包括(排序不分先後):
麥曦茵導演 @heiwardmak
阿檸 @ningbbbbb
吳肇軒 @siuhinng
恆仔 @hangjai
陳詠燊導演 @sunnyhahaha_chan
林耀聲 @lamyiusing
陳健朗導演 @kinlongchan
陳志發導演 @stevefat
林明杰先生 @ericlin_film
衛詩雅 @michellewsn
麥子樂 @boysquare
這幾天收到大家對書本的喜愛和Moviematic的支持
真的沒有想過文字的影響有如此深的力量
從小就很喜歡電影,一直為我的人生帶來很多力量
但因為身邊從來都沒有一樣喜歡電影的朋友
所以在2015年就決定要設立Moviematic,去凝聚一班一樣喜歡電影的朋友
起初也只是簡單的分享對白,後來開始想要抒發一些由電影對白衍生出來的情感
這段日子下來,開始收到有人因為當中的文字而得到力量和溫暖
由對電影的熱誠慢慢轉化為愛與責任
除了介紹電影,也很想從電影抽出來的對白和自己撰寫的文字
為所有人在黑暗中燃點一束光
在簽書會期間,看到很多陌生的樣子
是從來在包場也沒有見過的讀者們
很感謝這世上總有一群在默默支持,而沒有要求回報的人
比起你們對Moviematic的感謝,我更加感謝你們的喜歡
讓我知道原來喜歡一件事情,就要用心、有熱誠的去盡力分享
努力是會被看見的,熱誠是會被尊敬的
也真的再次感謝昨天越過人山人海的書展,而前來簽書會的所有讀者們
也沒想過星期日的書展確實有點瘋狂
更沒想到的是書本很早就已售罄了
希望未來盡快有機會可以和大家再見面
《電影療傷誌》是一個不完美的作品
看着裡面的缺陷很氣憤,總會想埋怨自己為何做得不夠好
但也成為了未來更努力的動力,真的很想要為大家帶來一個自己也滿意的作品
只要大家喜歡,就會向第二本書邁進
很感謝一路上給予過支持和鼓勵的所有朋友們
每次為包場義不容辭地幫忙的朋友們
能夠找到一班願意和我一起當免費義工的人真的很不容易
<願一萬次悲傷以後,都能找到一次真心的相遇>
你們就是我在電影路上的真心相遇❤️
#電影療傷誌 #願一萬次悲傷後都能找到一次真心的相遇
電影療傷誌讀後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惡水真相》的隨想
現正上映的電影《惡水真相》(Minamata),由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尤金・史密斯,記錄這場一萬多人受害、二千多人死亡的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
一直到六零年代,日本窒素公司(Chisso Corporation)在水俁市(Minamata)生產乙醛,製程中用硫化汞當催化劑,並將含汞污水排入海,毒素在海洋生物中開始累積,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內,病人起先是視線模糊、走路不穩,之後肢體扭曲,嚴重的會昏迷或死亡。
儘管窒素公司已得知汞(水銀)對人體的危害,但於對居民的質疑,卻一再否認。 1970年代開始,水俁病自救團體展開抗議與索賠行動,而尤金・史密斯在1971年到水俁市,透過攝影記錄這一場大規模的公害污染事件。
尤金史密斯是一個身世坎苛的攝影大師。14歲到地方報社任攝影記者,只念一學期大學就休學,到新聞週刊任職,但沒幾個月就離職(因為他不肯用大相機拍照),之後做了近十年自由攝影工作,然後在1946~1955年間在生活雜誌專任攝影,在二次大戰拍的戰場照片,很多成為經典之作,他很有個性,表現在作品創作上可以說是擇善固執,但是在與人應對或社會關係……就相當令人受不了。他曾說:「我不能忍受那些混帳展覽會,儘在博物館的牆上掛著乾乾淨淨的小框子,使得那些影像看起來只是藝術的零碎片斷,我要自己的作品成為生活的片斷。」
他和日裔美籍的太太結婚後,在日本渡蜜月時,得知日本水俣這個小漁村,當地居民因汞而終生殘疾。(現在水銀中毒的專有名詞就是『水俣症』)。
史密斯在水俣租了一個房間,(前後二次)共住了四年半,與村民過同樣的日子,成為他們的鄰居、朋友,而不是一位旁觀的新聞記者。
為了拍攝這個主題,他被工廠派的打手差一點打死,在醫院療傷住了好幾個月,最後還殘廢,然而他仍不屈服,在1972年將深入報導發表在生活雜誌上,引起全世界對公害的重視。
後來因為他早年拍戰場照片被炮彈炸傷(手術三十多處取出一百多塊碎片)的舊傷加上在水俣被打的新疾一下子拖垮了身體,而沉寂多年在鄉下療傷,當他覺得逐漸康復打算重新拍照時就過世了。
他拍了那張智子洗澡的相片(世界著名經典作品之一)時說:「……眼見這個畫面構成我想說的東西,是這樣的感人,我覺得淚眼模糊,簡直難以按下快門,然而我畢竟拍了。那是一張絕頂浪漫的相片,我自問,什麼是你個人一向最信守的哲理?是人性。我要堅持自己這個意見,並傳給沒有意見的人。」
曾經有一次記者問他:「人們稱你為浪漫的理想主義者,你對這個稱呼作何感想?」他回答:我不曉得那是什麼意思,平常老是叫我浪漫派的人,都是由於他們在生活中嘲諷憤世,並受盡挫折,所以什麼也信不過了,而當我堅持信念時,他們就稱我為浪漫主義者。」
尤金史密斯這一段話幾十年來一直忘不了,是因為從學生起,我就常被同學們以「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稱之。可是我覺得很冤枉,因為我認為我的每個所謂的「理想」,其實都是切實可行,基本上我是個很實際的人,做事講求效率,怎麼會被誤以為像不食人間煙火般所謂浪漫的理想家?至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或久未往來的朋友,得知我年紀已一把卻仍在社團中奔波,仍堅持不隨著「撈金」行業多賺些錢而搖頭說:不改理想主義個性。
可是,若是跟我在一起努力的伙伴,會說我是現實主義者,因為我的每個構想,每個步驟,都是可以達成的,而且效率及效益都很好。
這兩種極端不相容,好像對立的屬性,我從來不認為彼此是矛盾的,因此,我會稱呼自己是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首先,一定得現實,因為你得先活下來才能談到其他,可是活下來不只是隨著眾人苟延殘喘,應該是得朝著理想前進。如何兼顧所謂的理想與現實?我始終認為「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
因此,我從來不認為有什麼好為理想掙扎的。有時候,一些年輕的朋友會自尋煩惱地徘徊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好像很痛苦地猶豫。我覺得這些大概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之類的無病呻吟。
不過,我之所以認為「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也願意去面對解決煩瑣的技術問題,來自於我也了解到人心的軟弱與黑暗面,所以儘量不去指責批判那些對我們不友善甚至懷有惡意的人,不讓挫折干擾我們的情緒。
很多年前,曾經看到專門出版兒童讀物的小魯出版社社長陳衛平先生寫的一封信(寫給他們社裏出國進修的同事),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慨:
「理想是必須的,但實踐理想的方法卻是迂迴的、妥協的,甚至是委屈的。在古代,知識份子要為天下蒼生做點事,往往要通過忠君來實現,那個君是聖賢還是混蛋,你都得忠,不然就要革命、造反。在現代,表面上看起來多元化了,但實際上往往要透過企業化、商品化的手段來實踐一些想法。然而人海茫茫,升沈孰易,這中間難道不也是有無限委屈嗎?做出版,要與小稅吏錙銖必較、要和中盤商斤斤計較、要和媒體週旋、要和業務的貪婪挑戰、要面對製造商的因循茍且、要圖破同業唯利是圖的競爭……擁抱它們無非是為了委屈地實踐一些理念,其間並無特別矛盾之處。但每當我面向這些俗務之際,也會興起不如歸去的感慨。可是人世間本來就如此,萬法唯心,沒有修練,眼中何來淨土?現實與理想本來就該有落差的,
否則我們就不必努力了,不是嗎?」
其實我已經很久不敢講「理想」這兩個字,因為「說理想太沈重了!」不過,我們算是十足的「實效主義」,為了達到某些想法,所以總會想法子找到可能的途徑;我也不太敢用「執著」這麼神聖的名詞,只是我知道單獨的活動不足以成事,所以總是持續做每一件值得做的事。
我不認為理直的人,氣一定得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逞英雄的人,一定是悲劇下場(所謂悲劇英雄是也),一旦成為悲劇英雄,事實上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對於一個「實效主義」者,把事情做成最重要,逞英雄、做明星、做聖人,成就一些虛名是完全沒意義的。因此,為了達到一個良善的想法,為了推動某些觀念,我們有時候也得迂迴,有時候也得妥協,因為形勢比人強,是非與真理要靠人的力量才能實現,在沒有力量的狀況下,是非與真理對現實並沒有幫助。只是,在迂迴、妥協的時候,得非常謹慎,不要失掉了我們原先的堅持與想法。
很多年來,我不再為自己訂目標,不再侈言理想使命,我只是要求自己做對的事情。我對未來,只有方向,希望每天能朝對方向前進一些些,我不給自己壓力,每天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每天只想自己能做的事。所以我不會徬徨於理想或現實,因為我不認為這是對立的,二擇一的。
於是,當我很實際的一天天往前走,驀然回首,年少的想望竟然在不經意中都實現了。
電影療傷誌讀後感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0種相遇】鄧小巧 種植讓我學會平靜
六月至今,抑壓了許多負面情緒。曾有多少過失眠夜,你一直在用手機讀即時新聞,內心憤怒又無力,但翌日起床還要裝作生活如常。
「香港人沒有時間抒緩情緒。」今年30歲,正式加入樂壇4年的 #鄧小巧 希望用自己的歌協助樂迷訴說內心感受。這幾個月很多網友跟她說,晚上失意的時候,會聽她的《強弱》與《不藥而癒》。
「願你記得軟弱沒有錯//痛亦沒有錯」這句歌詞一聽就想哭,鄧小巧說︰「大家太多鬱結了。」但至少我們還懂得哭,哭過了後,再好好過日子。
為人療傷的人,怎樣平伏情緒?答案是種植︰「每日起床之後上天台澆花,而不是起床後玩電話,這個分別已經很大。」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