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小知識】車用電子引擎啟動,主要廠商第一集!
#喜歡車用電子介紹的按讚留言 +1
#想聽更多產業介紹的按笑留言 +2
-
大家安安,我是小助理🦖
如果你是每天有在認真選股的戰友,或者是跟著詹詹社團教學貼文學習的戰友,應該都有發現近期車用相關個股輪番創高,且主力籌碼從六月起更是逐漸加碼車用族群,今天小助理就要帶大家一起揭開車用電子的產業面紗。
-
車用電子定義分為兩種:
1.車用電子控制裝置,與車上機械系統整合應用,屬機電結合的車用電子控制裝置,例如:引擎動力、感測器影像控制、機電控制等。
2.車載用電子裝置,可獨立使用的電子裝置,例如車載機、GPS、影音娛樂系統等產品。
-
而其中的零組件包含 IC、CPU、記憶體、MCU、感測器等,依其「特性」可分為車身系統、引擎/傳動系統、懸吊/底盤系統、電力電子、駕駛資訊系統、防盜保全系統、安全系統七大類,今天小助理會優先釋出「駕駛資訊系統」及「車身系統」主要廠商,快點擊圖片看看有哪些代表廠商吧!
-
同場加映,兩個之前介紹過的產業給戰友們複習:
IC設計👉 https://cmy.tw/009SVG
MCU產業👉 https://cmy.tw/008Y4D
-
希望今天的介紹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喜歡車用電子產業介紹的話一定要留言告訴小助理,其他類型的主要廠商也會陸續釋出!
-
🎯免費加入 LINE 看更多教學: https://line.me/ti/p/%40uht2764c
🎯我要訂閱教學課程 (千元有找): https://goo.gl/i2WJL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買房想到破頭?該怎麼投資房地產? 今年房地產市場上演大驚奇,疫情受控之後,預售市場也一直傳出秒殺、或者一日三市的現象,到底房市有多熱?想要投資房地產又該怎麼操作? 🔴房市到底有多熱 🔴影響房市熱不熱的關鍵因素 🔴熱區在哪裡?價格有多驚人? 🔴投資房地產教戰守則 00:00 開場 00:55 近...
電子零組件定義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潛力股比亞迪電子】
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
BYD ELECTRONIC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股票代號:0285
市盈率:17倍
每股盈利:$2.87
市值:$1100億
業務類別:電子消費品
集團主席:王傳福
主要股東: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65.8%)
5年業績
年度:2016/2017/2018/2019/2020
收益(億人民幣):367/388/410/530/730
毛利(億人民幣):28.0/42.6/41.7/39.6/96.3
盈利(億人民幣):12.3/25.8/21.9/16.0/54.4
每股盈利(港元):0.61/1.38/1.10/0.79/2.87
每股股息(港元):0.15/0.27/0.22/0.08/0.29
毛利率:7.6/11.0/10.2/7.5/13.2
ROE:11.1/19.9/14.6/9.7/27.7
--企業簡介--
比亞迪電子主要業務為製造手機部件及模組,亦向客戶提供手機設計及組裝服務,是一家垂直整合手機零部件及模組製造、手機設計及組裝服務供應商。公司為知名手機供應商(即原設備製造商或OEM)提供服務,近年不斷發展其他電子領域。
手機業務,當中的產品服務包括為手機製造商提供手機部件(包括手機外殼和結構件),配備機械零件如手機外殼、麥克風、連接器和其它組件的手機模塊的製造,以及手機整機的設計及組裝服務,並提供其他電子產品的設計、部件生產及組裝服務。提供一站式、垂直的服務。
近年不斷利用本身技術,去開發更多手機以外業務,現時業務有:提供新材料開發、產品設計與研發、零組件及整機製造。
產品覆蓋智能手機及筆電、新型智能產品、汽車智能系統、醫療健康四大領域。
--企業發展--
【圖1】--業務地區分類
比亞迪電子的主要營業地位於中國,過往以手機代工製造為主要業務。早年曾經受主要客戶Nokia 的衰退影響,令比亞迪電子業績連番下跌,其後受智能手機、中國手機訂單帶動,令業務有明顯增長。
智能手機經過了多年的增長後,近年進入平穩週期,現時智能手機一年出貨量約13億部,增長已不高。
到近年,比亞迪電子利用本身的技術,不斷開發新的業務類別,例如新材料技術在電子產品方面的應用,玻璃及陶瓷相關電子產品出貨量大幅提升,而金屬部件類別發展穩健,在全球這方面的技術及市佔率,處領先地位。
--賺錢能力分析--
業績可見,比亞迪電子的毛利率中等,但未能去到很高,始終這類代工模式運作的企業,難以有很大的賺錢能力,但就不算差。始終比亞迪電子只是處理中間某些部件及程序,而不少客均為大企業客戶,令獲利未能去到最高之列。
種種因素可得出,此企業的賺錢能力不算最強的類別,雖然這企業都有技術方面的因素,令其有質素。整體企業質素算是中上,而在企業估值上,不會太過高,市盈率如果去到20倍以上,已較難承受。
這企業在技術方面有優勢,同時,企業亦強化了與國內廠商的關係,配合其推出不同的智能手機,近年取得不少高端項目,中國手機品牌近年在全球表現不差,市佔率不斷上升,亦令此股能在當中受惠,相信往後的業績仍能保持向好。
--發展亮點--
近年全球手機市場的增長一般,但這企業的生意額,增長幅度比行業較好,在近年有理想的增長,盈利同樣理想,這反映比亞迪電子擁有某些優勢,在行業競爭中取得了相當的訂單,出現比行業更大增長的情況。
例如在幾年前,比亞迪電子研發出塑膠與金屬的納米混融技術(plastic-metal hybrid,簡稱PMH),並實際應用在機殼及部件上,生意不斷上升。
到近年,比亞迪不將開發3D玻璃、陶瓷及複合材料等新材料技術,由於市場需求大,得益於相關技術,帶動這企業的業務大幅增長。
這技術在應該最新的智能手機上,可以提升了信號接收水平,及更技援5G技術,同時在無線充電上,不似傳統材料令手機出現過熱的情況,相關技術已令比亞迪電子獲得了多個智能手機廠商的訂單,相信應用將會更廣,往後繼續能帶動生意向上。同時這技術可以應用在更多類別的產品上。
比亞迪電子其中一項優勢是研發能力,管理層強調技術的重要,而此企業每年投資不少資金在研發上。
同時,企業當中擁有不少工程師,而這些工程師的成本都比外國為低,成為企業優勢。只要擁有研發能力、研發成本較外國企業低,就能在將來產生優勢,成為成長的其中一重點。
--長遠正面--
這企業在不少技術上,處全球領先的位置,例如新材料技術,而最大的發展位,是技術的延伸應用。
近期比亞迪電子不斷開發新業務,利用本身技術及資源進行發展,而這動作確實取得成績,這企業近年無論在生意及盈利上,都有一定的增長,反映方向正確。同時企業的研發及技術的應用上,這企業的確不簡單。
近年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尤其是玻璃及陶瓷產品出貨量增長很強,一些新型智能產品板塊,成功取得新客戶,汽車智能系統業務發展正面,相信增長仍能持續。
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這企業出以很快速度,推出防護相關產品,反映技術及資源運用能力,同時為其收入和利潤帶來正面貢獻。
到近期,這企業發展電子煙業務,以為品牌客戶做代工為主,雖然這刻仍有不確定性,但電子煙業務毛利高,能帶動企業有新增長。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此企業的評價是正面的,業務毛利雖然不算好高,但企業擁有技術及研發能力,過往的發展證明在多個領域都成功,長遠正面。
企業有質素,長遠發展無問題,不過股價較為波動,同時近年股價上升不少,現時市盈率17倍,又未算很貴,但都不能以便宜去形容,考慮近年股價上升不少,以及企業不少業務只是代工類,大約$40可初步定義為合理區頂。
如果之前有貨,不用賣出,這企業長遠可以長線持有,可以等到$40以下才加注。如果無貨,可以等回少少先小注,然後到$40才分注。買入後宜長線持有,等企業進一步成長。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電子零組件定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6月30日
科技大廠持續燒錢投資汽車領域,最後到底要如何從中獲得實質價值呢?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在汽車領域投資多年,但似乎並不特別有利可圖。
由於,製造汽車需要工廠、設備和大量的工人來設計和組裝各式鋼鐵、塑膠和玻璃材料,而且這些硬體利潤極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在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為5.2%,與科技產業領導者的34%相比,相距甚遠。
但對於蘋果和其他潛心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或有意自行打造汽車的科技公司來說,投資汽車領域不僅僅是為了闖入新市場,而是為了捍衛有價值的地盤。然而,卻無法在汽車硬體突圍傳統汽車廠。
其實,科技公司切入自動駕駛車市場尚缺乏令人接受的商業模式
COVID-19疫情短暫抑制了消費者對新車的欲望,但需求已經回升。根據IBIS World的資料,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預計將回升9.7%,達到2.7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2兆美元,屆時,全球預計將有超過5800萬輛自駕汽車,廣大的市場不能輕易忽視。而科技大廠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設計製造方面的經驗,使他們有能力顛覆汽車產業。
科技公司看上的,是比盈利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吸引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2016年美國人有長達307.8小時是在汽車駕駛座上,相當於每週6小時。這是一個人生活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是花在手機應用程式或是社交媒體上。如果公司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駕駛時段,將有很高的機會吸引到使用者。
全球正在轉向對環境更有利的智慧汽車,很多研究顯示,內燃機(ICE)汽車已經來到盡頭了。BloombergNEF 2021年6月發佈的年度《電動車展望報告Electric Vehicle Outlook》認為,假設沒有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全球所有道路運輸的石油需求將在短短六年內達到峰值。到2025年,電動車預計將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16%,2030年成長到33%,2040年達到68%。最終,自動駕駛車輛將完全重塑汽車和貨運市場。
在這樣的預期下,科技公司持續加強對自駕車產業的投資,並不令人意外。從他們的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你不做,就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去做,最後你目前的影響力會逐漸消失、甚至被踢出市場。
蘋果在蘋果汽車(Apple Car)計畫方面,而此前它的重點是擁有數百名工程師,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系統。這引發了人們對蘋果可能與哪些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的強烈猜測。從過去幾十年裡,蘋果一直主導著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硬體市場,但它在人工智慧、語音和智慧音箱方面一直落後谷歌和亞馬遜。
然而,蘋果可以從推出突破性的新產品中受益。雖然它在2015年發佈的智慧手錶以及蘋果電視(Apple TV)、蘋果遊戲平台(Apple Arcade)和蘋果音樂(Apple Music)等服務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但沒有什麼能接近iPhone的成功,它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成為蘋果最賺錢的產品。期待,未來Apple Car出現來顛覆未來汽車市場。
Waymo方面,累計投資高達40億美元。Waymo成立於2009年,前身是谷歌(Google)的自動駕駛車計畫,在2017年成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獨立公司,2018年在鳳凰城推出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服務,2020年開始在新墨西哥州和德州測試自動駕駛卡車。
谷歌高層們長期以來一直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看作是風險投資公司和財力較弱的公司不會或不願意承擔的風險。Waymo也在探討無人駕駛技術在計程車服務和長途物流的潛在商業模式。
微軟(Microsoft)方面也投資了多項自動駕駛計畫,並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軟體。
亞馬遜(Amazon)方面也投資了正在建造電動卡車的Rivian,並在2020年收購了無人駕駛新創公司Zoox,亞馬遜可能希望將自動駕駛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物流計畫的一部分。
Facebook方面,積極將服務生態系融入未來汽車之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控制和支配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在中國方面,華為和百度等公司光是在2021年就承諾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企業投入近190億美元。
我國台灣鴻海組建MIH電動車供應鏈開放平台,推出MIH電動車軟硬體和關鍵零組件平台生態系,採取開放共享,希望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系統。鴻海MIH電動車平台夥伴已經達到1,065家,其中有三成是全球廠商,接近200家新夥伴背景與網際網路(Internet)有關。合作夥伴中,傳統車輛產業占67%、資通訊產業占13%、網路軟體產業10%、其他類10%。MIH聯盟規劃,將自2021年7月從鴻海集團獨立出來,朝B2B走平台,車廠變成平台的客戶。
汽車製造業者之衝擊應對
科技公司帶來的衝擊,使汽車製造業者枕戈待旦,且須投注一倍精力兼顧傳統汽車業務及未來汽車創新。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等產業巨頭都已經加強了對自動駕駛的投資。豐田汽車正在日本富士山腳下打造一座結合自動駕駛的智慧城市,而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也投入74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並開發無人駕駛的飛行計程車。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之機會及挑戰
汽車製造商捍衛自己的地盤是可以理解的,但科技公司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自認為是一種「自然延伸」,他們自認為自己有能力為汽車產業帶來革新。事實上,並非如此,未來汽車的系統軟體是科技公司的強項,而在硬體上並不是。
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現有業務使他們具備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和設計複雜系統的經驗。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對設計和製造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前期投資。
其中,最有可能透過自動駕駛技術改善產業的科技公司也許是亞馬遜。亞馬遜將從使用自動駕駛車運送包裹的較低成本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亞馬遜還習慣將自己的工具轉化為可以出售給更多客戶的業務,像是他的雲端運算服務AWS。AWS最初是支援亞馬遜網路銷售服務的工具,之後則演變成Netflix、美國政府和其他公司使用的運算和資料存儲平台,如今AWS價值高達454億美元。
即使對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先行者可能會有很大的優勢,每一家公司都想成為市場上的掠奪者,而不是獵物。
附圖:圖、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973&fbclid=IwAR33HNqQbrSVDUkv5LskfoI5m6VdAo-M0em56V0UBX9ciwvXSEgsutjY0oI
電子零組件定義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想買房想到破頭?該怎麼投資房地產?
今年房地產市場上演大驚奇,疫情受控之後,預售市場也一直傳出秒殺、或者一日三市的現象,到底房市有多熱?想要投資房地產又該怎麼操作?
🔴房市到底有多熱
🔴影響房市熱不熱的關鍵因素
🔴熱區在哪裡?價格有多驚人?
🔴投資房地產教戰守則
00:00 開場
00:55 近期看房的經驗分享
02:39 新店新建案須預約排隊才能看房
04:03 房市熱到民眾看房與記者會並行
04:47 2020年房地產大驚奇
05:18 疫情後房市成交量情形
06:17 房市轉熱的原因
09:26 熱區在哪裡?
10:56 連重劃區都很搶手
11:09 台商回流擴廠帶動房市
12:02 指標性驚人單價
15:44 熱區的買方是自住客?投資客?
17:01 地產買盤結構多元
18:05 豪宅稅如何定義?
18:26 投資客如何避稅?
23:14 下集預告
🎤主持人:
MoneyDJ產業記者 慶翔
主跑路線: 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運動用品等等
🎤來賓:
MoneyDJ產業記者 詩茵
主跑路線: 房地產、水泥等等
MoneyDJ產業記者 萬萬
主跑路線: 記憶體、太陽能、文創等等
📢收聽我們的Podcasts:
Apple https://reurl.cc/0O6Wd9
Spotify https://reurl.cc/bRGEbl
SoundCloud https://reurl.cc/k0MLEK
YouTube https://reurl.cc/ldZexA
Google https://reurl.cc/8nb834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大家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們聊聊哦
#買房 #房地產 #營建股 #房市 #重劃區
電子零組件定義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您懂美食、也懂得投資美食產業嗎?
在近年美食產業掛牌潮下,過去米其林等評比指標,在投資上可能不管用,甚至背道而馳,想靠投資美食股賺到享用美食的基金,歡迎收聽第一手教戰
🍔美食產業進入資本市場 為了什麼?
🍟如何評斷美食產業的前景
🍕 投資美食股不可不知的指標
🍜隱藏版連鎖美食潛力股
00:00 開場
01:18 美食產業的定義
04:06 SOP成為連鎖品牌關鍵
05:23 美食產業如何進入資本市場
06:37 藏壽司跨國在台IPO的目的
08:20 藏壽司資金到位後市場布局策略
09:05 連鎖美食IPO後成功的關鍵
12:05 連鎖美食品牌如何大量擴點
14:34 瓦城擁有主廚分級臂章制度
16:27 連鎖美食品牌新據點掌握度
17:52 上市櫃餐飲品牌如何選據點
20:48 連鎖美食大量拓點如何同店成長
24:01 品牌定位與操作能力
30:24 如何定義值得投資的美食股
34:42 投資美食產業的關鍵
35:39 未來值得期待的連鎖美食
☞本集提到的個股:王品(2727)、豆府(2752)、瓦城(2729)、亞洲藏壽司(2754)、漢來美食(1268)、美食-KY(2723)、揚秦(2755;編按麥味登)、八方雲集(2753)
🎤主持人:
MoneyDJ產業記者 燕翔
主跑路線: 金融、生技、電子零組件等
🎤來賓:
MoneyDJ產業記者 以忠
主跑路線: 觀光美食、PC與周邊、電子零組件等
📢收聽我們的Podcasts:
Apple https://reurl.cc/0O6Wd9
Spotify https://reurl.cc/bRGEbl
SoundCloud https://reurl.cc/k0MLEK
YouTube https://reurl.cc/ldZexA
Google https://reurl.cc/8nb834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大家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們聊聊哦
#美食產業 #連鎖美食 #餐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