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慧倡議對台灣的啟示】(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回到台灣,相對美國AI倡議的剛推出,近兩年我國政府在AI上的推動,可謂不遺餘力,在資金的投入上也相當可觀。從AI產業化到產業AI化,以及人才的訓練多有著墨。但觀察台灣整個發展環境,面臨了一些亟待政府與產業攜手共同克服的挑戰:
其一是資料量的缺乏。台灣於商業應用與網路服務方面少有規模廠商,在缺乏足以支持的資料量下,不易有效形成正向資料回饋,造成人工智慧模型養成不易;其二是企業應用的匱乏。具有足夠資料量的業者諸如電信、金融業者,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導入,少見積極態度;其三為產學明顯的落差。於核心技術演算法、統計與數學模型,其能量多存於學研單位,國內軟體產業多以系統整合為主,難以有效承接與釋放相關能量;而應用專利佈局落後也是危機。衡諸美國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專利佈局,領先者皆為美日廠商,隨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專利戰火遲早蔓延至國內業者。
因此,從美國倡議的幾個指引及台灣所面臨的挑戰,我們也看到國內需要努力的幾個面向:首先,AI的應用的層面廣泛,不僅是一、二、三級產業需要,政府機構也應該率先投入。因此除了重新進行資源盤點及優先順序的部署安排,以聚焦關鍵議題之外,就電子化政府可以提升民眾服務效率與品質的項目,也應積極進行AI的研發,以帶頭示範,提昇國內整體AI應用水準。
其次是AI資源的釋放。相對產業的研發環境與資源,一般來說,大學、研究機構及研發法人在設備及電腦資源上有比較多的餘裕與空間,建議政府應該協調相關的研發機構,除了自行研發及產學合作外,應該對產業界開放及提供更多的數據、模型和電腦運算資源。尤其是政府所擁有的數據,在合規的要求下,針對產業的需求加速釋出,以利AI的訓練與應用。
再者,建議政府應速思考選擇特定在地需求領域進行場域及系統的試煉。除了兼顧本土市場需要,未來亦可伺機拓展全球,如智慧工廠、照顧服務、安全監控,智慧能源系統等。
此外,多數人都忽略了,這波AI技術帶來的衝擊,並不僅是效能強化、流程重塑與工作替代,更重要的是新商業模式及新生態系統的建立。尤其未來的市場變化,不管是C2B(客戶直接對企業)或C2M(客戶直接對製造商)等去中介化及逆商業的興起、無人商店的浪潮,或者是虛實整合的需求等,AI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最後是勞動力的再訓練。AI時代將帶來多元的挑戰,不管是白領或藍領,就業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如何有計畫且系統性的提供目前廣大的就業民眾相關的課程與訓練,以協助其面對未來的AI環境,的確需要加速進行!
#AI
#美國人工智慧倡議對台灣的啟示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電子化 網 路 化政府 中 程 計 畫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人工智慧倡議對台灣的啟示】(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回到台灣,相對美國AI倡議的剛推出,近兩年我國政府在AI上的推動,可謂不遺餘力,在資金的投入上也相當可觀。從AI產業化到產業AI化,以及人才的訓練多有著墨。但觀察台灣整個發展環境,面臨了一些亟待政府與產業攜手共同克服的挑戰:
其一是資料量的缺乏。台灣於商業應用與網路服務方面少有規模廠商,在缺乏足以支持的資料量下,不易有效形成正向資料回饋,造成人工智慧模型養成不易;其二是企業應用的匱乏。具有足夠資料量的業者諸如電信、金融業者,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導入,少見積極態度;其三為產學明顯的落差。於核心技術演算法、統計與數學模型,其能量多存於學研單位,國內軟體產業多以系統整合為主,難以有效承接與釋放相關能量;而應用專利佈局落後也是危機。衡諸美國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專利佈局,領先者皆為美日廠商,隨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專利戰火遲早蔓延至國內業者。
因此,從美國倡議的幾個指引及台灣所面臨的挑戰,我們也看到國內需要努力的幾個面向:首先,AI的應用的層面廣泛,不僅是一、二、三級產業需要,政府機構也應該率先投入。因此除了重新進行資源盤點及優先順序的部署安排,以聚焦關鍵議題之外,就電子化政府可以提升民眾服務效率與品質的項目,也應積極進行AI的研發,以帶頭示範,提昇國內整體AI應用水準。
其次是AI資源的釋放。相對產業的研發環境與資源,一般來說,大學、研究機構及研發法人在設備及電腦資源上有比較多的餘裕與空間,建議政府應該協調相關的研發機構,除了自行研發及產學合作外,應該對產業界開放及提供更多的數據、模型和電腦運算資源。尤其是政府所擁有的數據,在合規的要求下,針對產業的需求加速釋出,以利AI的訓練與應用。
再者,建議政府應速思考選擇特定在地需求領域進行場域及系統的試煉。除了兼顧本土市場需要,未來亦可伺機拓展全球,如智慧工廠、照顧服務、安全監控,智慧能源系統等。
此外,多數人都忽略了,這波AI技術帶來的衝擊,並不僅是效能強化、流程重塑與工作替代,更重要的是新商業模式及新生態系統的建立。尤其未來的市場變化,不管是C2B(客戶直接對企業)或C2M(客戶直接對製造商)等去中介化及逆商業的興起、無人商店的浪潮,或者是虛實整合的需求等,AI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最後是勞動力的再訓練。AI時代將帶來多元的挑戰,不管是白領或藍領,就業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如何有計畫且系統性的提供目前廣大的就業民眾相關的課程與訓練,以協助其面對未來的AI環境,的確需要加速進行!
#AI
#美國人工智慧倡議對台灣的啟示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電子化 網 路 化政府 中 程 計 畫 在 朱立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下參考某些文章後提出的初步及粗略方向。
關於中華民國各直轄市行政區具體建議:
一、 宜加速再整併行政區
行政區劃系創造直轄市各區適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唯有各區皆能適性發展,方可呈現各區特色及績效,從而建構並強化各該直轄市的整體發展,使市政推展更為順暢,造福市民。遂建議中央政府及立法院應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儘速通過並頒訂行政區劃法,積極進行各直轄市行政區整併,以有效統合地方資源,促進各區均衡發展。
二、 宜加強市政府及所屬機關與區公所之間,充分認識並謹守彼此之法制關係
依據各直轄市之《組織自治條例》及《各區公所組織規程》皆明定,區公所在執行區政業務過程,受各直轄市政府民政局之指導、監督等,各局處若有業務上需要,也得以市長名義行文,請區公所協處。惟實務中,若各局處以一級機關身分來要求各區公所配合,區上區長職等低於各市府一級主管,或有可能產生區公所為市府各局處的附屬機關之錯覺。區公所時乃各直轄市市政府之派駐機關,也不宜設置為自治法人單位。另外,在委託、委辦過程中,如有存在「任意委託」或區公所「人力、預算及權限等不足」之情況發生,易造成區公所與各直轄市政府一級機關之間關係緊張,另過重之公務壓力等也或有可能易造成區公所同仁士氣低落,進而影響公共服務品質。因此宜速建立並謹守兩者之間之明確法制關係。
三、 宜再精進區公所員工職能訓練
改制後直轄市各區公所因各直轄市市政府委任、委辦事項陸續下放,而區公所組織編制各業務單位除少數專業職系外,大多為一般行政、民政等通才性人才居多,應加強法治、採購、資訊、特殊地域性專業職系等人才加強,甚至應鼓勵或強制員工積極參訓,以因應業務執行所需,以令政策有效推行運作、強化為民服務之能。
四、 宜寬列部分在地需求之預算,以強化區政自主性,減低各直轄市政府各局處部分負擔
各區公所年度預算必須落實先有計畫才有預算提列,各直轄市政府也應當鼓勵區公所提列計畫,符合零基預算之精神。依據各機關施政績效及年度重要施政計畫先期作業要點等規定辦理預算籌措,令各直轄市政府研考、財主等初審單位核定之給予區公所草編的基礎額度與直轄市政府一級機關必須審度合宜。
另針對各直轄市政府所屬機關新增授權各區公所各項資源之投入,宜由市政府統籌與政策規劃,再部分因地制宜賦予各區特色及需求來規劃運作,並適度減列一級機關原執行相關之預算額度。另根據地5條規定:委任業務除本府應統籌策劃所需作業經費外,所需經費由區公所編列預算支應,並減列原執行本府該項職權之主管局處會預算額度;委託業務所需經費,由委託局處會編列預算撥交區公所之用。
因地制宜發展各區地方特色及需求,改制後各資源之投入,由各直轄市政府統籌與政策規劃,再行分配予各區公所運用,各直轄市政府應審慎評估執行大區域或通盤性之建設與計畫之應全力考量各區來發展在地特色及在地需求並實質上給予寬列預算辦理。
五、 宜研究並加速建立電子化區政府,有效提高服務品質及效率
直轄市政府因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應開始全面強化政府電子化,除一級機關各項公務或服務之電子化,也應擴及到各區政府之電子化程度。具體建議:1.建置跨機關服務資訊系統。2.建置政府網內網路應用環境。3.充實網內網路上各資訊資源、人口、土地、公文、人民陳情、議員立委案件等大數據資料庫規畫與整建,快速達到資料串連4.應逐步減少書證紙本應用,改由政府機關由網路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