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良先生去世一年多,夫人黃美玲女士要為他出版紀念文集,向我邀稿。緬懷這位海外台灣人運動的聖人,真有無限感慨。本文所敘,只是鄭紹良先生海外事蹟的一鱗半爪。斯人已逝,典型猶存。真希望台灣人世世代代都能長記這個典型,當台灣面臨危難的時候,會有人奮起效法!
默默做大事的鄭紹良先生
我們都叫他SHOW,沒大沒小。SHOW應該「紹」字的日語發音。
我們是指1980年下半年一起到洛杉磯辦「美麗島週報」的工作同仁。這裏面包括:從台灣到美國不久的謝聰敏、陳婉真、孫慶餘和我;從巴黎過來的張維嘉、李鳳音;從維也納過來的陳昭南;從西雅圖過來的陳芳明;從北加州過來的胡忠信;還有幾位洛杉磯在地的年輕左派博士。
當時美麗島大審剛過。美麗島事件像一聲春雷,震醒了因二二八事件所帶來的歷史寒冬而進入冬眠的台灣人的良知和尊嚴。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參與美麗島週報工作的同仁都把自己當作反國民黨政治運動的秘密成員,滿懷激情和義憤。陳芳明和胡忠信都是在校學生,放棄學位和學業,不顧一切南來洛城。大家都使用化名,彼此都不知道別人的真實身份,當然,陳婉真和我除外,因為我們已經是公眾人物。謝聰敏在那個時候還準備回台灣,除了以梁山的筆名替週報寫「景美軍法看守所」,並不參加週報內部的工作會議。
週報編輯部設在洛杉磯郊外一個偏遠的墨西哥人社區。這個社區在二戰之前原來屬於日籍移民,因此建築相當雅緻。所以選在這個地點,是因為萬一有東方面孔出現,可以立刻發現。
週報內部的工作會議,就在編輯部舉行,每週一次。由於左右立場不同,對問題的觀點互異,爭辯非常火爆,形同吵架。大家並不熟識,卻以革命同志的態度互相批評,互相檢討。
如果不是SHOW,週報也許剛成立就散夥。SHOW比我大七、八歲,比其他年輕同仁大二、三十歲,擔任過台獨聯盟主席,德高望重。他是正人君子,他是謙謙君子,他是好好先生。他是週報的重要金主。週報編輯部的地址就是他選定的。他是唯一到過編輯部的非工作同仁。幾位年輕的左派博士也都是他引介到週報。SHOW並不參加工作會議。他也不作調人,不對雙方的爭論表示態度。但是,他總是以長者的身份,和顏悅色地,苦口婆心地勉勵大家繼續努力。
歷盡千辛萬苦,美麗島週報持續不斷辧了五年。美麗島週報的歷史作用,就是在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島內外一片肅殺氣氛中,繼續高舉美麗島旗幟,鼓舞台灣人的反抗精神,讓島內民主運動和海外台灣人運動互通聲氣,最後連成一體。美麗島週報在美國所建立的組織網絡,成為推動1986年海外台灣人返鄉運動的主力部隊。這個運動最終結束了整整一個世代台灣人知識菁英在海外的流亡和流浪,讓他們在生命的黃昏回到故鄉,綻放美麗的霞光。
1986年的返鄉運動,是海外台灣人運動的歷史分水嶺。在這之前,海外台灣人運動者從來不曾把有生之年回到故鄉當作運動的認真目標。他們被稱作週末革命家,週日過著美式生活,只在週末相聚取暖、相濡以沫。他們一般都不相信可以及身看到民主運動在台灣取得勝利。絕大多數的他們都準備在海外安渡餘年。所以,當1986年5月1日返鄉運動在紐約的聯合國廣場正式宣布,海外台灣人運動最重要的政治組織台獨聯盟便激烈反對。
返鄉運動主張台灣人有回到台灣的權利,控訴國民黨少數統治集團違反聯合國基本人權公約。返鄉運動主張台灣人有組織政黨的權利,控訴國民黨少數統治集團在台灣實施世界歷史最長久的戒嚴統治。返鄉運動宣佈成立台灣民主黨,並宣佈將於年底攜黨回台,同時動員海外同鄉勇闖鄉關,挑戰黑名單。所有這些,對於國民黨政權都是難以承受的衝擊!
為了提高運動的國際能見度,為了增強運動成功的機會,返鄉運動積極遊說美國國會,希望有幾位議員公開相挺。不料,台獨聯盟掌控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每年向海外同鄉募集鉅款作國會公關的這個台灣人遊說團體,卻全力杯葛。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的創會會長蔡同榮博士可能是同情返鄉運動的唯一台獨聯盟成員。在事隔多年之後,他私下告訴我,儘管受到台獨聯盟的嚴厲指責,他當時還是想要幫助。他說服紐約的台灣人富商,以協助麥高文參議員償還選舉債務作為條件,交換他陪同台灣人返鄉團隊回到台灣。麥高文參議員一度心動,後來還是婉拒,理由是:國民黨政權駐美代表明確告訴他,即使有他壓陣,國民黨政權還是不會讓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台灣人返鄉團隊入境台灣。
麥高文參議員就是尼克森總統的競選對手,導致尼克森下台的水門事件的竊聽對象,1972年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眼看返鄉運動就要在國際上孤立無援,最後還是SHOW出來解決問題。
SHOW是傑出的航空工程專家,又是廣受尊敬的海外台灣人運動的人格者。他和當時美國的進步人權運動有密切往來。透過他的私人關係,他成功邀請極負盛名的美國維權人士克拉克和溫格拉斯兩位先生支持返鄉運動。克拉克先生是詹森總統的司法部長,父親和祖父都是美國司法界的泰山北斗。溫格拉斯則是人人敬畏的國際人權大律師。
SHOW陪同這兩位先生參與1986年11月底返鄉團隊從華府到紐約到洛杉磯到東京的全部行程。1986月11月30日,當返鄉團隊受阻於日本東京成田機場,SHOW又立即安排這兩位先生前往馬尼拉,會同日本友人若宮清先生佈署讓我從馬尼拉闖關回台的計劃。若宮清先生和當時執政的菲律賓艾奎諾夫人的政府關係深遠。他們原先和菲律賓政府談好讓我們五人一起搭乘菲航班機飛到桃園機場,機票都已買好,可能因為消息走漏,國民黨政權強烈抗議而變卦。最後只讓我一人成行。
可以想見,所有花費都由SHOW個人承擔。
返鄉運動的整個過程產生多方面的震撼效果。它引起了美日媒體的廣泛關注。它激起了海外同鄉的熱烈迴響。它加速了民進黨的組黨腳步。它促成了民進黨在當年年底大選的大獲全勝。更重要的是,它衝破了慘無人道的三十年歸鄉禁令,讓台灣成為千千萬萬海外遊子隨時可以回來的家鄉,而不再是朝思暮想遙不可及的故鄉。
1992年,海外黑名單終於全面解禁。SHOW和他的夫人黃美玲女士立即搬回台灣,把餘生奉獻給台灣。SHOW擔任過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以及中華民國科技巡迴大使。
SHOW和夫人都是頂尖的國際科技菁英,他們在國外比在台灣更能發揮個人所長。但是,他們都心繫台灣、心繫民主,從年少到年老!台灣的後起之秀應該知道:台灣的民主是多少高貴的心靈和血淚所凝聚,今後保護它並不比當年爭取它更容易!
雷震事件地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灣欒樹 ◎楊牧
這事發生在不久以前,他們神志
未之能及的水邊,當所有經緯
線索到此都不甚分明或一時
失察便如夢的領域般陷入隱晦
那時星辰都已依照座落指派成型
各自尋到它們光度合適的位置
冷氣團天上生滅有或無,黑潮
在海底提示詩的音律和意志
邊緣?從我鎖定的方位東南望去
看得見夕照自對角以剩餘的漏斗
小量過濾到我們青春的峯頂
罕見的飛鼠在露水裏錯愕驚醒
惟恐所向無非宇宙創生後某紀
一些自戕的殘餘,窮寇,暗中以
劫後的廢氣偷襲我新綠的林相
表裏,歸巢的羽類避之惟恐不及
螢光明滅浮沉自盛夏的胸懷
釋出深邃的畏懼,好奇,和創造力
為無邊的黑暗點燈,多層次的天路
歷程一夕盡毀於弔詭的野火
當森嚴的山勢從高處俯瞰,看見
一隊抹香鯨在偏南的水域日夜泅行
不知道是為遷徙,追踪,抑或遊戲
直到先後都在陌生的沙灘上擱淺
當流泉迅速循浮雲摺角飛濺
直落新蘚與舊苔的石,藤影裏
依稀聽得見地球反面,久違的
那一邊,彷彿有女聲輕歌低吟
她畧過一些我們早期的共同經驗
寒武紀接近奧陶的魚貝和珊瑚
遲到的爬蟲類,恐龍生與死
一貫快長不已的菇菌,豐草,巨木
直接進入預言裏終將到臨,人與碳
互相煎熬的世代,山無陵,江水
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只剩
這海上渺茫的邊緣,黑潮
洶湧,日光輻輳,深淺的風雨
過境,赤石罅中競生著絕無僅有
一系列宛轉變色的欒樹林
──二○○九、十
---
◎作者簡介
楊牧,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臺灣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花蓮中學、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創作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楊牧自中學便矢志新詩創作,並共同主編詩刊。早年筆名葉珊,,三十二歲而改筆名為楊牧。詩文曾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瑞典文、荷蘭文、捷克文等。[註1]
---
◎小編皮皮賞析
在賞析此詩之前,先來認識台灣欒樹。台灣欒樹,又稱金苦楝、苦楝公,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台灣欒樹的姿態優美、顏色多變,是台灣街景中常見的行道樹之一。
首先,在第一段,楊牧以「這事發生在不久以前」開頭,像是準備娓娓道來一個遠古的神話傳說。「未之能及的水邊,當所有經緯/線索到此都不甚分明或一時/失察便如夢的領域般陷入隱晦」在一開始,一切皆混沌未明,無法區分事物,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如夢境般曖昧的境地。但來到第二段,開始有了轉變:「那時星辰都已依照座落指派成型/各自尋到它們光度合適的位置」星辰皆乖乖地待在屬於自己、並且適合自己的位置,對比首段的不甚分明,事情似乎漸漸有了眉目。同樣在天上的冷氣團則是生滅不定,不若海中的黑潮。黑潮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而洋流是具有穩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而音律和意志也是相對長遠的存在,黑潮提示著詩的重要元素[註2]。
第三段,作者首次將「我」放入敘述中,作者遙望,發現時間已至黃昏了,青春到達頂峰,而飛鼠不知是否訝異於時光的流逝,於安靜的露水中驚醒了。「惟恐所向無非宇宙創生後某紀」繼首段「這事發生在不久以前」,可以看出作者更進一步地點出事發的時間點,原來是在宇宙出現後的某紀,而事情不總是這麼順利──「一些自戕的殘餘,窮寇,暗中以/劫後的廢氣偷襲我新綠的林相/表裏,歸巢的羽類避之惟恐不及」一些波折,偷襲台灣欒樹綠油油的枝枒,讓擇木而棲地鳥禽紛紛躲避。「螢光明滅浮沉自盛夏的胸懷」則是繼冷氣團之後第二次提到關於氣候的描述,不只時間的推移,氣候也從冬天來到夏天。夏天擁有恐懼,卻也擁有好奇和創造力,能為黑暗點燈。但好不容易鋪陳完畢的道路,竟這樣毀於突如其來的、詭異的野火,一瞬間什麼都沒有了,比劫後的殘餘更徹底的消亡。
接著,作者將視角從海底移動到山上,從高處往下俯瞰。作者看見了鯨魚泅泳,他不知道鯨魚為何移動,但作者云:「直到先後都在陌生的沙灘上擱淺」,如同上段,在看似充滿希望的夏日,一團殘酷的火焰便毀掉了道路;看似安穩的悠遊,竟也是先後擱淺在不熟悉的海邊。一切都以希望生成,再以失落作結。
接著,新蘚與舊苔的對比,地球的反面有女聲輕輕唱著歌,如此神秘,像極了傳說的續章。時間點漸漸明朗了──「寒武紀接近奧陶的魚貝和珊瑚」爬蟲類、恐龍等,象徵著世紀的生物快速生長,直到事件的尾聲──人類出現了。而現在還生存著的人們,什麼時候又會如同寒武紀的魚貝與珊瑚,彷彿時光永遠凍結在此刻一般的成為化石?那便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時候了。當世界失序,季節混亂,人類絕種,地球上還會剩下什麼呢?作者云:只剩黑潮、日光、風雨、石縫中競相存活之物……以及,一系列依舊如常、宛轉變色的欒樹林,種種之類了罷。
[註1]作者資訊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
[註2]洋流資訊擷取整理自維基百科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9.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楊牧 #台灣欒樹 #長短歌行
雷震事件地點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民主歷史年表】 #民主課
「民主是什麼?」
別說孩子了
很多大人也不一定回答得出來
我們不急著定義答案
而是在教育當中落實我們認為的民主
「民主是怎麼來的?」
不是玩笑
很多孩子真的認為台灣一直都很民主
甚至以為全世界都很民主
直到他們看到了香港的反送中事件
透過記錄片的影像畫面
孩子才發現
原來要擁有民主是如此不容易
上一堂民主課
我們實地走訪總統府、二二八紀念碑、白色恐怖紀念碑、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然後參訪中正紀念堂三樓《靠近發現-威權與民主的對撞特展》
這堂民主課
我們要挑戰完成「台灣民主歷史年表」
透過歷史故事
我們有機會運用想像力重回事件現場
經由手繪年表
我們得以串起時間軸線
理解歷史的前後因果
學生分成五組
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台灣開始
每15年為一個區間
學生採小組討論方式
找出影響台灣民主的人事時地物
第一組(1945-1959)發現:
開羅宣言只是公報
也因此目前有人主張台灣主權未定論
憲法從1947年才公告施行
而公告地點不在台灣
台灣在同年發生二二八事件
兩年後1949年台灣實施戒嚴
包含集會、結社、言論、出版、旅遊、黨禁、報禁、海禁⋯⋯
也進入了白色恐怖時期
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國民政府遷抵台北
然後他們發現1949-1959年
資料不像之前的時間點那麼明顯易找
有同學聯想到:
「這不就是返校設定的時間點嗎?」
而這段失落的歷史
也將成為我們接下來民主課的主軸
第二組(1960-1974)發現:
1960年自由中國雜誌社社長雷震被捕入獄
隔年蘇東啟為了申援雷震也被逮捕
而這組找到的許多時間點
雖然符合台灣史
卻沒有和民主有太直接的關連
像是澎湖跨海大橋開通⋯⋯等
第三組(1975-1989)發現:
1975年蔣中正逝世
總統由蔣經國接任
在這十五年裡
台灣的民主發展彷彿大躍進
1977年中壢事件
1979年美麗島事件
1986年民進黨成立
1987年解嚴
而美麗島事件當中的人物
呂秀蓮、陳菊、陳水扁、蘇貞昌⋯⋯
讓孩子把過去和現代聯結起來
我很喜歡學生一起「探索」歷史的過程
像是一場發現和尋寶的旅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