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2日,臺北市西門町的峨眉立體停車場,在委外經營後,掛上了醒目的招牌。(張哲生 攝)
坐落在臺北市萬華區峨眉街和昆明街口,西門町裡已有45年歷史的峨眉立體停車場,是臺灣第一座立體停車場,
它於2021年6月中旬突然進行外牆彩繪工程,引來民眾兩極評價;臺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營運科長羅至浩表示,峨眉立體停車場的外牆彩繪計畫為廠商(正好停)投標時的構想,其目的乃為了賦予停車場新風貌。
6月下旬,羅科長指出,雖然廠商只畫了不到一面牆,但由於各界意見不斷湧入,市府也很在意民眾的聲音,因此隨即暫時停工展開內部討論,最終決議朝「維持原貌」方向前進;考量現在很難取得小口磚,已漆上顏色的牆面,將用相近色重新塗刷,以保持建物外觀的一致性。
2021年7月9日,變色不到一個月的峨眉立體停車場,回復為原本的顏色,不過其停車費率則有變動如下:
臺北市政府將峨眉立體停車場自2021年5月1日零時起至2024年4月30日24時止,委託「正好停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收費標準:小型車收費方式為星期一至星期五10時至22時每小時收費新臺幣50元,22時至翌日10時每小時 收費新臺幣10元;星期六至星期日及政府行政機關放假之紀念日與民俗節10時至24時每小時收費新臺幣60元,24時至翌日10時每小時收費新臺幣10元。機車收費方式為計次每次新臺幣20元,隔日另計。)
1976年1月5日,臺灣第一座立體停車場「峨眉立體停車場」在西門町車滿為患聲中正式啟用,這座停車場有地上六層(停汽車)及地下一層(停機車),採用電腦計時收費,可以同時容納665輛汽車及450輛機車,當時它的啟用,使得臺北市西門鬧區的停車問題獲得極大的改善。不過你知道嗎?在半世紀以前,峨眉立體停車場的前身是一間由臺北市政府經營的戲院,名為「兒童戲院」,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兒童而設立的戲院。
1963年5月28日上午9時30分,歷時3年5個月、耗資新臺幣785萬元籌建的兒童戲院正式開幕,位於臺北市峨眉街81號(昆明街口)的這座四層鋼筋水泥建築佔地395坪,可容納1,343位觀眾,和一般戲院不同的是,它特別強調「為 兒童服務」的概念,除了選映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片,還會播放知識片、卡通娛樂片和新聞紀錄片等;此外,為了因應多元化的需求,兒童戲院的舞台設計亦極富變化性,不但便於進行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表演,各類會議配備也一應俱全,可提供給場地設備不足的國民學校舉辦大型會議和畢業典禮。
而為了讓小朋友能舒適地觀賞影片,兒童戲院還裝置了當時最新型的冷氣機,具備自動開關、安全控制之功能,除了可以透過冷氣調節,讓戲院內部維持涼爽的溫度,其空調系統還可以將污濁的空氣經由舞台底部及出口導出,待過濾 清潔後,再導回到冷氣室,周而復始地讓戲院裡的空氣常保清淨。
兒童戲院的票價制定如下:團體優待票價區分為普通、二輪、首映三種,普通團體票每人1元,二輪團體票每人2 元,首映團體票每人3元,個人票價則比照甲級或乙級戲院收費;其收費標準乃以戲院經營時的最低成本要求為考量,若有盈餘則全數作為發展兒童教育及增進兒童福利之用。
原本臺北市政府規劃讓兒童戲院在平日白天放映兒童電影,平日夜間及假日作為市內國民學校的表演及遊藝場所,不過由於兒童電影的片源不足,後來只得依照一般國片院線排片,但每周仍有一天供國民學校作活動演出之用,也有不少成人組成的劇團在裡頭表演過。後來,因為西門町嚴重缺乏停車空間,臺北市政府遂決定在兒童戲院所在地興建可停放大量車輛的立體停車場。
於是,兒童戲院在1973年11月1日停業,結束其短短十年的歷史,並於1975年6月25日動工改建為峨眉立體停車場,耗資新臺幣一億餘元,由臺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承建,在1976年1月4日完工,並於當天下午2時移交給臺北市警察局 接管。
1976年1月5日上午7時,位於臺北市西門町的臺灣首座立體停車場「峨眉立體停車場」正式開放供民眾使用;其總面積為20,362平方公尺,地上6層、地下1層;地下室為機車停車場,可停放機車450輛,一樓至頂樓(屋頂)為汽車停車場,共可停放大客車5輛及小客車660輛;停車場之使用與收費設備,全部採用電腦控制。
不過,這座立體停車場的進出通道是併在一起的,並不十分理想,因為停車場採單螺旋上下雖然在施工上比較簡便,但是容易造成進出場的車輛相對行駛而生意外,而當時歐美國家的立體停車場之進出車道大都採雙螺旋設計,讓進出場的車子不易產生對撞的危險。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段拍攝於1976年1月4日,峨眉立體停車場啟用前夕的新聞畫面:
https://youtu.be/jvOtA_HTGJ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60的網紅谷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寄居生物》 曲:章尾而 詞:方皓玟 移形換影 人造彗星 無聊電影 過場即興 零時十分 無人夜深 拿著電話 靠誰打掛 誰懂我的幽默 描繪你的箴默 思空見慣 明日 看人類都缺少風度 時代 太無奈更無奈虛耗 其實 我們是種寄居生物 笑話一場 身心舒暢 隨便喝隨便笑撇開傷害 年代教人認清可一可再 其...
零時十分電影 在 V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如果你還沒看到書訊的話,預購優惠時間倒數不到十二小時囉!
非常感謝購買和幫忙分享的朋友,新書將在下周一開始陸續寄出。接下來《攝影之聲》新刊也將登場,敬請期待!
_____________
張世倫《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Reclaiming Reality:
On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Taiwanese Photography
by CHANG Shih-Lun
影言社出品
190 x 130mm | 精裝 | 488頁 | 初版 | 2021年7月
● 預購期間九折優惠,寄送地台灣免運費!
● 預購: https://vopbookshop.cashier.ecpay.com.tw/
● 預購期至台北時間2021年7月16日零時止
_____________
本書集結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近十年來的攝影史研究書寫,重返檔案文獻與歷史事件,以批判性的目光,帶領讀者細細觀察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蜿蜒流動,反思「攝影史」的形構歷程。
所謂的「攝影史」究竟如何建構?如何變化?如何可能?攝影在台灣的實踐與想像,形成了什麼樣的「攝影史」?
作為攝影史論著,本書獨到之處,正是敏銳地提出「台灣攝影史」構造本身的問題意識,以文化研究的觀點,藉由踏查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開展,細膩地審視歷史形構的細節,呈現出攝影史敘事多樣而複雜的潛在空間──「複數」的攝影史。
本書論及的影像文獻與歷史場景十分廣博多元,從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早期的攝影檔案、圖像繪葉書、寫真帖,乃至風景攝影、俗民攝影、證件照與政治宣傳,探究影像與現實的關聯;同時重訪沙龍攝影、現代主義思潮、紀實攝影與當代攝影裝置在台灣的發展,以及《劇場》、《ECHO》和《人間》等文化刊物時代的關鍵影響,重現台灣影像實踐開拓的各式路徑,並在此歷史書寫中,將它們轉化為與當下的我們息息相關的視覺文化思索。
本書將是關切台灣攝影與視覺文化發展、不停追問攝影與歷史的我們,重新思考「台灣攝影史」的一次重要契機。
_____________
關於作者
張世倫,影像史研究者、藝評人,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文章與論述散見《攝影之聲》與《藝術觀點ACT》等刊物與專書,譯有《攝影的異義》(John Berger)、《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書,「未完成・黃華成」(2020,北美館)策展人,曾獲國科會論文獎與世安美學論文獎。研究專長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美學現代性與冷戰史等範疇,現正持續從事影像批評以及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零時十分電影 在 VO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完美抵達編輯室!✨ 手感很好呢,希望大家拿到時會喜歡。
明天(7/16)是預購最後一天,別錯過優惠時間囉。下周一開始就會陸續寄給首波購書的大家,感謝熱烈支持!🙌
_____________
張世倫《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Reclaiming Reality:
On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Taiwanese Photography
by CHANG Shih-Lun
影言社出品
190 x 130mm | 精裝 | 488頁 | 初版 | 2021年7月
● 預購期間九折優惠,寄送地台灣免運費!
● 預購: https://vopbookshop.cashier.ecpay.com.tw/
● 預購期至台北時間2021年7月16日零時止
_____________
本書集結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近十年來的攝影史研究書寫,重返檔案文獻與歷史事件,以批判性的目光,帶領讀者細細觀察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蜿蜒流動,反思「攝影史」的形構歷程。
所謂的「攝影史」究竟如何建構?如何變化?如何可能?攝影在台灣的實踐與想像,形成了什麼樣的「攝影史」?
作為攝影史論著,本書獨到之處,正是敏銳地提出「台灣攝影史」構造本身的問題意識,以文化研究的觀點,藉由踏查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開展,細膩地審視歷史形構的細節,呈現出攝影史敘事多樣而複雜的潛在空間──「複數」的攝影史。
本書論及的影像文獻與歷史場景十分廣博多元,從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早期的攝影檔案、圖像繪葉書、寫真帖,乃至風景攝影、俗民攝影、證件照與政治宣傳,探究影像與現實的關聯;同時重訪沙龍攝影、現代主義思潮、紀實攝影與當代攝影裝置在台灣的發展,以及《劇場》、《ECHO》和《人間》等文化刊物時代的關鍵影響,重現台灣影像實踐開拓的各式路徑,並在此歷史書寫中,將它們轉化為與當下的我們息息相關的視覺文化思索。
本書將是關切台灣攝影與視覺文化發展、不停追問攝影與歷史的我們,重新思考「台灣攝影史」的一次重要契機。
_____________
關於作者
張世倫,影像史研究者、藝評人,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文章與論述散見《攝影之聲》與《藝術觀點ACT》等刊物與專書,譯有《攝影的異義》(John Berger)、《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書,「未完成・黃華成」(2020,北美館)策展人,曾獲國科會論文獎與世安美學論文獎。研究專長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美學現代性與冷戰史等範疇,現正持續從事影像批評以及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現實的探求 #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張世倫 #影言社 #攝影之聲
零時十分電影 在 谷Li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寄居生物》
曲:章尾而
詞:方皓玟
移形換影 人造彗星
無聊電影 過場即興
零時十分 無人夜深
拿著電話 靠誰打掛
誰懂我的幽默 描繪你的箴默
思空見慣
明日 看人類都缺少風度
時代 太無奈更無奈虛耗
其實 我們是種寄居生物
笑話一場 身心舒暢
隨便喝隨便笑撇開傷害
年代教人認清可一可再
其實我們是種寄居生物
到訪一場 不必景仰
#章尾而 #林家謙 #寄居生物
#谷Live #香港音樂人 #香港製造 #MadeInHongKong #廣東歌 #香港人撐香港音樂 #撐廣東歌撐谷Live #香港音樂 #StudioLive
----------------------------------------------
?? Facebook:https://bit.ly/2HZAgDL
♥️ IG:https://bit.ly/34PhuYx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c/谷Live
? MEWE:https://mewe.com/p/谷live
? 谷撐音樂流行榜:https://bit.ly/3q6yB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