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播出預告
節目:《寶島真無閒》
主持人:邵大倫
來賓:林生祥
專訪主題:『野蓮出庄』專輯
與 ▎生祥樂隊【野蓮出庄】發片演唱會
播出時間:11/16(週一)09:00-11:00
播出頻道:寶島聯播網
北部地區|FM98.5 寶島新聲
雲嘉地區|FM91.3 嘉義之音
花蓮地區|FM90.5 希望之聲
播出時間:11/16(週一)20:00-22:00
中部地區|FM99. 1 大千電台
交工樂隊,在台灣搖滾音樂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無論是《菊花夜行軍》或林生祥老師曾經婉拒金曲獎的事件,再再表現出這一位客家rocker捍衛母語音樂的精神。
連續主持10年月琴民謠祭的我,有幸在現場目睹他每次在民謠祭的演出,總能從他全神貫注的表演與創作中看見、聽見他對土地的巨大的熱情及生命力,現場聆聽的受眾,也從他深沉且富穿透力的嗓音勾勒出客家流行音樂的無限可能。
獲獎無數的他,嚴謹做音樂的態度及個性,其實還蘊藏著風趣幽默及輕鬆的一面,最新專輯《野蓮出庄》,跟過去的樂風有很大的不同,我可以反覆不斷的重播,兩輪三輪,彷彿感受到遊走於美濃鄕間,輕鬆慢活的悠哉樂趣。
生祥老師說這張專輯是以「B級概念」當作主軸貫穿全場,為了徹底實行「B計劃」,他還特地參考了文夏老師以前的歪歌《阿文哥》,而這首歌曲也曾經翻唱成《房間仔內》。
B級的概念我特別能感同身受,在這個世界上,好像不是那麼符合普世價值的,就被降格成B級, 在長期語言政策下,語言也被分強弱勢,方言兩字,何嘗不是被歸類為所謂的B級跟C級?
不管是B級或A級,只要做到徹底,都可能成為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野蓮出庄》專輯,選出了美濃在地農特產、客家傳統菜,聽一首歌就又長了一點知識,包括客家鄉親吃的樹豆及大封,都聽到讓人垂涎三尺。
生祥樂隊將在11/28、11/29於淡水雲門劇場舉辦發片演唱會,當天下午除了演出,傍晚會後有限量200位創意筵席,私房菜單由來自總舖師的故鄉-內門的翔龍筵席製作,使用當季食材推廣「得時精神」,料理結合客家元素與台菜精華。還開設筵席,客家料理出庄登席,如同音樂的無國界。
這次的訪談非常開心,我見識到了生祥老師幽默風趣的一面,相信大家聽過《野蓮出庄》這張專輯,會跟我有一樣的收穫,也邀請你一起來聽聽我跟生祥老師的專訪,帶你一同進入美味的客家世界🙂
生祥樂隊【野蓮出庄】發片演唱會
演出日期:2020/11/28 (六)、2020/11/29 (日)
入場時間:14:00
演出時間:15:00
登席時間 : 17:00
演出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購票連結🔗 https://foothillsfolk.kktix.cc/events/rpq118w
KKTIX 及全台全家便利商店
生祥樂隊 林生祥 Lin Sheng Xiang
雲門 由來 在 月光實驗室 Moonlight La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問的『何謂極致?』無垢就是了。」離開兩廳院時,Geri這麼說著。
今年看了兩場舞作。
「定光」讓我看完後在座位上就哭了起來。「花神祭」讓我在此刻回想時也是哭到鼻涕如流水。
一齣是首演的舞,一齣是二十年的舞。
都大力的在撼動著我,是左邊一個熱辣辣的耳光,右邊再一個的那種撼動。
「定光」賞我的是鄭宗龍對於自我狀態的真誠無畏。
乾淨的場域、乾淨的光,當所有一切都回到純然,你敢不敢就是這樣赤裸的呈現於台前?我什麼都不堆疊,我有的就是舞者。
觀後講座他說:「這是實驗,這齣舞作,這一場、下一場都會長的不一樣,有很多都會再去調整。」
接棒林懷民的他就連觀眾都反問他怎麼好像沒有看到林老師常見運用舞者的方式?都笑笑的答說「大家應該都有看到吧!」他在一眾為了林懷民買票的觀眾裡要保有雲門的舞團特色又活出自己不同的篇章,在定光能把自己脫的這麼赤裸,不為了討好觀眾拿出山珍海味,選的是白飯對決,我佩服的是膽試。
「花神祭」賞我的是林麗珍對於天地萬物的溫柔堅定。
開場就美哭眾人,「春芽」的舞者張力,對於只有上過8堂舞蹈課的我瞠目結舌,到底怎麼辦到的人體極限,我找不到合理的支點。「夏影」是全場我唯一後退牢牢貼著椅背的劇碼,太震撼的緊迫,完全能聯想到夏季的煩躁和求存的爭奪。「秋折」我好愛,生命之河流動蜿蜒,柔美的卻又流瀉周折。「冬枯」我眼神實在離不開飄落未停的紙片,舞者的蒼勁就隨著紙片逐漸轉變,時間就是如此真實而不可逆。
蠟燭真的是我全場在意的焦點,他什麼時候消失的?他什麼時候點燃的?無垢的精細充滿在每個細節。
而謝幕的那深深的鞠躬,完全迥異於過往我看表演表演者謝幕的感謝,能真實的收到他們感謝的是天地萬物,眾生一切,不僅僅只是眼前的觀眾,從心而發的感恩與敬畏。
舞者的身體若不是經由嚴謹的訓練無法達成整齣舞作的沉、靜、慢,一個蹲下的動作就可以做到10秒之久,但這10秒分毫的移動都是專注的運力。舞作由來卻又展現出對於萬物的溫柔同感。即溫柔又堅定,緩緩的說出要說的一切。慢非易事,能慢而周延,長出20年的枝葉,深感佩服。
春夏秋冬人人能做的議題,卻活出了無垢自己的四季光景。做到了我沒做到的。
這兩個耳光我收。
我全然臣服。
#推薦藝術
#這兩齣只要開賣都要去搶啊各位
#不用怕睡著
#你會醒在你該醒的時候別擔心
雲門 由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綠建築藝文休閒園區 串聯淡水人文與自然..... (04/29/2020 低碳生活Blog)
其實距離紅毛城腳程僅10分鐘,有一處剛獲得台灣綠建築鑽石級(最高等級)的藝文休閒園區,與一滴水紀念館、雲門舞集和高爾夫俱樂部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頗值得旅人留下足跡。
(詹詒絜 報導) 走進淡水這個百年聚落,老街、紅毛城、漁人碼頭、滬尾砲台等,始終是觀光客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距離紅毛城腳程僅10分鐘,有一處剛獲得台灣綠建築鑽石級(最高等級)的藝文休閒園區,與一滴水紀念館、雲門舞集和高爾夫俱樂部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頗值得旅人留下足跡。
這個藏身於淡水的綠色秘境,實名為「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是知名建設公司——將捷集團,聯手台灣長期投入綠建築設計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一同打造出來的。令人新奇的是,園區裡有國際酒店和購物商場,聽起來跟附近多元的自然環境格格不入,卻因建築本體設計的緣故,與戶外生態和在地景點特色共存、共榮於同一空間,毫無違和之感,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怎麼辦到的!
創建初心:建築人的社會責任
要找到問題的答案,得先來談談將捷集團林長勳總裁的初心。當年,在營建規劃初期,他便定調園區的開發和走向必須承載社會責任、回饋地方,甚至期盼能夠加值淡水聚落的品牌、打開滬尾觀光新局面。為了確保理念被落實,林總裁參與了整座園區從無到有之間所有階段的規畫及營造,還特別花時間進修課程,了解淡水當地故事,就是期盼園區的成立能與在地「共好」、「共鳴」。
不得不提,這番堅持大大影響了園區建築的風格。有別於一般觀光區的高樓商場飯店,兩棟建築本體順勢而為,謙卑隱身於周邊地景中,僅部分區域稍微突出,至高只有五層樓,如此一來便可巧妙避免當地原有優美的天際線被破壞。此外,建築外殼特別採用低調又簡潔的白色,為的是不搶了周圍生態綠意盎然的風采,同時又可減少表面吸熱、緩和室內高溫壓力,造就很好的隔熱效果。而建築外觀更是承襲滬尾砲台的拱門意象,一個又一個半圓拱型門戶,與周邊史蹟建築互相呼應,但同時又有方型相間於其中,讓整體外觀不過於單調、無趣,而是有規則地跳動。
另外還有一個必須得提的是,園區商場裡竟有一隅空間,訴說著淡水的故事、展演了滬尾的視角,這是將捷集團特地與藝術家和當地團體合作,讓遊客在看電影、購物的同時,也有機會了解淡水本土風情和自然之美。看得出來園區並非只是想要娛樂大眾,還希望能夠延伸旅人對淡水的記憶,為在地商業藝文模式帶來一番新氣象。
披覆大量植栽 尋回生態原住民
除了外在拱門造型相當吸睛之外,一眼望去,旅客的目光大多會停留在那片大規模的屋頂草坡上,當初可是克服了排水、防水和結構安全等種種困難,才得以完成。不過,設計這大草坡的用意,倒不是為了要符合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系統(EEWH)裡的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和基地保水要求,才刻意而為,建築團隊最主要還是希望建築能夠依循原始地貌而生,綠色植栽就是最適當的選擇。另一方面,屋頂覆土綠化有助於高效率隔熱和減少熱島效應,在又濕又熱又擁擠的亞洲都會裡,極需這類自然降溫的手法。
園區旁邊還有一條小溪(米粉寮溪),是淡水河的支流,長期因為貫穿於多個聚落,之前成了一條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溝,颱風時還會滿溢出來,淹沒建築基地。後來,將捷集團不惜重金出手整治這條不在園區管轄範圍內的水域環境,才尋回多種生物在此駐足。如今,米粉寮溪不僅成了旅客休憩的親水空間,更孕育海口溪流常見的日本絨螯蟹及貪食沼蝦,增添淡水當地的生態豐富性。
「事實上,整個復育過程真的很不容易,」園區的工程部總工程師有些感慨卻又引以為傲地說。當初,為了找回這些「生態原住民」,團隊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從跟著專家做生態調查開始,先全面理解在地生態樣貌和變化,後續才做棲息地復育的設計。為了不破壞自然,園區採用「固床工」這套生態工法,製造階梯式的連續落瀑,不僅緩和流速、有助於動物遷移,也增加了水中溶氧度。而一旁兩岸的礫石濾床和多孔隙的砌石護岸,更是就地便可取得的自然恩賜,除了避免河水外溢,也幫忙淨化水質。
當然,綠化還不僅於此。占地2公頃的園區,平面四處皆有大量植披覆蓋,搭配著生態池、原生種的喬木、灌木、水生植物,還有誘鳥誘蝶的植栽,走進去彷彿一場森林饗宴就要上演。特別的是,園區還設置了人工巢箱,讓鳥類能安心落腳、繁衍後代。
建築看似平凡 卻藏匿許多節能巧思
戶外生態之旅走過一圈,現在來看看園區內建築的節能設計,一樣精彩豐富。
首先,設計團隊用外牆表皮層製造節約能源的效果,在人潮聚集的大廳酒吧和商場屋頂上安裝天窗,讓自然光揮灑下來,與牆上的圓拱窗型和室內環境互動,形成光影交錯之美。甚至白天的時候,酒吧區域都不需要開燈,減少了能源消耗。同時也透過深遮陽、立面遮陽,以及適當的開窗量,緩和入內的光線及熱量,節省空調的用量。
園區還另外導入幾項主動式設計,包含太陽光電和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前者的產能,足以幫建物省下一年至少20幾萬的電費支出;後者則是連結冰水主機等吃電設備,每日受到監控,一旦出現異常,導致用電量暴增,管理者隨時能夠揪出問題、進行整治。
接下來瞧瞧建築怎麼與「風」相處,主要透過開放地面層和量體轉折來引導自然風入內。不過由於因為建物基地鄰近出海口,總不免會受到「北風之害」,為了減少此般衝擊,設計團隊貼心地將出入口和活動空間隱藏起來,稍微一個不注意,還真有可能會錯過商場和酒店的入口處。然而,大概也是因為如此重視功能性,讓整座園區的門面雖然不似外面一般飯店那麼氣派,卻多了幾分一棟綠建築真正應有的樸實氣息。
就水資源部分,園區全面使用省水器材,並設置屋頂雨水回收裝置,過濾後利用天降甘霖澆灌周圍綠色植物,讓室外景觀用水量降到最低。同時,園區的鋪面皆為透水磚,再加上大規模植栽下的土壤孔隙本就有助於水滲透,賦予基地涵養水分的功能,雨再大都不怕被淹。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大自然中的風、光、水對建築發揮最大效益,將捷集團在建設初期便於基地上設立一個微氣象站,掌握當地最精準的日照、風速、溫度、濕度、雨量等資訊,甚至還善用集團當家本領: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透過建築大數據和量化分析,提前體驗空間樣貌、推測建物實際性能,以減少建造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設計和資源浪費。
即便困難 仍堅持綠的選擇
其實,蓋一棟建築,對於將捷集團而言是再平凡不過的家常便飯,但要建起一個受綠建築認證的休閒園區,同時又得兼顧經濟收入,在空間設計上,可得歷經相當多的艱辛和抉擇。
比方說,即使會產生飯店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為了避免產生過多的土石廢棄物,設計團隊仍堅持只開挖地下一層區域當作停車場。又好比說,園區商場僅三層樓,可容納之商業櫃位數量本來就極其有限,團隊卻願意將部分空間騰出來做深遮簷及外走廊,等同於用營運空間換取良好的遮陽效果。
商場門口還有一棵老榕樹,是歷經長期時間淬鍊才有如今這般巍峨的樣貌,讓人捨不得移除。為此,團隊特地將商場建築體往後退縮,讓老樹持續延綿伸展,也為前頭入口處遮蔭。而成為現今觀光客決定是否入住的關鍵指標:游泳池,也因為既耗水又不利於周遭環境生態,團隊堅持不蓋,取而代之的是一整片鳥魚蝦貝蟹的共生舞台,以此鼓勵旅人走出去,不僅認識滬尾文化,也多多親近淡水自然。
而飯店外的生態,在每間客房內隨處可見。牆上富有淡水紅樹林動植物的蹤跡,包含刺腹松鼠、白鷺鷥、招潮蟹、水筆仔等,提醒旅客到附近生態區一遊。時不時,飯店還會為客人安排教育導覽,除了介紹周圍自然景觀之外,還會講述園區綠建築的古今由來,以及相關節能減碳手法,讓旅客來到這裡,不單只是求得幾晚好眠,還能獲得自然生態及建築新知,這便是園區希望主打的:「用自然豐富旅人的地圖,讓人能在其中沐浴」。
轉載自綠建築雜誌Vol.64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