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黛布布魯夫人有時想想】#monday不blue
布布魯夫人從小就有「某些學科」恐懼症😵(為保持敬意就別直呼它的名好了),比如雞兔同籠的應用題/故事枯燥得要命,就是讓人一點解題的意願也沒有啊(在心中吶喊)。即使已經年紀一大把(誇飾法),午後打個盹還是會不小心夢到被老師逼著背九九乘法表。做惡夢是多麼討厭的事啊!於是我試著用堅強的意志扭轉夢境:將九九乘法表編成RAP,一邊唸唸有詞,一邊跟著強烈的節奏舞動,用身體與大腦同時記憶,數字忽然變成可以任意召喚的舞伴>>>>>(左側箭頭表「時間流逝」,一個「>」代表1分鐘,要不要算算看總共過了幾分鐘?)布布魯從舞動的夢境中醒來,赫然發現跨學科的學習方式似乎要成真了!(念力真強!)
✨從遙遠的北歐傳來消息:「芬蘭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廢除所有學科的國家。他們認為舊的學習方式適合20世紀初的環境,但現在已經是21世紀,需求不再相同,做法也該有所調整。」
👉👉👉也就是說,芬蘭政府將取消學校裡的分科制度,以後不會再有「物理」、「數學」、「文學」、「歷史」或「地理」等學科。
✨什麼?那小朋友以後都不學東西了嗎?(全世界的大人都跺腳了)
👉👉👉未來的學習是以跨領域的方式進行,而非切割成幾個看似各自獨立的學科。學生仍然會研讀/研究各種事件與現象,只是方式不同。
✨有什麼不同?請具體說明!(驚慌的家長與老師驚呼)
👉👉👉比如說,學生會從歷史、地理與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並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可能會有像是「在咖啡店打工」這樣的課程,讓學生吸收語文、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同時練習溝通技巧。
👉👉👉新制度會從16歲以上的年齡層開始實施,基本概念是希望學生考量自己的能力與未來的計畫,自主的選擇想學習的主題。
👉👉👉在新制度下,學習的目標不是要通過每個學科的測試。學生不再忐忑不安的等著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而是以分組討論的方式探討問題。預計在2020年全面實施。
原文報導連結:https://goo.gl/mt6a78
#芬蘭教育
#跨領域學習
雞兔同籠練習題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邁向副食品,13妙招,讓寶寶順利斷奶
「怪怪,我煮的稀飯這麼難吃嗎?為什麼餵一口,吐一口?這實在讓我很挫折。」正在餵寶寶副食品的媽媽如此向爸爸嘀咕著。「奇怪,活力水果沙拉顏色搭配得這麼均勻、好看,為什麼孩子吃一口就臉色那麼難看,整個臉糾結在一起,像是鼎泰豐的小籠包一樣,他到底喜不喜歡吃我做的沙拉?」
「你發什麼呆?趕快吃飯,嘴巴連動都不動,一口飯含那麼久,媽媽要是搭高鐵,都可以從台北坐到左營了。」對於三歲幼兒吃飯溫吞溫吞的媽媽顯得不耐煩,忍不住碎碎唸。
「怎麼辦?我家寶貝已經兩歲半了,現在每天還是吵著要喝 ㄋㄟ.ㄋㄟ,這真的讓我很煩惱耶?誰可以救救我!」
這些畫面對於家中有一至三歲幼兒的父母來說應該相當熟悉,特別是當孩子開始要吃副食品,卻依舊戀奶、要斷不斷的讓父母很苦惱。
如同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個性,幼兒對於特定食物的偏好,在這階段通常已經開始顯現出來。父母認為好吃的味道,當轉換到孩子的口中,有可能就被他認定是難以下嚥。
孩子所偏好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差異,其他像是食物的形狀、顏色、調理方式、味道、軟硬、冷溫熱等,都會造成他們在食物的選擇上有所喜好與排斥。你會發現,有時孩子對於綠色的蔬菜不吃就是不吃,對於紅色的水果不愛就是不愛,甚至於看見紫色的茄子就討厭,或是對於需要咀嚼、需要咬的食物,就是拒絕往來。
四大餵食困擾的克服妙招
一 、不吃或吐掉
1.等待開口要。肚子餓,到底是由誰來決定?有時你可能會擔心寶貝容易肚子餓,因此常常主動餵孩子食物。
當你給的時間點不適當時,例如孩子沒有很明顯感到飢餓,這時塞進嘴巴的東西,他就很容易不吃、吐掉。或許父母可以試著向德川家康學習「等待杜鵑啼」,當孩子真正肚子餓了,並且主動向你開口要時,這個時間點應該就是最好的時機。
2.咀嚼慢慢來。孩子開始在練習接受固體食物時,通常在咀嚼上,需要一些時間來慢慢嘗試這些不同於母乳、牛奶的食物。放慢你的腳步,耐心等候會讓寶貝的成功經驗呼之欲出。有時你愈心急,你的煩躁、不耐的表情愈是容易讓孩子倒足胃口。
3.一口一口嚐。如果你發現在餵孩子吃飯時,孩子容易吐掉不吃,試著從一小口一小口開始。先從少量開始,讓孩子淺嚐即止。請記住,如果孩子真的不吃了,就不要再餵了,以免他吃了又吐出來。
二、怪表情一大堆,到底愛吃不愛吃?
要求幼兒直接以言語表達對於食物的喜好厭惡,通常有困難。但你很容易發現孩子不喜歡吃或不想再吃時,總是容易以搖頭、或眼神離開食物、或側身轉頭等肢體語言表達。如果你想要繼續餵他,他會跟你說「不要、不要」,特別是當他的語言表達已經開始慢慢發展時。
1.傾聽喜好的弦外之音。試著透過孩子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來解讀孩子對於食物的喜好或厭惡。通常,如果寶貝喜歡吃你準備的食物,這一點在觀察上比較不是問題,只要判斷他是否繼續咀嚼,或當你餵他時,孩子是否願意張開嘴巴或自己動手吃。
2.察言觀色厭惡的心情。如果你無法確定孩子是否討厭眼前的食物,你可以觀察寶貝是否有搖頭、轉頭、頭往下垂、側著頭、閉眼、斜視或盯著看的反應。你也可以注意他是否緊閉雙唇或以手摀住口。
在動作上,寶貝拒絕吃的時候,通常會以轉身、走開或身體往後靠來反應,或者以揮手、推開的方式來表達。當然,你也可以試探問說:「媽媽猜,寶貝好像不太喜歡吃紅蘿蔔喔。」隨後觀察孩子是否以點點頭回應。
三、一餐飯吃很久
1.暫時停止吃飯。當孩子吃飯吃很久,或許你可以想想是否寶貝現在還不餓,雖然你可能認為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或他真的還不想吃飯。如果孩子當下真的不餓,與其讓他一口飯咬半天,形成不好的習慣,倒不如就先暫時停止吃飯這件事。
2.縮小吃飯活動範圍。或許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外出用餐,結果他不吃飯卻到處玩耍、四處跑。
這時,你不妨把食物打包外帶,回到車子裡去用餐,讓寶貝只好乖乖就範。縮小吃飯的活動範圍,目的之一在於讓孩子能夠將注意力聚焦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減少邊吃邊玩,甚至到後來只顧玩,卻不動口吃的現象與困擾。
3.活動出胃口。有時你會發現,寶貝終日在家,盡玩些靜態的玩具或活動,例如長時間待在電視螢幕前,兩眼幾乎快貼上。
當幼兒的活動量不足,往往也容易降低他的食欲,咀嚼無味,乾脆放慢咀嚼的速度,甚至於讓吃飯這回事在口中靜坐、罷工,進行無言的抗議。或許,這時讓孩子動一動再吃,會是一個選擇。
4.想像動物在吃東西。比如讓孩子想像自己現在像是一隻小貓咪在吃魚,這時嘴巴咀嚼咬咬咬。換成小白兔吃紅蘿蔔,啃了一口之後又咬咬咬。
試著讓孩子像玩一場想像遊戲一般,透過較輕鬆的方式,讓他願意繼續動口咀嚼。
四、不愛吃,只戀奶
戀奶,對於寶貝來說不僅是喝飽這些生理上的滿足,還包括當孩子依偎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在心理及情感上所獲得的滿足與安全感,甚至於情緒的穩定,特別是當餵食母乳時。
但是,寶貝終究還是需要往成長的路途上走,無論是基於飲食規矩或飲食習慣的建立,及對於食物的喜好,與重要的均衡營養。因此,戀奶,終需有告別的一天,而這也讓寶貝往成長的獨立之途再往前跨一步。
若寶貝持續對於母乳或牛奶有所依戀,很容易對於其他食物產生排他性,如此的飲食習慣,往往讓孩子不知不覺養成挑食的習慣。
1.轉移注意力。這階段的寶貝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當你希望孩子能夠食用其他食品,例如鮮奶雞肉粥,但是寶貝仍然吵著想要喝母乳……
此時,你可以先不要回應孩子喝母乳的要求,可以抱著他往窗戶外看,或帶著他注視家中的小魚缸,甚至於轉轉水龍頭給他看水流。待注意力轉移後,再順勢將你準備的鮮奶雞肉粥拿出來,以湯匙一小口一小口餵食,慢慢轉移寶貝對於媽媽乳房的注意或依戀。
2.換人幫忙陪。有時,孩子會預期在特定時間(例如睡前)、特定地點(例如床前)媽媽一定會出現,這時容易喚起寶貝想喝奶睡覺這件事。
如果你家中寶貝總是在睡前吵著要喝母乳,建議你在睡前可以改由爸爸或阿嬤等照顧者來陪伴,待孩子累了、想睡覺,就讓他呼呼大睡。
3.先準備好早餐。同樣的,有些孩子一起床,就轉身抱著媽媽,表達要喝 ㄋㄟ.ㄋㄟ的需求。這時,建議你試著比寶貝早起,並離開床鋪。
當孩子起床後,你可以順勢將事先準備好的早餐,例如蒸蘿蔔糕搭配豆漿,或者雞肝瘦肉粥等,當孩子吵著要吃時,直接使用這些早餐取代喝母乳或喝牛奶。
4.以正向方式讓他理解。當你家寶貝已經到需要斷奶的時間,或許你可以試著以他聽得懂的方式告訴他:「寶寶已經兩歲,長大囉,長大的寶寶要開始吃飯飯囉,吃飯飯的寶寶,媽媽最愛喲。」請試著以正向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在各成長階段應該要做什麼,例如吃南瓜稀飯。
避免不斷勸說:「你已經長大囉,不能再喝ㄋㄟ.ㄋㄟ囉,要跟ㄋㄟ.ㄋㄟ說再見。」類似的話,偶爾說,還可以;但不要常常講,以免造成寶貝過度注意喝奶這件事。
文:2011-09親子天下特刊
雞兔同籠練習題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邁向副食品,13妙招,讓寶寶順利斷奶
「怪怪,我煮的稀飯這麼難吃嗎?為什麼餵一口,吐一口?這實在讓我很挫折。」正在餵寶寶副食品的媽媽如此向爸爸嘀咕著。「奇怪,活力水果沙拉顏色搭配得這麼均勻、好看,為什麼孩子吃一口就臉色那麼難看,整個臉糾結在一起,像是鼎泰豐的小籠包一樣,他到底喜不喜歡吃我做的沙拉?」
「你發什麼呆?趕快吃飯,嘴巴連動都不動,一口飯含那麼久,媽媽要是搭高鐵,都可以從台北坐到左營了。」對於三歲幼兒吃飯溫吞溫吞的媽媽顯得不耐煩,忍不住碎碎唸。
「怎麼辦?我家寶貝已經兩歲半了,現在每天還是吵著要喝 ㄋㄟ.ㄋㄟ,這真的讓我很煩惱耶?誰可以救救我!」
這些畫面對於家中有一至三歲幼兒的父母來說應該相當熟悉,特別是當孩子開始要吃副食品,卻依舊戀奶、要斷不斷的讓父母很苦惱。
如同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個性,幼兒對於特定食物的偏好,在這階段通常已經開始顯現出來。父母認為好吃的味道,當轉換到孩子的口中,有可能就被他認定是難以下嚥。
孩子所偏好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差異,其他像是食物的形狀、顏色、調理方式、味道、軟硬、冷溫熱等,都會造成他們在食物的選擇上有所喜好與排斥。你會發現,有時孩子對於綠色的蔬菜不吃就是不吃,對於紅色的水果不愛就是不愛,甚至於看見紫色的茄子就討厭,或是對於需要咀嚼、需要咬的食物,就是拒絕往來。
四大餵食困擾的克服妙招
一 、不吃或吐掉
1.等待開口要。肚子餓,到底是由誰來決定?有時你可能會擔心寶貝容易肚子餓,因此常常主動餵孩子食物。
當你給的時間點不適當時,例如孩子沒有很明顯感到飢餓,這時塞進嘴巴的東西,他就很容易不吃、吐掉。或許父母可以試著向德川家康學習「等待杜鵑啼」,當孩子真正肚子餓了,並且主動向你開口要時,這個時間點應該就是最好的時機。
2.咀嚼慢慢來。孩子開始在練習接受固體食物時,通常在咀嚼上,需要一些時間來慢慢嘗試這些不同於母乳、牛奶的食物。放慢你的腳步,耐心等候會讓寶貝的成功經驗呼之欲出。有時你愈心急,你的煩躁、不耐的表情愈是容易讓孩子倒足胃口。
3.一口一口嚐。如果你發現在餵孩子吃飯時,孩子容易吐掉不吃,試著從一小口一小口開始。先從少量開始,讓孩子淺嚐即止。請記住,如果孩子真的不吃了,就不要再餵了,以免他吃了又吐出來。
二、怪表情一大堆,到底愛吃不愛吃?
要求幼兒直接以言語表達對於食物的喜好厭惡,通常有困難。但你很容易發現孩子不喜歡吃或不想再吃時,總是容易以搖頭、或眼神離開食物、或側身轉頭等肢體語言表達。如果你想要繼續餵他,他會跟你說「不要、不要」,特別是當他的語言表達已經開始慢慢發展時。
1.傾聽喜好的弦外之音。試著透過孩子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來解讀孩子對於食物的喜好或厭惡。通常,如果寶貝喜歡吃你準備的食物,這一點在觀察上比較不是問題,只要判斷他是否繼續咀嚼,或當你餵他時,孩子是否願意張開嘴巴或自己動手吃。
2.察言觀色厭惡的心情。如果你無法確定孩子是否討厭眼前的食物,你可以觀察寶貝是否有搖頭、轉頭、頭往下垂、側著頭、閉眼、斜視或盯著看的反應。你也可以注意他是否緊閉雙唇或以手摀住口。
在動作上,寶貝拒絕吃的時候,通常會以轉身、走開或身體往後靠來反應,或者以揮手、推開的方式來表達。當然,你也可以試探問說:「媽媽猜,寶貝好像不太喜歡吃紅蘿蔔喔。」隨後觀察孩子是否以點點頭回應。
三、一餐飯吃很久
1.暫時停止吃飯。當孩子吃飯吃很久,或許你可以想想是否寶貝現在還不餓,雖然你可能認為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或他真的還不想吃飯。如果孩子當下真的不餓,與其讓他一口飯咬半天,形成不好的習慣,倒不如就先暫時停止吃飯這件事。
2.縮小吃飯活動範圍。或許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外出用餐,結果他不吃飯卻到處玩耍、四處跑。
這時,你不妨把食物打包外帶,回到車子裡去用餐,讓寶貝只好乖乖就範。縮小吃飯的活動範圍,目的之一在於讓孩子能夠將注意力聚焦在吃飯這件事情上,減少邊吃邊玩,甚至到後來只顧玩,卻不動口吃的現象與困擾。
3.活動出胃口。有時你會發現,寶貝終日在家,盡玩些靜態的玩具或活動,例如長時間待在電視螢幕前,兩眼幾乎快貼上。
當幼兒的活動量不足,往往也容易降低他的食欲,咀嚼無味,乾脆放慢咀嚼的速度,甚至於讓吃飯這回事在口中靜坐、罷工,進行無言的抗議。或許,這時讓孩子動一動再吃,會是一個選擇。
4.想像動物在吃東西。比如讓孩子想像自己現在像是一隻小貓咪在吃魚,這時嘴巴咀嚼咬咬咬。換成小白兔吃紅蘿蔔,啃了一口之後又咬咬咬。
試著讓孩子像玩一場想像遊戲一般,透過較輕鬆的方式,讓他願意繼續動口咀嚼。
四、不愛吃,只戀奶
戀奶,對於寶貝來說不僅是喝飽這些生理上的滿足,還包括當孩子依偎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在心理及情感上所獲得的滿足與安全感,甚至於情緒的穩定,特別是當餵食母乳時。
但是,寶貝終究還是需要往成長的路途上走,無論是基於飲食規矩或飲食習慣的建立,及對於食物的喜好,與重要的均衡營養。因此,戀奶,終需有告別的一天,而這也讓寶貝往成長的獨立之途再往前跨一步。
若寶貝持續對於母乳或牛奶有所依戀,很容易對於其他食物產生排他性,如此的飲食習慣,往往讓孩子不知不覺養成挑食的習慣。
1.轉移注意力。這階段的寶貝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當你希望孩子能夠食用其他食品,例如鮮奶雞肉粥,但是寶貝仍然吵著想要喝母乳……
此時,你可以先不要回應孩子喝母乳的要求,可以抱著他往窗戶外看,或帶著他注視家中的小魚缸,甚至於轉轉水龍頭給他看水流。待注意力轉移後,再順勢將你準備的鮮奶雞肉粥拿出來,以湯匙一小口一小口餵食,慢慢轉移寶貝對於媽媽乳房的注意或依戀。
2.換人幫忙陪。有時,孩子會預期在特定時間(例如睡前)、特定地點(例如床前)媽媽一定會出現,這時容易喚起寶貝想喝奶睡覺這件事。
如果你家中寶貝總是在睡前吵著要喝母乳,建議你在睡前可以改由爸爸或阿嬤等照顧者來陪伴,待孩子累了、想睡覺,就讓他呼呼大睡。
3.先準備好早餐。同樣的,有些孩子一起床,就轉身抱著媽媽,表達要喝 ㄋㄟ.ㄋㄟ的需求。這時,建議你試著比寶貝早起,並離開床鋪。
當孩子起床後,你可以順勢將事先準備好的早餐,例如蒸蘿蔔糕搭配豆漿,或者雞肝瘦肉粥等,當孩子吵著要吃時,直接使用這些早餐取代喝母乳或喝牛奶。
4.以正向方式讓他理解。當你家寶貝已經到需要斷奶的時間,或許你可以試著以他聽得懂的方式告訴他:「寶寶已經兩歲,長大囉,長大的寶寶要開始吃飯飯囉,吃飯飯的寶寶,媽媽最愛喲。」請試著以正向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在各成長階段應該要做什麼,例如吃南瓜稀飯。
避免不斷勸說:「你已經長大囉,不能再喝ㄋㄟ.ㄋㄟ囉,要跟ㄋㄟ.ㄋㄟ說再見。」類似的話,偶爾說,還可以;但不要常常講,以免造成寶貝過度注意喝奶這件事。
文:2011-09親子天下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