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布的英文學習之路 #OiKID
免費線上體驗課程>>> http://bit.ly/oikidlynn
很多人都會覺得小阿布是混血兒,出生就擁有雙語環境,語言學習贏在起跑點,英文一定很厲害!事實上,長期與阿布哥分隔兩地的我們,小阿布跟爸爸說話的機會其實沒有很多,更不用說是有雙語的環境了!
在語言發展的階段我們發現他不太開口說話,從一開始到處奔波求助醫生,到被醫生評估說可能因為雙語環境造成語言遲緩,這也讓我們決定了先放下英文,單純給小阿布中文的語言環境,也讓他漸漸開口說話了❤️
直到上幼稚園小班後開始上英文課,在老師的教導下小阿布對英文產生興趣,並嘗試過各種方式後發現小阿布喜歡在有"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碰上疫情我們最後選擇了給小阿布嘗試兒童英文線上課程,但網路上各式各樣英文課程品牌實在令人毫無頭緒,我認真鑽研了一陣子後,選擇幫小阿布報名了OiKID✌️
OiKID是專門為兒童量身打造課程的專業品牌,相當重視親子共學,透過遊戲式教學、配合音樂帶動氣氛,不是一成不變的說書式教學,還很貼心會針對每個孩子的喜好挑選適合的老師;而線上課程最方便的是只要有一台筆電跟網路就可以上課,原本以為課程不會有太多變化,結果老師用很多遊戲當教材,用玩偶角色扮演說故事,用可愛模型玩具解釋單字,還有為課程設計的螢幕遊戲👍
一開始給小阿布試水溫,沒想到他上完體驗課後意猶未盡,不僅學了很多詞彙,還玩得很開心,一直跟我說他還要上英文課,上了幾堂課後單字量暴增,還會跟爸爸分享新學的單字和句子,有一天他對爸爸說:I can speak English like you. 讓我們好欣慰啊😭
OiKID主打真人互動,針對孩子學習需求、英文程度安排適合的課程安排。不管時間和地點都能隨心所欲的自主安排,在家就有1對1的精緻全母語教學環境。老師的語言教學技巧精熟,更要求創意、虛實整合的引導互動,能有效的激勵兒童學習動機,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快樂又有效學習☺️
還在為小朋友的英文苦惱的家長們,OiKID兒童英文線上課程非常推薦給各位家長與小寶貝們👏更多課程介紹在這裡👉👉 https://bit.ly/3v8aVud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米國郎愛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幼教] 語言發展遲緩vs 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 看板Preschooler 的評價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幼教】 語言發展遲緩vs 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 Preschooler板 的評價
- 關於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寶寶] 雙語的小孩如何判斷語言發展遲緩? -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常見的雙語:國語與臺語、國語與英語】
狀況題:一個家庭裡,媽媽跟小孩溝通說中文,而爸爸只和小孩用英文互動,阿公阿嬤則又對小孩說台語。
如果同時教導小孩兩、三種以上的語言,會不會造成小孩理解混淆,因而出現語言遲緩或是語言障礙的狀況呢?⬇⬇
🔶小孩語言發展慢?6方法建立親子互動
cplink.co/pe66akr7
🔶FUN寒假.窩在家│2021寒假學習、玩樂大補帖
cplink.co/PEsnYma4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七感遊戲玩出七大能力:56個遊戲提案X 84種提升能力的方法X 105種設計遊戲技巧,玩出無限可能! 為了解決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的問題,作者陳婧(Tracy) 這樣論述:. ... <看更多>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七感遊戲玩出七大能力:56個遊戲提案X 84種提升能力的方法X 105種設計遊戲技巧,玩出無限可能! 為了解決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的問題,作者陳婧(Tracy) 這樣論述:. ... <看更多>
雙語語言發展遲緩 在 [幼教] 語言發展遲緩vs 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 看板Preschoole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謝謝大家的回覆,
補充一些資訊:
1. 我們並沒有打算要讓小朋友之後出國念書,
有的話也是讓他們自己有能力申請到國外的學校
2. annabelle說的"女兒很適合制式教育,兒子像外星人"
完全命中我們的狀況,
我相信姊姊到哪裡應該問題都不大,
如果弟弟真的在私校可以過得不錯,
姊姊的確一起過去就好
3. hsinlingchu貼的連結十分有用 (https://tinyurl.com/jy9y4g5),
在此多謝了,
裡面有一段說到: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 have no more
difficulty learning two languages than children with SLI
who are learning only one language
有語言發展問題的小孩,
在面對雙語學習時,
並沒有比同樣有語言發展問題卻只學一種語言的小孩遇到更多的困難
(好難翻,有誤歡迎指證)
乍看之下是說沒差,
不過下面又補充:
children with SLI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continued to
lag behind their monolingual peers with SLI
晚上下班後會去把這個連結後面的相關論文好好研究一下!
-------------------------------------------------------------
這是最近家裡爭執很大的問題.
我有兩個小孩,
姊姊7y6m已經上小學一年級,
弟弟4y3m正在一般的幼稚園上小班,
弟弟從小身體有一些特殊狀況(有機會再分享),
可以說命是撿回來的,
他雖然個頭很高(約90%~95%),
但是肢體協調性和活動力都跟一般男孩有落差,
更重要的是他語言發展有明顯的遲緩,
2歲半的時候還只會說數量有限的名詞,
連仿說都不會,
帶去判定,
那時大約落後一年多,
後來開始在外面的語言早療中心規律的上課,
配合經驗豐富的老師,
一年半以來的確有很大的進步,
整個語言程度的"斜率"至少可以讓人比較放心,
只是不知道何時可以完全趕上同齡的小朋友,
現在大概是處於學理判定上遲緩/正常邊緣.
最近太太起心動念想把他轉到一個有名的全美語私立幼稚園,
甚至接著以後上同一個系統的小學,
原因主要有二:
1. 英文很重要, 越小學效果越好,
而且這一家的英文教學算是很不錯的
2. 上小學之後的課程, 這一家的安排很活潑有趣,
對比之下姊姊現在的公立一般國小教材還是很死板
其實對於這兩點當中的客觀事實,
我是同意的,
但是我還是覺得以弟弟中文還是落後的狀況下,
應該還是以中文的學習和熟悉為主,
在怎麼樣說,
老師在課堂上使用英文的時間,
還是有排擠到接觸中文的時間吧?
另外我最怕的是,
因為語言接收/表達的落後,
會不會引發後續的學習障礙甚至是同儕霸凌這類的社交/心理問題?
自己也有做功課查了一下相關資訊,
目前主流的論述和很多研究文獻是說雙語環境並不會直接造成語言發展長期的障礙,
但是對於
"已經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進入雙語/全外語的學習環境的後續影響"
卻找不到太多相關資料,
有找到的都是建議不要這麼做,
但是我很希望能看到更嚴謹的論述或是論文這類的資料,
來幫助我做最後的決定.
我承認我是想拿更有力的資料來說服我太太不要這麼做的,
目前完全說不過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3.196.153.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488417146.A.35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