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電影裡,一名惡毒角色的生命終結於他與一隻雙脊龍(Dilophosaurus)的相遇。片中這種身高不比人高的奇異恐龍突然展開巨大的頸傘,變身為恐懼的化身,嘶叫著朝人的眼睛噴毒液。這一幕將雙脊龍定型為流行文化的標誌──但是現實中這隻侏羅紀掠食者和電影裡完全不一樣。
雙脊龍毒液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要怎麼知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我是怎麼知道的」
好像繞口令的一段話,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比較晦澀的一件事
「後設認知」
最近孩子突然愛上恐龍,瘋狂地吸取跟恐龍相關的知識。而我也不斷的挑戰他。例如:侏羅紀公園第一集,噴毒液的「雙脊龍」,我就跟孩子說,恐龍是否有毒液,這個可能是推論。不一定對,不一定錯。
「但是如果你是考古學家,你需要哪些證據來證明這種幾千萬年前的恐龍,有毒液?」
孩子自然是想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答案。善用他的興趣,鼓勵他去思考。對於有興趣的事情,孩子是比較願意去思考的。
===================
前幾天晚上,睡覺前
孩子突然皺起眉頭說:「媽媽,我現在滿腦子都是恐龍啊?我在想我認識的第一隻恐龍到現在,我是怎麼認識這麼多恐龍的?我是如何知道這麼多恐龍知識的?哪些是我還不知道的?我要怎麼去知道呢?」
「我是怎麼去知道的?」
「我又要怎麼知道那些我現在不知道的」?
這就是我們一開始的問題。
當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時,表示他開始具備了「後設認知」,他是「認知的認知」。什麼意思?就是如同他使用了影分身,站在自己的旁邊,觀察自己是怎麼去學習一件事?整個過程是什麼?每個人獲取知識/技能的方式都不同。沒有絕對的好壞。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而有能力去觀察自己是怎麼學習的,很重要。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完成這個過程。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麼做,去幫助孩子發展「後設認知」呢?
我們佈這個局,可是佈了好多年阿~~~😂😂😂
雙脊龍毒液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電影裡,一名惡毒角色的生命終結於他與一隻雙脊龍(Dilophosaurus)的相遇。片中這種身高不比人高的奇異恐龍突然展開巨大的頸傘,變身為恐懼的化身,嘶叫著朝人的眼睛噴毒液。這一幕將雙脊龍定型為流行文化的標誌──但是現實中這隻侏羅紀掠食者和電影裡完全不一樣。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
請多加利用客服信箱與我們聯繫:cservice@natgeo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