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詩人】香港的年輕一代怎樣寫詩?自言為夾縫的一代人,今屆文學雙年獎新詩組推薦獎得主之一鄭政恆說,面對創作的焦慮,他選擇慢慢寫。#明周文學
全文:http://bit.ly/2Cv8QkC
#鄭政恆 #文學雙年獎 #新詩
其他文章:
●【香港詩人】詩歌活動興盛 真的能誕生傑出詩人? http://bit.ly/2Exbkgz
● 【港Snap】街拍固我在 拍下有你無我的一碗日常「喳咋」http://bit.ly/2CDYNqW
● 【港產片配樂】《一念無明》作曲家 波多野裕介實現Final Fantasy http://bit.ly/2lkxgTb
‖Follow MPW IG ‖
■ http://bit.ly/2vKEO6x
‖Follow Telegram Channel ‖
■ https://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40的網紅盧秀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中文學豐收日 #文學獎跨越地域超越年紀 文學可以看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高度、寬度與深度。 #第八屆台中文學獎 新詩、母語詩雙料得主曾元耀說他年近70,人生第一次在眾人面前,以台語朗讀自己的得獎作品;青少年散文得獎者-惠文高中國三的梁睿諶同學,以文字紀錄自己因為一張古老明信...
雙年獎新詩 在 盧秀燕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中文學豐收日
#文學獎跨越地域超越年紀
文學可以看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高度、寬度與深度。
#第八屆台中文學獎 新詩、母語詩雙料得主曾元耀說他年近70,人生第一次在眾人面前,以台語朗讀自己的得獎作品;青少年散文得獎者-惠文高中國三的梁睿諶同學,以文字紀錄自己因為一張古老明信片,開啟了一段跨海、跨年紀、跨時空的友誼,深感到文學的美妙及可能性。
燕子將文學 #貢獻獎 頒贈予得主王定國。王先生說創作是一條寂寞路,還沒退休的他,常在夜深人靜時創作,用寫作把天色寫亮,心無旁鶩的創作態度,令人敬佩。
感謝所有文人對台中文學的貢獻,溫暖了這座文化城,我們都見證屬於台中文學的光榮時刻!
雙年獎新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失恋愛」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何貞儀
內容簡介:
★聯合文學新人專欄,華航機上誌Dynasty推薦,十九歲少女詩人何貞儀第一本小說。
★作品深入描繪當代少年少女的生活實境,從病痛,自殘,衝突的惡地中,挑長出愛情的各種形式與可能。
★近年大受矚目的新銳插畫家MOMOKO為本書精心繪製跨頁插畫。
★伊格言、吳倬安、陳柏言、馮勃棣、楚然、熊一蘋 跨界推薦
「搞不好擱淺的鯨魚,也只是想再回到陸上一次而已,很努力哦。」
電話那頭,傳來安穩的呼吸聲,藥效發作了,她沉入深深的眠。──<擱淺>
他迷戀球碰撞地面的聲音,清脆又殘酷,
第一聲「碰」讓人繃緊神經,第二聲「碰」讓人絕望。──<5>
抽菸的人和沒抽菸的人接吻的話,抽菸的人會感到對方嘴裡甜甜的,
反之則是苦的。──<逃花源>
時間會沖淡一切,只是太慢了。──<永恆的墜落>
人和電子儀器不同,電子儀器少了零件就動不了,
但人少了很多東西之後,還是能夠活下去。──<失戀烏托邦>
她像沒事一樣說謝謝,甜滋滋的像糖一樣。──<黑色的伊卡洛斯>
她回頭一看,又哭了出來,但那雙好看的眼睛又笑得像太陽一樣燦爛。──<Embrace>
七篇小說,七種脫序的日常與愛憎。
從奇幻,靈異,校園的種種變異,我們得以窺視2000年世代面對的生存戰略,以及悲傷但依舊溫暖的愛情。
作者簡介:何貞儀
寫詩也寫小說,在島內遷徙太多次,連自己都說不清是哪裡人。
曾就讀板橋高中、東華大學華文系,現為考生。曾獲同屆高中校內文學獎新詩、散文、小說首獎。喜歡老電影老音樂老笑話,夢想是把自己放逐到離島流浪。十八歲尾聲出版詩集《少女化》(2017)。
雙年獎新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21通電話:阿兵哥的深夜求救」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碧娥、李儒林
內容簡介:
二十三年來,陳碧娥(黃媽媽)接過無數通電話,協助處理了上千件軍中人權事件,這二十個個案是她無法忘記,也最希望大家知道的故事。全書取材自黃媽媽多年處理軍中人權案件的珍貴紀錄,加上資深記者李儒林的冷靜筆鋒,每個案件的記述都讓人沉思不已。
透過這些案件,可以看到二十三年來軍隊與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軍中人權事件也有了不同的樣貌。老一輩的人常說:「孩子若能平安退伍就算是撿回來的。」表示軍隊與外界的隔閡,以及不透明的溝通管道。然而到了現在,許多事件的情況,則是因為軍隊管理對於社會變化的反應不及,或是軍民之間權利義務觀念的衝突。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開始思索,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軍隊?什麼樣的國防?
本書特色:
事件開頭多半是這樣子,一通直撥到手機上的電話,或長或短的求援語句……
◎「黃媽媽,被關的小朋友都是被刑求的,你快點去救他們……」1999年,空軍桃園基地發生彈藥失竊事件,案發後主管機關迅速宣布掌握疑犯,幾個月之後卻出現了「一案雙破,兩個真相」的情況。這起罪證確鑿的軍中刑求逼供案,揭開了什麼樣的內幕,讓黃媽媽第一個就想說出這個故事。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然而不曾中斷的霸凌、不當管教事件,也提醒著我們重新思考「合理」的界線、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每通在不同時分撥進來的求助電話,她都想盡力幫忙,只因為這些事件中都有個「人家的孩子」。
◎取材自陳碧娥(黃媽媽)協助處理過的軍中人權事件,是第一本講述軍中人權實例故事的專書。
作者簡介:陳碧娥
人稱「黃媽媽」,原本是後山花蓮的一位家庭主婦。1995年,由於大兒子黃國章在軍中離奇落海死亡的事件,她的人生就此改變,踏上了尋找真相、對抗軍方、爭取軍中人權的漫長路程。廿三年來,她持續接受軍方以及家屬的委託,協助處理軍中人權事件,希望能夠改善軍隊封閉、保守的環境。
作者簡介:李儒林
從事媒體工作逾廿五年,於中廣、民視、華視、中視、三立等電視台擔任記者、製作人及主管,主責國會、黨政、軍事路線。另曾任客家電視新聞部經理、台長,世新大學、中央大學兼任講師,現任職於公共電視。出版《史瓦洛的飛行日誌》、《披風少年》等兒童文學故事(國語日報牧笛獎),公暇之餘創作新詩,尚未集結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