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寶寶發展撇步【0-2歲父母必修課 -線上課程】
👉https://kid-pro.com/hh18
-
【#治療師的教養百科 「七坐」八爬 真的嗎?】
7坐8爬? 是7個月才能坐起來嗎?
其實不是要等到7個月大~
寶寶5個月就開始坐囉👌!
那到底..
👶什麼時候開始學坐?
👶什麼時候才會放手獨立坐?
👶放手坐幾秒才算是真的會坐了呢?
俗話說的 #七坐八爬
這個七個月,指的🙅♂️不是寶寶這時候才學坐,
而是大約在這個時期,也就是6-8個月間,
孩子這時已經可以放手短暫坐一下了,
畢竟寶寶不會突然一瞬間就突然從軟趴趴變成坐很穩😅
所以在這之前,坐的發展是什麼呢🤔?
-----------
#5⃣個月
雙手可以往前,在地上撐著,短暫的維持幾秒鐘,
而且頭和軀幹會需要努力的挺直,而不是軟軟的,
所以這時候的☑近端穩定度(肩膀、手臂),
和☑背部肌力也很重要喔‼
#6⃣個月
開始學會放手坐,放手坐需要好的☑軀幹穩定度,
有力氣的持續坐挺,有好的☑骨盆穩定度,
才不會搖搖晃晃,屁股可以像樹根一樣好好地扎根在地上。
這時寶寶只能偶爾放一隻手,甚至兩隻手,來維持坐姿幾秒鐘
#7⃣、8⃣個月
坐著的時候,可以有好的#重心轉移、
維持平衡約30秒到1分鐘,
去拿身邊的玩具、東西,而且不跌倒,回到直立的坐姿。
-----------
6-8個月間,還可以觀察兩個部分的發展喔!
🔺#平衡保護反應
6個月時,平衡保護反應,可以來☑保護自己不要受傷,
像是重心太往前,手會伸直向前撐住身體,
到了8個月會逐漸發展出往側邊撐住的保護反應。
🔺#坐姿的變化
這段時間,坐姿變化大不同。
一開始是👉Ring-sitting:
坐著時兩腿膝蓋彎彎的,看起來像一個圓。
接著是👉Long-Sitting:
兩腿伸直的坐,又或者是Side-sitting,像側坐一樣。
-----------
雖然已經瞭解坐的發展了,
但是要怎麼協助孩子坐的穩、坐的好呢❓
有什麼好的引導手法、遊戲可以做呢❓
在我們的【0-2歲 父母必修科】線上課程,
恬兒職能治療師都有詳細的介紹跟示範,
另外還有 #感統、#進食、#情緒、#嬰兒按摩
通通都有~有需要的家長不要錯過囉!
⭐更多引導手法與內容請進【0-2歲父母必修課 -線上課程】
👉https://kid-pro.com/hh18
#其實可以坐的老神在在是很厲害的勒👏
-----------
🔔治療師小提醒:
上面寫的月份都是參考的發展里程碑,
每個孩子的狀況都會不太一樣,
通常會給孩子#三個月 的緩衝時間,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好像還沒符合上面所說的發展狀態,
可以再觀察看看,並抓緊三個月的時間加強練習,
但如果能力落差比較大的話,
建議還是直接到大醫院的兒童復健科,找專業的治療師評估喔!
-
📌 Kid Pro官網:
影片、文章精華一目瞭然,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https://www.kid-pro.com/
📌訂閱Youtube,更多好玩遊戲影片在這裡~
http://bit.ly/youtube-kidpr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這一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醫師,跟我們講解一下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以及有什麼徵兆是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 各個年齡層,應該出現一些語言的行為,父母可以觀察的部分,可以分為「理解」跟「表達」 #0到1歲 :叫喚反應,牙牙學語 #1到2歲 :了解物品名稱,單字 #2到3歲...
雙和醫院兒童復健科 在 我們是四胞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語言學習這檔事】
在孩子們一歲九個月大的時候,媽咪就發覺她們會說出來的詞彙量實在太少了!和同年齡層的孩子們相較下明顯落差許多,讓媽咪感到好著急!於是很快就幫她們安排到醫院復健科進行評估,並安排語言課程,沒想到一等就等了整整十個月才接到醫院通知,可見語言治療有多難排。
孩子們在兩歲大的時候,我們也有帶她們到兒童醫院進行評估,當時醫師告訴我們不需要太著急。因為頭一胎是雙胞胎以上的孩子普遍語言發展都較為緩慢。多讓孩子們接觸其他小朋友或提早上幼兒園、多帶孩子們接觸外面的環境、不斷給予刺激,或藉由圖卡學習、鼓勵孩子們說出來等等,都有助於語言發展。
最近為了讓孩子們認識更多水果,
媽咪設計的下午茶點心都是和水果有關,
例如:義美布丁搭配綜合水果盤、水果優格、水果沙拉蛋吐司和水果牛奶等等。
從採買、製作過程到享用,媽咪都會鼓勵孩子們說出水果名稱並不斷重複複誦。
也透過闖關遊戲和有獎徵答,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有的孩子不斷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有的孩子反應較慢,還會阻止別人搶答;有的孩子明明第一次講對了,但說不清楚,當媽咪詢問第二次的時候,她反而缺乏自信、退縮了!有的孩子則是常常答不出來,越來越著急,急著想知道答案,突然就記住了!
雖然孩子們對於語言學習的成效沒有辦法立竿見影,只能說需要靠父母持之以恆給予不斷刺激,考驗的則是父母的耐心,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慢慢在進步,也是身為父母樂見的。
#四個孩子對語言學習的表現:
🧒🏻大姊若軒:
在遊戲中學習,她總是特別認真。因此,認識的詞彙量比其他三個妹妹多出許多。因此她常常不斷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變得好喜歡表達。即便是自己不會的單字,也會試著說出來,不會害怕出錯,因此成長的速度相當快。
🧒🏻二姊若宸:
她是所有姊妹當中,語言發展最快的一位。在兩歲兩個月大的時候,她突然會說出整句話,像是:「我還要吃!」、「爸爸去洗澡」。
雖然他是語言發展最快的一位,但他的記憶力並不好。因此表現常常不如預期。舉個例子:媽咪帶她去採買水果,一路上一直向她介紹我們買的水果名稱有:芒果、百香果、 火龍果和奇異果,並請她複誦了好幾次之後,立刻詢問她我們剛才買了哪些水果?結果她回答的都不是我們剛才買的那些水果,而且她會的:蘋果、香蕉、草莓和西瓜。
她常常會說卻突然想不起來,所以在有獎徵答的時候,她常常都會阻止姊姊若軒搶答,或隨便亂說。只是很難得的是她偶爾會將她獲得的糖果(健康食品)分享給老是答不出來的若蒂。
🧒🏻三姊若芊:
一開始,她是專注力最集中且詞彙量最多的一位。但由於好勝心較強、害怕出錯,因此變得不敢表達。當媽咪詢問她圖卡名稱的時候,她常常第一次講對了,但說不清楚,當媽咪詢問第二次的時候,她反而缺乏自信、退縮了!為了避免錯誤,她會用聲音或用比的來表達她想陳述的物品名稱。例如:媽咪給她看鼓的圖卡,她會說咚咚咚。給她看青蛙的圖卡,她會說呱呱呱。媽咪問她圖卡上的窗戶,她就指著家裡的窗戶給媽咪看。
🧒🏻小妹若蒂:
她是詞彙量最少的一位,當媽咪在進行闖關遊戲或有獎徵答的時候,她的注意力都在獎品身上(健康食品)。因此常常回答的特別慢,或是急著想要,卻突然答不出來,說話就越來越急!急著想知道答案,常常反問媽咪~「什麼?什麼?」當她知道答案之後,很快就記住了!
2Y8M18D
#quadruplets #四千金 #四胞胎日常
雙和醫院兒童復健科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兒科急診行醫偶拾
醫病溝通之鑰~同理心❤️
小明是一位痙攣性四肢麻痹合併心智障礙的青少年,因為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常常在我的兒科急診班出現。
他有生長遲緩和餵食困難的問題。他的體重遠小於3個百分位。同時也在兒童神經科、兒童腸胃科、兒童復健科和兒童内分泌科追縱。
每當小明來兒科急診時,我看到他岌岌可危的體重紀錄表,總會勸說小明的媽媽:何不餵他多吃一點呢?
顯然我不是唯一的一個。幾乎她看過的所有醫生,都對她說過同樣的話。
有一次她受夠了,很堅定的告訴我:
「 我到醫院每個地方,都有人在談小明的體重。」
「你們是認為我故意不讓他吃東西嗎?」
媽媽噙著淚說著說著⋯⋯
「 你們每次只看他5~10分鐘, 而我幾乎每天照顧他,這已經14年了!」
「我已經盡我最大的努力了。 要不然你們來餵餵看⋯⋯」
媽媽說對了。每次小明來,總是梳洗得乾乾淨淨,裝扮得整整齊齊。
從他和媽媽的眼神交流, 連我這外人都看得出來,小明愛他媽媽,他媽媽也愛他。
我對媽媽說:「我感謝她願意在我面前表達她的挫折感。」
邇後小明來到我的兒科急診,我再也不提到他的體重和餵食問題了。
媽媽和我的關係改善了。至於小明呢?他用心滿意足的微笑望著我。他雖然小號一點,在我看來,倒也健康而快樂。
患有痙攣性四肢麻痺的病童 ,通常有嚴重餵食困難的問題。
他們的雙親,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 , 絕望的嘗試,把食物送進孩子嘴巴, 即使多一口也好。
「餵食」這件事,是爸爸媽媽為他們重度失能的孩子所能做的事情中,極少數比較具體的,撫育行為。
因此當他們推著輪椅進來,不管我是出自多麼善意的提醒⋯⋯
我都不該先被「體重紀錄表」的冰冷數字所「誤導」,忽略了家長對孩子「餵食」的真誠付出。
醫病溝通之鑰~同理心♥️
同理心是可以修練的技能⋯⋯
雙和醫院兒童復健科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這一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醫師,跟我們講解一下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以及有什麼徵兆是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
各個年齡層,應該出現一些語言的行為,父母可以觀察的部分,可以分為「理解」跟「表達」
#0到1歲 :叫喚反應,牙牙學語
#1到2歲 :了解物品名稱,單字
#2到3歲 :明白指令,雙詞/簡單問句
#3到4歲 :了解分類(水果, 動物),短句/連接詞 (後來,然後)
#4到5歲 :聽懂大部分對話,長句/電話應答
#5到6歲:理解所有成人日常生活話語,推理/抽象意義 (因為…所以...)
目前兒心的研究顯示自閉症孩童可在4-6個月大時就出現和正常嬰兒不同的地方,最明顯之處是他們「對照顧者的眼神追視不良」。
6個月後,自閉症嬰兒呈現較明確的症狀:
對叫名不大反應
眼神對視缺乏
1歲後的自閉症幼兒呈現:
眼神接觸少
缺乏共享式注意力
對物品的偏好勝過與人互動
語言遲緩
堅持度高
自我刺激行為多
所以如果寶寶出生時聽篩正常但4個月大後不大看人,對叫喚不大有反應,就要小心了。
父母可找兒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復健科醫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pp3Fv99OR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