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善社會下的孩子
諷刺的是,那孩子不是出於歹念而行惡,而是出於瞧不起大人的虛偽而行惡。
不同於知名連續劇《隱密的角落》的改編,原著《壞小孩》更黑暗些,這故事令人悚然的部分是,其實裡面根本沒有真正成熟的大人,愈讀就愈發現,他們骨子裡都是被餵飽了慾望的「壞小孩」。
《壞小孩》中的三個孩子是仿效著大人的遊戲規則,且玩得更好,故事的軸心點是小孩對於偽善的洞悉與輕蔑,這點讓劇跟小說都紅了。其中小男孩朱朝陽的黑化,應了我們聽過的一句俗話:「如學會了一個把戲,不繼續玩下去多可惜。」
東方社會的偽善文化行之有年,加上亞洲國家在這個世紀經濟地位上的翻身,讓大人們更發熱般追求一種馬克思韋伯所說的「工具型理性」。將理性等同於績效,拋去事情本身的真正價值與追求。這樣的人,你在政壇與公眾人物身上並不難發現。
這本書反映了中國快速進步後,人心的價值扭曲。當在發達與落魄只有一線之隔時,對人心的挑戰就很大了。犯案的張東升擺脫不了他農家出身的階敗、幫忙探案的嚴良自戀於他的知青高度、朱朝陽的父親忙於投機、他新娶的太太與女兒則驕傲著自己可以成為男性階級的炫富資本。
小說中最悚然的部分是,判案的嚴良與朱朝陽同樣都有一種缺乏同理的知青傲慢,他們在意的點都是那句:「啊~好想成為全新的人啊。」有如張愛玲筆下的振保,自認醒來又可以變成一個好人。只有對錯沒有善惡。
形象是如今的唯一顯學,在充斥假消息與快速成功的氣氛中,善惡更像是穿穿脫脫的道具服…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3721?loc=new_002
隱密的角落朱朝陽 在 馬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刊登在這期週刊編集的劇評)
#只有對錯沒有善惡的現代價值觀
前一陣子大紅的陸劇《隱密的角落》改編自知名的網路小說《壞小孩》,其中最有張力的兩個角色是優等生男孩朱朝陽,與數學老師張東升,訴求的是他們形象上的反差。朝陽乍看是受害者,在學校被霸凌,渴望父愛的男孩,而張東升則是顧家的好男人。兩人都在追求自己正確的形象,在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日漸善用自己受害者的形象求生,成為另外一種加害者。
故事對於父母的親情勒索也描寫深入,朱朝陽的父母管教方式都是有條件性地給愛,讓朱朝陽習於迎合,甚至陷入服從者的自卑情結裡。他的母親看似為他付出了所有,也樂於沉溺在自己偉大母親的那一面,那種展示型的「犧牲」,讓朱朝陽永遠不敢說不,成為母親的附屬品。
此劇深受好評的是朱朝陽與張東升的人物對照,導演藉由運鏡景與近似的服裝對照,將這兩人的相似性提煉出來,兩人都在追求對與錯的人生,而非追求是非,就如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振保一樣,只在追求一個「正確」的矯正式的人生,對自身善惡卻渾然未覺。
張愛玲形容振保的「隔天醒來又是一個好人」,也可以套在這兩個主角身上,沒有罪惡感,只執迷於自己是否是個合格的績效社會產物。這樣的惡,在當今社會再平庸不過,也讓結局如此不寒而慄。
#工具型理性男的養成
隱密的角落朱朝陽 在 站在這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ᴰᴿᴬᴹᴬ
今天想聊一部在中國討論度極高、
播完後在豆瓣仍有 8.9 高分的暗黑神劇《隱密的角落》👁
父母離異的初中生朱朝陽,
被昔日好友嚴良找上,
他帶著小女孩普普從福利院逃出,想借宿幾日。
某天三人一同前往山區遊玩,
卻無意拍下代課老師張東升將岳父母推下山崖的畫面。
事隔幾天,
朱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在校園裡墜樓身亡,
一行人的命運因為這兩起事件,
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劇共 12 集,
緊湊懸疑,被評為 "無尿點" 之作 🤣
加上樂團出身的導演辛爽非常懂得擅用配樂,
觀看的同時常也會覺得惴惴難安,
非常逼人。
劇後對於結局有點不明白,
找了些評論解析來看,結果更不得了!
好多細節和暗喻,
還有角色黑化更深沉可怕的一面,
我都沒在第一時間看出來!
整個頭皮發麻,
之於人性的可怕,也之於如此細膩編排,
怎麼我是真的看了同一部戲嗎~~ 哈哈哈哈 😱
避免劇透我就不多說,
喜歡懸疑劇的朋友,務必要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