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Yun Yu 分享她於1985年和兩個外甥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合照。你也曾經和中正紀念堂合影嗎?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是日治時期臺灣軍於1905年啟用的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戰後,兩基地皆廢除,並於1950年拆卸建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和聯勤總部的所在地。林森南路原本從中間穿過,直至中正紀念堂興建後才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5年4月5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之多個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動土典禮,1977年11月開始施工,歷時29個月,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
1980年4月4日上午10時,舉行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暨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翌日(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同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之後,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曾引發劇烈爭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之市定古蹟。
2007年5月10日,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政策之下,中正紀念堂西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卸下,並於翌日(12月8日)改掛上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這四個字並非由今人所書,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拼湊而成;其中「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的《懷仁集王聖教序》,但因找不到「場」字,只好借用王羲之的七世孫僧侶書法家智永(俗名王法極)所寫的字。
2008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行政院於8月21日的院會裡,直接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臺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並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中正紀念堂改隸屬文化部。
陳立夫書法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龍山寺 聯訪為弘揚民族文化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第一人及關帝詩竹全球首席傳人的 #張建富主席、#林政義主席 、#王集聖副主席導播、 #吉玉珊主播
2020 06/08 吉玉珊總編輯/採訪報導
#張建富大師 一個藝術行業的佼佼者,多次獲得各種藝術類的獎項。
張建富(道號:#玄香太素)
籍貫:台灣省台北縣蘆洲鄉
學歷:台北師專美勞組、文化大學中文系畢業
職業:收藏家、書法家、畫家
作為台灣知名收藏家,張建富常年奔波于海峽兩岸,多次策劃了兩岸之間的藝術品展覽,為弘揚民族文化不懈努力。張建富從事收藏家書法、繪畫、漢詩教學、創作近20年,是台灣《#現代書藝》雜誌的創始人,也是台灣的知名人士。他收藏有 #明代、#清代官像畫、#道教畫、#水墨畫、古今名家書法、#碑刻榻本、#陶器、#雞血石 等2000多件,並喜歡做書畫歷史人物專題研究。
與關帝詩竹
張建富喜愛藝術,他說藝術是他的第二生命。他創作的大量油畫、書法、國畫、水粉畫及詩歌作品,大部分被眾多中外政商名流及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有台灣 #連戰、#馬英九、美國勞工部部長 #趙曉蘭、#美國殼牌石油總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璜、韓國美術文化院院長 #崔光烈、#日本安田女子大學等。 張建富的國畫詩竹近幾年來頗受歡迎,他說是從"#關帝詩竹"中受啟發而創意出來的。"關帝詩竹"相傳為三國名將關羽所作,據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第25至27回情節演繹而來,劉備大軍為曹操所敗,關羽投降,曹操愛惜將才留居營中。並請漢獻帝封賜"漢壽亭侯" 爵位,同時相贈金銀美女,千方百計使關羽歸順。而關羽不為所動,一心繫念著結拜兄長劉備。一天,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於是就畫了一幅詩竹畫,由竹葉組成"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一詩,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不為富貴所誘的忠義品格。此即後人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由來。關帝詩竹,目前最早見於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刻拓本,千百年來僅此一幅。張建富以數十年研究詩書畫印的深厚功力再現關帝詩竹的歷史最高境界,在每幅畫的內容上都配以詩,並以竹葉描繪出來,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驚喜。
藝術簡歷:
作為 #設計師 及 雜誌的創始人#輕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山東省二輕系統《#工業設計》大獎,山東省 #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獎。
其作品獲得:
1972年拜台灣書道禪宗師 #曹容,研習並發揚書道禪。
1980年曾參與台灣內政部主辦 #全台宗教會議 並主持筆會、主編專刊。
1986年 #台灣美術界十大新聞人物、
1988年 #台灣易經月刊 專題報導。
(先岳父葛思慶為中華易經學會 #秘書長、易經月刊 #主編)
1988起即率領台灣書畫藝術界數百人,與大陸書畫界及文藝界知名人士進行盛大學術交流展出和參觀訪問數十次
1997年"第五屆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2002 #韓國漢城書藝金獎、
2003年主辦"#大清王朝盛代菁華展",特選《#乾隆皇帝抄經》,《#乾隆皇帝文殊菩薩畫像》,《#乾隆畫觀音像》,《#乾隆手書心經》等並將北京故宮與蘇州博物館四百餘件國寶邀請到台灣展出半年,迎奧運兩岸藝術名品拍賣會油畫國畫作品【20萬】拍出。
2004年收藏品在 #台灣大甲鎮瀾宮 舉行" #觀音百像展"。
2005 #美國藝術奧運傑出成就獎。
2006 #日本書畫藝術傑出創作獎。在豐富自身知識的同時,還不忘弘揚民主文化為兩岸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2008收藏的 #蔣介石的書法"#壽"字、#宋美齡的國畫"#牡丹",#蔣經國 生前巡視基隆的照片五十幀、#馬英九、#連戰、#宋楚瑜、#王金平、#胡志強 等台灣政要的二十三副題詞及 #陳立夫、#于右任、#齊白石、#張大千 等著的二百零八幅作品,在 #北京至高美術館 展出,張建富大師被譽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第一人及關帝詩竹全球首席傳人。
張建富現任:
#台灣中華收藏家協會會長、
#台灣中華書畫印藝學會理事長,
#中華書畫印藝學會會長、
#藝術奧運與藝術聯合國基金會主席、
#CAA國際文化交流團主席。
世界道教協會會長、中華收藏家協會會長、中華書畫印藝學會會長、藝術奧運與藝術聯合國基金會主席、北京故宮.蘇州博物館台灣展策辦人、全球華人始祖廟國學城籌建召集人、世界道教總壇籌建總策劃、CAA國際文化交流團主席。
交流策展:
作品被眾多中外政商名流及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其中有連戰、馬英九、李登輝、美國勞工部部長趙曉蘭、國會財務主席ERGREEN、美國殼牌石油總裁、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璜、韓國美術文化院院長崔光烈、民族正義黨中央委員李壽德、日本安田女子大學…等。
https://www.facebook.com/ppp2917p/videos/3491733484179611/
#龍山寺 採訪聯訪1
#張建富主席、
#林政義主席 、
#石人仁議員、
#王集聖副主席導播
#吉玉珊主播
陳立夫書法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8年前的今天,1980年3月31日,建造工程歷時29個月的「中正紀念堂」完工,並於同年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3月2日,民進黨主政的教育部將之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同年5月19日,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同年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同年12月7日,西側牌樓的「大中至正」被卸下,並於隔天掛上「自由廣場」。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 1979 vs 2014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是日治時期台灣軍於1905年啟用的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戰後,兩基地皆廢除,並於1950年拆卸建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和聯勤總部的所在地。林森南路原本從中間穿過,直至中正紀念堂興建後才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5年4月5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台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之多個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動土典禮,1977年11月開始施工,歷時29個月,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
1980年4月4日上午十時,舉行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暨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翌日(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同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台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之後,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曾引發劇烈爭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之市定古蹟。
2007年5月10日,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政策之下,中正紀念堂西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卸下,並於翌日(12月8日)改掛上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這四個字並非由今人所書,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拼湊而成;其中「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的《懷仁集王聖教序》,但因找不到「場」字,只好借用王羲之的七世孫僧侶書法家智永(俗名王法極)所寫的字。
2008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行政院於8月21日的院會裡,直接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並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中正紀念堂改隸屬文化部。
陳立夫書法 在 閒話土地徵收/陳立夫兼任教授-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完整介紹: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4132【簡介】 鳥瞰我國土地徵收制度、微觀徵收制度之問題點【講綱】 「閒話」之意涵與對我國土地 ... ... <看更多>
陳立夫書法 在 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陳立夫和他夫人的書畫...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陈立夫 (1900年-2001),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