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生?判死?從死刑案判決的光譜兩端,看台灣司法的辯論與思考】
2017年台南地院前發生的洪當興家暴殺人案,一、二審皆判死,2020年更一審法院認定被告符合自首,並參酌兒童最佳利益等原因改判無期,歷經刑度的變化與辯論後,最高法院於本月21日宣判無期徒刑定讞。
只是,罪刑雖然已定,但法官們在量刑看法上的差異,仍讓外界有諸多疑問:
👉對於犯下嚴重罪行者,死刑和無期徒刑的界線到底在哪裡?是要從「社會人」的角度發現其情是否可憫,或只看「犯罪者」的犯行是否罪無可赦?
👉相對於「殺人償命」的素樸正義,近年屢被提出、引發爭議的「教化可能性」究竟何意?又是在什麼脈絡下被提出?
《報導者》透過爬梳歷年罪及死刑的判決書:夥同友人砍死父母的林清岳、捷運隨機殺人的鄭捷、華山分屍案的陳伯謙到洪當興案…,發現台灣死刑邊界在民意浪潮與國際人權趨勢的拉扯間,逐漸由純粹的「論罪」轉向更深刻與程序化地討論「量刑」。
★深入田野、看見幽微卻重要的角落,#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死刑 #死囚 #司法 #量刑 #報導者
陳伯謙判決書 在 高大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華山分屍案」,請問:大家看法如何?
📌 陳伯謙逃死改判無期 警不認同自首說
https://is.gd/hPeyJC
📌 108.08.05一審判決書 (死刑)
https://is.gd/dzFw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