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如果一個男孩對著一個女孩說,「你要好好保護自己.」
這個隱喻是令人不安的,對於這個女孩而言.
如果男孩這麼說,「我會保護你.」
那麼,女孩可能會感到安心,不過,若你是經過的路人,看到這兩個人,聽到這句話,感受到不安的情緒的,可能就是你了.
因為那危險的隱喻是,「只要能保護你,這個世界怎麼樣也無所謂.」,對於那個路人而言.
所謂公平,就是如此,一百種人有一百種角度,每個人都可以嚷嚷著這世界對自己不公平,他人都歧視我,但我們還必須這麼問,所謂公平是什麼?
那就是每個為他人著想的心,總結起來的集合體,而不是各種私平,串聯起來的混和物,不是針對單一一個人,或者是僅限我所在意的那一個,那一個部分,他是特別的,所以我責問你們全部.
在台灣,面對疫情並不輕鬆,有嚷嚷著要普篩的,有懷疑日本女學生是在台灣被感染,總而言之,一群人不信任台灣的防疫結果,拼命想戳破他以探求所謂的「真相」,但另一方面,又拼命要求開放陸生回台,台灣很安全,要收容更多人,如同口罩要出口中國,若不順她的意,就破口大罵「你還算是人嗎?」又,經濟很重要,趕快開放,有些人「犧牲」是難免的,算不了什麼.
例如我們台大校長管中閔,呼籲儘速開放陸生入境,一面又喜拿新加坡比較,說明中國的數字如何可信.
又或者如八卦版柯糞,稱美國衛生部長訪台,要隔離14天,如不照辦,中國人入境也要比照辦理.
所以我實在想不到,這時候刊登這種情侶卿卿我我的畫面,用意是什麼,就算再怎麼強調這兩人如何分不開彼此,從來沒有像現在分開這麼長(就算在一起也不過三年罷了),有多麼的黏,如何去餵家裡的一隻貓-在神父看來,在大眾充斥著焦慮和不信任甚至各種矛盾和懷疑的現在,這時放著戴著口罩互相親吻,以及浪漫的小故事,都只是在強調自己有多麼重要而已,大於其他人.
一個原則,每多開放一個額外的人入境,就是增加全體感染的風險.
沒有要就全部開放,不然就是歧視,這種荒謬的話來,全部都開放,不設防,這才是對所有台灣人民極度不公正的事情.
陸生來台灣是為了求學,在世界各國早已關閉學校或者進行視訊教學的現在,硬要來台灣說為了學習,受教權如何至上,當作唯一而絕對正當的理由,台灣人有義務去實現他們,這是不公正的事.
台灣人收容非本國公民,本來就是超義務的行為,做了應該獲得讚賞,做不到,也不應該被謾罵.
陸生在台灣,印象並不好,反送中的時候,撕毀連儂牆,和港僑生起衝突,大批的陸生成為學校的搖錢樹,主導了教育的走向,而不是以台灣學生的需求和福祉為依歸.
因為教授上課提到了毒奶粉,被指控歧視,道歉時提及中華民國台灣教授,是在「碰瓷」,是藉「道歉」偷換成統獨的話題便於炒作.
什麼時候強調起中華民國台灣教授,是在偷換統獨議題?這很明顯,陸生已經將所在國家的不正常觀點,悄悄的概括台灣的學校教育之中,使之進行典範的轉移.
如果說,你遇到的「陸生」伴侶是特別的,不能用其他陸生概括,但這名港生女友,指控起台灣來「看到台灣為了仇恨中國而放棄原則和事實」就能將台灣所有人一桿子挑起然後打翻?
非公民就是非公民,不會是次等公民;台灣之所以能享有如今防疫成功的安全環境,來自於所有台灣公民的付出和努力,非公民的待遇不會等同於公民的待遇,要求他人對自己付出責任的時候,想想,你對於台灣盡了什麼樣的義務?做了什麼樣的貢獻?
台灣已經保護了在台港生的生命安全,沒必要再去為了港生的陸生伴侶去多付出什麼代價,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不是香港.
如果口口聲聲說把台北當自己的家,卻因為台灣無法讓你的陸生伴侶團聚,使你們切成一半,而你們分不開彼此,就因此變成「台灣是和中共一樣的無恥渣男」,說出這種話來,我看不出,你愛這塊土地什麼,信任這塊土地上的人什麼,有什麼資格端出「結構性的不信任」.
如果打從一開始就不信任這裡,這裡的所有人,又要如何要求別人信任你什麼東西?
說陸生像棄子,又何嘗不是把自己當作過客,把台灣當成了旅人過客的旅店,要提供各種服務,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為這裡做些什麼,若不滿足,就破口大罵,台灣人不愛我們,不理解我們,逐著水草,到下一個宜居的地方.
對你們來說,這裡或許是一個移居的旅店,對我們來說,這裡就叫做家,旅店不滿意可以換,家如果失去,就失去了生存立足,唯一的地方.
我所存在之處,我們的地方.
你知道仇恨的來源是什麼嗎?就是把別人的家鄉,當成自己的愛巢,傲慢地稱自己為異鄉人,視所有存在於該地的人於無物,讓他們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好滿足自己.
去吧,去一個愛中國人的地方.
去一個沒有歧視的地方,去一個沒有差別待遇的地方,或許那是存在於夢中的共產世界,又或者,那是一個人吃人的地獄,正是因為沒有歧視,所以可以永遠認為其他人都在歧視自己,正是因為沒有差別待遇,所以所有人都得到同樣的壓迫,同樣的謊言,同樣的疫病,同樣的災禍,將政府的獨裁,當成是天災,將人禍,視為是意外,將不自由,當作是平等,對著每一個能報復與遷怒的理由,當作是出口,將壓力釋放給無辜的人,滿足自己的公正.
在這樣的世界裡,每個人對每個人都沒有責任,去到那樣的世界裡,他們要求別人對自己付出責任.
就連中國人,都不愛自己是個中國人.
別說陸生到不了台灣,就連台灣人自己,也回不了台灣.
一名拿著中華民國護照的台灣人,在外國想搭飛機回台灣,卻被阻擋,
「他們說我們必須要武漢肺炎檢驗報告陰性才能登機,我們就說,拜託我們台灣人耶,那是給外國人的.他們就一直說是他們的系統上說的.」
「後來我們打給長榮航,繼續釐清台灣人並不受限,那只限定外國人.他們打死不信.後來搞半天,才發現他們根本搞錯我們的國籍.」
原來,他們的國籍被設成中國,因為被設定成中國人,所以不能回台灣,明明是為了保護台灣而設的限制,卻因為中國施壓更改國際航空運輸規定,台灣被當作中國的一部份,所以台灣人不被當成是台灣人,被排除在外,連自己的家園都歸不得.
所以我們要變更台灣的護照,去掉China,而國內居然有一群中華民國的中國人,毫無道理的反對著.
當中國施壓台灣的時候,這個陸生和港生可有說一句話?中國在為惡的時候,是不是視而不見,當作理所當然?是不是害怕自己被制裁,或失去前途,而默不作聲?
還是在中國迫害台灣或者維吾爾族或是香港的時候,相較於那些被傷害的人,在他們面前理直氣壯的說「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是如此」?
他們有沒有試圖去阻止中國政府代表自己?
「為甚麼台灣政府會相信你這個僑生可以自我隔離,但她這個陸生就做不到了?至少我得到為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機會,但她一開始就被排除了這個機會」
因為這個機會不是你創造的,是台灣人創造的,台灣的公民意識造成了防疫成功的結果,人們犧牲自己些許的自由,聽從指揮官陳時中的指揮,人人戴起口罩,而口罩覆蓋著人群,因為信任而構築了平安的保護網.
台灣人有權力決定,該讓誰進來,誰不能進來,決定該為誰犧牲自己,承受代價,使自己置入風險之中,因為我們就是付出而創造出機會的那一個,而不是中國人,香港人.
是台灣人.
若我們給陸生較不好的待遇,是因為他背後的那群人,正是壓迫台灣、恃強凌弱,對於各個族群施予強暴要他們當中國人還大聲叫好的那群人,就算該名陸生未曾參與,但他無力阻止也無法改變.
若我們給港生較好的機會,也是因為他背後的那群人,同樣是被該國壓迫的對象,他們抗暴追求民主,悲痛地揚起榮光的旗幟,無懼於金錢堆砌起來的脅迫與中國人的恫嚇,我們認同他們的勇氣,他們贏得了我們信任,我們稱他為手足,但不會因而替代掉我們的本質.
因此優待港生,就算他不曾參與過.
這個決定不會是讓所有人都上船來,都覺得公平滿意,然後使小船顛覆,因為小船的空間是有限的,那些醫院、病床,原本就不是為陸生而設,是台灣人付出自己的稅金,為了不可知的未來而設.
這就像,當台灣成為一個疫病蔓延的小島,根本不會有人跑來提什麼愛、公民、自由民主的條件,你們應該如何云云,又或者羞辱和詛咒,「台灣終有一天會爆掉」、「沒見過那麼無恥地居然還在講什麼自由民主的政府、民進黨趁亂把舊生(在學學生)無法回台的責任再嫁禍給中共」.
也不會有自我中心般的囈語和情緒勒索,「她們對這種歧視最為敏感」、「沒有人在乎我們這些非公民也是人」、「台灣你欠了你自己」.
為何?因為那時你早已不在這裡了,台灣已失去了利用價值,也沒有罵的必要了,你早已去尋求下一個讓兩人結合的伊甸園,歌誦情愛的奶與蜜之地.
今日,有一群香港僑生到神父這裡來,他們說他們的意見被替代掉了,真正香港大多數僑生的心聲卻無法傳達出來,他們反對這樣的意見.
猶令我驚訝的是,蘋果日報居然會刊登這樣的羅曼故事,在世界上許許多多人面臨真正的生離死別,親人為見染病的祖母,奮不顧身地爬上醫院的圍牆,隔著玻璃看著對方嚥下最後一口氣,面臨真正的痛苦,因為來自中國病毒的傳染,浸潤在無止盡的喘息與悶痛之中,連呼吸都是一種奢侈,說話都是一種珍貴,在自由的國度之中,毫無道理的溺水.
他們或許覺得很浪漫,但我覺得噁心,更感嘆同為香港人,握有的話語權是如此的不對等.
如果說中國和台灣一樣,那就是把中國的暴行栽贓給台灣,認為台灣應該為中國的疫情善後,甚至負責;如果中國和台灣一樣,都是渣男,那麼到哪去都沒有分別了,去你該去的地方,由你們兩個人證明自己的愛情,而不是要2300萬人去證明它.
我覺得這位港生對於台灣的羞辱和唾罵,不能代表港生,不過有一群媒體很樂意讓她這麼做,因為事關他們的利潤和祖國的意識形態,有這麼一枚站在道德高地(事實上並沒有)的茱麗葉,吶喊著歧視、迫害,「你們都討厭陸生!」,彷彿諸多不幸與家族仇恨,正在阻礙他們的愛情,再以此推及到全體陸生,去台灣沒有鍍金學歷、沒有階級流動、沒有光環,大多只有一片單純的求學心,噢,她忘了說,還有一位港生的免費漂白劑,用她的單純與無知,去隱蔽黑暗裡的圖謀和不軌.
是阿,台灣的學歷不值錢,台灣的教育沒有名校的光環,台灣並不在金字塔的頂端,但台灣有可以令你安心呼吸的空氣,維繫生命安全的環境,這超越了英國牛津、美國耶魯,這不就是所有人用各種方式,搶破頭還是要來台灣的唯一理由嗎?
到底是誰在疫情來時,說了諸多謊言?
仇恨台灣,可以將無比的激進,說成無比的溫柔;置台灣於險境,無視整體台灣人的福祉,可以說成是為了全體人類生存的偉大情操.
看著這樣自溺而自我哀憐的言語,實在令人感到難過,他們對台灣無窮無盡的索求,宛若次等殖民地的要求收容她和她的愛人和與她的愛人相關的人的各種各式各樣更好的待遇,對於台灣人框架的奇異的道德標準,其實有不少是來自過份放大的意淫和恐懼-這建立在她對中國的無知之上,對於中國的不可抗拒性,讓她只能稱呼令人不明所以的「大陸」,讓她以為逼迫台灣人服從就等於是一種抗爭,是台灣人抗拒這種近乎濫情濫用同理心的認知.
當她喊著「喔,羅密歐,你為什麼是羅密歐呢?」
當地的農民嘴巴都掉了下來,是什麼允許她來到別人的院子裡架起舞台,讓所有人不能自主地成為她的觀眾呢,用辛苦種植的米穀去供養他們的幻想.
這不是追求平等,
這是自私.
這樣的自私,像極了愛情.
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追求自由平等不博愛】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陰性水草種植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如果一個男孩對著一個女孩說,「你要好好保護自己.」
這個隱喻是令人不安的,對於這個女孩而言.
如果男孩這麼說,「我會保護你.」
那麼,女孩可能會感到安心,不過,若你是經過的路人,看到這兩個人,聽到這句話,感受到不安的情緒的,可能就是你了.
因為那危險的隱喻是,「只要能保護你,這個世界怎麼樣也無所謂.」,對於那個路人而言.
所謂公平,就是如此,一百種人有一百種角度,每個人都可以嚷嚷著這世界對自己不公平,他人都歧視我,但我們還必須這麼問,所謂公平是什麼?
那就是每個為他人著想的心,總結起來的集合體,而不是各種私平,串聯起來的混和物,不是針對單一一個人,或者是僅限我所在意的那一個,那一個部分,他是特別的,所以我責問你們全部.
在台灣,面對疫情並不輕鬆,有嚷嚷著要普篩的,有懷疑日本女學生是在台灣被感染,總而言之,一群人不信任台灣的防疫結果,拼命想戳破他以探求所謂的「真相」,但另一方面,又拼命要求開放陸生回台,台灣很安全,要收容更多人,如同口罩要出口中國,若不順她的意,就破口大罵「你還算是人嗎?」又,經濟很重要,趕快開放,有些人「犧牲」是難免的,算不了什麼.
例如我們台大校長管中閔,呼籲儘速開放陸生入境,一面又喜拿新加坡比較,說明中國的數字如何可信.
又或者如八卦版柯糞,稱美國衛生部長訪台,要隔離14天,如不照辦,中國人入境也要比照辦理.
所以我實在想不到,這時候刊登這種情侶卿卿我我的畫面,用意是什麼,就算再怎麼強調這兩人如何分不開彼此,從來沒有像現在分開這麼長(就算在一起也不過三年罷了),有多麼的黏,如何去餵家裡的一隻貓-在神父看來,在大眾充斥著焦慮和不信任甚至各種矛盾和懷疑的現在,這時放著戴著口罩互相親吻,以及浪漫的小故事,都只是在強調自己有多麼重要而已,大於其他人.
一個原則,每多開放一個額外的人入境,就是增加全體感染的風險.
沒有要就全部開放,不然就是歧視,這種荒謬的話來,全部都開放,不設防,這才是對所有台灣人民極度不公正的事情.
陸生來台灣是為了求學,在世界各國早已關閉學校或者進行視訊教學的現在,硬要來台灣說為了學習,受教權如何至上,當作唯一而絕對正當的理由,台灣人有義務去實現他們,這是不公正的事.
台灣人收容非本國公民,本來就是超義務的行為,做了應該獲得讚賞,做不到,也不應該被謾罵.
陸生在台灣,印象並不好,反送中的時候,撕毀連儂牆,和港僑生起衝突,大批的陸生成為學校的搖錢樹,主導了教育的走向,而不是以台灣學生的需求和福祉為依歸.
因為教授上課提到了毒奶粉,被指控歧視,道歉時提及中華民國台灣教授,是在「碰瓷」,是藉「道歉」偷換成統獨的話題便於炒作.
什麼時候強調起中華民國台灣教授,是在偷換統獨議題?這很明顯,陸生已經將所在國家的不正常觀點,悄悄的概括台灣的學校教育之中,使之進行典範的轉移.
如果說,你遇到的「陸生」伴侶是特別的,不能用其他陸生概括,但這名港生女友,指控起台灣來「看到台灣為了仇恨中國而放棄原則和事實」就能將台灣所有人一桿子挑起然後打翻?
非公民就是非公民,不會是次等公民;台灣之所以能享有如今防疫成功的安全環境,來自於所有台灣公民的付出和努力,非公民的待遇不會等同於公民的待遇,要求他人對自己付出責任的時候,想想,你對於台灣盡了什麼樣的義務?做了什麼樣的貢獻?
台灣已經保護了在台港生的生命安全,沒必要再去為了港生的陸生伴侶去多付出什麼代價,這裡是台灣,不是中國,不是香港.
如果口口聲聲說把台北當自己的家,卻因為台灣無法讓你的陸生伴侶團聚,使你們切成一半,而你們分不開彼此,就因此變成「台灣是和中共一樣的無恥渣男」,說出這種話來,我看不出,你愛這塊土地什麼,信任這塊土地上的人什麼,有什麼資格端出「結構性的不信任」.
如果打從一開始就不信任這裡,這裡的所有人,又要如何要求別人信任你什麼東西?
說陸生像棄子,又何嘗不是把自己當作過客,把台灣當成了旅人過客的旅店,要提供各種服務,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為這裡做些什麼,若不滿足,就破口大罵,台灣人不愛我們,不理解我們,逐著水草,到下一個宜居的地方.
對你們來說,這裡或許是一個移居的旅店,對我們來說,這裡就叫做家,旅店不滿意可以換,家如果失去,就失去了生存立足,唯一的地方.
我所存在之處,我們的地方.
你知道仇恨的來源是什麼嗎?就是把別人的家鄉,當成自己的愛巢,傲慢地稱自己為異鄉人,視所有存在於該地的人於無物,讓他們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好滿足自己.
去吧,去一個愛中國人的地方.
去一個沒有歧視的地方,去一個沒有差別待遇的地方,或許那是存在於夢中的共產世界,又或者,那是一個人吃人的地獄,正是因為沒有歧視,所以可以永遠認為其他人都在歧視自己,正是因為沒有差別待遇,所以所有人都得到同樣的壓迫,同樣的謊言,同樣的疫病,同樣的災禍,將政府的獨裁,當成是天災,將人禍,視為是意外,將不自由,當作是平等,對著每一個能報復與遷怒的理由,當作是出口,將壓力釋放給無辜的人,滿足自己的公正.
在這樣的世界裡,每個人對每個人都沒有責任,去到那樣的世界裡,他們要求別人對自己付出責任.
就連中國人,都不愛自己是個中國人.
別說陸生到不了台灣,就連台灣人自己,也回不了台灣.
一名拿著中華民國護照的台灣人,在外國想搭飛機回台灣,卻被阻擋,
「他們說我們必須要武漢肺炎檢驗報告陰性才能登機,我們就說,拜託我們台灣人耶,那是給外國人的.他們就一直說是他們的系統上說的.」
「後來我們打給長榮航,繼續釐清台灣人並不受限,那只限定外國人.他們打死不信.後來搞半天,才發現他們根本搞錯我們的國籍.」
原來,他們的國籍被設成中國,因為被設定成中國人,所以不能回台灣,明明是為了保護台灣而設的限制,卻因為中國施壓更改國際航空運輸規定,台灣被當作中國的一部份,所以台灣人不被當成是台灣人,被排除在外,連自己的家園都歸不得.
所以我們要變更台灣的護照,去掉China,而國內居然有一群中華民國的中國人,毫無道理的反對著.
當中國施壓台灣的時候,這個陸生和港生可有說一句話?中國在為惡的時候,是不是視而不見,當作理所當然?是不是害怕自己被制裁,或失去前途,而默不作聲?
還是在中國迫害台灣或者維吾爾族或是香港的時候,相較於那些被傷害的人,在他們面前理直氣壯的說「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是如此」?
他們有沒有試圖去阻止中國政府代表自己?
「為甚麼台灣政府會相信你這個僑生可以自我隔離,但她這個陸生就做不到了?至少我得到為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機會,但她一開始就被排除了這個機會」
因為這個機會不是你創造的,是台灣人創造的,台灣的公民意識造成了防疫成功的結果,人們犧牲自己些許的自由,聽從指揮官陳時中的指揮,人人戴起口罩,而口罩覆蓋著人群,因為信任而構築了平安的保護網.
台灣人有權力決定,該讓誰進來,誰不能進來,決定該為誰犧牲自己,承受代價,使自己置入風險之中,因為我們就是付出而創造出機會的那一個,而不是中國人,香港人.
是台灣人.
若我們給陸生較不好的待遇,是因為他背後的那群人,正是壓迫台灣、恃強凌弱,對於各個族群施予強暴要他們當中國人還大聲叫好的那群人,就算該名陸生未曾參與,但他無力阻止也無法改變.
若我們給港生較好的機會,也是因為他背後的那群人,同樣是被該國壓迫的對象,他們抗暴追求民主,悲痛地揚起榮光的旗幟,無懼於金錢堆砌起來的脅迫與中國人的恫嚇,我們認同他們的勇氣,他們贏得了我們信任,我們稱他為手足,但不會因而替代掉我們的本質.
因此優待港生,就算他不曾參與過.
這個決定不會是讓所有人都上船來,都覺得公平滿意,然後使小船顛覆,因為小船的空間是有限的,那些醫院、病床,原本就不是為陸生而設,是台灣人付出自己的稅金,為了不可知的未來而設.
這就像,當台灣成為一個疫病蔓延的小島,根本不會有人跑來提什麼愛、公民、自由民主的條件,你們應該如何云云,又或者羞辱和詛咒,「台灣終有一天會爆掉」、「沒見過那麼無恥地居然還在講什麼自由民主的政府、民進黨趁亂把舊生(在學學生)無法回台的責任再嫁禍給中共」.
也不會有自我中心般的囈語和情緒勒索,「她們對這種歧視最為敏感」、「沒有人在乎我們這些非公民也是人」、「台灣你欠了你自己」.
為何?因為那時你早已不在這裡了,台灣已失去了利用價值,也沒有罵的必要了,你早已去尋求下一個讓兩人結合的伊甸園,歌誦情愛的奶與蜜之地.
今日,有一群香港僑生到神父這裡來,他們說他們的意見被替代掉了,真正香港大多數僑生的心聲卻無法傳達出來,他們反對這樣的意見.
猶令我驚訝的是,蘋果日報居然會刊登這樣的羅曼故事,在世界上許許多多人面臨真正的生離死別,親人為見染病的祖母,奮不顧身地爬上醫院的圍牆,隔著玻璃看著對方嚥下最後一口氣,面臨真正的痛苦,因為來自中國病毒的傳染,浸潤在無止盡的喘息與悶痛之中,連呼吸都是一種奢侈,說話都是一種珍貴,在自由的國度之中,毫無道理的溺水.
他們或許覺得很浪漫,但我覺得噁心,更感嘆同為香港人,握有的話語權是如此的不對等.
如果說中國和台灣一樣,那就是把中國的暴行栽贓給台灣,認為台灣應該為中國的疫情善後,甚至負責;如果中國和台灣一樣,都是渣男,那麼到哪去都沒有分別了,去你該去的地方,由你們兩個人證明自己的愛情,而不是要2300萬人去證明它.
我覺得這位港生對於台灣的羞辱和唾罵,不能代表港生,不過有一群媒體很樂意讓她這麼做,因為事關他們的利潤和祖國的意識形態,有這麼一枚站在道德高地(事實上並沒有)的茱麗葉,吶喊著歧視、迫害,「你們都討厭陸生!」,彷彿諸多不幸與家族仇恨,正在阻礙他們的愛情,再以此推及到全體陸生,去台灣沒有鍍金學歷、沒有階級流動、沒有光環,大多只有一片單純的求學心,噢,她忘了說,還有一位港生的免費漂白劑,用她的單純與無知,去隱蔽黑暗裡的圖謀和不軌.
是阿,台灣的學歷不值錢,台灣的教育沒有名校的光環,台灣並不在金字塔的頂端,但台灣有可以令你安心呼吸的空氣,維繫生命安全的環境,這超越了英國牛津、美國耶魯,這不就是所有人用各種方式,搶破頭還是要來台灣的唯一理由嗎?
到底是誰在疫情來時,說了諸多謊言?
仇恨台灣,可以將無比的激進,說成無比的溫柔;置台灣於險境,無視整體台灣人的福祉,可以說成是為了全體人類生存的偉大情操.
看著這樣自溺而自我哀憐的言語,實在令人感到難過,他們對台灣無窮無盡的索求,宛若次等殖民地的要求收容她和她的愛人和與她的愛人相關的人的各種各式各樣更好的待遇,對於台灣人框架的奇異的道德標準,其實有不少是來自過份放大的意淫和恐懼-這建立在她對中國的無知之上,對於中國的不可抗拒性,讓她只能稱呼令人不明所以的「大陸」,讓她以為逼迫台灣人服從就等於是一種抗爭,是台灣人抗拒這種近乎濫情濫用同理心的認知.
當她喊著「喔,羅密歐,你為什麼是羅密歐呢?」
當地的農民嘴巴都掉了下來,是什麼允許她來到別人的院子裡架起舞台,讓所有人不能自主地成為她的觀眾呢,用辛苦種植的米穀去供養他們的幻想.
這不是追求平等,
這是自私.
這樣的自私,像極了愛情.
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追求自由平等不博愛】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陰性水草種植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周專欄:植物教曉我們的
插畫家朋友快要生孩子,想我替小女嬰改名字。朋友喜歡大自然,善於繪畫植物,我便往這方面尋找靈感。書架高處有一套很久前買下的植物書,分別是《詩經植物圖鑑》、《唐詩植物圖鑑》和《楚辭植物圖鑑》。雖然沒有怎麼看過,但封面已經放得變色。有一段時間我是圖鑑狂,看見圖鑑便忍不住買,儲在書架上以備不時之用。想不到隔了這麼多年,這三本書終於派上用場了。
《詩經》和《楚辭》所載的植物特別豐富,翻了幾下便抄出了一大堆漂亮的名稱,可以用作女孩子的名字。蕨、蘋(田字草)、薇、葵、荷、芹、荇等,都很好聽,但中間的配字則比較傷腦筋。配「青」字、「綠」字很自然,但有點普通。配「初」字也不錯;「雨」字則有意境。配季節的話,似乎「夏」和「秋」較好;「春」有點土氣,「冬」則似乎太蕭瑟。
古詩裏最常配搭植物的字,是「采」字,即是「採摘」。周朝大概還未流行栽種蔬菜,食用的多是水草類,而且要親自去河邊採摘。採水菜也有階級之分,有所謂「后妃采荇,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之說。不知道是跟形態、味道,還是稀有度有關。
除此之外,也想過用「青梅」或「紅豆」作名字,背後都有典故,但父母的思想要很放得開。其他如橦、槿、薰、杏、菊都曾在考慮之列。想了大半天,名字夠我寫半打小說。(我是很享受給小說人物改名的。)
網上有改名網頁,說什麼「女《詩經》,男《楚辭》」,我卻覺得沒有道理。兩者中能用作男女名字的數量相若,或以適用於女性稍多,但斷沒有《詩經》陰性、《楚辭》陽性的傾向。也建議過朋友用「一葉」,取「一葉知秋」之意,引用日本明治時期傑出女小說家樋口一葉,喻其才華過人。不過樋口短命,意頭似不太好,且朋友丈夫覺得「一葉」聽來有點孤獨。
說起動植物圖鑑,我家中不止上述三本。台灣貓頭鷹出版的二十幾本一大套我有齊。還有的是前港英時期政府編印的一系列香港自然物種圖冊。我翻得最多,用得最勤的,是一九九零年由市政局出版的《香港樹木彙編》。早年學寫小說,常覺景物描繪過於空泛,對周圍常見的植物缺乏常識。於是便買了這些參考書,時時引用。寫《安卓珍尼》的時候,便提到洋紫荊乃不育的雜交種的特徵,又描寫了春天宮粉羊蹄甲開花的美景。
同時期又開始閱讀香港歷史和掌故,參看了葉靈鳳的《香港的失落》、《香港浮沉錄》和《香島滄桑錄》。想不到在香港的歷史、文化和地理之外,他還寫了本《香港方物志》,介紹本地的花鳥蟲魚,以散文的筆觸書寫尤其可親。這些文章一九五三年於報上連載,一九五六年結集出版單行本。去年重新出了彩圖版,甚為可觀。
香港地方雖小,自然生態卻極具特色,物種也非常豐富。單是蜻蜓品種便超過一百三十,比全英國的品種加起來超過一倍。樹木除了原生品種,還有很多從外地引入的。如果細看香港早期的歷史照片,可見山區大多是光禿禿的泥石,在政府多年的廣泛植樹之後,才變成今天一片翠綠的樣子。在綠化香港方面,英國人是功不可沒的。
不過,官僚對待樹木的態度有待改善。在公共管理的冰冷邏輯下,樹木只有功能性作用:一是淨化空氣、防風護土等實用價值,一是美化環境。前者固然十分重要,但卻把樹木視為工具,合用則生,不合用則亡。後者是美學問題,或者只是普通的品味或常識。相關部門卻只懂從便利和安全作考慮,令原本漂亮地生長的樹木被修剪得醜陋不堪。只要看看公園和馬路旁的樹木,你會發現大都被扭曲成完全不合符本性的形態。枝椏被不斷過度修剪,導致所有樹木都變成了高瘦的Y字,樹幹和樹冠失去了自然的比例。與日本的園藝比較似乎是太高的標準,但香港公共部門的樹藝觸覺真的是慘不忍睹。
尤有甚者就是護樹的意識嚴重不足,動不動就以安全理由把生長多年的老樹砍掉。要知道樹木是生命,不是裝飾品。生命是要受到尊重的。在美加地區,秋天地上佈滿落葉是一種景致,不必立即掃之而後快。要享受開花的美景,就要接受落花的零亂,更不要說爛熟果子的難聞氣味和絮狀種子的四處紛飛。如果連些許的所謂不便也不願意容忍(其實絕對是自然生態的美妙展現),我們不如把真樹統統都換成金屬和塑膠假樹好了。(想想那可怕的林村許願樹!)
種樹不只種在泥土裏,還要種在心中。文學其實也是一種土壤,可以在上面播種、孕育、發芽、生長、開花和結果。《自由如綠》也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本來是一個頗為刻意的計劃,由香港文學館和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合作,找來二十多位作者,以西九栽植的二十多種植物為對象,創作詩、散文和小說。作者們未必都是植物專家,有些甚至對植物認識不深,但為了寫作都對相關植物作了一番觀察和研究,或者單純的直接感受。由此開啟了連結人和植物的契機。從前輩葉靈鳯的《香港方物志》到今天的《自由如綠》,自然與文學的相應在在說明了,一方文化和水土的根蒂相連。
書本還有姚柱東技藝驚人的工筆插畫,以及石俊言美不勝收的版面設計。植物教曉我們的是生命的美感。
好了,我要繼續想想一個美麗的名字…… 
陰性水草種植 在 陰性水草缸設置請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問題一:請問我如果捨棄底抽,底層可以舖矽砂種植矮珍珠當草皮嗎? 問題二:還有燈管部分想自己DIY更換T5燈管,這樣對陰性水草缸會有幫助嗎? 問題三 ... ... <看更多>
陰性水草種植 在 水草贈送{陰性水草閒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o2及周邊高檔產品,一樣能種出綠意盎然水草缸。 本社團針對水草閒聊如何種植,分株,環境等溝通研究閒聊。 水草,魚隻,蝦類,除藻螺 ... ... <看更多>
陰性水草種植 在 [問題] 蝦草缸水草種植疑問- 看板Aquari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近剛設了一個20x20x20的草蝦缸
種植了這些陰性草
小三角莫絲 火焰莫絲 鹿角鐵皇冠 迷你虎耳草 天胡荽
想請問一下 如果想要在不影響活體生長的情況下
希望這些植物未來可以長的好 應該優先從哪裡著手呢??
1.液肥 2.燈光(有想要購入Flexi mini但是不知道現階段有無必要) 3.CO2
目前使用的設備 只有簡單的
外掛過濾 、水族先生AQ1 LED夾燈(0.5W LED*8顆)), 沒打CO2 使用黑土
另外這些陰性草未來設缸穩定之後有必要加液肥 還是其他鐵? 之類的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98.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quarium/M.1482331880.A.E40.html
※ 編輯: evo2100 (61.230.198.21), 12/21/2016 23:01: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