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拒絕」的養成經驗》
「拒絕」,並不只適用於拒絕性騷擾,
也適用拒絕所有事情,
包含拒絕父母、老闆、推銷員、電話行銷、多年不見的賣保險同學...等
.
「拒絕」這個詞,是指一種人格特質?還是行為表現呢?
我認為是後者,「拒絕」是一種行為表現,
這篇文章也是以此觀點出發,#拒絕是個能夠養成的行為。
(如果你深信「表態拒絕」是種人格特質,那你可以不用看下去了,這篇對你來說沒什麼用。)
.
把拒絕看待成「行為表現」之後,
那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做不到拒絕」,
一來這不是從小有學習到的,
(無論性別,華人教育本身就反對拒絕,天天叫你順從呀!還有台灣的職場也受到日系影響不少,同樣也是順從為主!)
二來是後天想要將這個行為養成習慣,
會發覺正面回饋非常少甚至充滿風險,
那這個習慣自然很難養成。
(拒絕的風險:沒面子、不合群、激怒對方…,隨便想就一大堆)
.
擁有足夠的正面回饋,
較能養成新習慣。
重訓健身、飲食控制、學習語言..
可以發現有不少人持續地進行,
因為正面回饋是相對明顯的,
體力變強、身材變好、取得語言證照…
(這邊要補充一下,正面回饋是因人而異的,像是有的人學習語言是為了愛情,也有人學習語言是為了高薪)
.
而「拒絕」很難養成的主因,
就是正面回饋很不明確。
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正面回饋,
我覺得是培養「拒絕」的關鍵。
.
對我來說「拒絕的正面回饋」,
就是「我贏了」的感覺。
雖然說有點像是精神勝利法,
但拒絕最能替自己帶來的,
就是「替自己做決定!」
感覺好像是個很弱的正面回饋!?
但生而為人,活在這相對自由的時代,
能替自己做決定是多難得的事!
我~還~不~做~爆!!!
.
勇於拒絕、常常拒絕、到處拒絕,
我應該貫徹拒絕超過 5 年了,
(尤其實踐開放式關係之後,拒絕得更迅速更果斷)
我拒絕陌生人的搭訕訊息,
也拒絕愛人想做愛的要求,
我拒絕父母叫我投票給韓國瑜,
也拒絕親妹傳給我的減肥資訊,
我拒絕老闆給我不適任的工作,
也拒絕面試官跟我殺價。
.
老實說,做了這麼多「拒絕」,
除了自己做主,
還真的沒什麼回饋啦!
但自己做主還不夠正面嗎!?超爽的耶!!
(希望到這邊,你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正面回饋)
.
萬事起頭難,
拒絕的正面回饋已經找到了!
已經完成一半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展開拒絕的行動,
但前面提到的那些風險還是存在呀!
這些都會讓我們的拒絕卻步。
.
因此我建議進行拒絕時,
轉換一下視角,
把對象當作「機器」。
.
通常詐騙電話很好拒絕吧?
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把對方當人看呀!
覺得對方只是個重複念稿的「機器」。
請在遇到不合理或不喜歡要求的當下,
把對方當作機器看待吧!
這樣子就好拒絕多了!
.
通常是不合理或不喜歡的要求,
我們才會想提出拒絕,
代表著提出這要求的人,
其實也沒有顧慮太多,
甚至在提出要求的時候,
根本沒有同理和思考對方的感受。
.
天呀!你們知道嗎!?
思考和同理人類是非常珍貴的能力,
沒有這種能力的,
通常我們不會視為人,而是機器。
(看看那些科幻電影怎麼演的,就明白了吧!?)
.
因此遇到這些不合理或不喜歡的要求,
我都把自己想像成超強 AI 在回覆,
畢竟對話對象也是機器呀!!!
.
為了貫徹機械化拒絕,
我會找個閒暇無事、心情平淡的時候,
設定制式化回覆,
盡可能理性且不帶情緒地寫出來的
(就你們知道的,要和機器溝通,情緒他們不會懂,感性他們也不會懂,要像登記疫苗一樣,一項一項資料填好,他們才能把這些資料輸入進去,而且未必能理解)
.
大致上符合一些原則:
1. 不怒罵對方和使用情緒性字眼:我知道克制自己的情緒很辛苦,但我生而為人所擁有的珍貴情緒,只保留給我親近的人見到。回覆拒絕時,我就是個機器人,一點情緒都不想浪費在對方身上,對方根本算不上是人,所以別用人的方式對待他。(畢竟你給他情緒,他也像個機器般收不到)
2. 不使用「請」、「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同樣因為對方就是個機器,不值得我使用這些禮貌的詞句,而且有沒有用對他來說差異不大。(但對我來說有差!)
3. 盡可能明確描述自己的感受,想想對方如果是機器人的話,他沒有天生的理型(哲學用詞),那說明不夠清楚,無法在他的資料庫有效建檔,那這個說明是無法讓他理解什麼的!在「我要贏」的心態之下,我是想讓他明白的!!!(你這機器給我搞懂呀!!!)
(以上我自己的作法,僅供參考)
(把對方看作「機器」,僅限於想要表達拒絕的當下,並非從此不把對方視為人,而是利用這個做法,減輕想拒絕時可能會有的不好意思、覺得抱歉、無法好好說明…等。)
.
最後把我 IG 預存回覆中,
所有和表達拒絕有關的字句條列(歡迎複製貼上使用):
「目前不想。」
「不回答隱私問題。」
「這不是我需要知道的,也不是我該煩惱或者回覆的。」
「我覺得你的發言很沒禮貌,而且冒犯到我,希望你可以理解自己的行為是讓人不舒服的並且反省,以後別讓自己成為討人厭的人。」
「我覺得你的行為蠻沒禮貌的喔!我並沒有想要知道這些資訊,希望你可以理解,別隨便這樣子傳訊息,不然很容易冒犯人!」
「我不願意再和你對話了!因為你明確地冒犯到我了!我會把你的訊息截圖,匿名處理後,上傳到我的限時動態給大家看,並且檢舉+封鎖你。」
.
同場加映1,和劃清界線有關的字句:
「訊息留言,我會盡可能回復,但請保持禮貌和尊重喔!如果擔心對話讓彼此感到不舒服,請參考連結:https://supr.link/NW90X
(連結裡有各種不禮貌發言的錯誤示範紀錄!)」
「如果你想認識我的話,麻煩先讀完這三篇,用心體會用腦思考後再行動,否則很容易造成你我的困擾,讓人心生不悅。https://www.instagram.com/p/CQa9Fv-BMNH/ https://www.instagram.com/p/CQa-yDEhiiB/ https://www.instagram.com/p/CQbAsbzB4js/。」
.
同場加映2,三媽推出的《異男網路交友快速辨識服務》拒絕法:
「我覺得這個服務可能你需要,推薦試試:《異男網路交友快速辨識服務》👉 https://supr.link/57QLV。」
.
基本上,
我並不接受特定性別就比較無法拒絕的說法,
我知道主流價值框架下,
確實有造成性別差異。
但已經認知到這些都是框架造成的,
而非我的生殖系統造成的,
(應該不是荷爾蒙讓我無法拒絕的吧!?)
那我想該去做的是拆除框架,
找尋各種可能性,
才有機會自由選擇,
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
今天分享我的拒絕心路歷程,
也算是一種拆框吧XDDD
希望大家在追求自我之路,
都能拆掉更多框架,找到更多可能。
.
#拒絕 #習慣養成
#情感 #情感教育
#拆框 #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 #自由選擇
#愛情 #愛情故事
#關於愛情 #因為愛情
#異男網路交友快速辨識服務
#信義簡嫚書
#三媽從來不說謊
#samaneverlies
陌生人看限時動態 在 謝孟庭 MengtingX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狂風暴雨不專業專訪 #Romy
「同行食旅」,2019年1月 Romy 開始營運的品牌,目前進駐於「河神的丸子」工作室,以每週換一次菜單的方式,嘗試不同的料理方法跟組合。
我去過無數次河神的丸子,像是之前偶爾限時動態分享的生魚片、吃過的幾次私廚料理等,都來自 Romy,甚至在那裡辦過一次咖啡分享會。
Romy 是這系列訪談我第一個想到的對象,對於活下去這件事欲望不高的他,好像因為食物而稍有留在世界上的想法,進而我們有機會產生交集——已經忘記是先跟他熟才開始進一步認識食物,還是因為食物而有機會跟他熟,只記得我人生目前吃過最昂貴的一餐是來自他的招待,我們一起去吃了無菜單日料,讓我大開眼界。
想知道他是怎樣看這件讓他願意活下去的事情的——這大概是整個訪談企劃的契機吧。
(以下簡稱R)
R小時候對烹飪或食物沒有什麼特殊偏好。
從小家中飲食講究養生,像是有陣子的早餐是三種非精緻澱粉、三種蔬菜、優格。一直到大學外宿才有機會接觸小吃、夜市、甚至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早餐店蛋餅。
「健康對我來說後來有點像髒話,有時候客人來吃,說感覺這裡的菜很健康,我都會想說:嗯?我沒有要追求那個啊?」
也可能是因為家中飲食習慣的過度保護,開始外食後R有好幾次嚴重過敏的經驗。
他覺得是某種味精添加物,會造成他至少一小時的身體僵直、臉腫,也因此掛了幾次急診,雖然醫生不認為味精有任何造成人類過敏的可能。
「後來你怎麼辦?」總不能三天兩頭就因為外食而不能動一個小時吧。
「就先吃澱粉墊胃,因為澱粉本身比較不會吸附那麼多調味,再去喝湯,萬一有那種味精身體的反應也不會那麼激烈。」
「這個很適合當作你專訪的標題耶:味精過敏於是自己下廚的廚師,很聳動。」
「但明明就不是這樣哈哈哈。」
大學除了開啟R外食的世界,也因為健身的關係自己下廚,開始看對他影響許多的《廚神當道澳洲版》,但真正開始研究煮飯(菜),是去台東都蘭當背包旅館的管家的時候。
那時R在一間背包旅館「小客棧」工作,有供房客早餐,但他總覺得老闆給的菜單不盡理想;也有「拼飯」的文化:客人或員工下廚,大家一起吃也一起分擔食材成本。漸漸的,某些熟客來的時候會指定要R下廚,他也不知不覺把好幾個 youtube 烹飪頻道看完,在台東食材不一定能齊全,也學著自己做一些替換跟嘗試。
回台北後R便去了幾間餐廳打工,從有名的歐式餐廳、平價日式料理、新開張的火鍋店、深夜炭烤三明治...每間都做不到兩個月就換。
他說他沒辦法在不確定目標的情況下投入,像那間高級餐廳,進去要從學徒開始蹲,每天切紅蘿蔔跟馬鈴薯,工作節奏很快,但知識背景不夠的R很難明白,該怎麼做、為什麼、要怎麼理解......每天切菜像是機器人,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在不厲害的店他也學到了管理廚房的眉角,食材的儲藏、工作流程的安排......反而是因為店還未成熟,才能讓他一窺這些細節,甚至有插手的可能性。
順勢我們聊到了廚房的性別議題。
我有另個在做廚師的女同志朋友曾告訴我,女生在那樣的環境真的很難熬,Romy同意並也敘述了一些他的親身經歷。
曾經有個帶R的大哥,人蠻好的,但性別觀念非常差,曾問R:同性戀是不是都不太會唱歌?我看那些歌手都沒有同性戀。
「他幾歲啊?」我忍不住問。
「小我三歲,跟你差不多大吧。」
R說男人勞動工作時講幹話是一種娛樂,可內容時常牽扯性別身材長相。
「我在那裡不自在,但其實他們也覺得這裡有女生不自在。」
後來R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潮,因緣際會的,朋友問他要不要參與「河神的丸子」這個工作室的計畫。
「河神的丸子」位於古亭螢橋國小附近的老屋,政府用「以修代租」設立專案,R和其他進駐品牌一起整理到現在的樣子。這間房子的以修代租三年計畫會在2021年底結束,因此目前也還不確定「同行食旅」這個品牌的去向。
看著筆記,對於營運品牌的部分我們反而沒有聊得太多,大概是因為,開張不久我就來吃過一次了,至今也光臨了4、5次以上,甚至請R幫我籌備這次《雨》作品工作團隊的尾牙。
從第一次吃,我不太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到現在變得明確許多。我想我的味覺跟R的廚藝應該都在進步。
R說他人生第一次吃很貴的飯,是跟當時的女友去101的「Stay」,吃了一萬五。
「不太確定自己接收了什麼。」我想大概跟聽到自己不理解的音樂、太前衛、太實驗時的感覺一樣:真的太陌生,也認為自己不夠格、不理解,所以說不出好壞,只能說不確定、不知道。
R說他有時候會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實際上也真的有點能力,只是可能能力或知識不足。
又說對他現在來說,困擾的是怎麼做決定。
「像是決定風格嗎?」我問。
「也不是。」他花了一些篇幅形容,在我聽來像是,尋找自己的定位,屬於一個創作者/廚師自身的思維、邏輯、系統。實務上的事情是:接下來要繼續營運這個品牌嗎?還是要去別人的店工作?之前同行食旅帶有很強的實驗性質,場地的成本也不高,所以不用考慮營收,那接下來呢?
在描述這些事情時他用了一個很有趣的詞彙:門檻。
我忍不住打斷:為什麼是門檻?我們會覺得是挫折、是障礙、是困難,為什麼會是「門檻」呢?
「就像每個階段的門檻,自己不在那裡沒感覺,走到那才看見,也蠻有機會跨過,也有可能是不適合。」
我似懂非懂的記錄下這些。
直到訪問結束的當天晚上,R訊息我一串,看來是我這個問題讓他咀嚼了一陣。
那段訊息的大意是,對他來說人生很像打電動,有無止盡的關卡跟敵人要突破,是很沮喪又很非自願的折磨地獄。但是面對自己喜歡的事,雖然煩到想放棄,但也是自己走到那個階段才遇得到關卡吧。難免在沮喪之外還是會有點好的感受。
「剛在回家路上想著門檻的舉例,比方說,魚的第二面真的好難殺,一直殺不好,之類的。」
看著這行字,覺得這樣的煩惱其實蠻棒的,棒到有點好笑又想哭。
想到一邊訪問一邊切肉殺魚的R,我也順便吃了幾口,每次去拜訪總有好料食。
現在除了同行食旅,R也在昭和食堂打工。相較於過去能力不足、喜好不明的自己,昭和食堂是他本來就去過很多次、很喜歡的店,同時又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玩耍,打工跟做自己的實驗,兩者的平衡蠻不錯。昭和的老闆也十分願意跟R分享知識、討論料理。
最後:「狂風暴雨這個詞,或這首歌,你會想到什麼?」
本來以為太籠統又無聊的問題,竟然在R身上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
他說崩潰後很多事情會不一樣,下大雨後,無論是因為雨水清洗了世界,或是因為出門顯得珍貴,都會有眼睛洗過的感覺。如果用來形容人,大概就是一種勇敢吧,面對可能無法全身而退的事情的勇敢。
他說:「天氣用詞對我來說一直都蠻正向的。」
忘了什麼原因,R曾傳訊息跟我說:「聽你這張作品我其實說不出所以然,最大的感覺是你很真實的在暴露自己的樣子,很勇敢也很難,辛苦你了」
我想對我來說,看到他用平實的心情面對料理,像是喜愛這個東西沒什麼好得意,真正的日常與投入,也有很多外人看起來很酷的煩惱,是讓我更珍惜、愛惜食物原因。也在品嚐他的料理過程中,感受到口中的魚活過的痕跡,眾生命努力生存而後消逝,我們因此受惠,進食得以延續生命,甚至因美味而感到幸福。
對我來說,理解有些人怎麼在困難的人生中找到一個錨點,在日日勉強的日子中,除了生死之外還有可以在意的事,好像得以多活一點,進而也帶給其他人美好。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因此與你們分享,R的故事。
🧑🍳 同行食旅
📷 meng
✍️ 好笑
#謝孟庭
#雨
#我願做一陣狂風暴雨
#狂風暴雨不專業專訪
#同行食旅
#私廚
#無菜單料理
#生魚片
#美食
#河神的丸子
#廚房中的性別
陌生人看限時動態 在 張西 Ayri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週記】
⠀⠀⠀⠀
1
⠀⠀⠀⠀
這週去銘傳大學演講,校園演講隨著工作量和工作型態的轉變,慢慢並不會所有都接下,主要以能配合的時間為主。
⠀⠀⠀⠀
說到第一次接演講是二十二歲,跟台下的同學相仿的年紀,做了完整的PPT,說起話來像是在期末報告,或是一個時長超長的聊天,分享我遇到的事、我想做的事。那天簽書的時候,近距離一個一個看見來的人的眼睛,有些人有點害羞、有些激動,而最多的是,都閃閃發亮。有好幾瞬間,我覺得校園演講已經不再只是分享,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提醒,不要忘記用那樣清澈的眼睛去面對世界的未知,所有的已知都還不足夠,打開自己的房門,外面永遠有值得學習的事情。
⠀⠀⠀⠀
所以謝謝前來的兩百多人,相信以後還有機會以別的姿態再見。
⠀⠀⠀⠀
⠀⠀⠀⠀
⠀⠀⠀⠀
2
⠀⠀
那天回家的時候太累了,在公車上睡著,結果坐過了大概七、八站,看著這個天氣那麼舒服,太陽很大風也很大,就想說慢慢走路回家好了。走著走著經過一個社區的停車場,外面有個管理員的小小休息室,結果經過時,聽見管理員趁著風很大的時候在大聲唱歌,風很小的時候就唱得小聲。覺得好可愛。
⠀⠀
知道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自在,但要懂得找到讓自己自在的方法。管理員先生的就是在風聲之間。(怎麼腦袋出現蠟筆小新裡的風間)(好煩)。
⠀⠀
⠀⠀
⠀⠀
3
⠀⠀
忘了為什麼會在備忘錄裡寫到這句:「精緻的自己裡也藏著囫圇吞棗的自己。」
⠀⠀
這週獨處的時間不多,意思是心靜下來可以放空獨自任意思考的那種獨處,所以只是在有什麼閃過腦海的時候趕緊寫下來,想著最後集結成一小篇週記好了(所以例如這篇的2和後面的其他小節都是之前在限時動態發過的,瑣碎但仍想記下來的一些小瞬間)。
⠀⠀
備忘錄裡還有一句沒頭沒尾的:「也不是不能愛,只是要慢慢把愛放在對的地方。」
⠀⠀
想破頭都沒想起來自己在什麼情境下、是想到什麼才寫下的。想到以前有人問過我,西妳自己寫過的每一句話妳都會記得嗎。我說,會,連寫下的情景都會。現在我要改口了。但我仍會記得自己寫下的每一句話。
⠀⠀
有時候知道那一句話不是來自自己,除了口吻、用字以外,知道那不是來自自己的生命去分泌出來的,生命比心還要誠實和赤裸,在它面前就算閉上眼睛也什麼都會清晰起來。除了備忘錄裡只剩句子的被忘記的場景(笑)。
⠀⠀
⠀⠀
⠀⠀
4
⠀⠀
有一晚同時夢到父親和母親,很久沒有這樣了。
⠀⠀
夢到我們一起住在一個房子裡,有人闖進來,跑到我房間,要求確認我的身份,是不是可以住在這個房子裡的人。他們拿著紅外線的筆掃視我,但一直掃不到一個隱形的紋身標誌,我說,我是住在這裡的人沒錯,你們等一下,我請我爸媽來跟你們確認,我爸跟我媽也是住在這裡的人。
⠀⠀
然後我就走出我房間開始尋找父親和母親,那些人跟在我後面,可是無論我怎麼找,都找不到他們,家裡面有好幾隻電話,播出去也沒有人回應。那些人看我的表情很像我在說謊。我從害怕找不到人為我證明到慢慢變得強硬,我說,我就是住在這裡的人,但他們已經將我的衣物隨意地打包好,放在一個大行李箱裡,遞給我。夢裡我只猶豫了一下下,就拖著行李箱走了,心裡嚷嚷著,算了,如果我的身份不符,這裡我不住也罷,反正我一定能創造自己其他的身份,反正我一定能找到其他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
雖然父親和母親沒有出現,但他們很難得成為我同時想起的人。是曾經依賴著但已經不再依賴的心嗎,我也不知道。有時候心會變得強硬,是因為軟弱、疼痛過。我是這樣的嗎,還是不知道。
⠀⠀
⠀⠀
⠀⠀
5
⠀⠀
還有一晚,爬起來坐在床邊,忽然想寫小詩,腦袋就冒出了——
⠀⠀
我要再愛你一次
就算在那之前
愛已經發生千萬次
⠀⠀
如果是與你無關的,可能多少次都不夠。不知道當下自己是不是這樣想的。寫完後又昏昏沈沈地睡著了。那晚沒有做夢,大概,有時候無以名狀的情緒也能安撫長長的黑夜。
⠀⠀
⠀⠀
⠀⠀
6
⠀⠀
這週瘋狂的單曲循環是茄子蛋的〈日常〉,有一天清貓砂的時候手機剛好播到,就忽然熱淚盈眶,好想要有屬於自己的家。雖然是超不相關的連結,但就深陷了。
⠀⠀
後來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寫了這段:愛的具體面貌可能對過往、對嚮往而言是陌生的,它更實際、更疲倦,同時更真實。有時候囫圇吞棗,有時候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其實最後可能也不知道到底收穫了什麼,大概還是,算得清的都是因果,算不清的都是命運。
⠀⠀
⠀⠀
⠀⠀
7
⠀⠀
有可能是這週的能夠安心、沒有壓力的獨處時間太少,所以短短的也很珍惜。最後附上這週自己寫到最喜歡的一段。
⠀⠀
「成為一個自己喜歡,尊重的人,要先學會獨處。感受孤獨和痛苦,感受反省在自己的身體裡發生。再從混沌中長出一雙成熟從容的手,讓自己有能力去牽起經過身邊的,值得愛上的人事物。」
⠀⠀
⠀⠀
⠀⠀
耶終於完成這瑣碎的週記了!(哈哈哈哈)
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