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原住民生活,來去部落一日遊
💕「烏尼囊」布農族語~謝謝
品嚐原住民烤肉、風味餐、八部和音、搗麻糬、原始森林、看看會走路的樹
雖然很熱但原住民體驗很有趣
#阿里曼 #會走路的樹 #鸞山博物館
#原住民體驗
#台東旅遊
阿里曼布農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阿里曼布農族 在 全文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0/04/19(星期一)
文才議員今日上午赴仁愛鄉公所參加「110年全國布農族射耳祭傳統技能競賽」 記者會
計者會由輪值主辦公所吳文忠鄉長親自主持,延平鄉胡鄉長、廖文賢議員、文才議員、縣府代表、原民會阿里曼專委、仁愛鄉代表會、仁愛鄉各村長及媒體先生女士等共同熱鬧與會。
本次「全國布農族運動會」將於五月05~08假埔里、仁愛等場地展開各項競技,文才議員也期待全國原住民共同歡喜聚會,尤其更歡迎全國布農族弟兄姊妹都能前來南投山村躬逢其盛,讓全國看到原住民及布農族活潑熱情、身強體健、開朗喜樂、文化內涵等生活體現。
阿里曼布農族 在 真情會客室—阿里曼弟兄—選邊站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花蓮縣卓溪鄉布農族人,現任職行政院 布農族 專任委員。已過在天主教待28年,長老教會待15年,現在召會生活有22年。二條線,二顆樹,軟弱時選擇生命線, ... ... <看更多>
阿里曼布農族 在 阿里曼體能訓練中心-CIS設計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內容/logo設計、名片、招牌設計理念/阿里曼(Aziman),為布農族強大與勇敢之意。運用字母A來表現山,融入原住民祖靈與守護神圖騰,以三角形呈現山,意謂強壯,搭配菱形象徵 ... ... <看更多>
阿里曼布農族 在 布農族專任委員-阿里曼•伊斯達西拔爾至豐濱鄉公所拜會並關心...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布農族 專任委員-阿里曼•伊斯達西拔爾至豐濱鄉公所拜會並關心#鄉長也特別請專員要多多照顧本鄉唯一靠海布農族高山部落的生活居住環境及建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