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走進地方:談「地方文學獎」 ◎責編/宇路
在談「地方文學獎」之前,要先說什麼是「地方」。「地方」是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基本概念,很簡要的說,它包含了「空間」、「地景」以及「地方感」三個要素,更廣泛而言,在一個地理範圍內,其自然環境、人為建物等物質條件,以及語言文化歷史、政治社會、人與空間的互動和人賦予空間的特殊意象意涵等社會建構,都包含在「地方」這個概念當中。(註一)
對於「地方」一詞有認識後,再說到文學。在台灣,所謂的「地方文學」或說「在地書寫」,這樣的文字可能在日治或更早在清代就已經開始,然而有意識地將地方的自然、人文、歷史書寫進文學作品,自台灣本土化運動後才大量發生。至一九九〇年代,各地縣市政府因應這股風潮,陸續舉辦地方鄉土文史誌、縣市文學獎(註二),時至今日,除了臺北、新北、臺中、打狗鳳邑(高雄)等大城市的文學獎,亦有竹塹(新竹)、夢花(苗栗)、蘭陽(宜蘭)、磺溪(彰化)、雲林、桃城(嘉義)、南瀛(臺南)、菊島(澎湖)、浯島(金門)、馬祖、後山(花蓮及台東)、玉山(南投)、大武山(屏東)文學獎等,幾乎都以該縣市舊地名或特色為命名,惟桃園以知名台灣文學人物鍾肇政命名,也有非縣市政府舉辦的小區域文學獎,如阿里山文學獎。這些地方文學獎,以投稿者資格限制(當地戶籍及就學就業身分)或是主題限制,即便無硬性的主題限制,書寫該地方相關的主題也較具評審優勢。
地方文學獎的制度,也造成了部分投稿者「鑽漏洞」的現象發生,經過內容模糊化、替換關鍵字等處理,就能將原本投稿甲縣市的作品投稿至乙縣市,加上地方文學獎的得獎門檻通常較全國性大型文學獎低,而有「爸爸分身」和縣市文學獎獎棍名單這樣的情況發生。(註三)但是,地方文學獎是否就沒有優秀的作品?倒也不盡然,況且一篇文學作品本來就不會只有一個主題,以李家棟於後山文學獎的得獎作品〈環礁裡的提琴〉為例,書寫綠島政治歷史事件,假設有報刊雜誌或獎項徵稿「白色恐怖」主題,只要不違反一稿多投和不可抄襲的原則,依然可以投稿,而相類似的白色恐怖事件,也不會只有在綠島上發生。
在每個縣市都有至少一個文學獎的今天,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如何阻止獎棍狂掃地方文學獎,而是去思考究竟何謂地方?如何在文學作品中凸顯在地性,乃至於讓讀者在文學作品中,讀到「地方感」並產生地方認同?我想這才是最根本,能讓文學走進地方的方法。
註一:參考《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2006年,群學出版。
註二:參考Youtube影片「一個人的散文裡面有好幾個爸爸?為何文學獎難以阻止『獎棍』」,來源《朱宥勳使出人生攻擊!》頻道,影片連結:https://youtu.be/f7_JCpT09iI。
註三:同註二。
--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02年府城文學獎新詩正獎,其中一行只有14個「哈」和12個連在一起的驚嘆號!!!!!!!!!!!!
——By 小編A
#地方 #縣市 #地方文學獎 #地方感 #在地認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1-2.html
阿里山新詩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心中的made in taiwan》
臺灣的特產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臺灣人自己都不知道。
作為一個有兩年在地經驗的中國廣東留學生,除了能巧妙識別臺灣土地上的made in china,我心中也自然有一套made in taiwan法則。
互聯網的功能強大,幾乎翻雲覆雨。現在已經很難說「哪一個地方沒有什麼」了,據我所知,臺灣各大宗伴手禮品牌已在淘寶上線官方旗艦店,made in taiwan早已不需要親自到臺灣,就可以獲取。
那臺灣到底還有什麼,是中國大陸之強大到變態的淘寶觸手尚不可及的呢?
當然有。
#第一類:承載歷史的痕跡#
之前去大稻埕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裡頭有阿嬤自己手繪的明信片,我們透過畫面,得以瞥見她們深沉而豐富的內心世界,這套作品由臺灣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出品。臺灣人從慰安婦受壓迫的歷史中深究其脈絡進而衍生討論女性權益之議題,從臺灣特殊的歷史事件中總結出益於臺灣民主法治現代社會前進與發展的動力,這是「臺灣味之一」。
#第二類:傳達理念的製作#
印有臺灣美食地圖的環保袋和環保杯套,除了「紀錄臺灣之美」,更是在傳遞一種愛護地球刻不容緩的理念,這是臺灣人在文創時放在首位的人文關懷。沒有人味只有美學的創作,在人們才華橫溢的臺灣,難以立足。
#第三類:阿公阿嬤出品#
陸客只知道逛夜市,殊不知早市一樣精彩紛呈不容錯過,我最愛去臺灣文昌宮的早市,那裡滿眼都是長輩,帶著狗狗、孫兒閒逛,手上腰上拎著別著大包小包。早市裏頭有阿公阿嬤自己製作的薩其馬、一口酥、各式糕點,還有手工編織的籃子、葵扇等,這絕對是最接地氣的。這是臺灣人自己會吃會用的。
#第四類:土壤之上,野蠻生長#
例如池上米、花蓮金銀花、 南投埔裏香菇,九層塔香料等。這些從富沃的臺灣土地轟隆隆破土野蠻滋長的農產品,附著每一位臺灣農民勞動和科技的智慧,是精緻農業發展的見證和成果。
#第五類:傳統文化的牽連#
這是陸客會有所精神共鳴的,民間傳統和宗教信仰的隱性連接,讓兩岸在文化深層間暗送秋波,難易切割。媽祖、清水祖師、土地公公、三太子等「神明元素」的紀念品,例如臺灣宮廟的縮型掛飾,擲盃形狀的手工香皂,神明圖案的紙製品、如膠帶、筆記本、明信片,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可愛造化。
#第六類:繁體中文和臺灣文學#
有很多臺灣作者的文學作品暫時因無英文翻譯本,只在繁體中文境內流通,但其實它們還可以去到熱愛文學和認識繁體字的大陸讀者手中。例如我有熱愛臺灣新詩的朋友,托我購買蕭蕭編的七十年代詩集。而我自己,也因看了喜愛的原住民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的作品,走近了泰雅族的部落,這都是文學在身體力行上的發酵和催化。文學、音樂、繪畫藝術無遠弗屆,這是人類永恆的共同語言。
#第七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臺灣原住民族五光十色繽紛多彩,帶有原住民元素的織品,最好是直接來自於部落裡族人製作的,這些是最好的跨文化傳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local即global,藏得越深山老林的,越具有代表性,越該被全世界看見。
#第八類:「長照、庇護」之家出品#
曾在臺北車站買了一袋蛋捲,來自新北市糕菲膳工坊,當時有一位「唐氏兒童」和一位社工站在街上販售,他們很溫柔,說「謝謝支持,歡迎再來。」
這是由「他們」手工製作而成,臺灣還有很多這種「庇護」工廠。去101買微*山丘之流帶回去,不如帶這些「更有臺灣味」。
而且喔,某些臺灣伴手禮大品牌在淘寶上已經有旗艦店可以直接網購,根本不需要到臺灣就能買到。但是據我所知,這些「小工坊」,真的只能「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家要送禮,可以選擇這樣的品牌,還有牛紮糖,手作果凍,價格便宜,心意滿滿,非流水線批量生產,溫度十足。
#第九類:臺灣人的養生之道#
臺灣人善於於自然打交道,懂得如何調養身心,如何愛惜自己。中醫學術在臺灣得以良好繼承和發揚。中醫的周邊產品更是活躍於臺灣大小街頭,例如臺灣的四神湯湯底、精力湯、青草茶、中藥貼、防蚊包等。身心健康和顏悅色的臺灣人就是臺灣人「養生之道」的最好代言,所以這些帶有玄學色彩的產品具有強烈臺灣印記,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十類:臺灣的特產到底是什麼?#
如果要把前面的全部放棄,只可帶走一樣,我們會從臺灣帶走什麼?到底什麼才是「臺灣出品」、「絕無僅有」、「絕對臺灣」的事物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難,但其實我從來到臺灣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臺灣的特產就是臺灣人。
#臺灣人就是臺灣第一特產#
臺灣人身上,就拼裝了一整座島嶼。那嘶啞的,備受苦楚的,抗爭的,內斂的,溫柔的,純良的,解構的,厚道的,那說不完的...
臺灣人哦,是與生俱來的,是後天形塑的,是臺灣這片神秘大地上雕刻的獨一無二的人格和思維方式,那是得天獨厚之地理與歷史背景下的「人間精品」。人間精品是大陸網絡熱詞,我覺得,臺灣人就是人間精品之一啊。
所以啊,臺灣人,是我們這些暴發戶大陸客無論如何窮山盡水也買不起、帶不走的,也是我們最稀罕的。
所以,不是夜市,不是阿里山,不是環島旅行...臺灣人,才是我們來「臺灣」最大、最不可抵擋之理由。
臺灣永遠不會因為經濟落寞、物產缺乏或資源枯竭而失去吸引力,只要臺灣人存在這美麗島一刻,世人就有充足的來臺灣走一遭的理由和渴望。
臺灣人幾乎什麼都不用做...按照自己現有的步調和習慣,歲月靜好地綻放就夠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請臺灣人繼續美而不自知吧。
全世界的蝴蝶,都要來花香滿溢的山谷一轉。
以上就是我草草的、關於「mede in taiwan」之個人淺薄的見解,我相信,臺灣將要帶我認識的,遠不止於此。
ps🔗:
以下為我前段時間去大稻埕買了一批禮物用於抽獎給對岸粉絲們的連結⋯大家表示,非常喜歡我挑選的「made in taiwan」
https://mp.weixin.qq.com/s/zzQ-60lzcp3Gg70kFYWRiQ
阿里山新詩 在 成波之路 my ways to get fa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我要一個人去旅行】Day 3
因為尋日食多咗嘢,所以今日食少啲🙈
晏咗起身無得食早餐,中午去咗食「叁和院」(忠孝旗艦店),
係間新派嘅台式餐廳嚟,兩層都有bar枱,
裝修、氣氛、服務都唔錯,如果計埋呢啲嘅話其實都唔算貴。
我叫咗碟梅子腐乳臭豆腐(NT$187+10%)。
一上枱第一嘢聞落係好大陣梅味加啲咁多臭味,
但放耐少少梅子味會散咁啲變到聞落臭豆腐味重啲但都唔算太臭。
望落好似碎濕濕不過食落唔係一pat嘢咁,
臭豆腐唔係全碎係有大有細咁、入面仲夾雜住啲豬肉碎,
食落質感唔錯,但味道偏鹹,食落無咩梅嘅酸甜味、少少辣,
而且單食佢後勁會有少少少少苦,配飯就唔覺果陣苦味。
的確好送到飯,但未至於好驚喜,想像下臭豆腐+腐乳+少少紅油,大約就係果陣味。
因為呢間餐廳一個人最低消費係NT$300(未計加一),
就算唔想叫咁多都要叫,我就叫咗碗滷肉飯(NT$27+10%),
嘥鳩氣,太鹹、肉碎好散好鞋、唔肥又唔膠,好難食。
仲有佢聲稱自己好出名嘅刈包,雖然單叫一粒(NT$17+10%)
都上齊晒酸菜、芫荽同花生粉,個包望落質地細滑,
不過就算蒸完上枱即食都唔夠鬆軟,失敗。
成餐最好食係枱上面免費果個前菜百香冬瓜,食落好似楊桃😂😂😂
之後去咗松山菸廠果邊行,終於買到阿里山咖啡豆畀媽媽!👏👏👏
尋晚睇留言見到有網友叫我去試下「table for ONE 一人餐桌」,
反正今晚無計劃,所以就訂咗。
佢個意念幾得意嘅,所有枱都係單人枱,
就算你同朋友一齊去佢都唔會安排你坐喺附近畀你傾計,
重點係想你真真正正自己一個,放低你部電話去食、去感受一餐飯。
上網訂位果陣你可以講埋自己有無乜嘢唔食,
去到訂咗嘅時間,喺入口就會有職員問你想坐開揚啲定自閉啲嘅位。
我同佢講我要自閉但要夠光,結果被安排坐咗係一個大部份都圍到上天花嘅圈圈入面,我好滿意呢個位!
入場會首先收到一張咭講規則,其實無咩規則主要係叫你唔好騷擾其他客人。
坐低枱面有個袋,叫你將電話較飛航模式同靜音、開始計時之後放個電話入個袋度,睇你幾時忍唔住拎返個電話出嚟。
畀緊嘅錢係食一個套餐,5道菜加杯餐後茶。
淨套餐唔加嘢飲NT$1000+10%,上網訂時畀埋錢仲可以平啲啲。
除咗另加錢嘅酒或者飲品,每道菜佢都唔會話你知你食緊乜嘢。
我本身諗住呢啲搞噱頭嘅餐廳啲嘢食唔會有幾好,
但出奇地佢每一道都令我有驚喜,佢算係偏向歐洲式嘅所謂創意料理,
每一道設計、組合同擺盤都好有心思,
除咗個甜品同其中一舊肉我覺得爭啲之外,
三百蚊港紙食呢啲嘢我覺得OK,以我地喺香港嘅一般標準嚟睇嘅話。
每道菜上枱都會有張咭,寫埋啲我認為「懶」文青/扮搞鬼嘅字句,
同埋喺餐廳某啲位都有同類嘅「小驚喜」等你發掘。
講真我咁大個人佢想食客get到嘅訊息我一早已經知,
喺「有無意義」呢個層面上我真係無幾多得著。
我覺得可能會啱一啲再年輕少少、偽文青、以為自己諗嘢好深、乜都話係小確幸小清新果啲朋友去應該會好開心,仲會好多得著,同作多幾首新詩。
成餐飯,加埋個過程,我覺得都係個特別嘅體驗同幾好食嘅,
不過唔好諗到食完一餐飯可以脫俗成仙,
其實你自己喺屋企食個麵都可以思考一樣嘅嘢。
我覺得絕對唔伏,一個人可以試,
只要唔好諗到件事咁有深度,我真心覺得啲食物比佢想帶出嘅訊息更有深度😂
為咗唔好劇透完唔好玩,所以唔post太多相喇。
BTW上面講過,食飯前咪要收埋個電話同計時,
我食完走果陣拎返個電話出嚟,屌!點解我無㩒start㗎?!
聽日返香港見阿狗喇!YAY!!!
阿里山新詩 在 天空步道- 第5187篇[嘉義阿里山]沼平車站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5187篇[嘉義阿里山]沼平車站/沼平公園/天空步道/櫻之道/ 阿里山詩 路/詩詞步道/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X台灣施旅行|Chiayi Alishan Zhaoping ... ... <看更多>
阿里山新詩 在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 詩詠阿里山」現代詩人阿里山手稿特展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未提供相片說明。 · ·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2014年9月8日· . 香林服務區開學了! 「 詩詠阿里山」現代詩人阿里山手稿特展. 吳佩珊和其他9 人. 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