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民族對待疫苗的態度,確實讓人大吃一驚。他們就是原始基督徒阿米什人,只是,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OlH3pq2X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阿米什人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用電、不用洗衣機,甚至不用繳稅,穿越時空般出現在現代的阿米什人】
說到美國的少數團體,阿米什人一定榜上有名——在美國賓州和中西部的鄉間,偶爾會見到乘著馬車、穿著18世紀樣式衣服的人們,彷彿穿越時空般出現在現代社會。
阿米什人的中心信念是樸實無華、與外在誘惑隔絕的生活,最廣為人知的特點應該就是堅持不使用現代科技,但他們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阿米什人 #美國隱居者 #基督教門諾教派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阿米什人 在 關鍵時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鍵時刻】趕著馬車來支持川普! 不問世事隱居深山的阿米什人也表態了!
#鵝編:過著原始生活的阿米什人也熱衷選舉!?
收看完整版:https://bit.ly/3mTmxOJ
#關鍵時刻–20200925
#馬車 #川普 #阿米什人 #美國大選
阿米什人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阿米什人 在 Re: [請益] 為什麼華人文化保留的沒很完整? - 看板histori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nerevian (尋道花果山)》之銘言:
: 一般現代化程度越高的地方 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越弱勢
小弟我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中國的漢文化問題。
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很有趣的案例給大家分享一下。呼應這位朋友的論點:
"現代化程度越高 傳統文化越弱勢"
這個案例有點極端,那就是美國的阿米許人(Amish)
眾所皆知,美國是一個多元民族的移民國家。其實各個民族移入美國時。
第一代通常都是保有做多原本族群的文化特色。
但是通常第二代第三代以後其傳統族群文化越來越淡。
最明顯的是語言,通常第一代會說其母語,例如中文。
第二代往往只會一點點,例如在美國一般來說第二代華人通常只會聽加上說一點點。
第三代往往就失去母語以及大多數的習慣文化融入主流美國人。
但是在美國有一個族群非常奇特,來美國已經二百多年。但是不但沒有失去母語。
甚至在文化習慣上也和主流美國人極端不一樣,那就是阿米許人。
甚至在文化上,在瑞士原鄉都很難找到這麼接近17世紀瑞士德語區的族群。
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阿米許人。
阿米許人(Amish)起源於今天瑞士北部德語區,以及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
他們出現在17世紀的瑞士,當時瑞士地區出現宗教改革的浪潮。
當時有一群人,信奉門諾派的分支,慢慢形成一股相對保守的門諾派系。
(小弟不是基督徒,對教義了解不多,如果有版友對於門諾派有了解請補充指正)
在18世紀,由於當時日耳曼地區的窮困和宗教壓迫。大量的日耳曼人移居美國。
並且這批移民集中在美國東北部的賓夕法尼亞殖民地。
這些移民主要的母語是德語,結果被當地的英語系移民稱為賓夕法尼亞荷蘭人
但是其實這些人不是荷蘭人(Dutch),而是德意志人(Deutsche)。
但是母語又不是今天的標準德語,而是偏向瑞士山區的德語方言。
而阿米許人也是這一波南德/瑞士-德語移民潮的成員之一。
但是,今天絕決絕大部分的賓夕法尼亞德意志人已經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不會說德語。也沒有保留太多原鄉的文化,但是阿米許人是例外中的例外。
阿米許人今天在美國,普遍都會說至少兩種語言--->賓夕法尼亞德語方言和英語。
甚至在教會的儀式上會使用標準德語。
遽聞有些阿米許人,小孩會送到自己辦的阿米許小學讀書,課堂教授標準德語。
所以甚至有一部分還會說標準德語變成保有三種語言的傳統。
而阿米許人最特殊在於,堅持過18/19世紀工業革命前的生活方式。
例如不使用電力,汽車等現代化生活方式。
自己製作家具 衣服,通常不與外界通婚。並且使用18/19技術的農耕技術從事農業。
並且不參與美國主流的社會,通常只群居在自己的阿米許村落內。
不投票 不接受徵兵 不和政府打交道。認為阿米許教徒群體比個人還要重要。
拒絕接受美國初中以上的教育。
並且到今天還維持早婚多產的傳統。
通常不到20歲結婚,平均一個阿米許家庭有七個以上的小孩。
所以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為何阿米許人和其他群體這麼不一樣。
移居美國超過兩百年,卻是極端少數還保有這麼多該族群傳統文化的群體。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特色,或許可以解釋阿米許人的狀況。
也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其他群體,例如華人社會,沒有保留這麼多傳統文化:
1. 保守。拒絕改變。
阿米許人甚至不使用電力,不使用汽車,並且在土地許可的狀況下,會堅持
以未經機械化的農業為職業
2. 相對封閉,並且拒絕當代社會對於個人成功的價值。
例如當代社會認為一個人要讀書,考試考高分,念好的大學。找一個好工作。
等等諸如此類現代社會上的價值。
而我個人是覺得華人其實普遍的信仰就是"無抵抗的接受社會的主流成功價值"。
還在台港澳,就是我們現在的狀況。
如果移民美國,那就會改名使用英文名,甚至還會改姓,
把姓氏的拼音法弄個跟英文很像。然後會希望子女用最快速度滿足美國社會的成功。
(例如把林從Lin改成Lynn,駱從Lo改成Locke)
有個笑話,對於美國華人家庭來說 小孩只有四種:
醫生/博士(doctor),工程師,律師,魯蛇失敗者/家族之恥。
(大家可以參考虎媽的戰歌這本書。)
我覺得華人非常的可望取得主流社會的個人成功價值以及社會認同
舉例來說,在明清兩朝就是努力考科舉。希望有朝一日能當人上人。
不管是當士大夫,還是賺錢買地當地主。
今天沒有科舉了。但是還是要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當人上人。
今天大家還是三更燈火五更雞。考大學或是考國考(不就是當代科舉嗎?)
然後就是賺更多錢,買更多的房地產當地主鄉紳。或是買更多股票,
如果被日本殖民,那就是要趕快變成日本人有日本的文化來符合社會期待。
如果移居泰國往往會改泰國姓名。
移居美國就趕快取個英文名子方便同事老闆打招呼,害怕有天會被炒掉。
簡而言之,要保持自己傳統文化,往往要有部分程度的拒絕現代社會的價值。
因為現實就是很多現代社會價值和傳統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舉例來說,現代社會的個人成功,阿米許人就拒絕。
認為不應該追求個人成功,每個人讀到初中畢業就好。就在家從事手工業和農業。
人生已為社區服務,為教會服務,早早生小孩替教會和社區繁衍生息就好。
3. 有強烈的信仰,作為以上兩點的後盾。
因為在21世紀要做到保守自己的傳統,拒絕現代社會的價值。是很困難的。
往往是要靠宗教信仰/教義才能夠做到以上兩點。
例如阿米許人的保守門諾派信仰。
或是在美國的錫克教徒。無視美國主流的服裝文化繼續堅持男性包頭巾。
大家能夠想像一個華人堅持穿中式服裝嗎?不管是在現在的台灣社會或是美國。
大家會說這需要很大的恥力才能做到。但是其實我覺得不是需要恥力,而是信仰。
我個人也不是認為一定要保留自己傳統文化。
只是我因為來到美國後很震撼。因為美國很有趣,真的是民族和文化的大拼盤。
真的會看到有些人無視於社會大眾的眼光,堅持自己的傳統方式。
例如銀行裡會看到櫃員堅持戴錫克頭巾加大鬍子。
捷運裡有人大刺刺地穿阿富汗長袍搭捷運。
校園裡的印度女孩子真的穿印度長袍在學校裡晃(雖然真的很少但我還真的看到過)
我還見過阿米許人在景區裡郊遊。
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阿米許人的傳統服裝是那樣
我一直盯他們在想是不是修道院出來的。
但是我後來越來越了解這些不同的團體。讓我更發好奇的想要了解保存傳統是什麼,
以及保存傳統的優點和代價是什麼。
阿米許人的一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SuH_K5_KY
德國之音的新聞紀錄片,談中南美洲的門諾派(類似阿米許人)
我猜今天德國人/瑞士人看到這群"同胞"大概也會嚇很大一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_XU4W4DBA
夫英雄者
胸懷大志
腹有良策
有包藏宇宙之心, 吞吐天地之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5.37.106.33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08349226.A.0F9.html
1.接受西方文化的價值。因為在西方國家中,醫師 律師 是高社會地位職業。
2.薪資收入。因為西方體系下,醫師收入非常高。
所以在台港澳日本韓國等地方醫師地位也高。
但是在中國大陸,尤其長期以來醫師收入受限於體制,導致薪資很低
(因為嚴格來說 中國大陸一直到最近還是普遍的公醫制度
醫師絕大多數都是替政府的人民醫院/解放軍醫院/武警醫院工作
算是編制內的"廣義公務員",領的是政府編制的公務員低薪。
導致在中國大陸醫師地位至少在幾年前普遍是不高的。
過去三年我比較沒有跟對岸的醫師接觸就不知道了。
應該要這樣說,在18~19世紀大量德國/德語移民湧入美洲大陸。
所以今天德國後裔在美國是第二大群體。在中南美洲也有大量德國後裔。
尤其是阿根廷。
但是,真的有至今日常使用德語以及維持老家傳統文化
而沒有融入當地的英語/西班牙語社會,似乎普遍為門諾教派的成員。
例如川普是德國後裔,但是似乎已經不會說德語了(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
所以我覺得可以看到保守宗教信仰對於文化保存的影響。
下面的留言很有趣,就有一位留言者說
自己以前是阿米許人,所以都聽得懂。關鍵是"以前是"。
其實就算是宗教傳統,也越來越多人放棄阿米許人的傳統生活融入主流社會。
所以也會上來看youtube。
所以我猜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阿米許人/門諾派信徒改用機械/電力甚至網路巴。
※ 編輯: reinherd (45.37.106.33 美國), 12/20/2020 00:24: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