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金三角首度齊聚一堂,Meryl Streep、Tom Hanks 與大導演 Steven Spielberg 組成豪華陣容擠身獎季,真實歷史改編的《郵報:密戰 The Post》鎖定 1971 年震撼美國社會的「五角大樓文件 Pentagon Papers」洩密事件,在政府打壓與新聞自由之間撐起一片天,美國將於 12 月 22 日上映,台灣則須等到 2018 年 3 月 9 日。
▍來看預告:https://youtu.be/nrXlY6gzTTM
-
要將三度稱帝的《阿甘正傳》Tom Hanks、20 度入圍奧斯卡的史上最偉大女演員《鐵娘子:堅固柔情》Meryl Streep 集結起來,沒有幾個人物有這種能耐,但其中一位莫屬傳奇金獎導演《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Steven Spielberg 了,劇本來自去年名列好萊塢黑名單的美國新銳編劇 Liz Hannah。由於故事情節恰巧與美國當今的政治情勢相互呼應,因此提前搶在科幻大片《一級玩家 Ready Player One Movie》之前,率先成為史蒂芬史匹柏的下一部作品。
史蒂芬史匹柏畢生貢獻卓越,即使已經高齡 70 歲創作速度絲毫不減,但也不少人認為最近幾部作品《吹夢巨人》、《間諜橋》等票房表現不好的原因在於他的題材選擇與拍攝手法稍微過時,因此《郵報:密戰》以當代敏感議題為主線,有望成為近幾年最具意義的代表作。
-
「五角大樓文件 Pentagon Papers」發生於 1971 年的真實事件,亦即所謂的《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是美國國防部對從 1945 到 1967 年間美國在越南政治軍事捲入評估的秘密報告,此份文件所牽扯的時間長達三十年,受影響的也包括四任的總統。
過去曾經有一段時期,記者們承受許多報導不實的指控,在水門案之前更是《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的黃金年代。1971 年時,《華盛頓郵報》的編輯 Ben Bradlee(Tom Hanks 飾)與美國史上第一位由女性擔任的報紙出版人 Katharine Graham(Meryl Streep 飾)一同刊登了這項美國政府的醜聞「五角大樓文件」的報導,是由當時的軍事分析專家 Daniel Ellsberg 所洩漏。《郵報:密戰》真實刻畫了 Katharine Graham 與 Ben Bradlee 不惜一切與政府展開鬥爭,捍衛名譽與新聞自由的心路歷程。
而這份文件的初衷其實是 1967 年時美國的國防部長 Robert McNamara 為了避免未來政府在類似的政策上重蹈覆轍,因而希望寫下一份「越戰百科全書」。但這份文件卻聲稱詹森總統與議會隱瞞當時涉入越戰的行動,也揭露尼克森總統擴大這項軍事行動。當時的尼克森政府嘗試想阻擋報導的發行,也上訴到最高法院,引發非常廣大的關注。最終,整份完整的「五角大樓文件」在 2011 年時被公開解密。
阿甘正傳人物分析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eryl Streep、Tom Hanks 將與大導演 Steven Spielberg 組成完美豪華陣容,新作《The Post》鎖定 1971 年震撼美國社會的「五角大樓文件 Pentagon Papers」洩密事件。
未拍先轟動,看這誇張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夢幻金三角,奧斯卡最好繃緊神經。
-
要將三度稱帝的《阿甘正傳》Tom Hanks、20 度入圍奧斯卡的史上最偉大女演員《鐵娘子:堅固柔情》Meryl Streep 集結起來,沒有幾個人物有這種能耐,但其中一位莫屬傳奇金獎導演《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Steven Spielberg 了,並由美國新銳編劇 Liz Hannah 執筆。
由於故事情節恰巧與美國當今的政治情勢相互呼應,因此這項電影計畫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率先成為史蒂芬史匹柏的下一部作品,應該很快就可以一睹三個傳奇相遇時所激盪出的火花。
-
「五角大樓文件 Pentagon Papers」發生於 1971 年的真實事件,亦即所謂的《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是美國國防部對從 1945 到 1967 年間美國在越南政治軍事捲入評估的秘密報告。
1971 年的時後,《華盛頓郵報》的編輯 Ben Bradlee(Tom Hanks 飾)與發行人 Katharine Graham(Meryl Streep 飾)一同刊登了這項美國政府的醜聞「五角大樓文件」的報導,是由當時的軍事分析專家 Daniel Ellsberg 所洩漏。
而這份文件的初衷其實是 1967 年時美國的國防部長 Robert McNamara 為了避免未來政府在類似的政策上重蹈覆轍,因而希望寫下一份「越戰百科全書」。但這份文件卻聲稱詹森總統與議會隱瞞當時涉入越戰的行動,也揭露尼克森總統擴大這項軍事行動。
當時的尼克森政府嘗試想阻擋報導的發行,也上訴到最高法院,引發非常廣大的關注。最終,整份完整的「五角大樓文件」在 2011 年時被公開解密。
阿甘正傳人物分析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時頭條】華爾街贏了!特朗普重用銀行家和億萬富翁
美東時間11月30日上午,對沖基金經理蒂爾森(Whitney Tilson)感到很愉悅。雖然選戰期間特朗普(Donald Trump)總是拿華爾街開涮,但這位當選總統已決定任命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前高層努欽(Steven Mnuchin,見圖左二)為財政部部長,並任命億萬富翁投資者羅斯(Wilbur Ross)為商務部部長。特朗普甚至還在特朗普大廈裡會見了高盛總裁科恩(Gary Cohn)。
特朗普在選戰期間曾承諾要遏制華爾街勢力,而信以為真並因此而支援他的選民如今也許要憤憤不平了,因為特朗普如今和銀行家、億萬富豪們打成了一片。對於蒂爾森而言,這種憤怒情緒已是見怪不怪了。
「我覺得這事比較逗——我認為特朗普把他們給忽悠了,」身為Kase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管理合夥人的蒂爾森稱。「我之前擔心他會做些瘋狂的事,把整個金融體系搞得一團糟。而如今他選擇任命體系內的人,無疑是件好事。」
如果努欽真能獲得這一職位,他將是30年來第三位具有高盛背景的美國財政部長。在特朗普將華爾街的定位由拳打腳踢的物件改為人才儲備營之際,銀行類股正漲勢迅猛,而高層和投資者們也終於鬆了口氣。他們不太擔心被特朗普耍了的選民的憤怒情緒。
「有人稱,那些給特朗普投票的人可能會有些失望,」小型投資銀行Greenhill & Co.的總裁博克(Scott Bok)稱。「但我認為那些人都希望經濟更強勁。如果減稅和基礎設施支出能為他們實現這一願望,我想他們還是會高興的。」
現年53歲的努欽在特朗普於選戰期間嘲笑的金融機構中如魚得水。努欽的父親是高盛的合夥人。努欽在耶魯大學的時候被引入神祕社團——骷髏會(Skull and Bones),之後加入高盛併成為一名頂級高層,管理過一隻對沖基金,投資過荷李活大片。2008年,當他看到電視新聞鏡頭中客戶在加州銀行印地麥克銀行(IndyMac)的一個支行排長隊取現時,他發現了一個機會。
「我以前看到過類似的狀況,」他在2016年早些時候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回憶稱。 「這家銀行要以倒閉收場,我們需要弄清楚如何把它收購下來。」
努欽召集了包括索羅斯(George Soros)和保爾森(John Paulson)在內的億萬富豪,出價16億美元收購了印地麥克銀行。之後,他們將之更名為OneWest進行品牌重塑,並於2015年8月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將之轉手。
非牟利組織California Reinvestment Coalition稱,在努欽執掌OneWest期間,該行執行了3.6萬多個住房止贖程式。該組織聲稱,OneWest的止贖做法比較粗劣,而且總是避開以黑人或拉丁裔居民為主的社群,不願在那開展業務。但該行否認了這些說法。
前明尼蘇達州州長、共和黨人波倫蒂(Tim Pawlenty)認為,只要努欽的工作業績出色,圍繞他背景的任何憤怒情緒都將會消退。波倫蒂是銀行遊說團體金融服務業協會(Financial Services Roundtable)的牽頭人。「如果他的作為能為普通美國人帶來真正好處,那就是完成使命了,」波倫蒂稱,「公眾的關注焦點很快就會改變。」
11月30上午,高盛的一位前高層在郊區準備驅車去紐約時對記者表示,努欽的訊息讓他感到放心。當被問及特朗普挑選華爾街人士擔當重任而引發的民粹主義憤怒情緒時,他避重就輕地稱,財政部長不是藍領高中畢業生當得了的。由於話題涉及政治,該高層要求匿名。
當天,華爾街大行的股價悉數上漲,其中高盛上漲3.6%,領漲道瓊斯指數成分股。
分析師們稱,另一位前高盛銀行家、投資公司SkyBridge Capital的創辦人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正被考慮為財政部副部長人選。他因為曾經質問奧巴馬總統何時才會不再打壓華爾街而為人所知。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師班農(Stephen Bannon)也曾在高盛公司效力。
特朗普終究選擇了一位行業老將而不是難以捉摸的人物,這的確讓蒂爾森感到寬慰。但蒂爾森仍心有疑慮,尤其是考慮到特朗普承諾要取締《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Act)。這項法律是在金融危機幾乎拖垮全球經濟後頒佈的。
「我是《多德-弗蘭克法》的支持者,我認為銀行業本就應該是索然無趣的,」在大選時投票給希拉莉的蒂爾森說,「我擔心華爾街會重新變成賭場。」
馬薩諸塞州參議員沃倫也很擔心。「努欽是金融危機版的阿甘(Forrest Gump,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華爾街所有最糟糕的做法都跟他有關,」這位民主黨人在一份公告中稱。「選擇他當財政部長,會讓每一位深受金融危機打擊的美國人感到脊樑骨發涼。」(撰文:Max Abe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