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 #阿德勒經典讀書心得 #認識人性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正是一個「認識人性」的學問,隨著我理解阿德勒的學說愈久、愈深入,就愈能理解阿德勒認為必須「謙虛」看待人性的觀點,因為人性真的太豐富、多元和獨特了,我們不能很簡單地以偏概全,而是要從「好奇」的角度,廣度和深度的來認識每一個個體。
真正的幸福,或許來自於對自己的認識、對他人的認識。親子之間的彼此不了解,往往就是家庭不幸福的根源。
阿德勒很重視「早年回憶」對於人性的影響,他認為童年時期的經驗、印象和立場,會和成年後的狀況存在著必然的關連。
而每一個心理現象,也不能視為單一事件,而是需要將它們當成「不可分割的整體」,進而找出個體的「行動軸線」、「生命模式」和「生活方式」,從這三者的「一致性」,我們就能夠理解、甚至猜測個體的下一步。
我創辦的可能育學、可能非學校、可能親子團,正是以「人性」做為教育的核心,因為在每天的相處互動當中,親師生三方會有很多機會觀察、理解、陪伴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也就有機會協助彼此發展更穩定、健康、成熟的心理狀態。
可惜的是,主流的教育、或是部份的家長,仍然陷在過往「學科重於人性」的教育思維當中(這也來自於家長的生命經驗),重視的是孩子的學業成就與學科能力,採用違反孩子人性發展的方法和孩子互動,因而和孩子衝突不斷呀!
生命軸線——也就是生命風格——是不會改變的,但我們可以透過理解自己的生命軸線,調整自己的行為動向、生命模式和生活方式,讓自己不會陷在類似的迴圈當中。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是「主觀」的在看待生命的經驗,因此即使外在客觀的條件相同,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就像有手足的家庭,父母認為自己很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但兄姐認為父母偏心弟妹,而弟妹認為父母鐘愛兄姐。
儘管每個人對於經驗的解讀都不同,然而每個人都有能力和權力,可以自主決定要如何「運用」對於經驗的解讀。
例如手足的例子,孩子可以為了追求公平而哭鬧吸引關注,也可以選擇透過貢獻家庭來得到父母的關注。
雖然每個人都有改變的能力和權力,然而多數的人卻不願意改變行為方式,而是只想要曲解或重新解讀自己的經驗,直到重新定義的經驗符合自己的行為模式。
身為阿德勒學派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責任很重大、也很不容易,要協助孩子和家長理解自己已經成形的生命軸線(生命風格),找出不合適的觀點,從「自立、共好」的角度,重塑行為動向和生活方式。
唯有孩子和家長真正體驗到「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再信仰「因果論」:都是過去的他人造成我的現況;以及「宿命論」:算命的就說我命該如此,個體就能夠真正的改變,將人生朝向對自己好、對社會好的方向前進!
全文:https://vocus.cc/@jetinchao/5ec0ba17fd89780001aa1c67
#歡迎分享 #邀請訂閱綠豆爸的方格子
阿德勒經典讀書心得 在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 讀書會| 心得書摘PPT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阿德勒 是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巨頭- 阿德勒 心理學: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感受到「貢獻感」, ... ... <看更多>
阿德勒經典讀書心得 在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黎明分館近期活動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被討厭的勇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2>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自卑 ... <5>一次讀完15位心理學大師經典講義[電子資源(電子書)] <6>勇氣心理學: 阿德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