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YorkPa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鴨洲位於香港的東北部,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是一個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的形狀好像一隻半浮在水面的鴨子,因而命名為「鴨洲」!鴨洲擁有香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島的北部(鴨頭位置)有個海...
關 渡 自然公園 學習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etherlands On Line》(荷蘭在線)7/5
* 【經合組織:荷蘭應利用新冠危機應對長期的經濟挑戰】
總部位於巴黎的經合組織智庫週三表示,荷蘭必須利用其從新冠疫情的復蘇來應對長期挑戰,包括住房短缺、勞動力市場失衡和環境壓力。
經合組織在其最新的荷蘭經濟調查中表示,政府的措施幫助該國相對較好地度過了危機,預計今年和 2022 年的增長率將分別達到 2.7% 和 3.7%。
經合組織表示,短期內應繼續為家庭和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重點是為失業者提供培訓和職業指導。
與此同時,經合組織秘書長馬蒂亞斯·科曼在網上新聞發佈會上說,該國應該借此機會解決荷蘭經濟中的一些系統性問題。這將包括針對擴大數字化的投資和加速向綠色經濟過渡。
* 【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可以游泳嗎?】
荷蘭人將運河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冬天河面一結冰,就會變成天然的冰上運動場;夏天氣溫一升高,又能見到許多荷蘭人跳河降溫。調查顯示,在阿姆斯特丹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開放水域游泳,每20名阿姆斯特丹人中就有1人在運河中游泳。
然而,荷蘭衛生與環境研究所(RIVM)指出,在運河中游泳被傳染腸胃炎等健康問題的風險較高。阿姆斯特丹運河由於水質問題沒有被官方列為推薦的游泳地點,尤其是在大雨過後,雨水通過下水道溢出、污水排入運河、在炎熱天氣的影響下會促進細菌的繁殖。
除了水質污染以外,阿姆斯特丹運河每年都會有游泳者意外傷亡。運河中的船隻、及其經過產生的強大水流會干擾或傷害到游泳者;運河的深度和寬度會使游泳者在疲憊時無法及時回到岸上;有些游泳者喜歡從橋上跳入河水中,但這樣的做法很危險,渾濁的河水隱藏了水下的雜物,水深也難以預測。
此外,在運河中游泳或從橋上跳入河中會會影響到過往的船隻交通,所以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中游泳是不合法的。在禁游泳水域游泳或跳河者將面臨140歐元的罰款風險。游泳愛好者可以通過Zwemwater查詢全國範圍內官方批准的戶外游泳點。
優化水資源的利用,使運河可持續發展,是阿姆斯特丹市政府2040水願景規劃(Watervisie 2040)的目標。為此,市政府計劃在公園及運河流域中創造更多可以游泳的區域。阿姆斯特丹水務局也將有朝一日讓運河中的水乾淨到可以開放給公眾游泳作為目標。
* 【GGD醫生回答荷蘭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時詢問最多的問題】
目前,荷蘭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可以開始預約新冠疫苗接種。荷蘭公共衛生機構(GGD)的醫生Putri Hintaran表示,年長群體在接種疫苗是多是關心針劑與藥物使用是否衝突的問題,而近期開始接種疫苗的年輕人會詢問許多實際的問題,例如注射疫苗後是否可以喝酒,是否可以游泳等。
荷蘭新聞廣播RTL Nieuws向GGD收集了年輕人最關注的問題和答案。
1. 打完疫苗可以喝酒嗎?可以,喝酒不會影響疫苗效果。但是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喝酒會讓感受更糟糕。
2. 宿醉可以注射疫苗嗎?可以。但GGD認為宿醉的人在接種疫苗後如果出現了頭暈昏倒等現象,將無法區分是宿醉還是疫苗的因素。所以建議在接種前保持健康。
3. 打完疫苗後可以去曬太陽嗎?可以。
4. 接種疫苗後身體是否會產生磁性?不,這是一個謠言。近幾周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視頻,聲稱人們在打完疫苗後身體會產生磁性,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小伎倆:在身體上塗上凡士林,硬幣放上後就不容易掉落,但看起來像是硬幣被吸住了,這不是真的。
5. 來例假時可以接種疫苗嗎?可以。
6. 打疫苗前可以吃喝嗎?可以,並且建議提前吃點東西,以減少暈厥的可能。
7. 打完疫苗可以游泳嗎?可以,只是有可能接種疫苗後出現手臂僵硬的現象,會使游泳不那麼靈活。
* 【阿姆百名房客有望從房東處收回一部分租金】
近日,荷媒報道稱,法官認為阿姆斯特丹租賃公司 Change 的兩個綜合大樓的房東錯誤地向租戶收取了住宅區的公共設施支付的費用。
阿姆斯特丹西區和阿姆斯特丹南區的兩座 Change 大樓擁有約 1,100 間約 30 平方米的工作室。除了房屋本身的租賃合同外,租戶還必須簽署單獨的公共設施合同,例如看護人、互聯網和工作室的「內部套餐」。除了每月租金和 600 至 700 歐元的正常服務成本外,每月的費用約為 75 至 120 歐元。
租戶因不同意聯合設施的協議而將 Change告上法庭,Change則認為,上述協議是住房概念的一部分,該概念由一個「工作、住房、學習、生活、護理和安全」構成社區。
* 【越來越多荷蘭人愛看新聞,不同年齡段消費習慣呈現差異】
荷蘭媒體委員會(Media Commission)與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共同編制的一份新報告顯示,荷蘭人對他們所讀的新聞更有信心,且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他們的新聞消費量一直在增加。
該報告基於今年年初對2000多人進行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對更廣泛意義上的新聞和政治的興趣有所增加。
然而,不同年齡段的閱讀習慣呈現很大差異:24歲以下人群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在線新聞和社群媒體是他們最重要的新聞來源,但這只適用於20%的55歲以上人群,因為他們認為電視新聞和印刷媒體是最重要的來源。
過去一年中為在線新聞服務付費的人數比例從11%上升到17%,超過一半的年輕人表示他們願意在未來付費;但是在調查中年齡最大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僅為13%。
約40%的人表示,他們在前一周看到了關於疫情的假新聞,對此只有7%的受訪者指責記者和新聞機構,約37%的人指責活動家和運動組織,17%的人指責政客。
* 【歐龍根:下屆荷蘭政府將在住房和基礎設施領域再投200億歐元】
代表荷蘭副首相兼內政及王國關係大臣歐龍根(Kajsa Ollongren)起草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下一屆荷蘭政府將不得不在未來幾年為促進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200億歐元。
歐龍根在一份簡報中告訴國會議員,如果沒有國家的重大付出,新住房將不會按既往要求的速度建造,而且它們將比計劃的更昂貴。
研究中的14個項目總共涉及在荷蘭較大城市建造44萬套新住房,其中21萬套可在2030年前完工。
此外,該報告還指出,州政府需要支持主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如擴大阿姆斯特丹的地鐵系統到史基浦機場。
* 【《夜巡》曾被切掉一塊?國立博物館將展出完整版】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人們將首次看到原版的《夜巡》。
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通過重建畫作,讓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林布蘭《夜巡》的最初模樣。
在過去的兩年里,荷蘭國立博物館仔細研究了林布蘭最著名的畫作《夜巡》。例如,研究人員非常仔細地觀察了顏料和繪畫技術。缺失部分的重建是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和一個較小的原版《夜巡》副本。
當林布蘭在1642年完成《夜巡》時,這幅畫稍微大了一點。它被懸掛在阿姆斯特丹Kloveniersdoelen的宴會廳。
但是,當《夜巡》不得不在1715年左右搬到新市政廳的一個房間時遇到了一個問題:畫布太大了。因此,他們決定簡單地縮小畫布的規模,並從畫的四面剪下一條。那些切下來的碎片便再也沒有找到。
* 【僅一半荷蘭辦公室達到節能目標,烏特勒支最為可持續】
根據房地產咨詢集團高力國際 (Colliers) 的一份新報告,荷蘭政府使用的辦公室中只有一半達到了官方能源目標,儘管到 2023 年,荷蘭的所有辦公空間都應至少達到 C 級能源認證。
Colliers 表示,荷蘭的國家和地方政府、警察和其他政府機構擁有荷蘭約 28% 的辦公空間。
特別是較小的辦公室,例如警察局,迄今為止未能達到能源目標,而靠近海牙中央車站的政府部門則位於節能的現代建築中。
目前全國一半的辦公室達到了目標,38%的辦公室根本沒有獲得能源標籤。 除了列入特定名單的建築物和兩年內將被拆除或改用的建築物以外,100平方米以上的寫字樓到2023年1月至少要獲得C級能源標籤,從2030年開始至少獲得A級能源標籤。
烏特勒支在可持續辦公室的名單中名列前茅——其至少 80% 的辦公空間獲得了C級能源標籤 C 或更高。
* 【阿瑪利亞公主拒絕了160萬歐元津貼,成為荷蘭首位放棄薪俸的王室成員】
近日,剛通過高中畢業考試的荷蘭王位繼承人,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的長女,阿瑪利亞公主給荷蘭首相呂特寫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表示,無功不受祿,在正式承擔王室職責之前,自己決定放棄成年後每年有權獲得的合法津貼——160萬歐元(其中約30萬歐元作為收入,剩餘130萬歐元作為人員與物質費用)。她還提到,疫情期間許多學生生活很困難,沒有什麼貢獻卻領取如此高額的津貼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在荷蘭,王室的津貼問題飽受輿論爭議,每年高額的財政預算經常受到民眾和政界的質疑。在荷蘭因疫情封城期間,荷蘭國王帶著家人前往希臘度假,引起了群眾不滿。
阿瑪利亞公主的這一決定使她成為荷蘭史上第一位主動拒絕福利待遇的王室成員,此舉受到首相呂特和民眾的贊賞,也對輓回人氣下跌的荷蘭王室形象有所幫助。
* 【這位腦洞大開的荷蘭街頭藝術家,給每一個在阿姆斯特丹的人都送了禮物】
Frankey(Frank de Ruwe)是一位住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藝術家,他每周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街頭創作。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童趣和創意,恰到好處地點綴了城市的街景。
Frankey希望他的作品能為路過偶然發現的人們帶來快樂,在平常的每一天、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為城市帶來快樂,這就是他想要送給每一個人的禮物。有時,Frankey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一些溫馨和浪漫。
為了紀念深受市民喜愛的阿姆斯特丹市長範德蘭的逝去,他將範德蘭市長的雕像放置在文化音樂地標Paradiso的入口上,以輕鬆的姿態遠眺這座他愛的城市和人們。Frankey還找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電車車站,那裡只有14號電車會經過,於是他將候車亭改造成了繪有約翰·克魯伊夫和他的球衣號碼彩色玻璃板,來向這位世界足壇的傳奇巨星致敬。
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走一走,跟著街頭藝術家Frankey一起發現藏在城市角落中的小驚喜吧。
* 【普拉達將男裝走秀搬海灘,與自然超現實相遇】
荷蘭大都會建築辦公室 (OMA) 的創意智庫 AMO 為時尚品牌普拉達 (Prada) 的 2022 年春夏男裝秀打造了一條隧道跑道和紅色浮動裝置。
AMO 的項目建築師 Giulio Margheri 表示,他希望這場秀是「以無限的沿海景觀為代表,回到一個沒有限制的世界。」
在自然海灘景觀中間放置一條鮮紅色隧道的決定應該創造「與自然的超現實相遇」。
該系列已經於 6 月 20 日以數字方式面向觀眾,觀眾還可以觀看虛擬導覽。
關 渡 自然公園 學習單 在 毛毛遊戲城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團)) 年度綜合童書團&小行星幼兒誌
🔺下單網址→ https://gbf.tw/m3alk
✅圖文分享→https://reurl.cc/qgZa00
年度綜合書團來啦!!! 這次幫小妞挑的書單,好書超多。有蠻多低中年級適讀的書、當然也有幫弟弟妹妹們挑一些好書哦!莫莉看到新書都還來不及到書桌前面就猛看😂
從現在到暑假有漫漫長的時間,是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後到現在,跟我們最緊密相處的一段時間。 趁著這些時間,可以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準備一些適齡、而且有趣的讀物,是孩子進入自主閱讀最重要的舖陳。
這次一樣有繪本類、大班~低年級的初階橋樑書、還有中高年級的進階讀物,另外 有粉絲許願小行星,所以這次開團也一併開小行星哦! 期數快到的可以順便續訂了~ 小行星從莫莉4歲看到現在要升二年級了還是非常愛啊!
#本團獨家滿額禮
1. 前50名下單且滿額1000元贈酒精清潔凝膠(一瓶)
2. 單筆滿額5000元 贈 香氛護手霜50ml(隨機出貨)
3. 單筆滿額8000元贈 屁屁偵探-造型冰棒製作組
//
⭐️什麼是橋樑書、為什麼要看橋樑書? #為小一新生準備的入門讀物
橋樑書是指 孩子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從圖畫書 漸漸轉換為文字書的讀物,也就是圖的比例漸漸減少、文字的數量漸漸增多! 幫助孩子能順利從圖像閱讀跨越到文字閱讀的書籍,就稱為橋樑書!
最棒的橋樑書就是 沒有深奧的概念、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再用趣味幽默的童話形式來表達,讓中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喜歡閱讀,慢慢適應字變多、篇幅變長的書本!
一開始自主閱讀的確是很辛苦,尤其對剛開始學拼音的孩子來說,每一個字都像外星文一樣難懂,就算拼出來了也馬上忘記前面幾個字在說什麼,孩子熟悉了拼音之後 自然會開始想理解這故事在說什麼,重要的是 一開始的時候 每天堅持至少讀10分鐘、看不懂也沒關係,重要的是 慢慢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哦!
這次開團的橋樑書,都是我這段期間慢慢挑選、慢慢入手的,適合低中年級的簡易入門書,字量較少、字體偏大、故事有趣,以能夠吸引孩子閱讀為主,每一款都是用心挑選,同步也把書單分享給大家!!!
//
#愛思考的貓巧可系列
獨立思考的第一步就是:開始問問題! 任何稀奇古怪的問題,問貓巧可一定行!
可愛的貓巧可 是低年級的最愛啊! 尤其小女生都好愛它的畫風和內容。 貓巧可系列是【閱讀123】系列,閱讀123是專為低中年級孩子設計,字數在8千~2萬字之間,銜接圖畫書與文字書的橋樑讀物,是準備進入小學的小一新生及低年級孩子最適合的讀物!
/
#神奇柑仔店
這系列是親子天下的 【樂讀456系列】
孩子閱讀初級橋樑書卡關了嗎? 總是無法再加長閱讀的篇幅? #樂讀456系列 是一套最適合帶領孩子衝破 #閱讀之壁 的最佳選擇! 幫孩子打通閱讀關節吧!
#樂讀456這系列 主要是以好看的故事、多元題材為主,為國小中高年級設計的延伸讀本,鼓勵孩子進階閱讀,字數是在2萬~6萬字之間的中篇幅
日本小學生最愛、狂銷逾三百萬本!
沒錯,這本就是小學生們口耳相傳、好評不斷的 神奇柑仔店!!! 讓小妞追完屁屁偵探,當然要再追一下這系列!! 這系列利用短篇故事呈現各年齡主角的煩惱,讓孩子同理每個人的情緒壓力。也透過故事中遇見的煩惱發生、處理與解決的過程,找到不一樣的抒壓解憂方法。
這系列的故事結構來自一間不起眼的柑仔店, 一個笑容詭異的老闆娘,店裡有各種你從未見過的神奇零食,吃下去,就能解決所有人生的煩惱....
故事的篇幅比初階的橋樑書更長些,比較適合中年級以上的孩子哦! 每本都有六篇短篇故事,敘述著六個不同的客人 買了神奇零食之後的奇幻人生。
/
#環遊世界八十天
這本是比較適合中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的經典名著,這個版本有修飾過 是比較適合孩子看的簡潔版哦! 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一位性情古怪的英國紳士-霍格先生,因為和朋友之間的一場賭注,決定以八十天的時間環遊世界一周,這在沒有飛機、快艇的十九世紀,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故事中他搭乘各種交通工具(乘坐輪船、火車、馬車、遊艇商船、雪橇和大象),渡過紅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歷經埃及、印度、香港、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等,一路上經歷了好多冒險及挑戰,最後回到英國的時候,卻發現跟他們打睹的人都不在碼頭等他們,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在這樣的故事架構裡,將19世紀各大洲的風土人情表現無遺,小朋友可以彷彿身歷其境 參與了這場刺激有趣的冒險,同時也回溯了當時各地區的片段歷史,很適合中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
/
⭐️繪本/親子共讀系列
親子共讀是學齡前的孩子很必要的一個過程,任何疑難雜症都能透過不同形式的繪本來跟孩子分享,像這次有幾個繪本的主題我就超~級喜歡!! 例如 「孩子的性別啟蒙繪本:我的家,你的家」,利用繪本的模式、小孩好懂的方式,帶孩子認識不同家庭的組成,有的人有兩個家,有時跟媽媽住,有時跟爸爸住;
有的人只跟爺爺住;有的人家裡有兩個媽媽;有的人沒有兄弟姐妹。每個人的家都不一樣哦!!
還有這系列我也很推 「故事結局自己選-為自己負責」
這系列是設計成互動式的繪本,劇情走向由孩子來決定,協助孩子從不好的選擇當中學會正確的觀念,主題包含負責任、遵守規定、誠實、自律、處理衝突、控制音量、遵守規則、有禮貌等,四本一冊、共有8本。非常適合學齡前至中低年級兒童閱讀!
引導式故事探索三步驟:先用故事情節引導→由孩子來選擇行動、改變結果→故事反思,最後帶孩子想一想 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不同的結果。
/
#我不要睡覺
這本我完全是為了莫莉入手的! 她就是那種 超級不愛睡覺的小孩!
到了午睡時間,小麥總是哭鬧、生氣、尖叫、大吼大叫,就是不睡覺!讓她的爸爸、媽媽大傷腦筋。有一天下午,爸爸帶她去公園散步,希望她能快快睡著。沒想到公園裡的人聽見小麥不想睡覺,紛紛自願替她午睡,後來整個公園的人居然都睡著了……你猜,最後小麥會睡著嗎?
/
#誰吞了史丹利
這是一本關於海洋環保議題的繪本。一個塑膠袋,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誰吞了史丹利」是由生態專家創作的繪本,用平易近人、繽紛可愛的插畫,訴說海洋與動物的心聲
將海洋垃圾擬人化,讓孩子們與塑膠袋「史丹利」一同經歷跌跌撞撞,看見動物對塑膠袋充滿疑惑,史丹利自己也感到害怕與「身不由己」,到發現危害自然生態的源頭不是垃圾本身,而是製造垃圾的人類,丟棄一個小小的塑膠袋,也可能造成大大的影響。
故事最後還安排了一位人類小孩幫助主角,代表對未來的希望,並為孩子示範幫助海洋的方法,是很值得陪孩子一起讀的繪本哦!
/
#莫莉媽特別推薦
⭐️小兔子學理財套書—獻給孩子的第一套理財書,為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
在兔子國裡,胡蘿蔔就是錢。這套書利用孩子能懂的方式 跟孩子 #談錢,錢是從哪裡來的? 賺來的錢怎麼運用、怎麼做儲蓄規劃、甚至如何捐助需要幫助的人…等重要概念。
⭐️迪士尼雙語繪本系列
利用大人小孩都熱愛且熟悉的迪士尼電影角色改編的雙語繪本,有STEP2、STEP3兩種選擇,可以視孩子的英語能力選讀。由迪士尼知名閱讀書系STEP INTO READING改編,使用淺顯易懂的單字語句,搭配大受歡迎的迪士尼角色,書末還有必懂單字整理,循序漸進地增強孩子們的英語能力。
內文是中英雙語分開的方式,繪本是全英文、最後幾頁才是縮小版的中文,小朋友在閱讀英文時,不會被中文影響,需要的時候又能適時對照! 是很適合初階閱讀的雙語繪本哦! 莫莉非常喜歡這系列,每一本都已經看過好幾輪,特別喜歡雪寶那本😆
⭐️迪士尼幼兒繪本系列
迪士尼系列除了中大童的雙語繪本,也有2歲以上的幼幼繪本哦!!!
這系列的主角是「動物方城市」的茱蒂,每本都是全新獨立的小故事,主題涵蓋生活經驗、成長過程、人際互動等等,很貼近孩子的視角。
雖然說是幼幼繪本,但是我覺得主題也蠻貼近中大童的,像是掉牙齒、學騎腳踏車…等生活經驗,都是莫莉現在的年紀還很感興趣的主題哦!
/
#本團出貨時間
預計6/28開始陸續出貨
貨提早到就會提早安排出貨,若有不方便收貨的時間請備註哦!
#本團運費
本島運費80元(外島100元)
單純訂閱小行星幼兒誌方案 免運(由廠商寄出)
有購買書籍都需要運費80元
#本團客服
客服專線 : 07-3626090
客服信箱 : service@go2buy.tw
LINE ID : @ffw7750y (記得加前面的@)
/
6/16~6/21 年度綜合童書團&小行星幼兒誌
🔺下單網址→ https://gbf.tw/m3alk
✅圖文分享→https://reurl.cc/qgZa00
關 渡 自然公園 學習單 在 YorkPa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鴨洲位於香港的東北部,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是一個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的形狀好像一隻半浮在水面的鴨子,因而命名為「鴨洲」!鴨洲擁有香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島的北部(鴨頭位置)有個海蝕拱,形成了「鴨眼」,是非常受歡迎的地質景點,這也是吸引我們來鴨洲的原因呢!
吉澳與鴨洲相差大約15分鐘的船程,位於大鵬灣以西、沙頭角以東,船灣淡水湖以北,是香港最接近中國大陸的離島,全島面積2.35平方公里,島的形狀有點像相反的英文字母「Z」,彎曲的海岸線可作為天然避風港,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因而得名「吉澳」! 1950年代,吉澳曾是水陸居民聚居的熱鬧島嶼,人口達四千餘人,多以捕魚、耕種及經營商店維生。後期居民陸續移民歐洲和澳洲等國家,現在只剩下大約不到50人居住!來列吉澳,一定要去參觀「吉澳故事館」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到訪百年姻緣樹;登上觀景台欣賞印洲塘面貌;最後記得要品嚐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和客家菜呢!
前往鴨洲和吉澳的交通和路線:
起點:在馬料水的三號梯台乘搭來往馬料水至吉澳與鴨洲的渡輪,船程大約2小時!
船票:來回票$90 (吉澳往馬料水單程票$50)
注意:
-渡輪服務是逢星期六、星期日和公眾假期行駛
-只收現金
船上有導賞員沿途講解
由2020年12月開始至2021年11月期間,實行「R2G地質公園導賞員街渡公眾導賞計劃」,吉澳/鴨洲街渡航線會有R2G地質公園導賞員在船上沿途講解!
有關馬料水至吉澳鴨洲航線時間表:
由馬料水開往吉澳:上午 09:00
到達吉澳停留一陣:上午 10:30(不去鴨洲只去吉澳的乘客可以在這裡上岸)
由吉澳開往鴨洲:上午 10:45
到達鴨洲:上午 11:00(上岸遊覽鴨洲大約1.5小時)
由鴨洲開往吉澳:下午12:30
由吉澳返回馬料水:下午 15:30
到達馬料水:下午17:00
注意:每一站開出時間必需準時上船, 逾時不侯!
預早購票及查詢:可致電2555 9269 / Whatsapp 5540 0002
回程:從馬料水三號梯台下船,步行大約15分鐘至地鐵東鐵線的大學站!
???遊記分享:
https://yorkyorkpau.blogspot.com/2021/04/1.html
#鴨洲 #吉澳 #香港假日離島好去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香港遊影片:
【香港行山好去處】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清景台|屯門出發。回程黃金海岸看日落|懶人行山。最短最快最輕鬆的路線(步行大約20分鐘已經見到大欖涌水塘)
https://youtu.be/pQi8GubP43g
【香港好去處】錦上路。錦田半日遊|大水管。有機農莊。壁畫村|隱世泰國餐廳推介。彷如置身泰國度假
https://youtu.be/Ga0FSfeCNic
【香港好去處】九龍公園?鳥湖|嘩!好多隻Flamingoes ?呀!!!
https://youtu.be/jbcdwW_2OBw
【香港好去處】荃灣光板田村。彩虹樓梯。壁畫|尋找隱世「港版彩虹眷村」(含清晰的步行路線來回不用1小時)
https://youtu.be/4xIJzXyUIBM
【香港離島好去處】坪洲輕鬆行山路線|手指山。東灣。釣魚翁石。大利島|踏上坪洲最高點|飽覽超過180度的海景
https://youtu.be/GPLOfYxC-xo
【香港郊遊靚景好去處】欣澳>鹿頸村>長索|輕鬆超易行路線|浮木。水上木屋。連島沙洲。日落。晚霞
https://youtu.be/hLLkAvItRtc
【香港行山好去處】良田坳峽谷。下白泥日落|路痴行山新手話你知?係咪真係好易行?|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2_4Qx_ImLEY
【香港好去處】烏蛟騰>三椏村|紅葉。竹林。小溪澗。紅樹林。海岸。鄉村|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J3CmF5Dl6Kc
青衣公園紅葉?落羽杉|金黃色的葉子?開始變紅了|最輕鬆的欣賞紅葉路線?
https://youtu.be/Eqz73djNm5M
青衣三枝香|海景。山景。日落景。夜景|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37hle65XDBA
香港仔漁港體驗|浪遊漁港1773|乘坐舢舨船+參觀住家艇+品嚐正宗傳統艇仔粉
https://youtu.be/PFdUAc9OOHA
漫步圍村:元朗錦田吉慶圍
https://youtu.be/vqQvyezzXB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大家訂閱我嘅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YorkPau
Update 住我嘅影片喇!
更多的分享與交流:
l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york.york.freestyle_traveler/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fegoesonfreestyletraveler/
Blog: http://yorkyorkpau.blogspot.com/
關 渡 自然公園 學習單 在 關渡自然公園Guandu Nature Park | Taipei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渡自然公園 Guandu Nature Park, 台北市。 19385 個讚· 1100 人正在談論這個· 30620 個打卡次。 https://gd-park.org.tw │ 大臺北的生物樂園│ 大自然博物館│ 國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