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0] 細說分鏡 Vol.17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39
🖍任何一幅作品,若吸引住你的目光,那是成功的
🖍但又是否能進一步勾起你心中激動與共鳴
🖍這點,我們值得好好的想想
什麼是「好照片」,是一幅值得讓人產生共鳴、深思、富有故事性、代表性的照片嗎? 還是拍出如同現場感受的照片? 還是構圖漂亮讓人賞心悅目? 還是對自己感到滿意就好? 多少個「還是、還是」,都很難說什麼是「好照片」的標準定義,這是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解讀,也是個人追尋的目標…之一吧?
🟥按讚的照片
為了追尋「好照片」的定義,我想多數人會先接觸一種通俗、簡單的說法「一張構圖漂亮,吸引人留意,引起他人有所認同的照片」,就是一張「好照片」,這定義最多人接受,也比較不會有太多爭議,若再以現在通俗一點的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那就是「臉書上獲得許多讚」,就是一種最簡單的認同。
🔹說到這,讓我想到曾經有位學生,來我這裡學習攝影目的,我都會問他「為何想學攝影」,對方回答「想拍出好的照片」,但這個「好的照片」如同前面述說的,非常多討論空間,經過幾次你一言,我一語,終於討論到他想學攝影目的 – 他想要拍的比某個朋友還要好!
雖然我沒看過他朋友的照片,我也不確定我是否能幫助到他到這一步,但我接著問「學到後頭,那要如何…,證明你拍的比你朋友還要好呢?」 還是幾句接連的問答,我們得到了結論 – 我要我的照片獲得的「讚」比他朋友還要多就好,這個答案真是簡單、具體又有力,我們就往這方向一起努力達成。🔹
「一張照片,獲得許多人按讚」,我敢說現今這也是許多人非常在意的一,若是在相同的曝光方式,比如說相同的攝影討論社團,如果你的照片真的拍的不錯,自然能得多很多人按下「讚」以表認同,也許感受不出你的照片意義,但就是讓人喜歡,那個「讚」是直覺的表達,同時非常簡單。
說真的,一張受到很多「讚」的照片真的也不簡單,這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簡單去定義一張「好照片的標準」的方法,比起攝影展投稿,複雜的投稿過程、評審間不一致的標準、主辦單位飽受黑箱作業的批評等等,或許這個臉書上按讚的動作,真的說不定是個最簡單的方法。
🟥按「讚」就是好照片嗎?
按讚的照片,雖然稱不上「好照片唯一標準」,但卻能吸引你目光,並且停留下來多動一下手指、滑鼠按一下讚的動作,能做到這點,至少是個成功的階段,可說是一張照片獲得他人「直覺上」的認同,話雖如此,卻也不是那麼容易達到。
當你滑手機、看臉書過程,平均一個螢幕顯示停留時間會是幾秒? 如果不感興趣的話,大概 1-2 秒間你就往下滑下去,但一張照片若能得到你的目光,再讓你點讚下去,這過程相信至少 2 秒少不了,而有機會讓你進一步去看看照片的故事,或是作者想對你表達的觀點,但先別說這張照片故事是否有趣,作者說上段話也不見得理解,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直覺上」的欣賞感受,喜歡、不喜歡非常明顯。
但不見得直覺上喜歡,你就會去按讚,但至少眼球會停留一會。
在這樣子細微的動作分析,我們…至少可以說達到這樣子的照片,也可說是好照片成功要素之一,若是連讓你停個 2 秒的注意力都沒有,這張照片再有深邃的故事意義,也很難被人用心去體會。
🟥好照片與好構圖
當討論到「好照片」的標準,最大公約數意見都認同,一張好照片不該只是直覺上喜歡而已,它要有故事、代表一些人事物、象徵一些隱含價值等意義,這點是最多人認同的標準,我也認同,而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具體的去做呢?
「參考各式的構圖技巧,並且加以練習」,底下學生這麼表示,你說的很好,確實刻意練習、模仿一些構圖技巧,可以讓一張照片更「吸睛」,但「吸睛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嗎? 我想並不只是如此。
是不是這張照片,本身還是得要含有上面大家的共識 – 有故事、有內容、有感動、有意義,吸睛的照片是否有這種價值嗎? 也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那還有沒有什方式,來讓我們拍出所謂的「好照片」?
好的構圖,是否能更適當的表達故事、富含內容,揭開事物背後隱藏的意義? 嗯,這一點也是許多人討論到好照片可能的標準之一,那從這角度來看,「好構圖與好照片」之間會有一些關聯,我會這麼說:
🔹「構圖是為了說一個故事,而 “構圖技巧” 則是包裝這個故事」🔹
當課堂上談到構圖等話題,我都會這麼跟學生分享這個觀念,雖然無法讓所有人認同,但可說是一個比較聚焦可以定義「好照片」的方法,而且可以具體的練習、追尋。
🟥構圖目的
用一張照片,來訴說一些故事,這是我對於「照片」定義之一,如果一張照片真的能訴說千言萬語,有聲勝無聲,那麼「構圖的追求」就是適當的考量。
🔹該如何決定畫面的範圍、切入的角度,曝光的衡量,光圈大小選擇、快門速度取捨,色溫的決定等等,如何盡可能的搭配得宜,能讓這張照片表達一些觀念也好、意義也好,若能達此程度,那麼我們可以說「構圖技巧」就像是說故事的技巧,好讓我們運用來「拍出一個故事」。🔹
🟥構圖技巧
當你也認同,構圖目的是讓照片 「表達、訴說一個故事」,那麼該如何做到這點? 此時「構圖技巧」就很重要,但掌握構圖技巧,不代表你就運用得宜,就好比你熟知任何棋類的規則 (比如說將棋、暗棋、五子棋、圍棋等等),但不見得下得一手好棋,相同的故事,人人表達方式不同,表達的好讓人意猶未盡,差的表達如同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此時「好的構圖技巧運用」,拍出漂亮的畫面,也就等同於「嫻熟的說故事技巧」,讓一個故事更加精彩,不但一張照片富含故事,也同時更加吸睛,面面俱到,兩全齊美。
🟥構圖、好構圖、好故事
一張再有故事意義的照片,得不到你目光吸引,輕易的在你目光中流失,我想也很難說這張照片為前面提到的「好照片」,再怎麼精采的故事,透過照片加以呈現,而在資訊吸收過程中,了解照片故事之前,還是得先讓一張照片「吸引他人目光」,稍作停留,才能讓人耐得住性子,往下聽聽照片的故事。
🔹如何加以解救這個困境? 那麼「好的構圖技巧運用」,就如同「好的說書技巧」,進而包裝這個故事,能讓相同的故事,得到更多的關注,吸引我們眼球焦點加以停留下來,再花點時間了解照片故事,使一張「好故事的照片」,在每日大量資訊淹沒每個人,在感官麻痺之前,獲得多一點的注意,不致於淹沒在海量的資訊裡,得以浮現出來。🔹
🟥為了構圖而構圖
我感到現在的攝影氛圍,充滿著「為了拍構圖而談構圖」,我是對此有些疑問、好奇,甚至帶點反感。
一張漂亮構圖照片人人喜歡,但為了得到「好看的照片」,因而「為了構圖而構圖」,這點我覺得沒有問題,沒人說照片非得要傳達什麼意義、什麼故事,這也只不過對照片的一項定義與追求而已,又或著縮小範圍,這只是我「個人對照片」所追求的其中一個看法。
我可以了解自己對「照片所追求的目標下個定義」,但不懂的是他人,為了拍出某些構圖而拍照,目的是什麼,因此產生疑問、好奇,但如果他人大聲的說「為了構圖而構圖,是為了拍出吸睛的照片,得到很多人的目光、很多讚,這就是照片目的」,那我也同意這種角度來看待照片的意義,這沒有問題,只是我個人不喜歡這樣子而已。
但前面提到「反感」的原因是,當說好一張富有故事性、寓意性的照片,卻不斷「追求構圖而構圖」拍出「漂亮吸睛的照片」,卻又說不出來這張照片故事是什麼? 寓意在哪裡,這樣子好像有點「本末倒置」的感覺,對此我則感到反感,這就有點像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值得我們好好想想
「構圖一詞讓人又愛又恨」,沒有人能說…誰充份掌握了構圖所有原則,並且永遠運用得宜,但也不會說自己在拍照時不努力試圖構好圖,拍出好看的照片,我們永遠都能拍到漂亮的照片,努力練習構圖技巧,仍能提高這樣子的機會。
🔹不過在追求「構圖技巧」時,我仍比較喜歡採取這樣子的角度去思考「構圖的意義」,是為了表達、訴說一些觀念、故事,揭露出隱藏在事物表面之下事情,而不斷練習「構圖技巧」則是讓照片更加的出色,讓人願意在這張照片多停留一會,多聽聽我想說的照片故事。🔹
人人都有表達對「構圖」「 構圖技巧」「好照片」的定義、關係,沒有誰對誰錯,但我認為總是要有個想法,告訴自己追尋的方向,才能讓自己拍出每一張照片富有生命,並且延續自己攝影的熱情。
我時時將這些心得放在心裡,能否做到則是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不斷努力的方向。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00的網紅Victor W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老師分享新菜色00701股利精選30後,好友們詢問它是有何特性? 我們不道聽塗說,直接到它的官方網站查詢,它是比較偏向於傳產型投資配置。成分股以金融類股佔了大多比例,所以也跟它的定義有關聯在。 金融類股不是王老師喜愛的產業,因為我是從銀行退休的,對於該產業的很多"錢規則"不以為然。加上政府相關的法...
關聯規則定義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單純背單字是很低效率的學習方法(做字彙卡來背更是危險),因為考試的時候,有時候會出詞意或拼寫看起來很像的字詞。
單純背單字,反而會混淆。
我認識的高手,至少都是搞懂字根字首的詞性,能夠透過詞性跟基本規則與字彙組合元素來判斷單字的意思。
如或不然,還有一個累積字彙的方法,好過單純背單字,那就是聯想法。
簡單來說,字彙不能一個個背,要一組組一群群的記。透過詞性的關聯性,將整組詞彙一口氣掌握。
沒有任何詞彙是單獨存在,總是有夥伴(同意/近似)或敵人(反意),會有一群字彙共同處理某個主題。要記憶時,就整群的一起認識。
找出所欲學習的新事物彼此之間的關聯性,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重點。
或者,字彙接龍,自由聯想法也是不錯的方法。這個時候就不是背誦,而是透過聯想,挖掘大腦中原本就沉睡的字彙庫。
總之,千萬不要沒有脈絡的單純背誦單字,不管是外文還是母語。語言都是在某種脈絡下才成立,要透過脈絡來認識理解拆解重組還原...,不要只是死背,更不要相信單純記憶力超群所以很能死背者推薦的背誦法(每個人的死背能力都不同)。
快速掌握知識概念/組塊的祕訣:
1.定義:查找並確認定義
2.關係:概念與其他鄰近/相反概念的關係
3.類型:概念底下的類型(分類)
4.案例:解釋概念的案例
快速熟練新概念的七種方法:
1.情境:幫新概念找一個適合使用的情境
2.檢索:找出其他適合套用新概念的情境
3.練習:反覆回想,串接場景中的概念與鄰近概念
4.覆盤:找出不懂或搞錯的地方,深入了解原因
5.教學:講解給其他人聽
6.寫作:用新習得的概念寫一篇文章
7.圖解:製作心智圖或概念關係圖
8.記憶:使用羅馬宮殿法記憶新概念
打造自動化學習系統
https://zen1976.com/automation_learninghowtolearn/
https://zen1976.com/study-method/
關聯規則定義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神父的鹽
.
今天指揮中心公布疫情上,產生了「校正回歸」的爭議,坦白說,這是無可厚非的.
.
比起這個,台北市長出的餿主意問題可能更大.
.
他把pcr的採檢流程貼了一遍,稱都是中央控管,「沒有什麼地方沒有準確把數字回報中央的問題」,他說「指揮中心每天公布的數字,已經無法反映疫情現況.」.
.
「既然指揮中心的數據,已經不能反映真實疫情,我議改變作法,告訴國人每日快篩陽性的新增個案數,告訴民眾大致的疫情趨勢,而不是幾天前狀況的數字,更不要創造新名詞,把已經很恐慌的民眾弄得暈頭轉向」.
.
這顯然是很嚴重的誤導.照他的邏輯,恐怕台灣以前每天公布的確診數,都不能反映實情了,因為過去的確診數,都是距離採檢日2天左右,國外也多是如此,都是「幾天前狀況的數字」只要日期一致,這根本就不會是個問題.
.
至於「用每日快篩陽性的新增個案數」取代確診數,或者當作確診數,或者不報確診數,只報新增個案數,這才是個大問題,這本質上是一種混淆,國外先進國家應該不會這樣做,用陽性個案得知大致的疫情趨勢,有「陽性率」,例如之前報的萬華陽性率如何云云,陽性個案應該是次級的附加數據,如果把它當成主要數據,甚至去取代實際精準的確診數,這才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
快篩本來就不精準,如果本來就有pcr的精準數字,說他不精準,改用更不精準的快篩陽性個案數,這就像嫌鞋子髒乾脆赤腳走,你覺得一個東西不好,不會用更差的代替,如果只呈現快篩陽性個案數,那面臨的就不會只是「校正回歸」了,還可能是一時「數字突然暴增」、然後「校正消除」的情形.
.
舉例來說,駐美代表處日前檢驗出9人疑似染新冠肺炎,連蕭美琴都被隔離,這就是快篩陽性個案,結果pcr下去以後,是虛驚一場,9名陽性都是陰性,日本機場驗出台灣人有確診的案例,隔幾日做pcr後,也都成為陰性.
.
民眾習慣的確診數,早就是每日觀察疫情的重要指標,並且已經心中建構出認知印象,如果不報確診數,改報陽性個案數,除了爆炸的數字更容易造成恐慌以外,更無助於民眾了解疫情的趨勢,因為我們不會從「改變的那一天」才開始學習了解,新發明的數字更跟以前的結果無從比較,更無關聯,套一句柯文哲常對陳佩琪說的,「缺乏對照組」,這才是「創造怪方法,把已經很恐慌的民眾弄得暈頭轉向」,甚至,「連基礎的認知權都被剝奪」,神父不太明白,柯糞們狂推柯文哲的言論是怎麼回事.
.
在國外,修正過去的數字,使其更加精準,符合現實,這種作法叫
「回填」(backfill),美國也有檢測時間與發布數據的時間落差問題,這發生在突然的爆發,導致檢驗爆量或通報延遲,他們可能放個假都會導致數據報減或暴增.
.
但,無論是在確診數外加增輔助的圖表或資料,或者是同時呈現以「報告日」計算與「採檢日」計算的數字,他們都是以確診數為基礎,增加更多的資訊,而如果像康乃狄克州那樣看採檢日,也是要等報告出來了才「回溯採檢日期」,沒有直接把確診數字或pcr省略的,或者去更改確診數字的定義,由更不精準的數字取代.
.
所以說真的,你覺得菜很難吃,但不用鼓吹吃噴,這是兩碼子事.
.
柯文哲貼的pcr採檢流程,根本沒有解釋任何事情,因為那就是一般承平時期的採檢流程,只是個廢話謬誤,他只解釋了「都是中央負責」,然而,那張圖直接省略了許多事,雖然都是中央控管,但是地方也參與其中,諸如醫院每日採檢,醫院將採檢資料鍵入通報系統,這些都是地方醫院要執行的工作,而地方衛生局也要處理案例的行政通報作業,之所以會造成積案嚴重的問題,確診個案未及上傳通報的資料的問題,是因為要處理台北市疫情爆發衍生的問題,而排擠掉這些中央交付的通報任務.
.
比如,地方衛生局要進行疫調、匡列個案的分流、安置,各大醫院要處理疑似院內感染,進行全院大清查,甚至還得清空床位,光以台大而言,台大要負責雙北地區送來的篩檢個案,協助處理萬華群聚,然後卻爆發院內工務室確診,他們必須停下所有委託篩檢工作,開始採檢自己的院內人員,直到確認沒醫護確診,才開始進行採檢個案還有行政通報工作,光台大,就有數百例的確診個案,「校正回歸」,這很難去責怪基層人員,大量篩檢而造成爆量的案件,才是主因,這也是必然的現象.
.
中央或者地方醫護,為了處理台北市的疫情,防堵破口,各種突發狀況,排擠了採檢和處理案例和通報的時間,柯文哲身為台北市長,明明是被協助的對象,也用到了醫護的人力,更是衛生局的長官,說白了,聯合醫院的院長是誰任命的?總不能你在那邊指揮院長規劃流程,開記者會宣布設置快篩站,而醫院要處理自身疑似院內感染問題,當這些排擠到了確診個案的通報,市長卻跳出來指責這都是中央管的,還發什麼謬論,指控指揮中心的數據不能反映真實狀況,要改規則,只要報快篩陽性數字就好,這般的不知好歹和愚蠢,也要有個限度.
.
台北的疫情,關乎於台灣的疫情,是很難中央與地方一刀切的,地方要做及時的反應,中央要做整體的布局,也要做細部的應變,就怕有地方首長,看到「地方」兩字就開槍,患了被害妄想症,只想著開記者會的風光,標誌自己的功勞,明明是被幫助的對象,也是造成意外的因子之一,遇到問題,卻只想著要切割責任,把鍋都丟在對方身上,有功我享,有過你扛,快篩站的消息我發布就好,爆量的篩檢造成的積案,代價由你承受.
.
陳時中的確應該一肩扛起,畢竟他是總指揮官,要負責各地防疫的責任,這是他的委屈,也是偉大之處,你可以不用一起承擔,你也沒那肩膀,但不用跟著落井下石.
.
另外,柯文哲一直強調台北市有快篩,pcr採檢多了就不只兩天,需要特殊人員和機器,「為了公衛上的需要,使用便宜,不精確,快速的快篩其實是更重要的.」
.
稱「所以當人數多的時候,強制用PCR做確診的人數,其實在公衛上不是很精確,可能要一個新的方法才能更精確的反應.」
.
然後說要用快篩陽性個案數,取代PCR採檢確診數,快篩明明不精確,卻要取代精確的PCR,成為公布數字,而PCR延遲的原因,是因為台北疫情大爆發,所以造成一時短暫延遲現象,而這可以用校正回歸修正過去的數字,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修正過去數字,並不會妨礙今後公布的確診數字.
.
而今天,萬華的青草原快篩站卻要關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
快篩的目的,是要做即時的防堵,快速篩出疑似感染者,然後隔離,減少疫情散播,然後對於疑似感染者做立即的處理安置.
.
對於感染嚴重的地區,快篩是必要的,但是是為了求取它的效用,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信度.
.
萬華這裡多設置快篩站都來不及了,萬華人現在連看醫生都有困難,去快篩站排隊,又怕有群聚感染,當初就有人為了做篩檢跑到花蓮去,做完又回到萬華來,這顯示萬華快篩是不足的,而加強篩檢量能,可以避免民眾跨區移動.
.
現在,一邊喊萬華加油,一邊卻要關閉其中一處快篩站.
.
如果外縣市都把去過萬華,當成一種染疫的足跡,而萬華人本身在萬華,卻不能當作可以快篩的證明,這樣的標準顯然並不公允.
.
而快篩在染疫程度越重的地區,才有信度,應該沒有比萬華值得全面篩檢的地方.
.
不久前,侯友宜才那邊因為喊封城,結果造成搶買物資的人又爆發感染,這回,柯文哲又喊快篩陽性個案取代PCR確診數.
.
這些都是乞丐趕廟公,明明應該顧好的本業沒顧好,卻反過來指揮中央要怎麼做,套句台語說的,「家己揹金斗甕,還替人看風水.」
.
指揮中心要指揮全台,地方指揮官要顧好地方,拿地方首長不懂的外行意見,要取代全台應該怎麼做的專業意見,這都只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和恐慌的轉移焦點而已,光用「快篩陽性個案取代PCR確診數」這件事好了,或許在萬華是準確的,在台北卻是不準的;在台北可能是相對準確的,但如果把高雄、彰化、屏東,快篩陽性個案,都當成主要數據,這就是完全不準確的.
.
過去SARS的例子表明,中央如果和地方不合作,破口就會不斷增加,受害的,只會是人民.
.
什麼叫合作?就是減少口水,互相指責,還有,不要看到黑影就亂開槍,只為了讓對方難做人,只想著卸責和施壓,或者出一些不切實際的主意,那對地方根本沒有好處,這是在防疫,不是在算命.
.
柯文哲前陣子似乎有學會,現在尿性又跑了出來,還是老話一句,你把那些跟中央打嘴砲的時間用來防疫,過去,事情就不會變那麼糟,現在,你有時間在那邊說文解字,還不如真的落實防疫工作,如此,疫情才會轉好,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萬華明天】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關聯規則定義 在 Victor W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王老師分享新菜色00701股利精選30後,好友們詢問它是有何特性?
我們不道聽塗說,直接到它的官方網站查詢,它是比較偏向於傳產型投資配置。成分股以金融類股佔了大多比例,所以也跟它的定義有關聯在。
金融類股不是王老師喜愛的產業,因為我是從銀行退休的,對於該產業的很多"錢規則"不以為然。加上政府相關的法規限制很嚴,導致金融類股漲沒份,跌的話倒是會參一腳的。但也是屬於特許行業,真的發生重大虧損,英明大有為的政府也會出手相挺的。
0056並不是不好,我們要操作它十月份的除息行情,在長達快五個月的等待期中,吃點紅燒牛肉湯餃(包豬肉餡),騙一下肚子也是還不錯的分享。
歡迎訂閱與追蹤我的頻道,請期待今年度課程的開班。
============================================
我的FB:https://www.facebook.com/victor.wang.16
我的理財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5663795525708/?multi_permalinks=691890927902994¬if_id=1547783358511626¬if_t=feedback_reaction_generic
#0056台灣高股息
#00701國泰股利精選30
#樂活大叔施昇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SG8x8Ulpfk/hqdefault.jpg)
關聯規則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僅剩五位名額)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關於「快樂」這個主題。
加州大學的河濱分校,心理學教授索妮亞.柳波莫斯基。她是一位我非常喜歡的心理學者,在我們的有聲書評,也曾經推薦過她的書哦!
她針對「快樂」這件事情,她除了寫了幾本暢銷書之外,她也有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當她歸結了一些,關於人通常會怎麼考慮「快樂的要素」的文獻的時候,她做了一些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收入良好、身體強健、婚姻美滿,以即沒有經歷悲傷或創傷。這些結論,似乎很符合我們一般人的直覺認知。
然而柳波莫斯基,在她進一步的研究之後,她卻發現喔,在最近的一個世紀以來,針對「幸福決定因素」的研究,得到一個普遍性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客觀的情況、人口統計的變相、和生活事件,跟快樂有關聯的。只是我回到一般人的直覺經驗、直覺認知裡,會覺得這些關聯跟快樂,應該要更緊密才對。
但是啊,經過更精細的研究,跟估算之後發現,把這些變量加起來,最多只佔「幸福變量」的8%到15%。
也就是說這些直覺上,會影響我們快樂與否的變項,在實際上,真正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是比我們想像小非常、非常的多。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關鍵因素,會決定我們的快樂呢?其實喔,多數會有幸福感的變量,它是來自於我們「相對比較」下的一個結果。
這個「相對比較」的結果,有一個很經典的問題,就是你想要在1900年代裡,每年賺7萬美金,也就是台幣大概200萬;還是你想要同樣的7萬美金,同樣的200萬台幣,是在現在賺到的?
可能多數人會選擇,我當然要在1900年,就賺到一年有7萬美金啊!
沒有錯,如果回到1900年代,那個時候的美國,每個人的平均年收入,大概是450塊美金而已。所以相對於7萬美金,的確會在1900年裡,讓你過上一個超乎想像的美好生活。
可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我邀請你再細細的深思一下;就算你活在1900年代,每年有7萬美元的一個收入。
但是請你千萬別忘了,在那個年代裡,如果你不小心生病了、不小心要做外科手術;不管你花多少錢,也買不到今天被廣泛使用的局部麻醉劑。
你可能要忍受難以想像的疼痛,去承受這個外科手術。那更不要說1900年代的外科手術水準是如何?再來當你不小心發炎、感冒、生病了,那個年代可是沒有抗生素的。
那如果你想要享受一杯冰涼的飲料,不好意思!那個年代沒有冰箱。你如果覺得天氣很熱,那個年代也不會有冷氣機。
如果你想要快速方便的,聯繫上遠方的朋友;那個年代裡,更不會有現在的電話,更不要說智慧型手機。
所以你仔細想想,當你活在1900年代,就算你有7萬美元的年收入,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就如同你自己想像當中的,可以過上一個爽爽的日子、可以為所欲為嗎?並不是這樣子吧!
而且在進一步來看哦,在1900年代的時候,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7歲。而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可以活到將近80歲。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不妨認真的體會一下;所謂的年收入7萬美元,它是不是得放在今天的「此時此刻」,才會有意義呢?
沒有錯!當我們看待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活在一種「時光錯置」的一個想法裡。你會很嚮往過去,你會覺得如果我在那個年代裡,就有這麼多錢,那該多好!然而事實上,通常都不是如此。
就像有很多人,他可能很不習慣現代的生活、現代的壓力、現代的一切的一切,他很想活回50年前的那個時候。
但是這裡在思維上,就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了。就是啊,他想像當中的50年前,他都只挑選他「想要的」、他「期待的」。
或者在他想像當中,50年前的那個單純、那個相對沒有競爭壓力。可是呢,他卻沒有去想,甚至於他忽略了50年前的落後、50年前相對也沒有機會。
就像是我遇到有些人,總是幻想著哪一天找一塊地,然後來退休,享受好山好水。但是呢,當他真的去享受這個好山、好水的時候,他會很快的發現,真的是好山、好水,而且好無聊啊!
他一整個無聊到不行,而且這份無聊,還引發了他非常嚴重的焦慮。所以你說當你總是在想像「它時它地」,而不是專注在「此時此地」的時候,你覺得這一切的快樂,它是真實的嗎?
可是正因為這樣子的一個「比較心態」,不管是跟過去比,還是跟其他的地方比;如果你沒有覺察這個想法的話,你很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過的就是到哪裡都不快樂、得到什麼也都不滿意,俗稱的「越努力、越挫折」。
所以回到根本,人生「快樂」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或許要過上一個好的人生,我們要有意識的,暫時把「比較」的心情放下來,回到自己的身上。並且要很留意,因為「比較心態」會引發出來的一種直覺性的思維;就是我們很喜歡拿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要去預測未來。
其實「比較」如果換一個向度來想的話,你有沒有發現,如果我們拿「今天」的收入水準,放到「過去」,得到的是一個荒謬,而且我們不想要的結果的話。
那麼反過來,我們拿「過去」的那些工作觀點,放到「現在」,是不是也一樣,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果呢?
講一個你一定聽得懂的,我們是不是常常想像,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它一輩子,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樣的想法它是「工業時代」的想法,那今天的我們早就不在工業時代了;現在這個時代,你還能夠幻想找到一份所謂的「穩定的工作」嗎?
你要知道以現在的產業週期,任何一家公司,他能夠存留在市場上的時間,會比你這一輩子,總體的工作時間來的短,而且短很多啊!
所以當你因為「比較」,而活在一種時空錯置的時候,經常你可能就會活在,所謂的「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的迷思裡。
「終極選項」就是喔,你總是幻想著在你的生涯裡,有一個最好的工作,你必須要找到它;而不是培養自己一些關鍵的素質跟能力,去面對這不確定的未來。
而所謂的「路徑依賴」的迷思,就是有太多人,你可能因為過去學生時代,學的是某一個科系,你就覺得未來就只能做那件事。
又或者是,你覺得過去自己對某個領域、某個產業、自己的先前的工作經驗,是在某一個特定的範疇,你就覺得自己只能繼續的往下走。
「路徑依賴」的想法,很容易讓你坐在金山銀山上很窮,因為你局限了自己的選擇。就像是傳統的電視或電影工作者,當工作機會不斷的消失之後,他就會覺得他要找到另外一家電視台,或者是另外一家電影公司。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有沒有可能把你的影像專業、用影像說話的這個能力提煉出來,你也可以當Youtuber不是嗎?
所以呢,談到這裡,面對人生跟人生的快樂的時候,究竟是我們此時此刻的環境太險惡,讓你沒有辦法快樂、讓你沒有辦法在「相對比較」底下,得到更多的滿足;還是我們的想法,限制了我們自己?
「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是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永遠要提醒自己的兩個陷阱、兩個迷思啊!
那麼在具體上,當我們面對人生的時候,要怎麼樣避免這兩個迷思給我們的影響,並且進一步的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讓你不用再依循任何人的遊戲規則,讓你建立起自己的生態圈,你的快樂由你自己來決定。
關於這個部分的前進,可以好好期待我在7月22號,即將上線的【過好人生學】。
我即將帶給你的學習,並不是空泛的口號,或者是一昧的,只是要你去追求熱情;而是透過很實際的思維引導跟作法前進,讓你一步一步的,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讓你的成就、讓你的快樂,由你自己來定義,而不是透過任何「比較」的結果。因為我們知道,只要你的心裡一開始跟任何事物任、何時空比較,你就已經脫離了「此時此刻」。
我想每個人都會渴望過一個更好的人生,尤其是會關注像我們這樣子學習頻道的你。
也正因為如此,我把多年來面對個案,所談的無數次的「生涯議題」,整理成線上課程;加上我自己生命的實踐跟前進,我相信這是一門為你準備,讓你過一個更好人生的學習機會。
好好期待我們在7月22號正式上線,期盼你的加入;也更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實質的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做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無論是線上課、還是實體課,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6_96-UlZ08/hqdefault.jpg)
關聯規則定義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 Revit 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 Revit 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 3ds Max 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帷幕牆
● 關於帷幕牆
◆ 帷幕牆是貼附至建築結構的任意外牆,且不附帶建築的樓板荷載或屋頂荷載。
◆ 在一般用途中,帷幕牆常定義為包含內嵌玻璃、金屬嵌板或薄石材的普通鋁製外框薄牆。
◆ Revit 帷幕牆類型提供 3 種等級的複雜度
★ 帷幕牆:沒有網格或豎框。此帷幕牆類型沒有關聯的規則。此牆類型提供最大的彈性。
★ 外部玻璃:具有預置網格。如果設定不適用,則可變更網格規則。
★ 店面:具有預置網格和豎框。如果設定不適用,則可變更網格和豎框規則。
● 「建築」頁籤 /「建立」面板 /「牆」下拉式清單 /「結構牆」
● 在類型選取器中,選取帷幕牆類型。
● 依照繪製牆的方式繪製帷幕牆。
◆ 繪製牆:依預設,「線」為作用中狀態。如果想要繞著牆的定位線翻轉牆的方位,請在繪製牆的同時按空格鍵。
◆ 點選線:選取現有線。線可以是模型線或元素的邊緣,如屋頂、帷幕板和其他的牆。
◆ 點選面:選取量體面或一般模型面。一般模型可建立為內建族群或以檔案為基礎的族群。請參閱〈從量體面建立牆〉。若要亮顯量體模型或一般模型上的所有垂直面,請按 Tab。按一下以同時在每個亮顯的面上放置牆。
● 如果需要修改帷幕形式,可用性質修改。
● 變更帷幕牆的方位
● 在平面視圖中放置帷幕牆或選取帷幕牆時,會顯示控制箭頭 。按一下箭頭可翻轉牆的內表面和外表面。
---------------------------------------------------------------------------------------------------------
Revit 2016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vR6fgW
Revit 2016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bit.ly/2vR0b7X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AutoCAD 2015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m6Y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JC-Design網站:http://jc-d.net/
JC-Design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cdesign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JC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oR-AJy8LBo/hqdefault.jpg)
關聯規則定義 在 資料探勘演算法- 關聯規則 - iT 邦幫忙- iThome 的相關結果
關聯規則 的目標是找出資料集中很常共同出現的組合。我們會把這樣的組合稱為「頻繁樣式集(Frequent pattern) 」,組合間的關係稱為「關聯(Associations)」 ... ... <看更多>
關聯規則定義 在 關聯規則 的相關結果
使用關聯規則探勘,您可以在大型交易表格的項目之間探索有趣及有用的關係。您可以使用不同的有趣性測量,來識別相關項目之間的高度規則。 ... <看更多>
關聯規則定義 在 關聯規則學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關聯規則 學習(英語:Association rule learning)是一種在大型資料庫中發現變數之間的有趣性關係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有趣性的量度來辨識資料庫中發現的強規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