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雙魚座19度。這是療癒的時代還是身心靈污染的時代?還是每個人都想當權威的時代?
從2012年海王星進入雙魚座到目前為止,我們記得了什麼事情?印象最深刻、最有感的是什麼?
認識了海王星嗎?還記得海邊幼童的遺體?跨海難民潮?到現在已經進入第九年。九年發生的許多事情我們可能選擇了遺忘。
因為每一件大事都刺激著我們的情感,而且無能為力,沒有感覺、感受,遠離痛苦,漸漸變得麻痺。直到木星引動再次激起「風潮、狂熱」,再次刺激封塵已久的感受。
在初期的海王星,我們因為無法愛而無能為力,但是還是會有惻隱的情感。到現在,因為愛是無力的,恨是空氣。也許討論如何去愛之前需要先認識「恨」。
在很多年前曾經參加一位「大師」的工作坊。在這個工作坊裡感受的是滿滿負面能量。其中一位學員,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在敘述自己的近親冥王星事件,講師並未阻止也未曾用任何方式給予心靈上的安撫。後來大師說了自己的個案經驗,大陸的一位女會員被父親侵犯多年後身心靈受到創傷參加了療癒工作坊,希望在此得到安撫也好、平靜也好甚至療癒。
講師給了一句話,「應該要跟父親先尋求原諒之後與父親和解,才會得到平靜。」
當時的我滿頭問號,我想是沒有慧根無法參透其中的「奧妙」。接著現場的會員仍舊帶著恨意繼續的詛咒她的侵犯對象。這一切都令我相當不舒適。我用我的方法阻止她繼續自我揭露。
上面的故事分好多層面的解讀,無法一一分析。
首先,「和解」,並不是像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般的30秒的橫跨就能完成。
「和解」 並不是我跟父親下跪,跟當事人說聲對不起就叫和解。我是「受害者」如何、又為什麼要對加害者做這樣的和解?和解像是翻山越嶺,如果不是來自於自己的體悟、釋放、是無法做到原諒的。
從體悟、理解、釋放、包容、可能才能到達原諒。原諒不代表和解,僅僅是從原諒到和解都需要時間。
是的,很多人會用前世今生來解釋關係中的業力。其實不用到前世今生,在個人的有生之年就能挖掘出怎樣的「因果」關係。今生的因果不理解,如何理解前世因?如果凡事都要用前世的角度理解,也不過是進入一個換湯不換藥的舊議題、舊生命循環。很多人對因果的詮釋,很宿命、鄉愿。
尤其是強調因果關係,往往用輕巧的題目、輕巧的方式解決當事人沈重的議題。
我經常在一些類似強調關係和解的場合聽到或看到要求當事人對衝突關係的另一方說「對不起」的狀況。我寧可相信是引導師的技術經驗不足吧。因為以為凡事認錯、說對不起就有用的話,人間關係也太容易處理了!
當然,這也跟當事人的自覺、智慧有關。世上沒有任何快速的方式能解決長久的心理議題。
只有當事人不願意正視面對問題核心,抱著駝鳥心態依舊習慣以受害者的角色想得到救贖或是同情。因為受害者是不會得到責難與逞罰。
如果不想改變自己的立場身份,療癒、救贖、身心靈的平靜是不會發生的。
問題是,「慣性受害者」往往很能與這樣的角色相處。同情與愛,現在的人分得清楚嗎?你給的是(得到的是)同情還是愛?
回到工作坊的那位女性參與者。前提是,我參加的學術工作坊,不是團體療癒坊。
是的,她的揭露引起我的反感。這像是有一個人無預警的忽然在我面前衣服扒光讓我看她的赤身露體,外加難看的傷痕。還不停的剝開結痂讓每個傷口流血、流膿。當我將感受文字化之後我想沒有人喜歡。但是,揭露應該是透過個人淨化後才能分享的。抱怨、詛咒不會有任何的正面能量回饋。
最終,沒有人給她任何一句話!
我想她希望引起同理心與同情。她所陳述的事情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事,相信她也已經參加過無數類似的課程,還是沈浸在受害者的世界。在過去也許因此得到安撫、安慰。這次講師有點鼓勵她繼續揭露,在 她揭露完畢後,講師並未「幫她把衣服穿回去」!這是我覺得最糟糕的部分。如果講師不能做到療癒、淨化,就不該讓個人的情緒污染影響現場。講師要做的是保護現場每一個人的能量場不受影響才是。講師沒有做到,這是缺乏專業的。
我並沒有期待講師會處理這樣的情況,因為這是學術工坊,講師不該鼓勵開啟這樣的情況發生,做自己不擅長或自以為擅長的揭露。
如果讓個案做了赤裸的揭露,請溫暖幫她把衣服穿回去,而不是讓她持續赤裸示人。當事人可能不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以及後果是什麼。這是在多年後的現在,我在帶心理占星讀書會中相當小心翼翼處理的部分。(這也讓我想到現在有一些認為自己有占星預測技術者或是以現代心理占星的頭銜,看著個案的星盤用「鐵口直斷」的方式說盤。。。。。占星師是來幫個案解決分析問題,並不是來製造更多的議題。)
一個人能在不熟悉的地方隨時的「自我揭露」,她的恨已經像空氣一樣,不斷的討伐過去的鬼魅。可是鬼魅並不是它要來纏著你,而是你緊緊抓著不放。因為透過鬼魅的陰魂不散,想要得到的是愛與關注,這樣的受害者已經不能稱做受害者我也可以說她已經是被冥府綁架成功的Persephone。
是的,在今天回想起來,這位女性需要的是原生父母的關懷與關愛。她真正恨的不是加害者,而是父母的否認、視而不見、掩蓋。這的確是受傷的身心靈。這位參與者,最終應該和解的對象是自己。我說的還是最後的結果,和解的過程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
很多心靈雞湯文都會說一些看似很有道理,事實上很難做到的事!「放了自己、原諒自己、要愛自己、與別人過不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以上的境界都需要「翻山越嶺」才能做到的而且還要根據每一個人的自覺、智慧情況。
對於我來說,不再相信媒體塑造的「大師」。儘管我不喜歡與會者突然的議題,大師沒有著手的處理,我無法認同。之後不再參加此大師的任何課程。
在長時間的心理方面學習,有關心理議題真的需要「訓練與專業」。即使是團體療癒,引導者都需要相當小心。一個人未淨化的能量會像空汙一樣的污染了他人的能量場。
在療癒場裏不該有「土星」的存在。講師、引導者、是水星的角色,不是權威者或是主導者。
如果需要依附權威者,這也是個人的重要議題。跟關愛有關。
如果這是一個療癒工作坊,我不會參加。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揭露自己或是承受他人揭露的議題。
我們的網路或線上媒體,最常看到的就是名人的自我揭露或是互揭瘡疤,呈現在大眾面前,這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呢?這樣的自我揭露不管視聽大眾的意願網路媒體不斷的放送。受到影響者,失去的是對隱私的自主權被消融瓦解。自我價值,想要得到愛的方式變得扭曲。
這些網紅名人將自己的「靈魂垃圾」往外丟的時候,受聽者,同時就如同地球的大海被塑化污染一樣。當我們內、外不分的時候失去的是「自我防禦」的界線。
這次的新冠病毒出現,突破的是防線。愈不願意建立防線者,受害愈大。如果土星不能成為防禦,就會演變成雙魚座海王星的同路者,不要忘了摩羯座的下半身是魚尾,當土星無法承擔責任時,會選擇逃避、不面對,不一樣的是,會有自認可以信服的理由與藉口可以服眾。
海王星一直都在六分摩羯座、金牛座、對分處女座。海王星展現了它滴水穿石的滲透、消融力量。唯有堅強的土星訓練才能抵擋海王星的消融。
水元素 需要透過土元素淨化。
如果水元素被污染,土元素也會被污染,直到取得最後滲透後的淨水。
家裡如果有用淨水器,最後濾心是被丟棄的。
關愛座 引起的問題 和 討論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舊文】方程是永恆:愛因斯坦
今日係圓周率日、白色情人節,同時亦係愛因斯坦生日。
注:感謝讀者Ka Wa Tsang 指正,狹義相對論可以用於非慣性參考系。我曾在另一文章談及這錯誤,但忘了修改此文。在非慣性參考系使用狹義相對論的結果,是會出現不存在的「偽力」,情況如同離心力一樣。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烏姆(Ulm)。1880年,他隨家人搬到慕尼黑(München)。與一般印象相反,愛因斯坦小時候因為鮮少說出完整句子,父母曾以為他有學習障礙。
愛因斯坦在慕尼讀中學。他非常討厭德國學校著重背誦的教育方式,課堂上總自己思考問題,不專注聽課,所以經常被老師趕出班房。1894年,愛因斯坦15歲,他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1847-1902)在慕尼黑的工廠破產,迫使舉家遷往意大利帕維亞(Pavia),留下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完成中學課程。同年12月,愛因斯坦以精神健康理由讓學校準許他離開,前往帕維亞會合家人。
這次出走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甚至可說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科學發展。
愛因斯坦不懂意大利語,不能在帕維亞上學。他早有準備,前往瑞士德語區蘇黎世(Zürich)投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通常簡稱ETH Zürich)。結果愛因斯坦數學和物理學都考得優異成績,但其他科目如文學、動物學、政治和法語等等卻全部不合格。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給予愛因斯坦一次機會,著他到附近小鎮阿勞(Aarau)去完成中學課程,明年再考。在這段期間,愛因斯坦暫住在斯特・溫特勒教授(Jost Winteler,1846-1929)家中。愛因斯坦很喜歡開明、自由的溫特勒教授一家,利用這一年溫習各科目,更與溫特勒的女兒瑪麗・溫特勒(Marie Winteler,1877-不詳)相戀。
瑞士的教育方式與德國的不相同,並不強調背誦。瑞士學校老師非常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不會以權威自居,這一點與討厭權威的愛因斯坦非常合得來。愛因斯坦曾於寄給溫特勒的信中寫道:「對權威不經思索的尊重,是真理的最大敵人。」[1]他稱自己為世界主義者,不喜歡德國日漸升溫的國家主義。溫特勒教授就幫助愛因斯坦放棄德國國籍,愛因斯坦因而成為了無國籍人士,他很喜歡這個「世界公民」身份。
一年後,愛因斯坦再次投考蘇黎世理工學院。物理、數學當然成績優異,其他科目亦合格,愛因斯坦順利被取錄入讀物理學系。然而,他父親卻期望他進入工程學系,將來繼續家族工廠,因此他們大吵了一場。
愛因斯坦大學時繼續他我行我素的性格,經常逃課去上其他科目的課堂,所以都要他的同學們幫他抄筆記,他才知道考試範圍。加上愛因斯坦以刺激權威為樂,教授們都不喜歡這個又煩又懶的學生,不願意幫他寫好的推薦信,所以他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
在學時,愛因斯坦與物理系唯一一個女同學米列娃・馬利奇(Mileva Marić,1875-1948)相戀。根據膠囊資料顯示,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書信中曾提到他們有個女兒叫麗瑟爾。不過後來他們就再沒提到她,歷史學家估計麗瑟爾出生不久就死於猩紅熱。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1903年結婚,之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子漢斯和二子愛德華。他們最終在1914年分居,1919年離婚。
愛因斯坦於1900年畢業,取得了教學文憑。可是,由於教授們都不喜歡愛因斯坦,他申請大學職位的申請信全都石沉大海。愛因斯坦非常沮喪,以致他父親於1901年寫信給威廉・奧斯特瓦爾德教授(Wilhelm Ostwald,1853-1932,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請求他聘請愛因斯坦當助手,或者至少寫給愛因斯坦鼓勵說話。當愛因斯坦快要連奶粉錢也不夠的時候,他大學時的舊同學格羅斯曼・馬塞爾(Grossmann Marcell,1878-1936)[2]的岳父以人事關係幫他在瑞士專利局找到了一份二級專利員的工作,愛因斯坦才度過難關。
愛因斯坦喜歡在早上就把所有工作做完,利用整個下午在辦公桌上思考物理問題。一個從學生時代就已令他著迷的問題就是:如果他能夠跑得和光一樣快,會看到什麼?
詹士・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的電磁學方程組說明光線就是電磁場的波動,而電磁波亦已被亨里希・赫茲(Heinrich Hertz, 1857-1894)的無線電實驗證明存在。科學家認為,既然光是波動,就跟所有其他波動一樣需要傳播媒介:聲波需要粒子、水波需要水份子,而光需要「以太」才能在宇宙直空中傳播。
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在這之前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早已令科學界困擾多年。著名的邁克遜—莫雷實驗結果與牛頓力學速度相加法則相違背[3]。無論地球公轉到軌道的哪個位置,無論實驗儀器轉向哪個方向,光線都相對以太以同樣秒速30萬公里前進,分毫不差。這就好像下雨時無論向哪個方向跑,雨點總是垂直落在我們的頭頂。難道雨點知道我們跑步方向,故意調整落下角度嗎?
光速不變概念非常革命性。因為光速不變,在我們眼中同時發生的兩件事,其他人看起來卻不一定同時。時間與空間有微妙關係,兩者結合在一起成為時空。當年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問題必然出在馬克士威電磁方程式,但愛因斯坦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我們常識中對「同時」的理解根本有誤。不過,愛因斯坦並非以力學切入這個問題,而是思考一個著名的電磁現象:法拉第電磁感生效應。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指出,移動的帶電粒子會同時產生電場與磁場,靜止的帶電粒子則只會產生電場,沒有磁場。但相對論說宇宙並沒有絕對空間,速度只有相對才有意義。而物理現象必須是唯一的,所以我們就有個問題:究竟有沒有磁場存在?把電磁鐵穿過線圈,我們可以做以下三個實驗:
(一)固定電磁鐵,移動線圈;
(二)固定線圈,移動電磁鐵;
(三)固定線圈及電磁鐵,改變磁場強度。
實驗結果:三個實驗之中都有電流通過線圈,而且數值完全一樣!
我們可以從實驗結果得出甚麼結論?基於完全不同的物理過程,實驗(一)與實驗(二)和(三)得到相同的電流。實驗(一)產生電流的是磁場,而實驗(二)和(三)產生電流的卻是改變的磁場所感生的電場。嚴格來說,實驗(一)的結果並非法拉第定律,因為法拉第定律所指的是磁場感生電場。正是這區別令愛因斯坦得到靈感,他在論文中說這個現象顯示無論是電動力學與力學,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這回事。
愛因斯坦預期相對論會在科學界引起廣泛討論,結果卻是異常安靜。愛因斯坦突然拋棄了物理「常識」,此舉令科學界摸不著頭腦。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1947,1918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可能是唯一一個明白相對論重要性的人,他讀到論文後寫過信去問愛因斯坦解釋清楚一些理論細節,更派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1879-1960,1914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去拜訪愛因斯坦。馮勞厄發現愛因斯坦竟然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瑞士專利局裡的小職員。回家路上,愛因斯坦送給馮勞厄一支雪茄,馮勞厄嫌品質太差,趁愛因斯坦不為意從橋上把雪茄丟了下去。
愛因斯坦導出那舉世聞名的質能關係方程式E=mc2,解釋了放射性同位素輻射能量來源和太陽能量來源。不過愛因斯坦後來在1921年獲頒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非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他應用普朗克的量子論解釋了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並沒有滿足於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慣性坐標系,可是宇宙裡絕大部份坐標系都是非慣性的,例如地球就是個加速中的坐標系。愛因斯坦知道必須找出一個新理論去解釋加速坐標系中的運動定律。他幾乎是獨力地與新發展的數學分支「張量分析」在黑暗之中搏鬥了十年之久,最後才於1915年11月完成廣義相對論。我們已經觀賞過的宇宙大爆炸,都遵守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
愛因斯坦尋找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公式期間,米列娃與愛因斯坦的關已經變得非常惡劣,而且愛因斯坦的母親非常不喜歡他倆的婚姻,米列娃她就在1914年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他們的家柏林,到瑞士去了。與孩子分離使愛因斯坦非常傷心,因為他堅持留在德國做研究。不過,他與後來第二任妻子、表妹愛爾莎・愛因斯坦(Elsa Einstein,1876-1936)[4]的曖昧關係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穿越時間來到了1915年11月底,愛因斯坦就快發現能夠描述整個宇宙的新理論了。狹義相對論裡時空是平的,並且所有慣性坐標系都是等價的。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更廣泛的彎曲時空,它能描述所有坐標系。只要指定一套時空度規、給定能量與物質密度分佈,就能夠計算出時空曲率如何隨時間改變。相對論大師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2008)曾說:「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5]
狹義相對論改正了以往區分時間與空間的常識,而廣義相對論則把萬有引力描述成時空曲率,連光線也會被重力場彎曲,再次顛覆了常識。我們只需要把一組十式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式配合相應時空度規,任何宇宙的過去與未來都能夠計算出來。
當然很多人質疑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因為科學理論必須接受實驗驗證。終於在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882-1944)來到西非畿內亞灣普林要比島(Principe)以日全食觀測結果驗證了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早晨,下著傾盆大雨。幸好到了下午1時30分雨停了,不過還有雲。愛丁頓努力拍攝了許多照片,希望能夠拍到太陽附近的星光偏折。最後結果出來了:在拍得的照片中,有一張與愛因斯坦的預測數值吻合。其實在科學裡,一個證據並不足以支持一個理論,但愛丁頓是個廣義相對論狂熱擁護者,他立即對外公佈廣義相對論已經被證實了。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顯示,宇宙若不是正在收縮就是正在膨脹。我們已經知道,當年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永遠存在,因此他在場方程式裡加入了宇宙常數,用來抵消重力,使宇宙變得平衡,不會擴張也不會收縮。但這樣的宇宙極不穩定,只要非常細微的擾動,宇宙就會膨脹或收縮。就好像把一個保齡球放在筆尖上,理論上保齡球可以停在筆尖上,但只要一點點風就能使保齡球滾下來。
不過,這個常被人說成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大錯誤的宇宙常數,其實的確存在。錯有錯著,歷史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正確,儘管這並非愛因斯坦的原意。1929年,愛德溫・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發現星系正在遠離地球,而且越遙遠的星系後退的速度就越快。這只能有兩個解釋:要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要麼宇宙正在膨脹。當愛因斯坦知道哈勃的發現後,他後悔在廣義相對論方程式裡加入了人為的宇宙常數[6]。
今天,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不單正在膨脹,而且膨脹正在加速。暗能量、或者宇宙常數,因而在上世紀末重新復活。一個正在加速膨脹的宇宙,比一個靜止的宇宙需要更巨大的宇宙常數。而且事實上,即使有宇宙常數,宇宙亦不可能靜止。
愛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擔心納粹德國會製造出原子彈,所以他曾寫信致羅斯福總統要求美國搶先研究製造原子彈。到戰後才發現,當時的德國根本無法造出原子彈,因為大多數的科學家已經被希特拉趕走了。那天早上,當愛因斯坦聽到原子彈已經把日本廣島夷為平地,他就呆坐在家,久久未能平復心情。從此以後,愛因斯坦極力主張廢除核武,導致他被50年代著名的FBI胡佛探長(John Edgar Hoover,1895-1972)認為他是共產黨間諜。理所當然,胡佛始終無法找到任何證據捉拿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因以普朗克的光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電效應論文證明了光同時是波動和粒子,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不過,儘管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所有預測都未曾出錯,兩者卻互不相容。現在的科學家十分清楚:要不是量子力學是錯的、或廣義相對論是錯的、或兩者都是錯的。
愛因斯坦於1923年7月11號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Nordic Assembly of Naturalists會講上講了他的諾貝爾獎講座。雖然他得到的是1921年諾貝爾獎,可是因為諾貝爾奬委員會認為在1921年的提名名單中沒有人能夠得獎,跟據規則該年度之獎項順延至下一年頒發,所以愛因斯坦實際於1922年得到1921年的諾貝爾獎。而由於在192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時愛因斯坦正在遠東旅行,直到1923年愛因斯坦才在哥德堡講出他的諾貝爾奬講座。順帶一提,愛因斯坦獲頒諾貝爾獎不久之前,他正在香港。
愛因斯坦雖然有份為量子力學打下基礎,後來卻變得不相信量子力學,例如他與兩個物理學家共同提出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7]就是為了推翻量子力學的。可是,科學家後來發現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的假設「局域性」是錯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是「局域」的,只有無限接近的兩個點才能有因果關係,因此推翻了牛頓重力理論中的「超距作用」。但量子力學卻說,兩個相距非常遠的粒子也能夠互相影響,因此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假設是不相容的。
愛因斯坦一生都在尋找量子力學的錯處,結果是一個都找不到。他晚年一直在研究統一場論,希望統一電磁力和重力。不過,在他死前,人類並不知道除電磁力和重力以外還有強核力和弱核力。所以愛因斯坦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進行統一場論的研究,歷史注定要他失敗。
愛因斯坦一生對金錢、物質、名譽等不感興趣,他喜愛的東西大概可說只有物理和女人。他希望找出大自然的終極奧秘,並以優美、永恆不變的數學方程式表達出來。愛因斯坦覺得「政治只是一時,方程式卻是永恆。」[8]愛因斯坦聲稱自己並不擅長政治,但他在一生中卻經常對種族平等、世界和平等政治大議題作公開演講。因此他也引來許多人對他的政治立場表達不滿。
當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統哈伊姆・魏茲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於1952年逝世時,以色列官方曾邀請愛因斯坦擔任第二任總統。最後,愛因斯坦寫了一封回信感謝並婉拒。
1955年4月18號,愛因斯坦在撰寫祝賀以色列建國七週年的講稿中途逝世。他生前堅拒以人工方法勉強延長生命,他說:「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
關愛座 引起的問題 和 討論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V媽碎碎唸】
上個禮拜在學校的家長社群裡有一場宇宙短的小型碎唸, 其中有一位媽媽問了一個問題,我當場回答了一部份,但後來這問題卻在我的腦子裡轉了一整天;這題目是:『當我們帶孩子在路上時,若遇上了很奇怪的人,例如一群似乎不太友善的青少年、怪怪阿北時,要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例如教他們不要看、離遠一點..免得有危險...等等...』在那當下,我用了一個故事回答了這問題~
在我小的時候,總是坐在媽媽的摩托車後面,抱著媽媽的腰、耳朵聽她說話、鼻子聞著媽媽的味道、眼睛到處看呀看,如果前方路邊有遇到辦喪事的人家,我的媽媽總是會趕緊提醒我:『把頭轉過去,不要看!』我知道媽媽在保護我,但媽媽的態度卻在當時小小的我的心裡種下對死亡或喪事一種莫名的恐懼。大一大二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我走在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的馬路上,突然間看到前方有一戶人家的門前擺著兩大座啤酒堆成的塔,從沒看過啤酒塔的我覺得好酷,興奮往前仔細看一下啤酒塔的堆法,不料卻在轉頭之際與啤酒塔「主人」的照片四眼相望,我記得那時的恐懼像團黑霧緊緊的包住我、直把我往陰森的湖底拉...我記得當時的不舒服感持續了好久,讓我有好幾天的時間睡覺做惡夢、拉肚子、精神不濟、幻想鬼神出沒等等,後來,媽媽告訴我是被煞氣煞到,靠了多次的收驚儀式才回復正常;我常想,如果小時候,我被教導用另外一種方式看見死亡,例如用祝福的心去面對那戶人家、那位離去的天使,我會不會在大學那次乍見照片的當下時,不會如此的害怕。到底,當時大學的我為什麼會有後面那幾天的身體不適?是外在煞氣影響了我的身體?還是被自我內心的未知的恐懼所障蓋?現在,當媽以後,因為宗教的關係,我和爸爸在死亡的議題上,總是很坦然的和孩子們討論並給予祝福,孩子們經過喪家或墓園時,自然也就不會有誤植在小小內心裡的恐懼種子恣意攫住情緒了。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到底是怪怪阿北或群聚的漂撇青少年真的很危險?還是因為媽媽內心,有著既定的成見所產生的恐懼導致危險?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小,我們大人到底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是恐懼、提醒孩子務必要小心遠離?是皺眉、覺得他們一定會鬧事?還是祝福、尊重?當我們習慣性的為某種行為的人貼上標籤或因恐懼而產生批判厭惡等不好的念頭時,其實也會產生了一股批判厭惡害怕等負面的力量,投射到這個空間、讓對方感受到,而這些厭惡心、恐懼心、批判心等等,不但無法改善對方行為,也很容易引起對方的生氣與不滿,因為我們的心念而助長了這些負面能量,當然這些負面能量傳遞給對方之後,就更容易造成對方的負面行為,這些負面行為就直接澆灌了你內心的恐懼種子...這些負面循環就更加強你內心的負面心念;這些.........是我們要傳遞給我們下一代的禮物嗎?我們可以試著送祝福和關愛給對方嗎?
或許,當看到群聚的青少年哥哥們時,可以很尊重的祝福他們的愉快心情,若我們的孩子大一點,也能討論一些群聚的問題,例如開心時說話的音量是否會打擾到別人、或是群聚時喝的飲料瓶要記得隨手收拾帶走等等;當看到所謂的怪怪阿北時,如果是無家可歸那一類的阿北,或許可以買點小食物送給他、或是內心祝福阿北找到可以遮風避雨的家;如果是行為舉止怪異的阿北,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去深入了解或協助時,在沒有危險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若無其事的從身邊走過,孩子或許會好奇,但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阿北可能需要某方面的協助,但我們不要盯著人家避免讓阿北不舒服。
面對別人不同、特異的樣子或行為時,我們先觀照到自己為什麼會有恐懼或是批判等心念,試著送祝福和關愛給對方,即使我們和孩子不打擾對方、要繞道而行,也是帶著滿滿的尊重、愛與祝福,我相信,世界會因為這樣一點點不同的改變,而開始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
----------------------
(V媽碎碎唸-最專業的親職教養講座)
秋季唉唉故事巡迴講座:https://goo.gl/06Xbhd
冬季感官巡迴講座:https://goo.gl/aGVTjP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
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專頁按下 "讚" 並於追蹤選項內選擇 "搶先看",感謝!
關愛座 引起的問題 和 討論 在 它還應該被保留嗎?】... -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月25日,有網民表示坐地鐵時看到一家人上車,約幼稚園的弟弟衝向關愛座坐下,約小學二年級的哥哥立刻大聲說:「喂! ... 端傳媒曾就這些問題有所討論:https://bi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