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傳承石頭屋 #加上水泥不對嗎?
說到石頭屋,要先談起這幾年開始受到大家關注的議題:土地正義。已經住上7、8代上百年的居民們,這幾年面臨到被財團驅趕的命運,早年因為國民政府來台後開放土地登記,馬崗許多土地被部分人士搶先登記,隨後當台灣觀光產業興起,再轉手賣給財團做開發。許多沒有登記的原住戶,即使已經住上幾十年,也都有繳納地租給地主,但賣地時並沒有被告知。這個法律上的瑕疵漏洞,就在2018年時,被財團以:你們家不是你們家(收到土地收回通知書),而需要拆遷。
但石頭屋極具歷史價值,當地住戶也開始為自己爭取權益,期望爭取馬崗漁村聚落保存,但因為很多建物材料隨著時代演進,不完全是以100%石頭屋的工法與形式,結合了部分現代化技術,因此無法登錄為文化資產。居民也隨之改變策略,申請單一建物保存為歷史建築。
2019年甫成立的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結合了馬崗、鄰近卯澳在地居民與關心此議題的民眾,除了保存推廣這裡的漁村文化,也積極協助居民們申請歷史建築、與政府和財團斡旋。
在地居民們所居住的原生石頭屋,一般以海邊、山上滾落之砂岩、咾咕石建成,分成亂石砌、人字砌、平行砌。馬崗又以亂石砌居多,面對海洋處跟現在建築不同,不會採用「海景第一排」而大開落地窗,取而代之是唯一一個頭大小的觀浪窗,用以觀察海況,而正門多半設置在非面海處,這是因為這裡風、浪極大,特別是東北角的東北季風更是讓一般建築難以招架。
為了保護建物,往往石頭屋外圍會再建築防浪外牆,又或是將房屋蓋在林投樹後,以此防風防浪。在馬崗有個特色是,整個村子的街道名全部都是馬崗街,所以門牌號碼跟市區較為不同,不是一條路連號,主要是房屋大都沿地形而建,自然也就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
石頭屋建築結構非常厚實,可達60公分,因為更重要的是每年要面對強勁的颱風,站在裡面是聽不到海浪聲的,可見其厚度。而屋頂在早期是用茅草,後來改用油毛氈,現在則是紅瓦、水泥瓦或是鐵皮。
辨識石頭屋的最佳方式就是:斜屋頂,窗戶較小,而保留較完整的石頭屋,可以看到四個角落採用平行砌,這種技法最為最堅固,而牆壁中間採亂石砌,上方石頭間會留縫隙通風。
途中我們經過一間石頭屋,聽導覽老師說,這棟屋子產權較複雜,如今已被財團買走,而住戶是一位老人家,近幾年過世了,目前後代還無法(或不確定)要如何處理房屋。
我們進走進了馬崗大戶江家阿嬤的庭院,可以看見隨時代演進,石頭屋剝落嚴重,但也因此會用水泥補外層,保護家的做法確也造成了這裡的建築無法成為文化資產。這一點也非常值得人們思考,當我們面對人們所居住的歷史建築時,究竟是要保留原樣,還是應該因應人們的生活而有所調整?
#當人潮出現 #乘載成為課題
鄰近馬崗的卯澳,以卯澳灣為主要區域,儘管外面波濤洶湧,但在海灣內確是風平浪靜。也因此卯澳這裡相對較多遊客來玩水,自然而然也就開了數家餐廳,包括意外爆紅的小卷米粉。
在台灣北海岸、東北角乃至宜蘭一代,「澳」是常見指小海灣的地名,如卯澳、蘇澳、南方澳,但到中南部就不太會看到這個用字,也是一件趣事。
卯澳也保留了數間的石頭屋,其中又以吳家的保存最為特別,曾經因為漁業而富有、蓋起兩層樓的大厝,如今只剩四面牆壁,屋頂已不在,牆壁上還可見早年保留的槍孔,據說是為了打土匪用的。
因為遊客較多,卯澳相對熱鬧繁華,更可以看見重機車隊、遊覽車的數量比起馬崗更多了些,不難想像當卯澳或是馬崗逐漸為人所知之後,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觀光業興起後,地方生態、環境、社區、文化所能乘載的程度。這也是在永續議題中,最為人所掙扎的課題,當文化環境永續時,又要如何同時兼顧經濟永續;當經濟模式永續時,又要如何兼顧文化與環境永續。
看著在地導覽老師、發展協會積極的保存海女文化、傳承故事,一切一定會有最好的安排的。
.
全文刊載在樹冠生活|https://bit.ly/3obKXUF
照片攝於|馬崗記憶生活館—「石石在在展」
.
加入會員即可優先收到島內誌電子報。
加入會員|https://bit.ly/3o9t88M
06/30前加入會員,即贈100元首購金。
#永續旅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21103台視 新聞大追擊 實價登錄季總檢 影片網址part 1→http://youtu.be/kZdKt0tdVWI 影片網址part 2→http://youtu.be/u68wJOTfT4Y 影片網址part 3→http://youtu.be/I2Mv6RAs1F8 影片網址part 4...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台南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Re: [閒談] 申請門牌地址的問題- 看板PublicServ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門牌號碼不好, 可換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我的新北市- 新式門牌引發爭議,市民的心聲小編聽到了 的評價
- 關於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你家的門牌號尾數是幾?風水大師爆料:是這3個數字的 的評價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線三的心情抒發
「今天一樣三顆荷包蛋嗎?」
最近大夜班結束後都會跑健身房,
為了補充蛋白質,運動後都會來這家早餐店,
距離我的租屋處才相隔一個巷口。
餐點沒有說很好吃,但價格倒很實惠,
老闆娘看上去佈滿皺紋的笑臉格外親切,
等她煎蛋的時候,我便拾起旁邊的掃帚,
稍微打掃一下附近的環境、掃掃地上的菸蒂。
與其說早餐店,其實是鐵皮屋搭建的微廢墟,
搬來這個社區一年多,只有兩次早餐店歇業,
歇業前一天還笑著說明天要去宜蘭辦事情,
深怕我隔天來了卻撲了個空。
「那個鍋爐瓦斯幫我關一下,差不多煮好了。」
老闆娘透過煎臺對著掃地的我比劃著。
喂,我現在是工讀生嗎?
苦笑的我,乖乖地依照指示把火關掉。
「我以為禮拜天你會休息欸阿姨。」
我疑惑,一邊把煮沸的紅茶倒進大鍋子放涼,
「反正我也沒什麼事、也沒什麼朋友,」
阿姨不改一貫的瞇瞇眼,笑著自嘲:
「不開店也不知道要幹嘛,就每天開店啊。」
「不是啊,總是要休息吧!」我詫異,
「不會啦,反正累了我就貼一下,很方便。」
阿姨指著鐵皮屋裡面一張老舊的躺椅,
「反正我每天睡醒就工作,累了就休息。」
原來鐵皮屋不只是早餐店,更是阿姨的家啊。
「對了,能不能問你一個問題?」
阿姨發現我是警察後,常被當成google小姐。
「那個…我有個朋友最近要假釋出獄了,」
阿姨一改常態,手部很熟練地翻著煎臺的肉,
眼神卻怯生生地不敢與我接觸,
「就是那個,電子腳鐐,是你們來安裝嗎?」
「蛤???」這個話題太跳痛,我有聽沒有懂。
阿姨說她有個朋友最近準備假釋出獄,
收到某單位來電通知,假釋期間要戴電子腳鐐,
向阿姨確認了住址,說要到她家安裝接收器。
「我想說我戶籍地原本在宜蘭,人在台北」
「這個攤也是租的,百般哀求才讓我入籍」
「但這裡又沒有門牌號碼,常常收不到信…」
「電子腳鐐不是性犯罪的才要配戴嗎…」
我自言自語,阿姨眼神黯淡了些,點頭稱是。
我一邊思索著,一邊看著她滋滋的壓著肉餅,
嘴裡念著,她朋友出獄後不知道有哪裡可以去,
有什麼工作可以做、甚至不曉得哪有容身之處。
「既然是朋友,為什麼安裝接收器在你家啊?」
我突破盲點,為一個朋友擔心到兩肋插刀,
怎麼想都不太符合常理吧?
阿姨有些扭捏、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就…我兒子啦,但我們早就斷絕關係了,」
「賭博欠了幾千萬,氣死他老子,剩下我,」
「還跟他朋友一起合謀強暴女高中生,」
「這種敗類不要也罷。」
查了一下電子腳鐐是由地檢署觀護人核發的,
畢竟我從警至今尚未遇過類似的案件,
怕自己思慮不周全、誤導而影響她的權益,
上網將所轄派出所的電話查了抄給她後,
幫忙她把騎樓的桌子用抹布擦了一遍,
就拎著我的早餐回家了。
一個煎臺,兩隻鍋鏟,三顆荷包蛋,
一年365天日日營業、沒有打烊過,
打烊後就睡在早餐店裡面的地鋪躺椅,
沒什麼朋友,不開店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所以就開了一家從來不打烊的早餐店。
我好像知道阿姨是去宜蘭辦什麼事情了。
有時候,簡單的事物反而很美好,
因為不知道這些事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背負著什麼樣的辛酸。
或是一個嘴裡喊著不想要,
卻還是擔心得要死的兒子。
#我寫他們的故事
#他們過自己的人生
#一線三的日常
#傳統早餐
Photo by 一線三
Written by 一線三
Post by M編
延伸閱讀:
電子腳鐐揭密!
https://reurl.cc/R1O1zG
誰要戴電子腳鐐?
https://reurl.cc/7ojodl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台南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南有很多地下道,你都有走過嗎?其中最特殊的或許就是最近在整修的東寧地下道了吧。
東寧地下道是台南市區內最長的地下道,也是唯二不是因為上頭有鐵路通過而設立的地下道(另外一個是南區的華南地下道,因保障台南機場飛機起降安全而設立)。
至於為什麼明明沒有鐵路通過,卻要設立一個又彎又長的地下道呢?這就要從東寧路的故事開始說起。
東寧路,最早最早並不像今天的東寧路那麼長,可以從民族路一直通到後甲圓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50年代,政府根據日治時期的規劃開闢了計畫中的三等六號道路,這也是台南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東寧路這個名稱。
不過當時的東寧路很窄也很短,十幾公尺寬而已,起初只從勝利路開闢到大約現在長榮路口的位置(那時還沒有長榮路,長榮路還只是條小巷子),後來才慢慢開闢至現在的林森路口。剛開闢的東寧路周遭也不太熱鬧,北側除了台南一中游泳池之外,大部分是成大教職員工的宿舍,靠近林森路口則有空軍軍眷宿舍「崇誨新村」。
直到1980年代,東寧路整個改頭換面。東寧路拓寬為20公尺寬的道路,東側延伸到了後甲圓環,西側則開闢了東寧地下道連接四維街(現在的民族路四維地下道),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講了這麼多,所以到底為什麼要開闢這條地下道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由於東寧路整條開通後,比南側的東門路、裕農路更接近市中心,必然會成為連接台南市東西向的重要道路,而若能與鐵路西側的道路貫通連接,勢必更能提升效益,也因此有了讓東寧路連接至四維街(現在的民族路四維地下道)的想法。
不過這中間出現了一個障礙,那就是早就在1963年創立的博愛國小,為了不分割博愛國小的校地,因此市府便決定採用地下道的方式,連接東寧路與四維街兩端,最終於1984年正式完工啟用,並取名為東寧地下道,整條東寧路也終於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過,為什麼過了勝利路的東寧路叫做「東寧路西段」,原因就是上面所說的,因為東寧路其實一開始就是從勝利路開始開闢的,門牌號碼也早就定好了,為了不打亂編排,因此新開闢的東寧路路段才會叫做「東寧路西段」。至於「大學路西段」也是差不多的道理,算是台南眾多路名中兩個特殊的案例。
東寧路經過長久的發展,已經是台南相當重要的一條道路,整條路也因人車來往眾多,商業活動興盛。你曾經想過關於這些道路過去的小故事嗎?下次經過東寧地下道不妨好好體會一下XD
.
#台南路名編排其實很特殊也很有趣
#希望大家有吸收到新知
.
更多廢文與新店資訊請看台南式IG
instagram.com/tainan_style/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21103台視 新聞大追擊 實價登錄季總檢
影片網址part 1→http://youtu.be/kZdKt0tdVWI
影片網址part 2→http://youtu.be/u68wJOTfT4Y
影片網址part 3→http://youtu.be/I2Mv6RAs1F8
影片網址part 4→http://youtu.be/6AOCB6C0ztY
影片網址part 5→http://youtu.be/Z01-UvZfQHs
非常極度感謝、感恩台視《新聞大追擊》給我這個機會,非常感謝記者「黃毓棻」,還有主持人「姚佳倩」發我這個通告,不僅是賺外快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上這一次的談話性節目,對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唷!
因為過去我曾經上過《新聞挖挖哇》、《富郁向錢衝》、《從台灣看全球》,都是講一些比較個人的狀況,或者是區域的房市概況,而這一次是首次上節目談比較大、比較廣的【實價登錄】議題,因此小弟我可是猛做功課呢!不曉得我表現得如何?請大家給我打分數唷!
另外,請台灣房屋的高層、長官們諒解、包容我沒有以台灣房屋房仲業者的身分曝光,因為我深怕我「講不好」、「講錯」或是某幾段「不適合」以房仲公司代表的身分講,因此,原諒我沒有打橘領帶,如果我這一次得到的回應普遍來講算是正面的,我想我下次就會比較有勇氣敢代表公司了。
part 1 實價登錄系統的缺失有哪些?
簡單講就是政府已經把箭射出去了,然後才開始畫靶,因此才會一團亂,政府官員忙翻天!實價登錄的缺失有很多,當然我們也希望政府儘早改善,加油。......↓
1.一開始當機問題嚴重,長達將近4~5天當機,因為流量很大,又怕再次當機,現在上去查詢,每次限時5分鐘,時間一到,又得再休息5分鐘,然後才可以繼續查詢,另外,既然是普羅大眾都可以去查詢,需要驗證碼幹嘛?應該是不需要多這一道無聊手續吧?
2.公佈只有全國總數的一半,50%,當初政府說剔除最高3%與最低3%,也就是說應該要有94%公布率,結果台北市最低,只有28%,萬華只有10%是被揭露出來的。問了台北市也問過內政部,台北市政府說交了80%的資料出去給內政部,台北市8月份買賣移轉動數,成交量是3317戶,台北市政府至少交了2500戶出去,結果2500戶到了內政部之後,只剩下919戶。表示只有28%的揭露率。
金門縣8月份成交8間,實價登錄公布4間;澎湖縣成交18間,實價登錄只公布9間;公布的資料也有1、2、7月的資料唷!可能1月2月就買賣了,但是拖到7月8月才登記,「私契訂約」日期因素。所以實際上八月份公布的有效資料,精確度比28%更低!
PS陰謀論:揭露28%,是刻意選「偏低」「偏跌」的價格出來登錄/揭露嗎?聽說地政科的人員們被台北市的房價嚇到了!傳聞他們真得很意外並懷疑「台北市的房價真的有那麼高嗎?」所以目前正在著手調查,才會公佈率這麼低。
3.原本是說門牌號碼1~50號,結果登錄剛上線,一開始是1~100號,後來才又改成1~50號,縮小範圍。
4.「單價」登錄錯得離譜!地政士(代書們)要打屁股了,因為登錄這樣的「單價」會給大眾錯誤的資訊唷!登錄的資訊有非常多「總價」除以「房+車=總坪數」,所以單價都被算太低了!希望內政部可以把真正的單價算清楚。
5.外國都是今天確定交屋,明天就可以上網查詢了,而我們,現在還是公布2個月前的行情。這樣時間差,希望政府可以縮短,以方便提供民眾更精準、更即時的資料做參考。
6.區段化希望能縮更小,甚至朝向「"去"去段化」、「完全識別化」邁進。因為別說是隔壁戶了,同一棟大樓的單價行情最高都有可能落差到20萬,「低樓層+樓下是廟宇+毛胚+採光面朝高架捷運」PK「高樓樓高檔裝潢+景觀」價格是不是差很多?美國是如此注重隱私權的國家,美國都是全完資訊公開透明,所以,為了促進房市更加健全,就麻煩政府乾脆完全公開透明化房價吧!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5780594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ZdKt0tdVWI/hqdefault.jpg)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門牌號碼不好, 可換嗎?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國門牌是單號一邊雙號一邊~ 所以44 號可改42-1號(43是在對面) 並不是所有號碼都可以改但後面是4的是可以申請改號(法律上是許可的) ... <看更多>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我的新北市- 新式門牌引發爭議,市民的心聲小編聽到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可以 尊重市民“真心”聽聽民眾的想法才是真的,可以嗎侯市長 ... 以如此顏色來設計門牌,則若是有藍白色盲的民眾,除了號碼能夠辨識,【路名】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團的 ... ... <看更多>
門牌號碼可以改嗎 在 Re: [閒談] 申請門牌地址的問題- 看板PublicServ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dokutenshi (好吃不如嫂子)》之銘言:
先說明一下
現在的門牌法規是各縣市自行訂定
所以外縣市作法只能當參考......
身為一個小小的鄉下戶政門牌承辦
其實也是常常會遇到門牌同號的問題
門牌同號的原因不外乎
兄弟分家自建新房還共用原本舊有門牌
跟早期沒有電腦建檔的人工錯誤
例如最早的時候★跟◇中間是一大片空地
兩家來申請的時間不一(也有可能都沒申請 囧rz)
承辦人員沒有仔細翻找簿冊的話
就有可能編釘同一個號碼
然後好笑的是
絕大多數都不希望改自己的門牌
而是要求別人改= ="
所以幾乎都不了了之
面對上面的問題
唯一能解套的就是門牌整編
大家一起改XDD
只是現在民意高漲
尤其是鄉下民眾怕麻煩
幾乎都不同意整編
而好不容易辦理完整編
又有人出來跳腳
鬧上新聞版面或是打行政訴訟
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T.T
: 查了一下這好像是屬於戶政事務所的工作內容,所以就來公務員版這裡請教一下
: 希望沒有跑錯版才對XD
: 由於小弟目前在擔任郵差,然後在投信的時候常會遇到底下這種狀況
: 狀況一:
: 比方說某戶的地址是「XX市□□區OO路100號」好了
: 實際到了當地之後,才發現同一塊地上那邊可能住了好幾戶
: 有姓黃的、姓顏的、姓沈的,所有人都共用這個地址
: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整信的時候看到同一個地址就都捆成一把
: 直接往信箱塞進去省事
: 不過有時候要去叫住戶出來領掛號的時候,就會聽到類似於底下的抱怨
: 「我們這間都是姓黃的,旁邊那間才是姓沈的,麻煩以後把信分開放不要混在一起丟」
: 這時候聽完他們的抱怨,就覺得很納悶又好笑
: 你們要分成好幾戶是個人自由,但是共用一個地址,而且現場也只有一個信箱
: 那我當然優先往信箱裡面投,至於信要怎麼分那就是你們自己的問題
: 等回到局裡去問師父或前輩的時候,才知道說那一個地址其實住的全都是同一家親戚
: 這時候我也就心裡有個底了,十之八九是他們彼此鬧不合所以才會分開住
: 可是說也好笑,我聽完抱怨後也曾經跟他們建議
: 「既然你們共用同一個住址,那我當然是把信都捆在一起才好作業
: 你要是不想混信的話,可以去申請一個自用的門牌號碼啊」
: 他們聽完也只是說會去問要怎麼申請,然後過幾個禮拜再回去那邊送信還是老樣子(X
: 狀況二:
: 也是跟上面有點類似,只是這次變成了同一條路上的前後段共用一個地址
: ★〇●☆◇■ ←用圖案代表房子
: 然後★跟◇兩間都共用30號這個地址,一樣分成一家姓柳,另一家姓石的
: 等到哪天去姓柳的地方送掛號時,又出來一個住戶抱怨說我都把信混在一起
: 姓石的又不住他們那裡,這樣會造成他們的困擾
: 啊怎麼你們自己當住戶的,能夠忍受一個地址跟別人共用幾十年都不換
: 今天如果一整個月過去,連最基本的水電帳單都沒收到的話,難道都不會覺得有問題?
: 況且戶籍資料電腦化也已經實施好幾年了,為什麼戶政事務所那邊還能給過?
: 正常來說,如果同一個地址卻有兩個不同住戶登記的話
: 不是應該在審核的時候就會發現,避免共用的情況發生才對嗎?
: 還是我今天真的吃飽太閒,看到對面住戶的門牌號碼「54巷87-168號」覺得很有梗
: 就自己去找業者訂做一個同樣地址的門牌掛在我家門口,這樣也沒有問題?
: 雖然我在這裡抱怨歸抱怨,不過這大概也是師傅他們送信幾十年下來的積非成是啦
: 我這個後進的菜鳥也不方便多說什麼,只能乖乖照著區分就是了(X
: 所以回歸正題,像這種門牌地址和他人共用的情況
: 是因為如果申請了新的號碼,就有可能會被政府另外課徵住宅稅或地價稅之類的考量嗎?
: 「反正我不去申請新號,等到通知單寄來要報稅了,自然也會有人去處理
: 那我幹嘛自討沒趣還要多花錢?當然是裝死混過去啊」
: 雖然不想多加揣測,難不成就真的是這樣的鳥原因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79.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Servan/M.1614386361.A.A1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