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斗夜空的自白】
要批評人很容易,但當自己置身其中,或許就不同講法了!
「你行唔到路啫!唔駛咁灰喎!買部輪椅囉!綜援免費添喎!再唔係買部電動輪椅啦!夠哂方便!宜家都唔係好貴咋嘛!」(你健步如飛、行動自如,當然覺得坐輪椅沒有問題!)
「中咗風?落唔到床?去唔到厠所?唔緊要!用尿片囉!有平有貴!卅蚊已經有!綜緩仲可以claim返錢添喎!」(你經常四出表演、四處遊玩,當然覺得包尿片沒有問題!)
「妳成日掛住照顧阿媽,都要有返啲自己時間先得㗎!得閒就同朋友出吓街,去吓旅行啦!」(妳能經常挽著媽媽的手一起周遊列國、品茗shopping、公然放閃,當然覺得我這個玩自閉的很大問題!)
「生cancer?唔駛驚!宜家醫學咁昌明,好得返嘅!做唔到手術?做化療囉!驚辛苦?咁電療喇!驚甩頭髮?咁標靶喇!最好就係標靶㗎喇!係貴啲啫!」(進出醫院、身心重創、荷包重傷、遍體鱗傷的不是妳,妳當然覺得是小問題!)
「人都走咗咯!節哀順變啦!妳身為社工都咁,點樣幫人?肥媽都走咗咁耐啦!妳仲成日咁唔開心,不如去睇吓心理醫生啦!」(妳家庭幸福、生活美滿,有老豆老公老爺、有媽媽奶奶幫手湊孫,當然覺得我這個獨居宅嬸很有問題!)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在一個農場裡,住了牛、羊、雞和豬;一天,農場主人來捉豬,豬哇哇痛哭大叫!牛、羊和雞看見,隨即不屑的說:「你做乜嘈到拆天呀?喊乜鬼呀喊?主人夠成日捉我哋啦!又唔見我哋喊?」豬淚流不止說:「主人捉你哋,係要你哋啲奶、毛同蛋;但捉我,係要我條命呀!」
坦白說,在中大唸社工三年加出來社會工作逾廿年,我修讀過不少心理和輔導課程;做了安老服務社工二十年半,我服務過無數的長者和照顧者;照顧病重肥媽近十四年半,我搜尋過不少資訊、接觸過無數醫護人員和專業人士;因此,很多說話理論和技巧,我比誰都清楚!這全因為我有雙重身份,能從不同的角度處境去經歷和感受、能將學過的知識和經驗完全去實踐;我想,這亦是我比一些同行有更多同理心的原因!
事實上,除工作以外,透過這片夜空、或經妹妹或同事或朋友找我請教醫護資訊、照顧技巧、社福資源,或分擔至親病重甚至離世了的,為數也不少!通常我都會盡力協助(縱然我知道自己不是太好,有時反過來要他們聆聽我,但我真心希望幫助他們!),讓他們不用再感到徬徨無助、孤單一個!
我承認,由小到大,我的力量泉源一直只來自肥媽!不論唸書、工作、抑或面對人生種種難關,有她在我身旁,我的小宇宙可以燃燒至無窮無盡,甚至突破自己的膽量和極限!
正由於無人能夠取代肥媽,所以我的心會永遠長留一個傷口,一個永遠不會癒合、永遠不會消失、即使利用任何昂貴優良的藥品敷料,也永遠醫治不好的傷口!
由於只有肥媽能夠醫治我,但她已永遠離開;因此,現只剩下一個能夠醫治我的,祂就是天父!
我深信,只有祂能掌控我的生命、明白我的痛楚、洞悉我的心意、達成我的願望!
但請大家放心!正因為肥媽今世表現實在太好,我作為她最痛錫的二女兒,定必盡力爭取和她重聚的機會,絕不輕易讓她丢臉和失望!
我只希望能在這夜空抒發我的感受,同時讓那些和我一樣經歷著不幸的人,得到一點安慰和依靠;而這些安慰和依靠,作為幸福的他人,是永遠不能體會和明白的!
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包容、體諒和支持!為了能再見肥媽,我一定會盡力的!
阿肥
1.6.2020 (肥媽離開我第123天)
☆兩年半前的一篇訪問(下集)(22.9.2017)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25886/因照顧中風母親12年來未曾離港-拒絕海外交流-換到媽咪仲喺身邊
長者理論社工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 】「和理非後援基金」:區議會選舉後,如何結構性改變社區?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結果自然令人鼓舞,但也值得憂慮。選舉不應成為消耗民氣的工具,香港走到這一步,已是能否返回「真・一國兩制」初心、抵抗「全面管治權」的關鍵時刻,要是民間忘記了「五大訴求」,即功虧一貴。如何利用選後資源做到「和勇共同體」、配合國際線三線合一,早前不少朋友已有建議,例如新當選的區議員每人捐出薪金的五千元,協助前線朋友遇上的難關,即是其中例子,不贅。不成功不散水,政府若持續拖延則必須予以壓力,不要因應區選成敗而忘掉初心,這已是民間共識。
但與此同時,「和勇共同體」假如利用區議會資源建立,卻又會帶來另一挑戰。這批388位新當選的非建制派區議員,大多數十分年輕、沒有太多社區服務經驗,此刻又有義務聘請同樣沒有社區經驗的前線手足、其他青年,他們的強項在於改革區議會政治、釋放應有的地區潛能、打破昔日建制派壟斷地區的種種陋習,但在落地層面和昔日的區議員相比,卻容易出現落差。
理論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區議會改革未成功前,街坊始終對舊式服務有一定期望,加上建制派的蛇齋餅粽攻勢不會停,稍一不慎,四年後就會大敗,就像2003年之後的2007年區選那樣,屆時恐怕所有潛能也會輸掉,而且這次不同2007年,北京各種「全面管治」、「一國兩制3.0」方案已付諸實行,屆時各種高壓只會出現得更迅速。
怎樣避免這困境?這裏有另一個基金的構想。
我們先假定,假如這388個「黃區」,除了政府提供經費聘請的議員助理以外,另外還有每月額外二萬元,聘請另一名社區幹事,專門統籌真正落地的社區事務,則新當選議員就有資源兵分兩路,同時聘請前線或其他戰線手足、與及社區事務專才,既能拓展政治戰線,顧全運動倫理和士氣,又能兼顧社區服務。
那錢從何來?這次投票的和理非甚多,他們有經驗、有資源、有人脈、有國際視野、有心有力,而且絕不局限在年輕群組,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持續支持運動,貢獻香港。每月$20,000 x 388,總數是$7,760,000,一年不足一億,這就是match fund的基本概念。以香港和理非的財力,眾籌這個數目,等同於每名投了這批議員的選民(超過167萬人),平均每人每年捐出$55,也等同於二十個國際頭版廣告,只要統籌得宜,並非不可能,我們姑且當這是「和理非後援基金」。
對一些相對後方的和理非而言,要捐款直接支持前線,始終有一定心理關口;但支援新當選「黃營」議員鞏固地區服務,讓大家共同認同的理念植根社區,卻不會有任何猶豫。假如一批在社會有公信力、但並非議會政治直接stakeholders的素人賢達牽頭,先眾籌一年經費,看成效第二年再籌,到了這批議員正式上任時,說不定額外資源已經大致可用。
錢,還不是最重要的。
正如前特首梁振英先生批示,錢對建制派從不是問題(「錢,好商量」),就是這次大敗,往後依然其來自有方。「黃營」最寶貴的並非單是金錢,而是技能和視野。不少經驗、人脈豐富的前輩,其實很願意友誼價、甚至無償工作,只要工作有真正意義,因此這名以額外資源聘請的社區幹事,可以考慮聘請退休高官和公務員、退休社工、退休醫護人員、退休管理人員、退休教授等高端人才。他們人生經驗豐富,懂得如何和街坊、長者溝通,本來有錢也請不到,但在這大氣候賦予了額外意義,都會願意出山。
這批人才下海的潛在功能,還有很多。例如他們可能真的能帶領團隊,建立「黃色老人院」、「黃色服務社」,把價值觀植入社區服務之內,只要深耕細作,對鞏固未來票源、打破建制派對「老人院票」的壟斷,大有幫助,這是結構性杜絕「掌心雷」的唯一王道。
而且新當選的區議員,未有經驗申請林林種種的政府經費(這從來是建制獲派大量資源的暗黑遊戲),其深黃背景申請經費時,也可能在未來遇到政府某些部門阻撓;但假如他們辦事處都有一個「淺黃—中間—淺藍」光譜的資深專業人士坐鎮,用他們的知識、人脈和track record,申請不同經費,跟足政府官僚主義的遊戲規則,當局很難不依法批核。這又是一大批可用資源,足以根本扭轉建制派的壟斷。
假如上述方案原則上可探索,管理可以很簡單:找十名認同運動、但不捲入各門各派內鬥的社會賢達牽頭眾籌,成立一個基金會,除了籌款(黃營投票者每年每人$55),同時也負責招募一個符合上述標準的資深人才網絡。這十人就是基金會理事,負責提供資源和人才,所有區議員都可以申請一名社區幹事;為了社區發展,只要願意簽署約章共同爭取「五大訴求」、「光復香港」的藍區區議員,自然也可以申請。
然後基金會訂下最簡單的KPI,一年後評核成效,逐年續批;這也是對區議員提供一些公開透明的監督,避免要是他們的工作真的出了問題,在四年後才全面被選票懲罰,那時候被懲罰的就不只是他們本身,而是整個香港了。
以上想法相當初步、並不成熟,理應集思廣益,但有心人也要坐言起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選舉只是整個還原「真・一國兩制」運動持久戰的小插曲,漫漫長路,豈能鬆懈?
蘋果日報,2019年11月28日
長者理論社工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 】「和理非後援基金」:區議會選舉後,如何結構性改變社區?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結果自然令人鼓舞,但也值得憂慮。選舉不應成為消耗民氣的工具,香港走到這一步,已是能否返回「真・一國兩制」初心、抵抗「全面管治權」的關鍵時刻,要是民間忘記了「五大訴求」,即功虧一貴。如何利用選後資源做到「和勇共同體」、配合國際線三線合一,早前不少朋友已有建議,例如新當選的區議員每人捐出薪金的五千元,協助前線朋友遇上的難關,即是其中例子,不贅。不成功不散水,政府若持續拖延則必須予以壓力,不要因應區選成敗而忘掉初心,這已是民間共識。
但與此同時,「和勇共同體」假如利用區議會資源建立,卻又會帶來另一挑戰。這批388位新當選的非建制派區議員,大多數十分年輕、沒有太多社區服務經驗,此刻又有義務聘請同樣沒有社區經驗的前線手足、其他青年,他們的強項在於改革區議會政治、釋放應有的地區潛能、打破昔日建制派壟斷地區的種種陋習,但在落地層面和昔日的區議員相比,卻容易出現落差。
理論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區議會改革未成功前,街坊始終對舊式服務有一定期望,加上建制派的蛇齋餅粽攻勢不會停,稍一不慎,四年後就會大敗,就像2003年之後的2007年區選那樣,屆時恐怕所有潛能也會輸掉,而且這次不同2007年,北京各種「全面管治」、「一國兩制3.0」方案已付諸實行,屆時各種高壓只會出現得更迅速。
怎樣避免這困境?這裏有另一個基金的構想。
我們先假定,假如這388個「黃區」,除了政府提供經費聘請的議員助理以外,另外還有每月額外二萬元,聘請另一名社區幹事,專門統籌真正落地的社區事務,則新當選議員就有資源兵分兩路,同時聘請前線或其他戰線手足、與及社區事務專才,既能拓展政治戰線,顧全運動倫理和士氣,又能兼顧社區服務。
那錢從何來?這次投票的和理非甚多,他們有經驗、有資源、有人脈、有國際視野、有心有力,而且絕不局限在年輕群組,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持續支持運動,貢獻香港。每月$20,000 x 388,總數是$7,760,000,一年不足一億,這就是match fund的基本概念。以香港和理非的財力,眾籌這個數目,等同於每名投了這批議員的選民(超過167萬人),平均每人每年捐出$55,也等同於二十個國際頭版廣告,只要統籌得宜,並非不可能,我們姑且當這是「和理非後援基金」。
對一些相對後方的和理非而言,要捐款直接支持前線,始終有一定心理關口;但支援新當選「黃營」議員鞏固地區服務,讓大家共同認同的理念植根社區,卻不會有任何猶豫。假如一批在社會有公信力、但並非議會政治直接stakeholders的素人賢達牽頭,先眾籌一年經費,看成效第二年再籌,到了這批議員正式上任時,說不定額外資源已經大致可用。
錢,還不是最重要的。
正如前特首梁振英先生批示,錢對建制派從不是問題(「錢,好商量」),就是這次大敗,往後依然其來自有方。「黃營」最寶貴的並非單是金錢,而是技能和視野。不少經驗、人脈豐富的前輩,其實很願意友誼價、甚至無償工作,只要工作有真正意義,因此這名以額外資源聘請的社區幹事,可以考慮聘請退休高官和公務員、退休社工、退休醫護人員、退休管理人員、退休教授等高端人才。他們人生經驗豐富,懂得如何和街坊、長者溝通,本來有錢也請不到,但在這大氣候賦予了額外意義,都會願意出山。
這批人才下海的潛在功能,還有很多。例如他們可能真的能帶領團隊,建立「黃色老人院」、「黃色服務社」,把價值觀植入社區服務之內,只要深耕細作,對鞏固未來票源、打破建制派對「老人院票」的壟斷,大有幫助,這是結構性杜絕「掌心雷」的唯一王道。
而且新當選的區議員,未有經驗申請林林種種的政府經費(這從來是建制獲派大量資源的暗黑遊戲),其深黃背景申請經費時,也可能在未來遇到政府某些部門阻撓;但假如他們辦事處都有一個「淺黃—中間—淺藍」光譜的資深專業人士坐鎮,用他們的知識、人脈和track record,申請不同經費,跟足政府官僚主義的遊戲規則,當局很難不依法批核。這又是一大批可用資源,足以根本扭轉建制派的壟斷。
假如上述方案原則上可探索,管理可以很簡單:找十名認同運動、但不捲入各門各派內鬥的社會賢達牽頭眾籌,成立一個基金會,除了籌款(黃營投票者每年每人$55),同時也負責招募一個符合上述標準的資深人才網絡。這十人就是基金會理事,負責提供資源和人才,所有區議員都可以申請一名社區幹事;為了社區發展,只要願意簽署約章共同爭取「五大訴求」、「光復香港」的藍區區議員,自然也可以申請。
然後基金會訂下最簡單的KPI,一年後評核成效,逐年續批;這也是對區議員提供一些公開透明的監督,避免要是他們的工作真的出了問題,在四年後才全面被選票懲罰,那時候被懲罰的就不只是他們本身,而是整個香港了。
以上想法相當初步、並不成熟,理應集思廣益,但有心人也要坐言起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選舉只是整個還原「真・一國兩制」運動持久戰的小插曲,漫漫長路,豈能鬆懈?
蘋果日報,2019年11月28日
長者理論社工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 由美國著名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