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晨興時光
第八週 週四
加一15~16
『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藉著祂的恩典呼召我的神,旣然樂意將祂兒子啓示在我裏面,叫我把祂當作福音傳在外邦人中,我就卽刻沒有與血肉之人商量。』
保羅在他的十四封書信裏,有提到幾個點,這幾個點歸納起來只有一點,就是基督。他所看見的是基督,所傳揚的是基督,所工作的是基督,所禱告的是基督,他的信心是基督,他工作的結果更是基督;可以說,從始至終都是基督。…基督經過保羅到了他所服事的人裏面,再從他所服事的人裏面產生出來。…我們…要作新約裏的人,要讓聖靈將這十點,寫在我們的心版上,使我們活在其中。這就是治理召會,就是召會中的事奉;這就是我們看望、傳福音、造就人的目的。作長老、作執事、所有在召會中事奉的,都當如此。
長老執事分別 在 趙天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松年大學」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充滿愛與智慧的創見,讓資深公民終身學習,徜徉在文學、史地、藝術、社會、醫學、運動⋯各式各樣美好的領域。
今天是南區19分校才藝觀摩聯誼活動。我是前金教會執事,母親與丈人分別就讀德生與鹽埕分校,特別受邀來為大家加油!
我與大高雄天團三民好朋友 張以理、主婦政治力 李雅慧及有玲才敢大聲 黃裕玲,共同期許未來的新府會,將打造高雄成為長照的典範城市,讓長者透過普及的日間照護,延緩老化、康健呷百二。
#今年主辦的岡山松年大學辛苦了
長老執事分別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旗文化gūsa x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講座第三場
從世界史觀照的臺灣——「帝國之島」、「帆船上的瞭望」、「馬偕的台灣眼」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37754409714596/
◆主辦單位 / 八旗文化gūsa、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時間 / 2016/07/13(三) pm 1930-2130
◆地點 / 金石堂城中店3樓金石生活學堂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19號3F)
活動介紹:
台灣從來都習慣於被視為歷史的客體,台灣的歷史書寫也總是被框限在明鄭、滿清、日治和國府的外來者視角,只是東亞史學裡無關輕重的小角色。然而,我們轉換視角,以世界為主體,就會發現台灣史和我們原本的理解大不相同。本次【八旗X說書】和『故事』團隊合作,分別從海洋視野,來台西洋人的視角出發,重新審視台灣自己,提供給各位朋友一份從世界史圖景之下的臺灣樣貌。
◆主持人
富察 (八旗文化總編輯 )
◆主講者
涂豐恩(講題:帝國之島)
陳韋聿(講題:帆船上的瞭望)
鄭睦群(講題:馬偕的台灣眼)
【子題介紹】
●「帝國之島 」
在過去數十年內,歷史學界對於「世界史」的認識,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其中一項轉變,是重新去認識「帝國」在世界歷史中的位置。台灣的歷史,與世界帝國的演變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可以一個帝國的前沿或邊陲,也可以是數個帝國的交錯與交疊。重新思考帝國,因此也是重新想像世界史視野下的台灣。
●「帆船上的瞭望」
無論看待現實或審視歷史,現代臺灣社會總倡議「以海洋為視角」。然而,當我們談論「海洋史」的時候,我們說的究竟是什麼?如何從海洋看見臺灣?那樣的視野有何不同?我試圖引介一些在地學者的研究業績,藉以略述海洋臺灣的歷史故事。
●「馬偕的台灣眼」
馬偕來台的時間在「西洋人」中算是晚的了,不過他前後一共待了將近30年,行跡遍佈北台灣與東台灣,也留下了對福爾摩沙豐富的觀察與記錄。儘管他脾氣不好、有些主觀,但或許這也是作為開疆闢土之拓荒者的必要性格吧!就讓我們透過馬偕敘述,來看看他眼中台灣的當代模樣。
【講者介紹】
● 涂豐恩
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大人的日本史》作者,目前在研究日本帝國時代的人造香料產業,以及現代感官經驗形成的歷史。因為喜歡說故事,所以跟朋友們一起創辦了「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 陳韋聿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關注十七世紀以降的東亞海洋史,特別是中國沿海的帆船與水師。同時是個寫作者,2015年開始在「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發表作品,偶爾也為其他平面與網路媒體撰寫各種主題的歷史文章。
● 鄭睦群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馬偕醫學院全人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聖望長老教會執事與八角塔男聲合唱團團長。簡言之,生活就是研究、教書、做禮拜……還有唱歌!
長老執事分別 在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 Posts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1(二)新春稱謝禮拜,照例由長執夫婦組詩班獻唱。感謝陳啟義長老指揮、鄭雅芳執事司琴。 長執夫婦詩班分別獻唱聖詩292和「我的心,你著謳咾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