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哥來講古
我大概是2011-2012進入太陽能這個產業,當然因為我太菜了,沒有經歷過2006那段最輝煌的時代,但聽前輩說那個時代印太陽能電池跟印鈔票沒兩樣,當時所有的太陽能廠都漲翻天,所以太陽能廠拼命設廠拼命擴廠
2012年在我進入的當時太陽能廠有
宜蘭:中美晶、旺能
桃園:太極、長生、聯景、英穩達
新竹:昇陽、新日光、昱晶、元晶、太陽光電、光陽光電
台中:友達
雲林:明徽
台南:益通、茂迪、新日光
就我所知道的有15間,全部都在設太陽能電池印鈔機,那些比較知名大廠幾乎都是15條線起跳,很怕印的比其他人慢,少賺了。
當時對電池的要求跟效率極低,也可能是技術尚未起來,那時候印象中還是2BB轉3BB的時代,因為圖形線寬很寬,所以導電漿的用量超大,也就為什麼碩禾股價可以一度站上900大關。
後來中國知道了有太陽能電池印鈔機這個好東西,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也剛好中國想發展綠能,所以中國就開始大量設廠,國家也大量補貼。
因為中國的拼命擴產,開始造成供過於求的問題,電池價格開始崩跌,但因為中國廠有政府的補貼,所以完全不怕,繼續拼命印,當然最慘的就是台灣的太陽能廠了。
2019年以前台灣對綠能的需求不高,台灣的太陽能廠又是以代工為主,所以當中國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需求者之後,一切就被中國主導,台灣的太陽能廠只能接中國廠多出來的產能,或者外國廠多出來的產能!當然就吃不飽,甚至印越多賠越多,所以到後來產線乾脆不要開好了。
壓垮台灣太陽能廠的最後一根稻草是2018 年的美國 201 跟 301 條款、中國 531 新政、印度防衛性關稅,小廠撐不住就關廠、大廠開始整併並且大量減產。
如今的太陽能廠剩下
宜蘭:中美晶
桃園:長生、英穩達
新竹:聯合再生(新日光、昱晶、昇陽整併)、元晶
台中:友達
雲林:明徽
台南:聯合再生、茂迪
僅剩7間,與當年相比關了一半以上,每間廠的產能減少到5條線以內,並且拼命Cost Down,而且就我所知有些小廠今年也有可能會關廠,
近年來,台灣的太陽能廠開始瘦身及減少太陽能電池的代工業務,開始發展太陽能模組的自有品牌。
配合政府2025非核家園,台灣開始有內需需求,也因為剩下的廠也不多了,這塊餅不用分給太多人吃,今年或許真的是台灣太陽能廠反轉的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