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 of truth】 #卡航小特輯
關鍵時刻的所做所為,往往可以更令人印象深刻,台灣這次的良好防疫表現為世界帶來深刻的印象。然而,我所處的航空,關於防疫的所做所為也是另類的令我印象深刻。
1/20開始,這個病毒就已經在中國地區開始大流行;1/23武漢進行封城,在長榮華航都已經開始戴上口罩和手套的當時,卡航還是什麼都沒做的等到1/29,才可以戴口罩和用sanitizer,甚至連手套都還不行,請大家試想,1月中到1月底,組員都在完全沒有防護的狀態下值勤中國航班,組員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子;直到2/1直接停飛中國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但停航的原因是因為曾值勤過中國的組員,會在入境其他國家的時候有相當大的阻礙。
2月中開始,伊朗和韓國也爆發了大規模的感染,公司沒有直接停飛,伊朗有部分停了,但大部分都只是減班或換機型,而在這樣的航班上,為了維持完美的組員形象以及要讓看到我們大大的笑容,手套口罩當然還是不能戴,形象一直都是比組員的生命安全重要,至少目前看來都是這樣的。
3月初,歐洲開始慢慢的一個個的爆發時,歐洲和其他的航空也開始保護組員,加強值勤的措施,但公司卻優先修改朋友票系統,大概是鼓勵員工幫朋友開票以彌補受損航線業績?
而當我們焦慮不安的各種寫信、打電話;甚至進辦公室找PM要求要在飛機上戴口罩時,得到的答覆都只是堅持口罩並沒有用,猶記得還和我說:『你如果不懂這病毒是什麼,記得多google!用sanitizer就可以了,口罩是不會有用的!』,但隔天接著就發了個飛機清潔的形象廣告,廣告人員還帶N95?,我們這些還在線上飛組員覺得各種荒謬,想說我們的口罩在哪?
3/11開始才『安靜低調』的允許組員起飛後可以戴手套、口罩,想說小事都可以發組員信箱的公司,這個通知反而安靜的和什麼一樣?只有大小頭的ipad有通知pop out;上飛機後去檢查配給的組員口罩,薄到連噴水檢查都不用,就知道是防護力0,一點保護作用都沒有的廢紙,和公司反映只說我們會將你的意見納入討論!然後還要吵半天,到3/22才允許組員全航班戴口罩,想說當我們在地面上免疫?客人在地面上不會感染我們?而在組員巴士和組員中心和機場,一樣都是不能戴口罩的,除非落地機場有特別規定強制要戴口罩。
然後還沒等到換個合格的口罩,卻等到公司的形象廣告,說We Will Get U Home,不止增班澳洲,還首飛布里斯本?必要時會採用A380?每次的滿艙都可能是個群聚感染的過程,更何況是超過10小時的長途飛行!還用A380?是想500多人和樂融融一起去檢疫嗎?然後這麼不安全的工作環境,卻連一個組員確診案例都沒公告出來,以及如果感染後,相關的方法或後續照顧措施也通通沒有消息?
3月恰好是大逃難的時間,基本上我值勤的航班大多是滿的,但給組員的防護措施卻很基礎,在地面上我就是能不開口就不開口,直到起飛後戴上自己的口罩手套,其實大部分組員都覺得我太神經質,我也就算了,保護自己還是更重要。.
4月,終於開始設立組員專用廁所了,然後現在航班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航班載客很多都不到一半,而到4/14,才可以開始戴護目鏡,而公司也公告會著手部分的裁員政策。
看完整個過程,大家有跟我一樣覺得荒謬嗎?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如何撐過那段時間的,每到要值勤航班的前一天,都焦慮的難以入眠,就連沒值勤的日子,都是4小時醒一次,基本上每天都是吞褪黑激素在睡覺的,因為不安全感真的太重了,然後我媽傳訊息給我的頻率大概也是史上最高,讓她擔心我也是覺得很抱歉。
回過頭來想一想,我覺得核心重點是:『組員組成並非本國籍人民』。大多的航空組成的組員,大多都是自己國家的人民,所以提供相關的保護措施是必須的,因為要給人民一個交代,但在卡航中,除了機長少部分是卡達人,其他機組人員都是外來的人民,所以如何維持航空的營運收益,似乎會比保障組員來得更重要,而有選擇的人,會選擇無薪假或辭職,而也有些人,因為自己或家中經濟狀況或其他,無法沒有這份工作的,還是會冒著風險繼續值勤。
這是頗個人觀點的一篇文章,所以即使不認同也別戰我,只是想陳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啦!只是想說關鍵時刻的表現,的確會決定一間企業能不能留住員工的心。
也幸好,自己一直都還是有選擇的人!
—————————————————
#所有圖文未經同意請勿使用於商業用途
#跑跑空姐 #runningsunny #新型冠狀肺炎 #coronavirus #covid19
#stayhome #staysafe
長榮飛韓國機型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機票資訊 ] 歐亞四國 11K
#小資族也能搭商務艙
.
問卷調查: 11K經濟艙 VS 41K商務艙 你會選哪一個?
.
淡季遊歐機票
歐亞四國 來回機票台幣 1萬1起
.
.
對於台灣人來說,芬蘭航空並不是孰知常見的航空
沒有直飛台北-赫爾辛基,也不是常見的轉機選項
.
來自北歐的航空公司,因為是飛航環北極圈的航線
號稱是歐亞之間最短距離航程的航空
大約9-10小時就可以直達歐洲
.
隸屬於航空聯盟 One World 寰宇一家
集團內含有大家孰知的 國泰/日航/卡達/英航/馬航......等等
.
以下為兩張機票的比較,想問問大家
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呢?
同一架飛機航班
前面商務艙票價 41K
後面經濟艙票價 11K
.
.
此次分享的機票資訊比較特別的是
總共包含亞洲與歐洲總共四個國家
去程: 韓國釜山 - 英國倫敦
回程: 比利時布魯塞爾 - 香港
.
這種機票稱作雙開口,去程回程可以不同國家,只有中轉機場皆為荷蘭赫爾辛基
讓你一次可以遊玩四個國家
.
.
優點:
.
航程時間短: 去程14小時 / 回程13小時
(這個航程時間已經跟台灣直飛歐洲一樣,甚至還比長榮的中轉時間短)
.
長程線機型: A350
(芬航長程使用A350機型,商務艙為1-2-1反魚骨式座位)
.
價格便宜: 半價搭乘商務艙
(以同樣時間,台灣出發到歐洲來回機票,阿聯酋航空商務艙是8萬台幣)
.
.
缺點:
.
如果你不是居住在韓國/香港,你就要再另外購買前往這兩個國家的機票
倫敦-布魯塞爾之間可以搭乘歐洲之星火車直達,算是滿方便
.
.
4萬1的商務艙,對於小資族來說,應該是稍微比較能負擔的價格
很多寒暑假的歐洲經濟艙機票,都已經飆漲到3-4萬
.
想要體驗歐洲長程商務艙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照片範例為 2020年5月價格
長榮飛韓國機型 在 登機證的自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飛行自白書/🇰🇷韓國廉航生力軍 2020年開航✈】
去年和 Fly Gangwon/江原航空 一起通過審查的兩間韓籍廉價航空公司:Aero K 與 Air Premia,新的一年,也公布了開航相關訊息。
如此一來,正式飛航的韓國籍航空公司便增加至「十一家」,競爭激烈的空乘市場,瞄準的即是每年近三千萬人次的出境旅客。
🛫 Aero K Airlines/에어로케이항공 將率先於三月開航,基地設於忠清北道清州市,預計採用A320執飛,七八月時將接收第二、三台客機,營運路線主要為中短程(日本、中國、菲律賓等,有沒有台灣還未知,但我覺得蠻值得期待一下的)。
🛫 Air Premia/에어프레미아 則因為尚未申請完AOC(air operators certificate),預計九月時才會開始商業營運。
總部設於一級戰局仁川機場的Air Premia,將採用787-9夢幻客機執飛長程線(初期租賃三架,後續會再購買五台,和長榮用的一樣,而且大家知道,長榮也是租的嗎?)。
韓國原本已有的航空公司如下:
2⃣間傳統航空:大韓航空、韓亞航空
7⃣間LCC或類航空:釜山航空、首爾航空、Jin Air、濟州航空、易斯達、德威、江原航空
另外,由於韓日貿易戰和波音737MAX機型問題,造成易斯達航空去年營運虧損,去年底時,也和AK集團旗下的濟州航空達成協議,要將51%的股權販售給濟州航空,預計在今年完成收購手續。
掰了位,除了以上採用噴射引擎機型的航空公司,還有一間總部設於蔚山的HiAir,將於今年開航地區型航線,採用螺旋槳飛機ATR 72-500,只能說韓國的天空真是好熱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