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全國第一台南新化彩繪牆 長榮大學投入大改造
台南新化歷史街區的大樓彩繪繬,在2012年曾獲「魅色台灣」計畫全國第一,年久褪色後,長榮大學管理學院執行教育部USR計畫打造台南「社創矽谷」,投入為彩繪牆重新開刷藝術行動,由管理學院和美術學院攜手,20多名書畫系和美術系學生,將以一個月時間重新粉刷,預定在9月中旬完成巨幅作品亮相。
新聞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482898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助理主持人:翁穎孜、楊舒安(政戰學院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作折枝ㄧ無語 / 林昱樺 個展 訪問藝術家: 林昱樺 創作論述: 我以傳統水墨花卉的角度出發,解構傳統花卉元素並置入多元媒材,意圖使傳統水墨花卉更具有當代語彙且延續其特質。「作折枝-無語」主要探討關於社會族...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台南玩樂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展藏身臺灣國際蘭展-花漾年華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系好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系好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系 - Dcard 的評價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助理主持人:翁穎孜、楊舒安(政戰學院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作折枝ㄧ無語 / 林昱樺 個展
訪問藝術家: 林昱樺
創作論述:
我以傳統水墨花卉的角度出發,解構傳統花卉元素並置入多元媒材,意圖使傳統水墨花卉更具有當代語彙且延續其特質。「作折枝-無語」主要探討關於社會族群的游離、人階段性的轉移等伴隨而來的脫離感;以「懸吊折枝」的形式呈現是我對傳統與當代來回對話的印證之一,亦是藉此隱喻性的圖像敘述對脫離的各種想像。 「一連串的生活碎片造就此刻的我,即使是混亂的又有何妨,它終究會歸於平靜。」
藝術家簡介:林昱樺
學歷 :
2013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水墨組碩士班就讀中
展覽經歷:
2012 府城美展 台南
2013 大墩美展 台中
2013 長榮大學美術系畢業展 馫煽色 台南、高雄
2014 台南大學碩士班評圖展 共宴 台南
2014 中部美展 台中
2014 高雄藝博 高雄
2014 新語彙 五人聯展 台南
2015 口嗔記事 三人聯展 台南
2017 破殼計畫 六人聯展 台南
獲獎 :
2012 府城美展 東方媒材類 入選
2013 大墩美展 墨彩類 優選
2014 中部美展 膠彩類 第二名
2018 全國美展 膠彩部 入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x5zqjhDvG4/hqdefault.jpg)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展藏身臺灣國際蘭展-花漾年華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由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的51位師生們,以蘭花為主題,搭配多種花卉 ,創作一系列精彩的藝術 ... Lagi daripada 長榮大學入學服務處CJCU Admission. ... <看更多>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系好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 QS世界大學排名1001-1200 | 四顆星殊榮QS Stars Rating - 4 Star institution - 深耕在地,連結國際,成為社會責任領航大學. ... <看更多>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在 長榮大學美術學院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全國綜合大學唯一的 美術 專業 學院 在 長榮大學 ,目前包含 美術 創作、書畫藝術、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學程,課程注重傳統與當代藝術觀念與表現整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