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車站城 成不成? 交通動線篇】
2017年,好過日理事李欣翰提出「#左營智能車站城」的概念,主張以左營車站為核心,串連轉運站,引進商辦機能,同時在高鐵周遭五輕的行政用地,引進國家級「材料國際學院」,再由軌道串連北高雄各大學甚至中央院南院區,比照大阪Osaka Front 開發模式,在高鐵站區引進大學城區部與會議、研修設施,並透過轉運機能強化與北高雄學研機構聯繫,以透過交通樞紐帶動人才交流、以生活機能誘使智力共享。
而在2018年的選戰中,陳其邁 Chen Chi-Mai候選人也提出了「#左營大車站」計畫,以左營高鐵車站為核心,規劃金融科技園區、科技育成中心,鼓勵國際企業進駐,引進大型百貨公司和品牌旅館,要讓左營高鐵站媲美台北南港、日本新宿,成為高雄新門戶。本次市長補選,在端午假期掃街時,他再次強調,對左營最有決定性影響就是左營大車站計畫,不僅有台鐵、高鐵及捷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更要連結中油廠區轉型,帶動左楠生活機能大幅提升,進一步成為高雄之心。
陳其邁競選的問題之一,就是吹牛技巧不太好,否則「左營大車站」可是規模、人流、經濟效益超過愛情摩天輪100倍的案子,整合了高雄交通、產業、觀光、生態等議題,如果是別的候選人,早就喊什麼經濟規模3000億、萬商雲集發大財了。
但是陳其邁沒有,原因是,他也知道這案子對高雄極度重要,但絕對不好做,並非靠著口號就能實現。
我們這幾天,就會以好過日自己「左營車站城」的概念出發,來體檢陳其邁的政策可行性、困難點以及發展潛力。
首先就從「交通動線」講起:
#跨站大平台
高鐵之所以在左營設站,並沒有什麼偉大的理由,單純就是這邊空地好取得。然而,也由於地處市區街廓邊緣,又倚靠半屏山的地勢,也讓左營站的道路聯外交通並不特別順暢,且前後站無法從平面貫通。
為克服此一問題,台鐵新左營站與高鐵左營站(其實是兩棟黏在一起的建築)蓋成了超大型跨站站房,整個左營站的動線,都以二樓大廳為主。在這樣的地勢下,要擴充左營站,就得以這個「跨站大平台」為核心,創造立體動線。
#附屬建築要串連
彩虹市集(三越二館)、左營三越、環球左營店,這是目前左營站的三座商場,然而,由高鐵局設計的彩虹市集與環球,商場動線都沒做得很好,導致客流流動有局限。
未來若要繼續擴充商業機能,首先後站的轉運站招商是重點,必須優先尊重乘客的交通動線下,優化人流與購物體驗,並且凸顯連接車站二樓大廳的動線,而這動線,可以一路往西,以立體天橋方式,串連後站商業用地(現為停車場),甚至跨越台17線到蓮池潭。如果一路都室內與有遮蔭的步道,搭配妥善的招商,這條動線可以改變站區的人流。否則請看現今左營站外,幾乎一個行人也沒有。
同理,也應該設法讓天橋動線直接跨越高鐵路,銜接到站前的建物或人行道上,人潮才可能從車站外溢出去。立體化的都市動線核,可以參考涉谷等案例,切莫因為業主溝通耗費時日,公務員偷懶就不做了!
#六鐵共構需整合
你知道左營站會有幾條軌道嗎?除了高鐵、台鐵、捷運紅線外,還有計畫中的高捷遠期路網「中華雙鐵線(粉紅)」、「右昌延伸線」、甚至還有在去年輕軌專案報告中,考慮延伸的「6字型輕軌延伸線(環狀成環後多拉一條到高鐵)」,一共六條。
問題在於,這幾條線路中,高鐵台鐵大廳在2樓、月台在1樓;捷運穿堂在B1、月台在B2;中華雙鐵線、右昌線月台在車站外的1樓;輕軌延伸線建議高架,月台在2樓,大家全部需要站外轉乘,而且轉乘動線很遠!要怎樣縮短轉乘距離,包含打通高鐵到B1的通道,把三條輕軌都拉近車站本體,設定使用電子票證15分鐘內轉乘算同一段等等.....這些都可以靠著工程改造解決,而這是「左營車站城」真正的交通核心問題!
#車輛疏運易壅塞
前面講過,左營車站城先天車輛動線不佳,而根據「供給誘導需求」效應,拓寬道路,興建更多停車場,也不會變好,反而引入更多車輛,癱瘓左營車站城!因此主事者必須清楚知道,當我們要擴充車站城機能,興建旅館、商場、周邊社會住宅等等,創造的需求,必須由大眾運輸來提供大部分的服務,讓大家都透過軌道進出,配合公車轉乘機能,才能創造高強度、充滿趣味與人際互動的生活圈。
那麼,左營車站前後站混亂的公車路線就應該要整合,在站內提供簡潔資訊,而提供計程車/Uber等接送區域也需改善,公共自行車/電動共享機車/租車的服務也需重新設計,盡量提供替代私家車以外的選擇。
講到這邊,我們只簡單的瀏覽了「左營車站城」的交通動線,下回,我們還要分析區域發展、整合行銷等各層面議題,也要談為何我們覺得「左營車站城」是比「左營大車站」更好的名字。而且,這可是要橫跨都發、經濟、交通、財政、觀光...等各局處,組成專案小組來推動的大型政策,絕不是南海挖石油、愛情摩鐵輪那種唬爛而效益不明的可笑標語!
鐵線強度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BC中文網】英國首相拍板 高鐵二期再貴也要建
與中國已建成的數萬公里全國高鐵網相比,英國第二條全長僅530公里的高鐵二期(HS2)項目,開工三年多仍步履蹣跚,超支嚴重。
2月11日,首相約翰遜(莊漢生)雖然最終力排眾議,號召脫歐後的英國開啟一場「交通革命」,決定備受爭議的高鐵二期面對再多困難也要繼續施工,但項目最終是否能完工,仍有多方質疑。
原計劃以巨大Y字形南北縱貫英格蘭四大經濟重鎮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利茲的英國高鐵二期,自2017年預算案通過議會核准至今已近三年。這個被英國政府稱為「二戰以來(英國)最大基礎建設工程」的項目,由於經費缺口巨大而被打上巨大問號。
首相約翰遜面對不斷攀升的預算,決策前可謂進退兩難。高鐵二期設計局最初送交議會審核的報價是560億英鎊(724億美元);如今,據BBC最新掌握的內部訊息顯示,預算造價已近翻番至1070億英鎊(1384億美元)。
即使對新近脫歐,凖備大力投資基建的約翰遜政府來說,這種成本加倍的事也多少會增添幾分擔憂。
BBC記者經過調查,藉此機會解釋造成英國高鐵二期預算飆升的六大原因。
1) 高鐵需要高速列車
高鐵二期原設計藍圖理念是,通過列車提速,鐵路網可每小時運營更多班次,平均比世界其他地方高鐵網同比多18班次。
因此,高鐵二期沿線設計的站台數量、調控系統、信號系統,以及一切配套系統均配合這一理念配置。
高鐵二期的最高列車設計運行時速為360公里,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高鐵系統,僅僅比中國水凖略慢一點。特別是在倫敦到伯明翰的一段,設計時速甚至可高達400公里。
為保證速度、強度和耐久性,設計藍圖要求高鐵二期全程灌注鋼筋混凝土地基,造價大大超出傳統的鐵路地基。
2) 風險和不定因素
籌劃此類巨型基建項目,專家們應盡可能依照已知參數分階段計算可能所需工時和造價。當下高鐵二期面對的最大批評意見是,從最初設計就沒有充分考慮到各類風險和不定因素。
一些已離任的高鐵二期項目前主管就已公開批評管理層最初報價時人為壓低成本,使得高鐵二期最初的性效比顯得更誘人。
如今成本飆升的一大原因就是倫敦至伯明翰一段地質勘探新結果顯示,現有沿線地質根本無法支持原設計中所需要的地基強度標凖。也就是說,除非大幅追加投資,否則很難達到高鐵需求。
更有甚者,伯明翰至曼徹斯特以及伯明翰至利茲段的地質勘探迄今尚未完成;這也給高鐵二期的成本造價添加了更多不確定因素。
3) 拆遷費昂貴
高鐵二期對現有設計路線貫穿了英格蘭人口最密集的幾大城市市區,特別是從倫敦市中心向西北郊行使的一段,必須要打造昂貴的橫貫倫敦城市中心地下的巨型隧道,才能避免市區地面天價的現有居民拆遷費。
由於近年來英國房地產價格大幅爬升,使得原計劃中的拆遷預算已與現實差距太大。
同時,BBC調查發現,部分需要拆遷的地區,原預算竟然都忽略,甚至根本忘記計算收購價。據悉,高鐵二期近期內完成了一些更詳細的沿線勘查和計算,因此最初預算的嚴重低估顯現無遺。
4) 移改河道
如果說在倫敦市區地下挖隧道還不算讓人頭疼的話,倫敦至伯明翰路段還要盡量避免現存工業區和大規模新建民居施工地點。
有些地點甚至需要移改河道:比如M42高速公路接近索利胡爾(Solihull)地段就必須拆掉現有橋樑,改河道,再重建新橋。在500多公里的全線,此類例子還不止一個。
英國是個人口密度大,地域狹長,多丘陵,多河流的島國,與法國、德國、西班牙那樣擁有廣袤平原的歐洲大陸國家比起來,建高鐵的難度和成本要高很多。
5) 上天入地
提到上天入地,很多人可能一開始不太明白。
其實就是說,為保護沿途田園風貌,盡量減少高鐵線路對沿途傳統自然景觀的破壞,路線設計從最初就有很多穿越山谷的高架橋和鑽入地表的渠道和隧道。
最深隧道在地下90米,長數十公里。高架橋總長近20公里,最長一座約3.2公里。
6) 超支不斷
除上述各種原因外,自初期工程開始,幾乎沒有一項工程能按期按預算完工。也就是說幾乎項項超支。
英國國家審計署(NAO)的調查結論是,高鐵二期預算中的所謂各種"節省"項目,幾乎沒有哪項可以達到預期目標。
據報,英國首相約翰遜已經著手全面改組高鐵二期工程公司的管理層,並希望重組之後的新管理層能夠亡羊補牢,從設計到施工工期和成本等各方面,都開始有實際掌控。
#運輸 #社會 #經濟
鐵線強度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BC中文網】英國首相拍板 高鐵二期再貴也要建
與中國已建成的數萬公里全國高鐵網相比,英國第二條全長僅530公里的高鐵二期(HS2)項目,開工三年多仍步履蹣跚,超支嚴重。
2月11日,首相約翰遜(莊漢生)雖然最終力排眾議,號召脫歐後的英國開啟一場「交通革命」,決定備受爭議的高鐵二期面對再多困難也要繼續施工,但項目最終是否能完工,仍有多方質疑。
原計劃以巨大Y字形南北縱貫英格蘭四大經濟重鎮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利茲的英國高鐵二期,自2017年預算案通過議會核准至今已近三年。這個被英國政府稱為「二戰以來(英國)最大基礎建設工程」的項目,由於經費缺口巨大而被打上巨大問號。
首相約翰遜面對不斷攀升的預算,決策前可謂進退兩難。高鐵二期設計局最初送交議會審核的報價是560億英鎊(724億美元);如今,據BBC最新掌握的內部訊息顯示,預算造價已近翻番至1070億英鎊(1384億美元)。
即使對新近脫歐,凖備大力投資基建的約翰遜政府來說,這種成本加倍的事也多少會增添幾分擔憂。
BBC記者經過調查,藉此機會解釋造成英國高鐵二期預算飆升的六大原因。
1) 高鐵需要高速列車
高鐵二期原設計藍圖理念是,通過列車提速,鐵路網可每小時運營更多班次,平均比世界其他地方高鐵網同比多18班次。
因此,高鐵二期沿線設計的站台數量、調控系統、信號系統,以及一切配套系統均配合這一理念配置。
高鐵二期的最高列車設計運行時速為360公里,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高鐵系統,僅僅比中國水凖略慢一點。特別是在倫敦到伯明翰的一段,設計時速甚至可高達400公里。
為保證速度、強度和耐久性,設計藍圖要求高鐵二期全程灌注鋼筋混凝土地基,造價大大超出傳統的鐵路地基。
2) 風險和不定因素
籌劃此類巨型基建項目,專家們應盡可能依照已知參數分階段計算可能所需工時和造價。當下高鐵二期面對的最大批評意見是,從最初設計就沒有充分考慮到各類風險和不定因素。
一些已離任的高鐵二期項目前主管就已公開批評管理層最初報價時人為壓低成本,使得高鐵二期最初的性效比顯得更誘人。
如今成本飆升的一大原因就是倫敦至伯明翰一段地質勘探新結果顯示,現有沿線地質根本無法支持原設計中所需要的地基強度標凖。也就是說,除非大幅追加投資,否則很難達到高鐵需求。
更有甚者,伯明翰至曼徹斯特以及伯明翰至利茲段的地質勘探迄今尚未完成;這也給高鐵二期的成本造價添加了更多不確定因素。
3) 拆遷費昂貴
高鐵二期對現有設計路線貫穿了英格蘭人口最密集的幾大城市市區,特別是從倫敦市中心向西北郊行使的一段,必須要打造昂貴的橫貫倫敦城市中心地下的巨型隧道,才能避免市區地面天價的現有居民拆遷費。
由於近年來英國房地產價格大幅爬升,使得原計劃中的拆遷預算已與現實差距太大。
同時,BBC調查發現,部分需要拆遷的地區,原預算竟然都忽略,甚至根本忘記計算收購價。據悉,高鐵二期近期內完成了一些更詳細的沿線勘查和計算,因此最初預算的嚴重低估顯現無遺。
4) 移改河道
如果說在倫敦市區地下挖隧道還不算讓人頭疼的話,倫敦至伯明翰路段還要盡量避免現存工業區和大規模新建民居施工地點。
有些地點甚至需要移改河道:比如M42高速公路接近索利胡爾(Solihull)地段就必須拆掉現有橋樑,改河道,再重建新橋。在500多公里的全線,此類例子還不止一個。
英國是個人口密度大,地域狹長,多丘陵,多河流的島國,與法國、德國、西班牙那樣擁有廣袤平原的歐洲大陸國家比起來,建高鐵的難度和成本要高很多。
5) 上天入地
提到上天入地,很多人可能一開始不太明白。
其實就是說,為保護沿途田園風貌,盡量減少高鐵線路對沿途傳統自然景觀的破壞,路線設計從最初就有很多穿越山谷的高架橋和鑽入地表的渠道和隧道。
最深隧道在地下90米,長數十公里。高架橋總長近20公里,最長一座約3.2公里。
6) 超支不斷
除上述各種原因外,自初期工程開始,幾乎沒有一項工程能按期按預算完工。也就是說幾乎項項超支。
英國國家審計署(NAO)的調查結論是,高鐵二期預算中的所謂各種"節省"項目,幾乎沒有哪項可以達到預期目標。
據報,英國首相約翰遜已經著手全面改組高鐵二期工程公司的管理層,並希望重組之後的新管理層能夠亡羊補牢,從設計到施工工期和成本等各方面,都開始有實際掌控。
#運輸 #社會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