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福島縣7.3級地震,讓我想起那一場震撼全球的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於2011年,原來已經過了10年。10年來,蒙上一片陰影的大地上,受到最大的打擊,就是福島縣。10年了,到底今天的福島變成怎麼樣?
2020年,我曾拿着輻射探測器親身走進了福島縣的核災區,天災的痕跡仍然殘留。那時略有聽聞,福島縣為了重振經濟及過去值得驕傲的農業,將辛苦種植出來的農作物輸出外地及外國,一直在食物安全上不遺餘力。今次,我終於能夠透過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了解背後繁複的機制。
福島縣無奈地受到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影響,東邊不少地區受到污染,這是無可否認。不過福島縣是全國第3大的縣,東至西的距離相當遠,距離事故地點夠遠的話,事實上不用擔心,這一切都是有數據顯示的。而說到令我大開眼界的,就是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的檢測機制。這是一項對該縣出產、需上市流通銷售的農產水產物所實施的放射性物質檢測,當中包括蔬菜水果、魚貝類、菌菇、蜂蜜、穀物、原奶、肉類、雞蛋、飼料作物等,從2011年一直運作至今。為了釋除公眾疑慮,一直保持數據透明。
中心內設有11台鍺半導體檢測儀,並且由9位分析科職員負責,不同日子會針對不同食品進行檢測。以牛肉為例,每一頭牛都會切去300-400g送往檢測,先進行去污處理、切碎、入樽等,再花上2,000秒(33分鐘)時間才能得出結果。而其他食品如豬肉、雞肉、蜂蜜、雞蛋等,則進行抽樣檢查。據官方發表的報告指,檢測出的結果上誤差極低,被認為值得信賴。萬一檢測的食品超標,當然會停止出口,因此現時在日本各地超市裏看到的福島縣食品,都已經經過抽樣檢測。而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的檢測結果中,在過萬件樣本中發現4件超過標準值,皆為河川和湖沼魚。而到了2020年後期,則沒有發現超標樣本,在食物安全上打了強心針。
當我做關於日本輻射對農作物影響的研究時,我有留意到日本一些民間/個人的檢測中心。它們甚至對全國各地的食品進行抽樣檢查。令我意外的是,即使是神奈川縣產的農作物、還是挪威三文魚,也含有發現輻射物質。聽到這裏好像很可怕?又不然。其實萬物本來就有輻射,例如我們常吃的香蕉,就含有一定程度的天然輻射。而在同一個星球上,隨著水的流動,輻射無處不在。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去多理解、多認識,知道後再作出對自己最適合的選擇。
⋯⋯
✨全文:[日本/福島] 第3大縣還沒到過? 重新認識福島縣物產! 詳解今天的食物安全檢測機制 -- https://bit.ly/3qkaUBH
前往福島前要讀 災後10年到底該不該旅遊?
https://bit.ly/3pnzPD5
深入福島|3.11後9年 親身走進海嘯輻射災區 用輻射探測器看真實一面
https://bit.ly/37iqUge
走入福島真實災區|疑點重重的《Dark Tourist》為什麼激怒了日本人?
https://bit.ly/2ZkCaEj
⋯⋯
#日本旅行 #日本旅遊 #日本福島縣 #福島 #福島縣 #日本 #日本東北 #福島縣食品 #福島地震 #東日本大震災 #福島核電廠
鍺放射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民報書摘】#稀有金屬戰爭
稀有金屬分為五類:
■ 稀有輕金屬(例如手機電池中的鋰)
■ 稀有難熔金屬(例如航太用的鈦)
■ 稀有分散金屬(例如半導體中的鍺)
■ 稀土金屬(有17種,是中國手中的礦產王牌)
■ 稀有放射性金屬(例如核燃料的鈾)
十九世紀是煤炭世紀,二十世紀是石油世紀,二十一世紀則是稀有金屬世紀。是一種能源戰爭,是石油能源與綠色能源之間的爭戰。
稀有金屬戰爭是環境保護戰爭,是弄髒的一方與假裝乾淨的一方的爭戰。也是資源爭奪戰,既爭奪礦物資源、爭奪高科技、也爭奪工作機會。更是一種政治思想體制的戰爭,是「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的爭戰,也是威權資本主義與民主資本主義的爭戰。
鍺放射 在 臺灣吧 - Taiwan B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實驗科學吧》週期表冷知識!〕
曾經背週期表背到77的捧油舉手!(酒保✊
如果沒有氦氖氬氪氙氡的魔音傳腦,這世界應該會被氟氯溴碘砈吧🤔(?
話說那一堆堆簡寫符號與命名,除了硬背以外,其實有些命名還是有點原因,譬如是以發現者的國家名,或是紀念某個偉大科學家,各位捧油來挑挑看選選看吧~(?
還有還有~《實驗科學吧》熱映中~~
EP1-『蟻人怎麼可以變小?』
👉 https://lihi.cc/u7INl/ep1wn
EP2-9/3晚上8點『恐龍可以復活嗎?』
#酒保是不是查到ㄎㄧㄤ了
#實驗科學吧藍地好傲嬌好Q~~
----------- ~開始囉!很長喔@@~ -----------
【鍅⭐Fr(Francium)|原子序87】
\大家很常常背到的氫鋰鈉鉀銣銫鍅/
1939年,法國科學家馬格利特·佩里發現了鍅元素,並且以 #法國 命名。其為放射性極高的金屬,非常罕見又不穩定。
【鋂⭐Am(Americium)|原子序95】
\或譯作鎇/
1944年,柏克萊加州大學首次人工合成並分離出鋂,並且以 #美洲 命名。屬於放射性元素,鋂的發現被指與當時在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息息相關,在核事故現場常常會發現鋂元素。
【銪⭐Eu(Europium)|原子序63】
1901年,法國化學家尤金·德馬塞在懷疑未知元素污染物時,成功將銪元素分離出來,並以 #歐洲 命名。曾因為其磷光特性作為歐元仿偽設計。
【釕⭐Ru(Ruthenium)|原子序44】
1844年,由科學家Karl Ernst Claus發現,並以 #羅賽尼亞 命名。通常加熱至1500℃時才能被加工。最新應用是在Intel 半導體10nm製程上。
【鉨⭐Nh(Nihonium)|原子序113】
\超年輕的元素!/
2012年,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成功合成,並以 #日本 的日語羅馬拼音命名。其具有放射性,至今成功合成的鉨原子竟然只有14個!
【鑀⭐Es(Einsteinium)|原子序99】
\鑀~鑀鑀鑀!/
1952年,在第一次氫彈爆炸的殘餘物中發現鑀,並以科學家 #愛因斯坦 命名。鑀是一種柔軟銀白色具放射性金屬,地球形成時產生的原始鑀元素都衰變惹。
【鍺⭐Ge(Germanium)|原子序32】
1886年,科學家克萊門斯·溫克勒於在一種稀有礦物中,發現了鍺,並以 #德國 的拉丁語名命名。其硬硬der有光澤,是半導體重要材料,包括應用在光纖技術、太陽能等。
【釙⭐Po(polonium)|原子序84】
1898年,#居里夫人 與他的丈夫皮埃爾·居里發現在極為艱困的實驗環境下,從瀝青鈾礦中提煉而得的放射性元素,並以居里夫人的故鄉波蘭(Polska)命名。當時並不知道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的傷害,普遍認為居里夫人的死因和她長期研究放射性元素有關。
【鍆⭐Md(Mendelevium)|原子序101】
1955年,於加州大學成功合成,具有很強的放射性,並以最先創建元素週期表的 #門德列夫 命名,其發現化學元素的週期性,除了排出史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還以此預測許多當時未發現的元素,包含剛剛有提到的【鍺Ge】!
\就是你讓我們背好苦!/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