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錢債 追溯期」的推薦目錄: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錢債追溯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錢債追溯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欠了銀行債,是不是躲過15年追溯期就沒事了?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澳門法律專業學會- 日常小額錢債糾紛,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交 ...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私人債務追溯期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私人債務追溯期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屈穎研教你入稟小額錢債追討這九名男女,冤有頭債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欠錢可以不用還?過了「追溯期」就不用還/不能討債嗎 ...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欠債追溯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錢債 追溯期 在 欠債追溯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錢債 追溯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寫呢啲]今日呢個簡介簡單啲,因為主要啲重要嘢都係文中先有講
同好多冇訂,不屑訂,或者剛剛訂嘅人嘅理解唔同,實情本人唔係點畀貼士的。你諗真啲,件事唔make sense,有冇可能日日有咁好嘅貼士?本人一日寫3000字左右,一個星期六篇,都寫咗一年,你可以諗下有冇咁多貼士。有又準嘅,我發咗達啦。
我都好想畀個冧把你買完退休,但真係唔work的。10年前夠大把人買過騰訊買過蘋果,但點解冇乜人坐到尾?就算同樣係聽貼士,點解有啲人贏幾倍?點解有啲人會輸錢?問題咪就係你自己。我嘅文係幫你提升自己水平的。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7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先講理文化工746,實在唔少Patreon讀者跟買咗亦賺咗,你見呢度留言嘅都唔少(唔係以為我做媒下話?你可以去質問下佢地)。呢排都多咗唔少人去訂Patreon,呢舖真係代表作,但真係提返大家,呢啲可一不可再,亦唔應該係你投資嘅核心。偶然玩下OK。咁至於而家點處理?文入面講
之後講維他奶,買唔買得過呀之類,Patreon有講,呢度唔寫。但,見到星期一(即係大插嗰日)就有「大戶」手影。邊間大戶?日本仔銀行。好啦,成件事非常奇怪,首先日本仔銀行做乜會買維他奶?另外,你見新聞都有報,15.9%掃到16.3%,但幾時開始買,最初手貨點嚟?
查下港交所就可以查到故事起源(唔識查嘅,我篇文有埋101教學),但都係奇怪,你見只能追溯到2019年8月。就係嗰時忽然間,唔知點解,日本仔拎咗9%股權!仲要係零成本。咩回事?文入面同你解。
仲有,有冇留意,買到16.3%?另一個渣16.3%係邊個?姓羅的。文入面同你解。
最後兩壇就唔賣咁多玄虛了,年幾之前,侵侵做緊總統,我都已經講中美關係惡化,侵侵兇話要將啲中資股由美國除牌,港交所388係受惠股。而家係咪好轉?唔知,但你見中國先係出手搞滴滴,然後再限制公司去美國上市。咁邊個係大贏家?你話呢?你估抖音去邊上市?
仲有,最後都講返,10年債息又跌到1.3%咁滯。銀行股當然運滯,但對股市係好事,唔知點解嘅文中有講。不過,兩個星期前明明又話驚通脹驚加息驚縮表,而家做乜債息又係咁跌?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7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錢債 追溯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股盤後〉美推抗中法案 鮑爾放鴿 標普續創歷史新高
週四 (8 日) 美國初領失業金數據遜預期,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發表鴿派言論,十年期美債殖利率走低,科技股領漲,台積電 ADR 漲近 3%,標普 500 指數續創歷史新高。
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通用、福特相繼宣告北美更多工廠停產。白宮週四宣布,拜登政府高度關注此問題,白宮經濟顧問狄斯 (Brian Deese) 和國安顧問蘇利文 (Jake Sullivan) 下周將和召開相關會議。外傳,這場會議將在 4 月 12 日舉行,參會者包括半導體和汽車製造商。
聯準會主席鮑爾週四於 IMF 春季論壇發表談話,鮑爾稱,全球疫苗接種進度不一,是經濟復甦面臨的風險,儘管美國經濟前景光明,但復甦發展不平衡且不完整,仍需聯準會的大力支持。鮑爾警告:「(新冠疫情讓) 我們不會回到以前的經濟模式。」
美中煙硝四起,美國商務部週四將飛騰信息技術公司等 7 家中國企業與機構納入實體清單 (即貿易黑名單)。
外媒報導,美國參議院即將在 4 月 14 日舉行會談,審議《2021 年戰略競爭法案》,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將審議提案《無盡邊疆法》,藉此因應中國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發燒,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33 億例,死亡數突破 289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098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5.9 萬。
週四 (8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57.31 點,或 0.17%,收 33,503.5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17.22 點,或 0.42%,收 4,097.17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40.47 點,或 1.03%,收 13,829.31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34.80 點,或 1.07%,收 3,301.26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6 大板塊收紅,資訊科技、非必需消費品和工業板塊領漲,能源、房地產和公用事業板塊領跌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僅臉書收黑。蘋果 (AAPL-US) 上漲 1.92%;臉書 (FB-US) 下跌 0.022%;Alphabet (GOOGL-US) 上漲 0.51%;亞馬遜 (AMZN-US) 上漲 0.61%;微軟 (MSFT-US) 上漲 1.34%。
道瓊成分股漲跌互見。迪士尼 (DIS-US) 下跌 0.13%;salesforce (CRM-US) 上漲 1.66%;高盛 (GS-US) 上漲 1.41%;波音 (BA-US) 上漲 0.94%;Nike (NKE-US) 下跌 2.09%;沃爾格林聯合博姿 (WBA-US) 下跌 1.42%。
費半成分股歡欣起漲。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0.15%;美光 (MU-US) 上漲 1.42%;AMD (AMD-US) 上漲 1.40%;英特爾 (INTC-US) 上漲 1.21%;NVIDIA (NVDA-US) 上漲 1.23%;高通 (QCOM-US) 上漲 0.65%。
台股 ADR 僅中華電信下滑。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94%;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1.66%;聯電 ADR (UMC-US) 上漲 5.58%;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0.81%。
個股消息
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94% 至每股 123.43 美元。飛騰等 7 實體遭列美貿易黑名單,飛騰晶片由台積電製造。對此,台積電回應,公司恪守所有相關法規,若向受出口管制的特定實體出貨,也有完善評估與審查程序。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1.91% 至每股 683.80 美元。該公司執行長馬斯克推文暗示不受晶片短缺影響,他週四推文道:「感謝供應商,提供特斯拉重要的零件!」
蘋果 (AAPL-US) 上漲 1.92% 至每股 130.36 美元。日媒報導,受到晶片短缺波及,蘋果被迫延宕生產 Macbook 及 iPad。
通用汽車 (GM-US) 下跌 1.22% 至每股 60.09 美元,該公司宣布,停止北美數家工廠生產。
迪士尼 (DIS-US) 收跌 0.13%,盤後股價走揚近 0.5%。該公司宣布 6 月 4 日將開放加州迪士尼主題樂園中的「復仇者校園 Avengers Campus」。
好市多 (Costco) (COST-US) 宣布,三月份同店銷售額增長 16%,該公司股價上漲 0.67% 至每股 361.22 美元。
GameStop (GME-US) 下跌 4.33%。GameStop 週四宣布將於 6 月的年度會議中提名 Chewy 共同創辦人 Ryan Cohen 擔任董事長。
經濟數據
美國上周 (4/3) 初領失業金報 74.4 萬人,預期 68 萬人,前值自 71.9 萬人上調至 72.8 萬人
美國上周 (3/27) 續領失業金報 373.4 萬人,預期 363.8 萬人,前值自 379.4 萬人下調至 375 萬人
華爾街分析
金融專家 Jeff Carbone 表示:「這是 Fed 推動美股上揚的一天,可以追溯到昨日會議紀要評論,像科技股這樣對殖利率敏感的股票將從中受益。」
隨著美國股市創下新高,恐慌指數 VIX 期權交易卻新生波瀾。週四幾筆大宗交易押注,目前約 16 的 VIX 指數將在今年 7 月升至 40,並不低於 25,
Abrus Group 聯合首席投資長 Kris Sidial 認為,聰明錢了解到,儘管在過去兩個月中波動幅度已縮小很多,但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仍顯示市場過度脆弱的跡象。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26249?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4-08(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聚餐報名
https://reurl.cc/qm6RX0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錢債 追溯期 在 錢債追溯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錢債追溯期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民法追溯期、錢債追溯期、欠債時效條例就來銀行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錢債追溯期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錢債 追溯期 在 欠了銀行債,是不是躲過15年追溯期就沒事了?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般的買賣契約、金錢消費借貸的債務,根據民法第125條,時效為15年。消滅時效需由「債務人」主張,換句話來說,若有筆債務已經過了15年追溯期, ... ... <看更多>
錢債 追溯期 在 錢債追溯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錢債追溯期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民法追溯期、錢債追溯期、欠債時效條例就來銀行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錢債追溯期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