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銀髮族 如何 增 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燒燙燙~燒滾滾~最新品種新口味"螃蟹秀秀來開鍘"囉!
快快來點我點我~> https://youtu.be/EokGwo2jyJc
【螃蟹秀開鍘 互動Live】「健康減肥」的奇蹟瘦身關鍵!超高效養生保健美食+運動健身獨家大攻略!輕鬆變瘦甩肉秘笈大公開
點起來按讚+留言+分享來應援謝謝秀秀唷!!!YAAAAAAAAAAAAA
就在今天小周末的螃蟹口味下午茶大餐!!!4/30(五)下午16:00!!!
快準時預設點右下角小鈴鐺,準時開起提醒通知唷
秀秀的鋼鐵蟹寶貝們一定要來喔,不見不散,蟹蟹秀秀準時來點名蟹寶貝線上互動喔(大心)
螃蟹秀秀主持的"螃蟹秀開鍘"
今天蟹蟹新口味是健康蟹蟹秀秀主播唷^___^
這集有全新主題變化唷
火辣開鍘時下最熱門健康話題
無論鋼鐵蟹寶寶你是帥哥還是美女
是還在轉大人的小捧友.念書上課兒的青少年.拚事業的中壯年.還是樂活的銀髮族,一定都不可以錯過的火辣話題,讓你瘦得帥帥! 瘦得漂漂! 瘦得年輕! 瘦得健康喔~~~~
本集重點:
⏩168間歇性斷食|吃不對""供虧一簣"" 如何健康飲食?
⏩蝦米是隱性肥胖|肉鬆.大肚!?揪出增加體脂的元兇!
⏩素食蛋白質來源|吃素好與處 豆類.豆子大不同
--------我是螃蟹秀秀主播的分隔線汪汪-------
螃蟹秀秀也會一起在粉絲團
或個人YT陪秀粉過
哪裡追螃蟹秀秀主播?追起來追起來
🦀臉書粉絲團搜尋 "劉盈秀"
https://www.facebook.com/show0901
點我點我.按讚按讚!
🦀個人YT搜尋 "劉盈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muewnEbKRJ3--gd8OAVVg
🦀電視台共同經營的今日頭條公眾號
劉盈秀:https://www.toutiao.com/w/a1695808526
銀髮族 如何 增 胖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慢老》
由於最近不斷負責銀髮族課程的培訓, 當然對於老化的資訊以及文獻也找了不少. 目前我們對於老化的問題似乎僅僅集中在肌少症上面, 對於其他的方面關注不足. 偏偏老化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 過度簡單化之後, 倒楣的只是來上課的會員們...
而面對這些銀髮族的會員是解決他們已經面臨的一些狀況, 那麼我們要如何防患未然, 在年輕時就開始避免一切可能導致衰老的因素呢?
全書將老化分成了六大部分:
1. 運動
現代人超級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 肌力下降, 神經連結的反應退化, 關節活動度喪失, 結果就是失去自主功能性, 容易跌倒, 進而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
而對於現代人而言, 要強化下肢力量, 最理想的當然是肌力訓練, 但是對於大多數一般人而言, 只要從椅子上站起來, 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有效, 只要保持經常性的身體活動, 肌肉量的流失就可以大幅度的抑制.
而假如已經有經常性身體活動的族群而言, 下一步將是提升運動的強度!
2. 飲食
首先是體重, 肥胖當然是影響一切慢性病的根源, 但是假如超過了六十歲的人, 則不應該為了身體外型而減肥, 因為不健全的節食以及營養不足更容易導致肌肉量的加速流失. 同時, 年長者應該要重新燃起對於食物的熱情!
老年人因為味覺退化, 所以大多食量變少, 進而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 而孤食, 會更讓每一口飯都變得更不健康!
據統計,獨居老人有超過50%有憂鬱症. 所以想要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是找朋友一起吃飯! 人類本來就是群體的動物, 社會支持能夠成為最理想的調味品.
3. 睡眠
睡眠時數不夠, 睡眠品質不好是老化的最大殺手! 睡不好的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機率, 導致肥胖, 甚至加速失智症的發生. 年輕人總覺得身強體壯, 常常熬夜不睡, 或是睡眠時間不固定.
殊不知這些壞習慣長期下來,反而會對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諷刺的是, 很多人白天瘋狂運動, 晚上死撐不睡, 卻還覺得自己很健康...).
因此, 假如淺眠, 易醒, 以及多夢, 就要及早檢討睡眠衛生的習慣, 特別是老年人, 更需要足夠的睡眠維持身體機能. (教練們常常大談會員的訓練該如何規劃, 卻忽略了假如睡眠沒有跟上, 有可能會毀掉在健身房內的一切心血!)
4. 防病
很多疾病必須在它還沒形成之前就加以抑制, 不然一等到發病, 治療與服藥都有可能是一掉沒有回頭機會的不歸路. 因此在口腔, 食道, 認知(記憶), 甚至到血糖血脂, 都必須要時時監控.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更重要的是定期的健康檢查
5. 生活
現代人一天有九成的時間待在室內, 缺乏日照, 過度空調, 運動不足以至於更加容易產生肥胖, 呼吸道問題, 睡眠失調, 以及老年失智. 所以, 養成每一天到戶外活動一下, 流流汗, 接觸自然光, 降低家裡的過敏原(監控濕度, 減少塵蟎, 或是油煙).
在家(特別是睡前)降低所有3C產品的使用時間. 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嗜好, 可以轉移壓力, 延展生活觸角
6. 情緒
「端粒」是DNA的保護套, 端粒越短, 細胞越老化, 我們已知的所有不良習慣(熬夜, 抽菸, 喝酒, 壓力),都會加速端粒的短縮, 而在「端粒效應」
這一本書裡面更提到了, 負面的情緒也會加速端粒的退化, 個性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心臟病發生的機率要低30%!
據調查, 樂觀的人較少抽菸, 社交生活更為活躍, 體型也可以維持的較好. 學習情緒管理, 練習以不同的角度解讀壓力, 並利用運動, 呼吸, 以及冥想之類來追求正念
老化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所引起的相關問題非常多, 所以我們對於年長者絕對不會有單純一種解決方案, 需要多方面來思考與面對.
而另一方面, 對於我們自身而言, 絕對不能等到老了以後才來面對老化的問題, 而是從現在就開始努力, 才不會讓歲月留下任何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