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新一期《釀電影》雜誌的文章 寫我心中的經典片之一《輝耀姬物語》
(節錄部分文章)
松與竹是道,而人生是悟,《輝耀姬物語》
有時人生是像是夢做得沉了些,如《輝耀姬物語》裡月公主逃開京城時,一路飛奔,拋開的那一層層霓裳羽衣,疾奔後發現終是夢的盡頭。宛如死過了一次,醒來又在她京城的華美居所。
一隻白靈鳥,也是一隻金絲雀,前者是她的下凡,後者是她的入世。
這故事看似簡單,來自月宮的輝耀姬降生,體會人間甘苦滋味。即使知道身處濁世,但最後仍帶著對七情之不捨返回月宮。猶如她那一句:「出生就是為了要活著。」
活著是最簡單也不簡單的事。人可以吃喝拉撒地如蟲子般活著,但更多的是必須嚐盡矛盾滋味,體會萬事有如月缺。得到了也空,失去了也只能勇敢。
這則童話沒有西方童話那樣命定的結局,它跟東方很多故事結局是一吹而散的,飄到每個人的心裡都長成不同的事。
這點也很像經典小說《紅樓夢》,那裡暗喻現實就有如夢中夢,人不可能太清明,也只能留點愚痴,如輝耀姬的堅持。《紅樓夢》與《輝耀姬物語》裏的七情六慾與欲望,有時像人被夢魘住一樣在迷宮裡,但那細節又真實無比。讓人與欲望像貓跟著毛線球跑一樣,找到跟失去的一樣多,成就了一種迷宮的本質。
當你在人生這場大戲醒來,不是像賈寶玉最後一樣來去赤條條真乾淨,就是像輝耀姬在經歷成長後,即便踏足濁世後,仍思凡地回到了月宮中。
賈寶玉前身是神瑛侍者,而輝耀姬終究是月之公主。故事本身都有一種情懷,兩者都是極美的,不是指相貌,像是美的本相。他們都有幾分相對於世故的憨傻,也幾分近痴人的美,是世界難以掌握的蝴蝶,飛到你的身邊是詩意,停在你的心裡才知哀愁,是人活於世上注定要體會的悵惘。
這並非厭世或傷春,與其追求物質的,不如跟隨著那些本就會消失的美,如夜的螢火蟲、春的櫻花、心之純粹,那種一時限定的美,如同它明天就不在地去追尋。今日的月亮將因為自己的心情,將不同於明日的那種「物哀」。
《輝耀姬物語》珍貴之處不外乎在提煉活著的滋味,她不因際遇榮辱而悲歡,也能守住炎涼時的氣節,那就是樹的情操了,
而那些水墨畫的留白則是預設著人生幾抹跌宕的黑。
成長後,身不由己的惘然,忘掉初衷的可能,就像電影中由高畑勳填詞作曲童謠所唱的:「迴啊迴,喚回我心,鳥兒蟲兒與野獸、青草樹木與花朵,請試著孕育那份盼望的人情,請帶著春夏秋冬回來,松峰猶似喚我歸,自當速速就歸程。」
直到她要回月宮了,才知道她原本排斥的那些也非是骯髒的,人不可能連一點汙黑都沒有。因此她才在返月時,連那些曾被她厭惡的人事物,都體認出了那是活著的一部份,因是這樣泥濘,才有花開的時節。這世界並非不要成為哪一種大人,而是是否能選擇坦率地活著。
《輝耀姬物語》同時也是自由的不可得,女生要如何在他人眼光的中長出翅膀,擁有他人無法干涉的天空。
她與捨丸之情,兩人都在過程中成就了彼此,也如《紅樓夢》裡賈寶玉與林黛玉,這人的彼此成全,雖深知早已不可能,卻仍是對於現實世界最冥頑的應答。
這部電影看似有對富貴名利的追求,也有成長的傷痕。但其實故事的核心是那一節節的竹子,與女主角所吟唱的「松風喚我歸」,松與竹在東方是高潔的象徵,也是人生泡在浮沉裡,一顆心的硬底回歸。
無論是對這故事裡的凡人,還是思凡的輝耀姬,一筆竹、幾撇松,都是人想相信的本質,以及對更好的自己的追求。竹與松是道,而人生是悟。
如果對《釀電影》雜誌有興趣的影迷 可以上此網站
bit.ly/3m0poEh
單純購書也可洽各大通路:
讀冊 - bit.ly/35yrIf4
博客來 - bit.ly/3dYXtBM
誠品 -bit.ly/31ZpX9R
「金 翅 雀 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艾米希莉的啃書觀影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好雷] 金翅雀Goldfinch,有失落就有希望-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The Goldfinch 今年最佳劇情片妮可基嫚回來了-阿善Cafe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收藏了一樣本該在爆炸中消失的珍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結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結局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The Goldfinch線上看|2019最新電影|小鴨影音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The Goldfinch2019線上看小鴨影音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小說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小說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小說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金 翅 雀 結局 在 艾米希莉的啃書觀影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電影回顧]
2019年最後一天,回顧今年看的所有電影,從院線、Netflix到舊片一共看了142部,達到年初所訂定的100部目標,也在今年第一次參與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更是見證了許多經典系列的大結局,可說是大豐收的一年。
這次排十大電影其實挺煩惱的,因為今年真的太多精彩的電影,多到2020年即將到來都還來不及補完,儘管名單中或許有許多遺珠之憾,但還是有許多值得推薦、收藏的電影。
*
〈2019十大電影〉
1.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2. 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3. 沒有煙硝的愛情 Cold War
4. A+瞎妹 Booksmart
5. 隻手探險 I Lost My Body
6. 兔嘲男孩 Jojo Rabbit
7. 小丑 Joker
8. 金翅雀 The Goldfinch
9. 從前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in Hollywood
10. 幸福綠皮書 Green Book
*
*
〈特別推薦〉
我們 Us
小島來了陌生爸爸 My Extraordinary Summer with Tess
花生醬獵鷹的願望 The Peanut Butter Falcon
幻象 Mirage
托爾金傳 Tolkien
AI終結戰 I Am Mother
異裂 Glass
祝你忌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2U
返校 Detection
陽光普照 A Sun
*
*
〈催淚電影精選〉
馴龍高手3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3
玩具總動員4 Toy Story 4
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 Klaus
愛上觸不到的你 Five Feet Apart
*
*
〈特此紀念〉星際大戰 Star Wars
*
大家今年最愛的電影又是哪些呢?
或是有哪部電影讓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呢?
歡迎大家分享2019年最愛的電影😊
#2019電影 #2019回顧 #2019movie
#婚姻故事 #燃燒女子的畫像 #沒有煙硝的愛情 #A瞎妹 #隻手探險 #兔嘲男孩 #小丑 #金翅雀 #從前有個好萊塢 #幸福綠皮書 #星際大戰
金 翅 雀 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似劇情懸疑,實則著眼成長,也許很難找到極其優異的導演與編劇,能在短短兩三個小時之中完整道盡一個男孩成長為一位男人經歷迂迴跌宕後迎來的奇異救贖,John Crowley 依然從 Theo 的眼神流轉與肢體語言中細膩捕捉到屬於文字才能勾勒出的穿越雲霧的心境蛻變。《金翅雀 The Goldfinch》最出色之處,在於導演的鏡頭語言完全具象出小說字裡行間那無以名狀的抽象氛圍,這是挑戰性極高的,因為唐娜塔特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所謂閱讀的沉浸式魔幻體驗,那是屬於文學藝術的獨特靈魂,而導演卻能在影像藝術中抓住相似感受。
數度細細端詳此幅畫作,其色溫給人蒼白無助之感,中央一隻雀鳥單薄纖細的爪子被鐵鍊所拴住,若有似無的光芒依稀閃耀,羽毛的柔軟和骨骼的紋理聲聲呼喚,難以從中讀出任何符號與信息,隱含的無盡多重意義持續更持續讓觀者產生聯想。以腳鍊禁錮了一隻鳥,或許正意味著如此束縛並非明確的牢籠,而更代表了著地重量,似乎既無法真正擺拖桎梏,也無法擁抱真正輕盈的自由,這幅畫對於 Theo 而言不單只是年幼喪母與死亡陰影,同時更是連結著過去與未來、謊言與真實、人前的我與人後的我之關鍵。
為何唐娜塔特開宗明義引用卡謬所言,荒謬帶來的不是自由,而是束縛?
因為荒謬是一種落差,當人類想要理解的渴望遇上世界無理的沉默時所產生的落差,Theo 從小到大柳暗花明的命運脈絡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無數轉折遇上無數巧合,過去緊緊纏繞,為何而生,為何而死,為何離開,為何到來,為何相逢,為何悲傷,為何產生動機,為何執著幻覺,多數時候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我們有能力去愛人,是因為我們渴望被愛,渴望得到回應,藝術強大的力量讓人以靈魂之眼在絕望深淵看見另一種面向的真實。
越是隱藏自我,越是無法活在當下;越是逃避心中的恐懼,越是無法看見母親轉過身來的溫暖笑容;越是將過去藏在陰影之下,越是無法面對真正的人生;悲傷就是如此,當我們真正接納了自己心中的悲傷,才會在雲霧上面數著下方的星星,才會在視線盡頭望見美麗的淡藍柔光。
這是「關於塵世中的輝煌,而非塵世本身的輝煌」,我們難以參透發生於自己身上所有未知與磨難的真相,也有可能根本不存在真相,然而在現實泥淖與人的心靈之間還有些許縫隙,那是美和藝術之所以持續閃耀的空間,撐開了死與生的中間地帶。在這個地方,愛與死亡對視,絕望與希望並存,存在與消逝並立,溫暖與殘酷交會,屈辱與驕傲並行,旋律誕生於音符與音符之間,繁星因距離而各自生輝,陽光灑落雨點之上才閃耀七彩色澤,超越了人類本質,超越了勝負成敗,彌補了生命的缺陷,並賦予我們努力生存下去的力量,因為幸福會注入悲傷之中,不朽的藝術永遠能舒緩世間真相的殘酷,讓我們得以尋找到力量坦然迎向必然的殘酷結局,這就是《金翅雀》象徵的持續綻放之永恆不滅。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 #金翅雀 │ #TheGoldfinch
金 翅 雀 結局 在 金翅雀The Goldfinch 今年最佳劇情片妮可基嫚回來了-阿善Caf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金翅雀 #安索艾格特#妮可基嫚我是阿善,我喜歡用影片分享音樂、電影、書籍和生活中的大小事,如果支持我,請訂閱我吧! ... <看更多>
金 翅 雀 結局 在 收藏了一樣本該在爆炸中消失的珍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金翅雀 The Goldfinch2019線上看小鴨影音➡➡ ... 劇情金翅雀The Goldfinch韓國線上看金翅雀The Goldfinch結局金翅雀The Goldfinch影評金翅雀The ... ... <看更多>
金 翅 雀 結局 在 [好雷] 金翅雀Goldfinch,有失落就有希望- 看板movi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年看美國千禧年災難創傷電影,從《逆光天后》到《金翅雀》已經第二部;
本月看失落社會重建電影,從《今夜,我們無罪》到《金翅雀》也已第二部。
主角 Theo 是個失落的美國之子,
本片好多人都是失落的美國之子,
但每一個美國之子都可能是隻「金翅雀」。
https://ewedit.files.wordpress.com/2019/07/goldfinch-poster.jpg
遠道而來的荷蘭黃金時代,跟著愛畫的媽媽學看畫準沒錯!
一邊是 Frans Hals 靜物畫,枯葉意味著美好總不會長久,
一邊是 Carel Fabritius花鳥畫,但金翅雀會從絕望存活。
怔怔地看畫出神的兩邊,
一邊是丈夫劈腿的單親媽媽,帶著兒子擦擦眼淚享受藝廊生活;
一邊是姐妹死亡的單身舅舅,帶外甥女擦擦眼淚享受藝廊生活。
https://pbs.twimg.com/media/EFaimgVXsAAfD0P.jpg
不論人生多少失落,歌照唱舞照跳、美術館畫展也要看,仍要擁抱生活!
然而一次又一次滿心創傷的美國之子們,真有那信心底氣堅定活下去嗎?
看那幅《金翅雀》The Goldfinch ,
曾經在一國的黃金年代 (荷蘭 1650s) 經歷過一次爆炸浩劫,
而今在另一國黃金年代 (美國 2000s) 又經歷一次爆炸浩劫,
難道這失落社會將無盡失落永不見底嗎?
https://cdn3-www.comingsoon.net/assets/uploads/2019/05/goldfinchheader.jpg
於是愛畫老人臨終抓住陌生人的手:帶走金翅雀、永遠保護牠、別再回這恐怖世界。
也許這是老人的托孤,他已托不出他的美國之女,只好托一個歷劫重生的希望象徵。
大爆炸,我外甥女走散了,我(韋提)就托別人兒子給老友,以戒指為信;
大爆炸,這男孩的媽媽死去了,我(莎曼莎)就當他的媽媽,以兒子之緣;
大爆炸,女孩沒了媽也沒了舅,我(霍比)就來當她的繼父,以老友之情。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29/11/20/5882220.jpg
下一個媲美大爆炸的失落,是美國無數家庭的無奈: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只因為是親生爸爸居然就歸他?看這不負責任爸爸,帶著只能靠他卻靠不住的女友和小狗再加個兒子,住的地方是美國 1960s曾紅極一時允諾幸福、到 2000s終於失落衰敗的末日郊區。
空照圖先給我們看許多地產開到一半建商破產了、家家戶戶院子沒有花園植栽,原來這裡只有這一戶!對 Theo 來說遠方也只有相依為命的新朋友 Boris共兩戶。在 Theo 的意識裡,這末日社區的荒漠黃沙,與爆炸案現場的建築灰沙疊合了,這紮紮實實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大爆炸;然而這一次大失落,仍有一環環替代希望。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29/11/20/5765218.jpg
大荒漠,你家家暴不能待,那歡迎到我(提歐)家來作客;
大荒漠,親生爸爸崩潰了,那就請你(霍比)來當我爸爸;
大荒漠,事業夥伴不在了,那就請你(提歐)來當我夥伴;
大荒漠,阿姨我(珊卓)沒了老公、小子你(鮑里斯)爸爸靠不住,哈我就住進來吧 XD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9/03/11/15/2110927.jpg
這失落人間仍有情,天殘地缺的人們來自不同家庭,卻都能夠相依為命相濡以沫,尤其這次再度回紐約,Theo夢中幾與母親形象疊合的莎曼莎也因緣際會重逢了!正媽矜持外表壓抑不住的激動是:
大海浪,我的兒子不在了,很高興你(提歐)來當我兒子。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16/11/06/0628818.jpg
只是《金翅雀》也許終究不是要人們退守邊緣角落相濡以沫就夠的,因為這樣的慰藉耽溺儘管躲起來一時舒服,但長久下去仍寄居黑暗角落,恐在許多強求圓滿的偏執中不小心走火入魔:
大失落,既然你(提歐)來到我家成為親人,乾脆和我結婚親上加親母親也歡喜;
大失落,既然我蒙您收留替您(霍比)經營事業,那乾脆施點小騙術度過不景氣;
大失落,既然我(鮑里斯)只會酒會毒只有烏克蘭人脈,那來當黑幫苟且過下去;
大失落,既然你(提歐)無法等我而要自己去紐約,我留不住你那就留下你的畫。
https://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9/03/11/16/5064403.jpg
而電影最令人眷戀難忘的,不是這些 Theo 一起度過許多日常生活的角色,反倒是一直遠距通信念在心頭實際只露面兩場戲的 Pippa。就在發現未婚妻偷吃、發現這婚姻只是消極取暖的療傷、終於意識到蟄伏暗處耽溺療傷的生活終將走上死胡同時,Theo向命運相似宛如他紅髮分身的 Pippa提出了請求!這請求我覺得不必然是浪漫愛、更可能是人生觀:
大失落、大逃避,妳遠走倫敦以逃離傷心的紐約、不再聽顧爾德貝多芬以逃離傷心的過去,這樣逃下去真是人生嗎?我的紅髮金翅雀,回來紐約重見光明吧!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5/29/11/20/5896260.jpg
於是片尾的「搶救金翅雀」大行動,儘管看似有點獵奇有點出戲和全片調性大不同,但它總結全片的象徵意義是極重要的:接二連三的爆炸擊潰了美國心、誓言將金翅雀永久保護不見天日、也退守人生過著各種攜手療傷相濡以沫的小生活;但療傷的最後一步,是要重回舊地抬頭挺胸面對傷心,也就是這幅《金翅雀》Goldfinch 要回到海牙莫里斯之家重見天日重現風采!
電影末段的黑幫大戲,兩個小孩玩大槍有多蠢笨就不提了,那也不是此片的強項;倒是,嗑個藥睡一覺後有點莫名奇妙的圓滿結局後,那片尾要怎麼總結呢?我很高興,它不採用主配角們重見天日面對創傷擁抱人生的感性結尾,而採用總結全片概念的理性結尾:藝廊裡媽媽次喜歡的這幅 Frans Hals 靜物畫,枯葉象徵著所有黃金時代的美好都將失落;但轉頭媽媽最喜歡的這幅 Carel Fabritius《金翅雀》,其典故則是經歷爆炸仍能從斷垣殘壁昂首站起,向世人宣示希望。
https://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9/03/11/16/5050363.jpg
看完《金翅雀》、尤其看到這結尾的繪畫點題,全片兩個半小時歷歷在目的主角配角眾生相如膠卷飛過,不但令人感動落淚更感到源源不絕的正向能量!當然,此片故事太大角色太多片長太長、許多角色出來個一兩場戲沒有過程直接跳過好多關,譬如主角一覺醒來電梯妹就成了未婚妻 XD 應該很多觀眾都會翻白眼。不過我很欣賞此片拍大部頭小說的敘事策略:它不計毀譽(結果果然被影評轟到爆)地推翻小說原著的線性呈現方式,大膽地採用一種過去現在自由跳接的意識流,往往看到類似人物類似物件類似意象類似處境就可神遊物外,一生過去現在的有意義連結更加清楚。
跟著主角的意識流,雖然整個世界觀被切割得很破碎,但我們更能接近主角的內心,慢慢拼湊他有笑有淚的記憶拼圖,並慢慢深入他心裡不給觀眾看甚至自己都不願想的私密角落。而要讓這種片片段段的「浮光掠影」組成完整的故事圖像,那每一個當下的時時刻刻、每一個生命過客的一顰一笑就極為重要!而我覺得導演 John Crawley 與攝影 Roger Deakins就成功做到了!一次次回憶有雍容優雅的阿姨、有靦腆害羞的小友、有工匠叔叔的肩膀、有若友亦敵的生父、有若敵亦友的後母、有苦抓浮木的未婚妻、有同甘共苦的好基友、還有那背影神秘一生最終面貌清楚的母親...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53/08/8c/53088c329b6eba4bde057e6cb7d975c0.jpg
最後比較遺憾的,是那一頭紅髮令人難忘的真命天女 Pippa,那是不是浪漫愛已不重要了,《金翅雀》畫作前所要感召的兩個童年心靈,一個潸然淚下選擇了逃避、一個破涕為笑選擇了回歸。這創傷的金童玉女兩人終究無法圓滿歸一嗎?在對角色的關心上我遺憾他倆終分道揚鑣,但在對角色承載的概念上我好像又能了解其角色分工的意義:廣大美國的創傷之子們,有人沉潛逃避找到了相濡以沫的人也就過了這一生,有人面對創傷重見天日也終能正視夢中母親的面孔。這是一部很療癒人心的電影,如果觀眾能撐過兩個半小時結構模糊的意識流敘事的話 XD 強烈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fCD9MVq_c
--
最後再附一篇關於這故事的小說原著之創作源起:
https://bit.ly/2qTkNfS
這創作源起是在 2001 年三月時,作者 Donna Tartt閱讀到了塔利班炸毀阿富汗巴米揚大佛事件。這大佛有 1700 年歷史是當地文化象徵,但塔利班是有計劃有目的地靠炸毀它放送全球、以打擊社群心理並鞏固恐怖統治。事件報導如下:
https://bit.ly/2BXgthH
Donna Tartt 為這件事深深震撼,因此有了模糊概念要找個關於人為災難企圖摧毀人們心理的故事,找靈感時就找到了 1654 年荷蘭 Delft火藥庫爆炸事件。以下這篇衛報藝術史家的文章則回顧這件 Delft爆炸案,告訴我們那時荷蘭是個劍拔弩張捍衛主權獨立的軍事國家,結果這炸掉半個城市的爆炸案也不是什麼具體衝突,就只是軍備發展下的無意義犧牲。衛報文章如下:
https://bit.ly/2PoajiR
這本小說 2013 年出版、2014年得普立茲獎,而小說的故事橫跨 14 年,實在不得不令人聯想在得獎前的 14 年前左右發生了什麼事?2001年除了阿富汗有巴米揚大佛之外還有什麼重大創傷的爆炸案呢?今年此片於 9/08 在多倫多首映、於 9/13 在美國院線上映,好像廣大觀眾心裡難以面對的那件事也呼之欲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59.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2341267.A.0A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