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厚切生魚片,便宜份量多到我不敢點…
結果點了一次散壽司,又吃海膽吃到怕………
哪有人一次給兩排海膽的啦!
難怪每一次海膽都要10、20盒的叫,這家老闆真的手滑的太嚴重,很多人說點餐系統看不到,恩,有些餐點只有提供給網頁版和邪教會員。
https://nurseilife.cc/goldendragon/
金龍就是狂!
#天母活體海鮮專賣店 #一般保冷袋裝不下的便當
金龍山海旬味外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母活體螃蟹一哥就是霸氣!
只要你捐血就可以換一隻避風塘螃蟹😱😱😱
捐血換螃蟹!?
這話一喊,逼的秘方想把豬排三明治改成龍蝦三明治了…
這群老闆根本想要召喚「捐血大隊」。
然後,今天金龍的菜單是三隻螃蟹+鹽烤鮭魚頭,只賣1500元,都是料理好的,立馬幫碗粿訂了一份,現在換好衣服要去拿小確幸。
https://nurseilife.cc/goldendragon/
✅爆肝目前協助餐飲業者曝光 「台北外帶美食」,若餐廳想在疫情期間被曝光,請寄信到爆肝的信箱: nurseilife@gmail.com
這陣子很多店家虧損慘烈,也很多逆風高飛,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點在於「內用變外帶」的轉換!
客人去用餐,拿到的是滿心期待的餐點,舒服的用餐氛圍,吃飽可以瀟灑離開,除了付錢不用帶走一片雲彩~
如果老闆可以把「內用的價值」,轉回饋給消費者外帶,那消費者當然還是很開心的會出門取餐,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大廚,今天買食材都不是一件難事,但變成料理的過程不只是單一的食材,當享受美食又可體現價值感,這家店就算變外帶都一樣生意好。
很多業者,爆肝一個回覆就沒有下一封信了,不是爆肝目前報導的「外帶美食」無雷,而是,我早就幫大家篩選好了,從信件回覆到用餐,經過篩選我可以確認,讀者拿到的幾乎是一樣的品質,我可以幫忙曝光,但基本的品質我需要要求,因為露出的平台是我的部落格,也是因為我的篩選,很多店家才會被二次曝光到食尚玩家上,達到真正有效的曝光,這才是真幫忙。
✅公益美食祭熱血店家招募中!
👉 https://bit.ly/35J1uXK
#我有美食你有血嗎
這是一個設計給「捐血人」的美食祭,只要願意出來捐血,就可以享用各店家提供的美食,不限只在一家店兌換,因為店家就是想要幫你補血。
金龍山海旬味外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家附近有人確診,要小心!
今天收到朋友的提醒,我也是默默的回個「恩」。
疫情發生至今已經一年半了,你學會了與疫情共存了嗎?
還是每天的心情都隨著數字上下起伏呢~
你該學的就是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吃飽睡好,出門前排空膀胱,就像送開刀房一樣,禁食,在外面不亂摸、不飲食,回家洗澡、換衣服、勤洗手,尤其是那雙手要摸上臉時,一定要問自己「手是乾淨的嗎?」,再次提醒,環境中本來就充斥著病毒細菌,你眼睛亂摸就是有長針眼機會、你臉亂摳就是會長爆膿大爛痘、你腳沒清潔好就是會有香港腳的可能…
當你都做到該防範的,那明天確診也無悔。
所以,你看爆肝的餐桌,天天都做好被隔離也無所謂的準備,不幸被關就是當減肥,不然像碗粿她們照顧確診病人,每七天還要被捅鼻孔,若天天都害怕,能做事?能保持照顧病人的專業性嗎?
沒有人是天生勇敢的,只是因為認識病毒,並且做好準備罷了,誰不擔心、誰不害怕,但擔心、害怕、謾罵,病毒能消失嗎?不能,那還不如好好洗手比較實在。
接著,就吃起來!善待自己跟病毒共存的每一天。
#這家常出現在餐桌就不介紹了
#碗粿越累越多螃蟹
#吃螃蟹就沒空抱怨
https://nurseilife.cc/goldendragon/
✅爆肝目前協助餐飲業者曝光 「台北外帶美食」,若餐廳想在疫情期間被曝光,請寄信到爆肝的信箱: nurseilife@gmail.com
來信的 標題 請屬名《餐廳名稱》,內容請簡單的介紹一下您們,並且告訴我有哪些餐點及特色,報導的前提「需要我吃過且認可的餐點」,因為我要對讀者負責。
金龍山海旬味外帶 在 天母日本料理外帶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家居用品資訊百科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北市『天母無菜單料理』 | 精選TOP 15間熱門店家· 1.漁當家食堂. 4.5. (17則評論) · 2.銀座日本料理. 4.3. (4則評論) · 3.金龍山海旬味. 4.7. (5則評論) · 4. ... <看更多>
金龍山海旬味外帶 在 天母日本料理外帶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家居用品資訊百科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北市『天母無菜單料理』 | 精選TOP 15間熱門店家· 1.漁當家食堂. 4.5. (17則評論) · 2.銀座日本料理. 4.3. (4則評論) · 3.金龍山海旬味. 4.7. (5則評論) · 4. ... <看更多>
金龍山海旬味外帶 在 金龍山海旬味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金龍山海旬味, Taipei, Taiwan. 3372 likes · 84 talking about this · 1264 were he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