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三大連結務實拼經濟】(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而除了三大連結之外,產業要能健全發展,其所牽涉的部會眾多,如何讓大家齊一步調前進,考驗新閣的智慧。以下是是幾點觀察與建議:
首先是跨計畫整合與聚焦的問題。觀諸目前政府所要執行的計畫,整體資源的投入相當可觀。如何讓這些計畫能夠在方向上更聚焦,在資源整合上能夠更集中,從而發揮最大的效益,建議負責的各部會有關單位應重新盤點與檢視所有實施中,及即將實施的相關計畫,是否有資源重複、錯置的問題,或者是在優先順序上有調整的空間;尤其是跨部會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推動計畫,常常因為彼此之間的本位主義及門戶之見,加上績效爭取上的競爭,不僅在資源投入上重複浪費,也讓施政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是跨部會與地方整合協調的問題:建議應成立行政院層級的跨地方與部會的經濟政策協調機制與平台,定期檢討與追蹤重大產業投資及推動事項。過去每當檢討經濟成長困境時,矛頭全指向經濟部,其他的部會似乎多置身事外。對經濟發展稍有瞭解的人都知道,經濟發展並非經濟部獨有之任務,而是行政院所有部會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甚至有些非經建部會,其功能或主管職責更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以五缺之缺工、缺人才及缺地為例,人才是教育部主管,勞工政策歸勞動部,有些土地則歸地方政府。而攸關投資環境的稅賦為財政部,匯率則由中央銀行主政。而當想要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或者醫療產業時,主管單位如金管會或衛福部的角色多為監管,產業發展的任務與目標不明。如何務實且迅速的解決產業發展所碰到的各種難題,絕對需要跨部會的緊密合作。
因此如何運用部會改組的契機,建立跨地方與部會的經濟政策協調機制與平台,落實產業發展綱領與產業創新條例之精神,讓以振興產業為前提之跨部會合作成為可能,並促使各部會落實產業發展及輔導的任務,進而加速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宿疾沉痾的解決,重拾國人信任。
最後是產業發展方向與執行的問題:建議政府公開發表重大產業經濟建設發展藍圖與期程白皮書,整併及落實既有方案,並淘汰不合時宜政策,可思考由行政院率各部會首長針對5+2產業創新計畫、能源轉型、前瞻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及新南向政策等等計畫,由政府主動檢視及發布相關進度,在全球及各國時局變遷的前提下,主動與民眾溝通相關進度與困難,聽取各界建言,重振社會信心。
總結而言,台灣產業的問題在於產業、國際、法規制度的斷鏈。唯有『連結未來』、『連結國際』及『連結在地』三大策略能夠奏效,三枝箭才會有效,尤其政府不僅應該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擬定策略,並且踏實解決問題,更應該鞭策各部會在同一方向上,同一腳步,同心協力,並且能夠與產業同甘共苦,台灣的經濟才有振興的可能!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五大基礎建設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論 新南向金融拓展需要新思維 林建甫
日前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金融總會)發表「一○六年金融建言白皮書」, 再次點出國內金融業者面對的問題。並提出了「打造資產管理中心」、「支援實體經濟與公共建設」、「擴大資本市場規模」、「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強化金融監理效能及金融法規調適」及「健全國內金融稅制」六大建言。
其實台灣金融業所面對的市場飽和、過度競爭的事實已經存在多年。為了突破困局,「走出去」成為政府與業者共識。打「亞洲盃」的策略,到現在的「金融挺新南向」政策,雖然西進、南進的方向不同,但開拓國際市場的大方向一直沒改變。
但業者反應,包括新南向在內的國際業務拓展其實十分不容易。首先,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對本國金融業採保護政策,除了新加坡,其他國家幾乎都以「維持公平競爭」為原則,限制外資銀行的數量,保護國內銀行生存及金融市場的安全。例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短期間不開外銀新牌照,但鼓勵國外金融業透過參股、結盟及併購的方式入場。另外,像越南、柬埔寨等國,因為台資銀行占所有外資銀行比重過高,當地政府也對台資銀行進入喊卡,讓自二○○五年開始陸續申請分行的九家台灣的金融業者,迄今仍未取得執照。
其次,目前台灣只和菲律賓、澳洲、印尼及馬來西亞納閩島等四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沒有簽署MOU的背書,金融業者在地發展也多只能靠自己。
此外,經營上也並不輕鬆,放款容易踩到地雷。由於東南亞企業財報不透明、擔保品也有問題,加上企業文化不同,以及客戶信用風險和國家風險等因素,不少台資銀行在東南亞國家採到地雷,年年銀行備抵呆帳提不完。再加市場開放後的激烈競爭,依靠傳統模式,從申請設立辦事處,透過實體支行、分行來拓展業務,一步一腳印的作法雖是穩紮穩打,但拓展速度相對緩慢,對於「新南向」而言也是緩不濟急,或許應該納入新的思維。
首先,借重數位金融發展。隨著物聯網、金融科技的應用的成熟,大多數金融機構服務都能透過網路銀行完成。利用數位金融能降低台灣金融業者在新南向國家據點稀少的劣勢。加上數位金融與金融科技(FinTech)、行動裝置整合的大趨勢,讓消費者能從實際便利的使用中,體驗台灣金融業者所提供的高品質服務。
其次,善用「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SCF)」。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愈來愈成熟,墨西哥國家金融發展銀行(NAFIN)已有成功的跨國家供應鏈融資的案例。同時日前鴻海也宣佈與大陸「點融網」推動「Chained Finance」區塊鏈金融平台,透過區塊鏈、互聯網的技術來發展供應鏈金融平台,因為區塊鏈能提供更加透明、清楚的訊息,因此融資能涵蓋的程層面也就更廣。
而供應鏈金融很適合應用在台灣金融產業的新南向政策,如能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成立新南向融資平台。將資金需求者、資金供應者及相關增值服務產業都納入,不僅有助於台商開拓新南向,更是一個金融國家隊打新南向的新思維,協助國內金融業共同開拓東協國家市場。
當前正是台商布局東南亞市場的關鍵時刻,金融業是支持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政府應思考整合金融與產業量能,創造最大效益,以把握新南向商機。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發佈日期: 2017-08-11 08:10:00
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五大基礎建設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現金社會 五年內成真
2015-11-03 01:56:36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韓化宇/台北報導
金管會將協調各部會 衝刺電子支付個人消費支出占比 未來規費、罰款、掛號費不必再拿鈔票繳納
金融科技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昨(2)日召開,金管會「無現金社會五年計畫」也正式出爐。根據設定的目標,電子支付占個人消費支出比率,五年內將倍增,從目前的26%提高到52%,具體作法包括繳納規費、罰款及看病,將以電子支付取代,不必拿出現金。
國內電子支付產品多元化,但國人使用電子支付的普及度並不如預期,為此,金管會擬具「普及電子支付推動策略」,目標是要推動我國邁向無現金社會,當務之急是提升國內電子支付的普及率,希望五年內倍增。
此一國內電子支付倍增計畫等措施,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說明,台灣地區電子支付使用比率僅26%,跟鄰近亞洲國家相比偏低,根據國際組織研究顯示,2015年台灣電子支付僅占個人消費支出的比率26%,多數鄰近亞洲國家皆高於台灣,如香港65%、中國65%、新加坡53%,南韓更高達77%。
金管會強調,電子支付具有提升經濟活動的效率、節省現金支付處理成本、刺激民間消費帶動經濟成長、縮小地下經濟規模及提高金融透明度等優點。為此,將透過政府及民間業者的努力,加速提升國內電子支付普及率。
據了解,此一五年計畫,細部來看,有多項推動策略,公部門將扮演協助推動的主要角色。包括:協調擴大公務機構臨櫃接受電子支付,整合政府資源,推動政府機關臨櫃繳費可全面接受電子支付,如民眾繳納規費及罰款等;並協調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積極使用電子支付工具,如衛福部所管醫院及診所等。
此外,也將協調業者,整合電子支付架構,研發共用的電子錢包、端末設備、集中處理相關系統與各項共同的基礎環境建置。且還會對推動電子支付有成效的業者,透過公開評選活動,予以獎勵或給予業務優惠等。
金管會表示,第一次金融科技諮詢委員會議,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諮詢委員踴躍參與討論,提供具建設性的意見。會議除了決議推動普及電子支付比率五年倍增計畫外,也將在三個月內,發布「金融科技發展政策白皮書」,以及規劃運用「金融科技發展基金」。
簡立峰:創業不缺錢 缺動機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昨(2)日表示,台灣有上百萬科技業從業人員,但就是沒有人願意出來創業,他形容台灣就像一頭羊,「羊很溫順,但被狼咬了,才會知道痛」。
簡立峰建議,未來推動金融科技的執行團隊,要把概念傳遞出去,把潛在的團隊與人才找出來。金融科技有龐大金融需求支撐,會比傳統科技業有發展競爭力。
金管會成立的「金融科技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第一次會議,簡立峰在會中表示,台灣創業環境的問題,並不是缺錢,而是缺乏「動機」。舉例來說,金融科技是重要的趨勢,但市場上對金融科技有想法與創業動機的人,卻非常的少。
昨日會議上,還出現一點火藥味。金管會成立的金融科技基金,委請資策會執行「金融科技創新創業育成及人才培育計畫」,幫助培育金融科技的人才、協助金融科技的創業。
然而,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卻直指資策會在協助台灣網路及電子發展上「繳了一張白卷」,資策會現在忙著接案子,背離促進資訊工業發展的成立宗旨。
盧希鵬:銀行變狼 才能創新
金融科技諮詢委員會昨(2)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學者妙喻,銀行要從「哈士奇」變成「狼」,有「狼性」才能實現破壞式創新。
物聯網、社群媒體、行動通訊等趨勢,將對傳統金帶來破壞式創新,金管會為推動運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聘請金融、資訊、科技業界領導人士,設立金融科技諮詢委員會,提供政策建言。
包括網家董事長詹宏志、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及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等諮詢委員,昨天都親自出席第一次會議。委員之一的台灣科技大學教授盧希鵬,在會中「哈士奇與狼」的妙喻,引來不少共鳴。
盧希鵬說,金融總會籌辦的金融科技發展基金,還是偏向銀行角度在看事情,從銀行發展出來的「金融互聯網」,看的只是錢的轉帳。
但「互聯網金融」看的卻是生活,所以才有淘寶、阿里巴巴等出現。
盧希鵬表示,既然是破壞式創新,銀行就要從「哈士奇」變成「狼」,因為狼餓了會自己找食物吃,但是很多金融業沒有餓,反而會覺得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產值,沒有傳統通路來得多。
附圖:金管會無現金社會五年計畫出爐。電子支付占個人消費支出比率,五年內從目前26%提高到52%。 本報系資料庫
資料來源:http://money.udn.com/…/1289120-%E7%84%A1%E7%8F%BE%E9%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