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機動戰士鐵血的孤兒》大家都死得既窩囊又現實】
我極少追看過高達系列,上一次大概是小學時期,在電視斷斷續續看過《機動武鬥傳》。「武鬥傳」是香港武俠片,有俠客一對一決戰的戲劇性、《英雄本色》的男人浪漫;主角精神力爆發而一舉反敗為勝,則類似《如來神掌》。
《鐵血的孤兒》則是風塵樸樸。沒有激光劍、浮游炮和激光槍,變成冷兵器格鬥;主角群是一班孤兒,沒有家世,沒有遺傳特殊能力;因為命賤,所以不少人做了人體改造手術,身上有一個與機器溝通的裝置,駕駛高達和其他機體,比正常人更強。既是力量的來源,也是受人歧視的終身詛咒。
星際殖民時期,地球是人類發祥地,又是第一世界;火星成為地球附庸,在政治經濟上備受剝削。富家女庫德莉雅要搞火星獨立,而火星人民也有訴求想爭取。庫德莉雅要去地球講數,找上火星CGS保安公司護送,地球圈要阻止火星獨立論蔓延,就找軍事組織末日號角暗殺她。CGS的大人臨陣逃走,手下一班童兵就反叛奪取公司控制權,並使用一部古董高達擊退第一波敵人。各方陰謀交織、互相利用,一班細路被大人政治扯入戰場。
風聞這套作品,是聽說不少抗爭前線深受其影響和熱愛。在2015-16年之間,香港正在大亂的起頭。有年輕勢力崛起,一直奮鬥,創造出奇跡,但最終在強權的絕對優勢下遭擊潰,折翼四散;故事的情節,去到最後完全是悲劇歷史的重演。
少年精神
這套高達的編劇,之前做開文藝動畫,《鐵血》文戲比武戲多,更著重各種小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而主角之一的三日月則類似是社交障礙,內心世界成謎。童軍重組成「鐵華團」之後,與黑社會結拜,以求在未日號角的敵意下生存壯大。
鐵華團的成員都是兒童,領袖歐格則頂多是青年,沒有見過世面,亦沒有太多權謀。在第一季,經過多場戰鬥之後,鐵華團成功完成任務,並且得到地球政治家的扶持。不過一路上有不少重要角色戰死。這些戰死對後來劇情的「失控」有重要影響。例如肥仔比司吉,他一向是歐格的軍師,歐格面臨問題時,都只能與他商量。肥仔死了後,歐格完全失了方寸;而三日月因為盲從歐格,並沒有阻止他帶領鐵華團越做越大,也越做越危險。
肥仔在死前認為,鐵華團的方向太危險,這反而會危害大家最初想謀生活的初衷。事實上整個第二季,就證明了肥仔的遠見。第一季的種種奇跡,在第二季開始失效。因為鐵華團越做越大,所屬黑幫的敵對派系就勾結外人要剿滅鐵華團,最終只能脫離黑幫、讓出地盤,失去黑幫的保護傘,又變回流浪的宇宙老鼠;
本來同盟的末日號角改革派麥吉利斯,在第二季智商急速下降,這也解釋得通,因為麥吉利斯太過理想主義,他以為能得到號角創立者當年的終戰高達坐駕,就能號令並改革組織,但組織內的實力派卻根本不理這種象徵符號。
麥吉利斯被逐出,成為反賊;鐵華團與麥吉利斯的關係也曝光,成為非法組織。麥吉利斯也是孤兒出身,他和鐵華團一樣,進入了自身能力無法應付的深水之中。末日號角最終要討伐麥吉利斯,鐵華團投降已經太遲,因為統治階級要殺一儆百,向世界宣示自己可以控制秩序,開展了一輪單方面虐殺。
最後大殺傷力武器「破滅魔劍」一出,觀眾罵聲四起,因為能力太過屈機,連擁有高達神通的主角,也一招被秒殺;歐格被人在大街暗殺、麥吉利斯也死得很窩囊,但其實劇中很多人都死得莫名其妙。
然而這就是《鐵血》最現實之處,人的犧牲,很多都是死得莫名其妙;政治裡很多人就是會突然智商下降,自爆而亡;至於破滅魔劍,就是政權金手指。你說是人大釋法、DQ議員、告你暴動、將你組織一夜間定為非法,全部都是現實出現過的不可抗力。鐵華團拿到一根破滅魔劍,最後卻射偏,這種決定性的錯失、差一點或者可以改變歷史的遺憾,因為常見,所以揪心。
三日月是故事中戰力數一數二的駕駛員,因為反應速度極高,以一敵百完全不是問題,卻被魔劍一下打死。觀眾那種鬱悶心情,也極為真實,現實政治就是如此冷酷。主角最後沒有發揮威能,沒有扭轉戰局;不是大喊一下招式名字,能力就能大輻增強,要死的還是會死;麥吉利斯拿到象徵性的巴力高達,但號角卻沒有太多人倒向他,他要憑一人對抗一個軍事組織,根本不可能。
《鐵血》無人有主角威能,犧牲了,人血饅頭是別人吃掉。鐵華團的人血饅頭,成就了火星圈狀況改善;麥吉利斯的犧牲,促成了末日號角的內部改組。這已經是略為溫情的結局,因為各人的犧牲,最終確實推動了歷史;在現實裡,往往是人犧牲了,世界卻絲毫未變,甚至會遭受人民批判。
老人之世
另外製作人員對《鐵血》的想法,與作品本身亦可堪對照。例如監督長井龍雪說,「鐵華團排外性太強,造成團滅完全就是他們自作自受」,這在第一季末鐵華團的秘書小姐的視角已經看到端倪,在成年人眼中,這群為了團體存活可以進行自殺式襲擊的少年,根本已像一個邪教;而少年並沒有太多人生經驗,對於「何時應該收手」並沒有一個概念,最後越踩越深可謂合理發展;
在另一個訪問,長井又說:「……鐵華團只會招致混亂,這種混亂無法拯救世界,萊斯達爾 (號角中接收戰果之人) 的行動就是重新整理好這個混亂的世界」,可見在作者眼中,鐵華團雖然是主角,但不是理念之所寄托。
這種評論其實充滿日本風情,日本人完全臣服於二戰共識。二戰之後麥克阿瑟幾乎是再造了日本,是日本的「二次建國」。不能擾亂秩序、要止息鬥爭,才是日本的真正「憲法」。對日本人來說,秩序高於熱血、集體高於個人。私自行動、私自改革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個人主義。
三日月或者麥吉利斯之死,就像三島由紀夫切腹,令人激蕩,但相信日本人認為只能聽之任之,甚至樂觀其成,視為獻給時代的生祭。因為自發者的奮鬥,會擾亂世界平衡,將所有人拖入不確定之中。這種意識形態亦不自今日始。大家都有看過高畑勳的《再見螢火蟲》,小時候看,很容易哭得一場糊塗,只會看到兩兄妹好慘、戰爭好殘酷,結論是要反戰,和平真好;但其實導演所表達者,卻是批判兩兄妹明明有親戚投靠,卻因為相處不好而負氣離開社群,最後不能自理而死。簡單而言,是哥哥製造了妹妹病死的悲劇。
故事教訓:不要以為人可以獨立,你還是要靠家人靠社群靠國家。以反面故事,以彰顯傳統、秩序和集體的重要性,《鐵血》如是、《螢火蟲》如是。就像中國的四大名著,其實都有共通的潛文本。《水滸傳》是說造反再大,最後終要被收編;《西游記》是說齊天大聖再強,還是被佛祖和天庭鎮壓,要去取西經;《紅樓》是說賈寶玉不要跟隨大家族的身涯規劃,不想讀書科舉,但現實是不做官就沒有身份和財富,大觀園也是最終敵不過現實而毀滅,賈家沒落,無法再光復;《金瓶梅》,西門慶始自金玉滿堂,終於油枯燈盡;男人勾引女人,卻死於女人之手,講個體被世間的反噬。四個都是悲劇。張愛玲對中國人的宗教思想下過這樣的批語:
「……中國文學里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的細節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麼,就因為喜歡——細節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
至於日本人的內心,則似乎是無喜亦無悲,只有冰冷的秩序。沒有革命,沒有改變,世上千年,彷彿只是幽玄的一瞬間。
PAYME 打賞:https://payme.hsbc/lewisloud
訂閱 #已獨不回 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金玉滿堂結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機動戰士鐵血的孤兒》大家都死得既窩囊又現實】
我極少追看過高達系列,上一次大概是小學時期,在電視斷斷續續看過《機動武鬥傳》。「武鬥傳」是香港武俠片,有俠客一對一決戰的戲劇性、《英雄本色》的男人浪漫;主角精神力爆發而一舉反敗為勝,則類似《如來神掌》。
《鐵血的孤兒》則是風塵樸樸。沒有激光劍、浮游炮和激光槍,變成冷兵器格鬥;主角群是一班孤兒,沒有家世,沒有遺傳特殊能力;因為命賤,所以不少人做了人體改造手術,身上有一個與機器溝通的裝置,駕駛高達和其他機體,比正常人更強。既是力量的來源,也是受人歧視的終身詛咒。
星際殖民時期,地球是人類發祥地,又是第一世界;火星成為地球附庸,在政治經濟上備受剝削。富家女庫德莉雅要搞火星獨立,而火星人民也有訴求想爭取。庫德莉雅要去地球講數,找上火星CGS保安公司護送,地球圈要阻止火星獨立論蔓延,就找軍事組織末日號角暗殺她。CGS的大人臨陣逃走,手下一班童兵就反叛奪取公司控制權,並使用一部古董高達擊退第一波敵人。各方陰謀交織、互相利用,一班細路被大人政治扯入戰場。
風聞這套作品,是聽說不少抗爭前線深受其影響和熱愛。在2015-16年之間,香港正在大亂的起頭。有年輕勢力崛起,一直奮鬥,創造出奇跡,但最終在強權的絕對優勢下遭擊潰,折翼四散;故事的情節,去到最後完全是悲劇歷史的重演。
少年精神
這套高達的編劇,之前做開文藝動畫,《鐵血》文戲比武戲多,更著重各種小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而主角之一的三日月則類似是社交障礙,內心世界成謎。童軍重組成「鐵華團」之後,與黑社會結拜,以求在未日號角的敵意下生存壯大。
鐵華團的成員都是兒童,領袖歐格則頂多是青年,沒有見過世面,亦沒有太多權謀。在第一季,經過多場戰鬥之後,鐵華團成功完成任務,並且得到地球政治家的扶持。不過一路上有不少重要角色戰死。這些戰死對後來劇情的「失控」有重要影響。例如肥仔比司吉,他一向是歐格的軍師,歐格面臨問題時,都只能與他商量。肥仔死了後,歐格完全失了方寸;而三日月因為盲從歐格,並沒有阻止他帶領鐵華團越做越大,也越做越危險。
肥仔在死前認為,鐵華團的方向太危險,這反而會危害大家最初想謀生活的初衷。事實上整個第二季,就證明了肥仔的遠見。第一季的種種奇跡,在第二季開始失效。因為鐵華團越做越大,所屬黑幫的敵對派系就勾結外人要剿滅鐵華團,最終只能脫離黑幫、讓出地盤,失去黑幫的保護傘,又變回流浪的宇宙老鼠;
本來同盟的末日號角改革派麥吉利斯,在第二季智商急速下降,這也解釋得通,因為麥吉利斯太過理想主義,他以為能得到號角創立者當年的終戰高達坐駕,就能號令並改革組織,但組織內的實力派卻根本不理這種象徵符號。
麥吉利斯被逐出,成為反賊;鐵華團與麥吉利斯的關係也曝光,成為非法組織。麥吉利斯也是孤兒出身,他和鐵華團一樣,進入了自身能力無法應付的深水之中。末日號角最終要討伐麥吉利斯,鐵華團投降已經太遲,因為統治階級要殺一儆百,向世界宣示自己可以控制秩序,開展了一輪單方面虐殺。
最後大殺傷力武器「破滅魔劍」一出,觀眾罵聲四起,因為能力太過屈機,連擁有高達神通的主角,也一招被秒殺;歐格被人在大街暗殺、麥吉利斯也死得很窩囊,但其實劇中很多人都死得莫名其妙。
然而這就是《鐵血》最現實之處,人的犧牲,很多都是死得莫名其妙;政治裡很多人就是會突然智商下降,自爆而亡;至於破滅魔劍,就是政權金手指。你說是人大釋法、DQ議員、告你暴動、將你組織一夜間定為非法,全部都是現實出現過的不可抗力。鐵華團拿到一根破滅魔劍,最後卻射偏,這種決定性的錯失、差一點或者可以改變歷史的遺憾,因為常見,所以揪心。
三日月是故事中戰力數一數二的駕駛員,因為反應速度極高,以一敵百完全不是問題,卻被魔劍一下打死。觀眾那種鬱悶心情,也極為真實,現實政治就是如此冷酷。主角最後沒有發揮威能,沒有扭轉戰局;不是大喊一下招式名字,能力就能大輻增強,要死的還是會死;麥吉利斯拿到象徵性的巴力高達,但號角卻沒有太多人倒向他,他要憑一人對抗一個軍事組織,根本不可能。
《鐵血》無人有主角威能,犧牲了,人血饅頭是別人吃掉。鐵華團的人血饅頭,成就了火星圈狀況改善;麥吉利斯的犧牲,促成了末日號角的內部改組。這已經是略為溫情的結局,因為各人的犧牲,最終確實推動了歷史;在現實裡,往往是人犧牲了,世界卻絲毫未變,甚至會遭受人民批判。
老人之世
另外製作人員對《鐵血》的想法,與作品本身亦可堪對照。例如監督長井龍雪說,「鐵華團排外性太強,造成團滅完全就是他們自作自受」,這在第一季末鐵華團的秘書小姐的視角已經看到端倪,在成年人眼中,這群為了團體存活可以進行自殺式襲擊的少年,根本已像一個邪教;而少年並沒有太多人生經驗,對於「何時應該收手」並沒有一個概念,最後越踩越深可謂合理發展;
在另一個訪問,長井又說:「……鐵華團只會招致混亂,這種混亂無法拯救世界,萊斯達爾 (號角中接收戰果之人) 的行動就是重新整理好這個混亂的世界」,可見在作者眼中,鐵華團雖然是主角,但不是理念之所寄托。
這種評論其實充滿日本風情,日本人完全臣服於二戰共識。二戰之後麥克阿瑟幾乎是再造了日本,是日本的「二次建國」。不能擾亂秩序、要止息鬥爭,才是日本的真正「憲法」。對日本人來說,秩序高於熱血、集體高於個人。私自行動、私自改革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個人主義。
三日月或者麥吉利斯之死,就像三島由紀夫切腹,令人激蕩,但相信日本人認為只能聽之任之,甚至樂觀其成,視為獻給時代的生祭。因為自發者的奮鬥,會擾亂世界平衡,將所有人拖入不確定之中。這種意識形態亦不自今日始。大家都有看過高畑勳的《再見螢火蟲》,小時候看,很容易哭得一場糊塗,只會看到兩兄妹好慘、戰爭好殘酷,結論是要反戰,和平真好;但其實導演所表達者,卻是批判兩兄妹明明有親戚投靠,卻因為相處不好而負氣離開社群,最後不能自理而死。簡單而言,是哥哥製造了妹妹病死的悲劇。
故事教訓:不要以為人可以獨立,你還是要靠家人靠社群靠國家。以反面故事,以彰顯傳統、秩序和集體的重要性,《鐵血》如是、《螢火蟲》如是。就像中國的四大名著,其實都有共通的潛文本。《水滸傳》是說造反再大,最後終要被收編;《西游記》是說齊天大聖再強,還是被佛祖和天庭鎮壓,要去取西經;《紅樓》是說賈寶玉不要跟隨大家族的身涯規劃,不想讀書科舉,但現實是不做官就沒有身份和財富,大觀園也是最終敵不過現實而毀滅,賈家沒落,無法再光復;《金瓶梅》,西門慶始自金玉滿堂,終於油枯燈盡;男人勾引女人,卻死於女人之手,講個體被世間的反噬。四個都是悲劇。張愛玲對中國人的宗教思想下過這樣的批語:
「……中國文學里彌漫著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質的細節上,它得到歡悅——因此《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麼,就因為喜歡——細節往往是和美暢快,引人入勝的,而主題永遠悲觀。一切對于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
至於日本人的內心,則似乎是無喜亦無悲,只有冰冷的秩序。沒有革命,沒有改變,世上千年,彷彿只是幽玄的一瞬間。
PAYME 打賞:https://payme.hsbc/lewisloud
訂閱 #已獨不回 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金玉滿堂結局 在 Tommy Cheung 張秀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一大師殞落...
永遠懷念香港影壇音樂奇葩于粦大師!
于粦大師,已於2017年6月29日下午四時於香港依利沙伯醫院因病逝世,享年92歲。
于粦,姓黃,1925年出生於南京,畢業於廣州藝術專科學校,師事黃友棣先生。後赴港定居,自1953年起,参加華南電影界,從事音樂設計及作曲等工作,曾經涉獵的電影作品包括:香港一婦人 (1964) ,大富之家 (1963)曾局長,金玉滿堂 (1963)人類學家袁任敢,千金之女 (1963)音樂教師,清明時節 (1962)駱廣陶,大兒女經 (1955)音樂設計,大兒女經 (1955)作曲,山盟海誓 (1961)伴奏,山盟海誓 (1961)音樂設計,生死牌 (1961)作曲,生死牌 (1961)音樂設計,血繡鞋 (1962)音樂設計,追車記 (1962)音樂設計,雷雨 (1961) ,草木皆兵 (1960)音樂設計,脂粉小霸王 (1960)作曲,名醫與紅伶 (1960)作曲,五姑娘 (1960)音樂設計,四美圖 (1963)音樂設計,秦淮世家 (1963)音樂設計,豪門怨 (1963)作曲,董小宛 (1963)作曲,豆蔻年華 (1959)音樂設計,蘭花花 (1958)音樂設計,燕雙飛 (1954)音樂設計,男大當婚 (1957)音樂設計,太太傳奇 (1957)作曲,捉鬼記 (1957)音樂設計,絕代佳人 (1953)音樂設計,絕代佳人 (1953)作曲,水紅菱 (1953)音樂設計,望夫山下 (1957)作曲,雪中蓮 (1957)音樂設計,鄰家有女初長成 (1957)音樂設計,鍍金世界 (1962)音樂設計,十夜柔情 (1962)音樂設計,姊妹曲 (1954)音樂設計,喬遷之喜 (1954)音樂設計,視察專員 (1955)音樂設計,視察專員 (1955)作曲,少女的煩惱 (1955)音樂設計,少女的煩惱 (1955)作曲,情竇初開 (1958)音樂設計,情竇初開 (1958)作曲,屍變 (1958)作曲,眼兒媚 (1958)作曲,搶新郎 (1958)音樂設計,夜夜盼郎歸 (1958)音樂設計,綠天鵝夜總會 (1958)音樂設計,未出嫁的媽媽 (1958)音樂設計,未出嫁的媽媽 (1958)作曲,野玫瑰 (1959)作曲,香噴噴小姐 (1958)音樂設計,迷人的假期 (1959)音樂設計,阿Q正傳 (1958)音樂設計,夫妻經 (1958)作曲,婦唱夫隨 (1957)音樂設計,玉手擒凶 (1958)音樂設計,借親配 (1958)音樂設計,借親配 (1958)作曲,寂寞的心 (1956)音樂設計,日出 (1956)音樂設計,日出 (1956)作曲,花好月圓 (1956)指揮,紅顏劫 (1956)作曲,新婚第一夜 (1956)音樂設計,新婚第一夜 (1956)作曲,玫瑰岩 (1956)音樂設計,小舞娘 (1956)音樂設計,新寡 (1956)音樂設計,雙喜臨門 (1959)作曲,風塵尤物 (1957)音樂設計,午夜琴聲 (1959)作曲,稱心如意 (1959)音樂設計,騙婚 (1959)音樂設計,同心結 (1959)音樂設計,青春幻想曲 (1959)音樂設計,青春幻想曲 (1959)作曲,對窗戀 (1962)音樂設計,蘇小小 (1962)作曲,金玉滿堂 (1963)音樂設計,佳兒佳婦 (1964)配音,男男女女 (1964)音樂設計,故園春夢 (1964)音樂設計,香港屋簷下 (1964)作曲,萬劫鴛鴦 (1963)作曲,千金之女 (1963)作曲,香城豔屍 (1964)音樂設計,秋風秋雨 (1962)音樂設計,有女初長成 (1960)音樂設計,亂點鴛鴦 (1962)音樂設計,頭獎馬票 (1964)伴奏,香閨春情 (1960)指揮,香閨春情 (1960)音樂設計,鬼新娘 (1964)伴奏,情海幽蘭 (1964)音樂設計,豔鬼緣 (1964)作曲,豔鬼緣 (1964)伴奏,鬼兇手 (1964)音樂設計,金鷹 (1964)音樂設計,大富之家 (1963)音樂設計,倚天屠龍記-上集 (1963)音樂設計,少小離家老大回-上集 (1961)音樂設計,倚天屠龍記-下集 (1963)音樂設計,少小離家老大回-大結局 (1961)音樂設計,彩鳳驚魂 (1963)作曲,嬌滴滴小姐 (1963)音樂設計,火窟幽蘭 (1961)音樂設計,火窟幽蘭 (1961)音樂設計,浪子雙娃 (1962)音樂設計,神秘兇殺案 (1962)音樂設計,清明時節 (1962)伴奏……等。
1966年為左几導演的電影《一水隔天涯》作曲(左几先詞、于粦後曲),由苗金鳳主演,幕後代唱這曲的是韋秀嫻,風行半世紀後,因之於2010榮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頒發音樂成就大獎
金玉滿堂結局 在 家和萬事興 - lipnowave.cz - 桃園美食pt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金玉满堂. 於年11月10日首播、年11月30日播出大結局。. 播出時間[編輯金玉满堂. 《家和萬事興》(英語:Lee's Family Reunion),為年三立台灣台八點 ... ... <看更多>
金玉滿堂結局 在 佛光文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怎麼發展、怎麼高潮、怎麼結局,演出者都應該盡力詮釋每一個段落所要表達的含義。 摘自《金玉滿堂·星雲法語》... ... <看更多>
金玉滿堂結局 在 [推薦] BG 年代重生八零之金玉滿堂-女王不在家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文名:八零之金玉滿堂 / 八零之改嫁前夫小叔 / 八零之都別礙著我撿漏
作者:女王不在家
網址: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6245351
完結/未完:完結
更新速度:
是否為VIP:是
分類標籤/關鍵字:年代、重生、爽文、古董、考古、鑑寶
文案/簡介:
人都說,初挽這姑娘是古董堆裏泡大的,眼睛裏只有古董,沒有人。
那些老玩意兒,初挽看一眼就知道哪個年代什麼路數。
初挽嫁給陸建時,是遵了爺爺的命,是守了老輩的約,也是為了護自己一世平安。
反正陸建時對她挺好,她也沒別的想法。
一直到那天,她看到陸建時摟著一個姑娘說:“我那媳婦,看著模樣不錯,人人都求著,
但其實是塊木頭,眼裏沒男人,整天惦記著那堆老玩意兒!娶她,我這日子過得也悶,
還不是得忍著!”
初挽有些驚訝,做人怎麼可以這樣?怎麼不早說?
睡了一覺,她重生了,重生到了十八歲。
這一次,當著陸家老爺子的面,初挽拿起那泛黃的婚約,研讀了三遍,
最後指了指站在陸老太爺身後的人:“非要嫁,那我選他吧。”
她指著的男人,身姿筆挺,淡漠冷肅,不苟言笑,
那是陸家這一代最有前途的陸守儼,也是陸建時的親叔叔。
婚禮上,陸建時喝了很多酒,怔怔地看著初挽,酸澀難當:“挽挽”
陸守儼疏淡的目光掃過侄子:“挽挽這個名字,是你叫的嗎?”
心得:
看點:開慢車;小碎肉
雷點:劇情涉及寶藏沉船打撈、國寶回流和中國瓷器崛起等,帶有民族主義色彩
女主的太爺爺是瓷器大家,長子死於戰爭,次子和幼女因故一死一失踪,心灰意冷之下帶
著孫子隱居在京郊,不料孫子孫媳也命喪於天災,最後把一身本事都傳給了唯一的曾孫女
,也就是本文女主。
女主的爺爺與男主父親是至交好友,甚至為救男主父親而身亡,因此男主父親在身居高位
後仍念茲在茲,並且訓示闔府上下,莫忘初家大恩。除了奉養太爺爺外,也希望女主嫁入
自家給予庇護,眾孫子一字排開,任女主挑選。
第一世女主挑了男主的侄子,但他不僅吃軟飯,而且後來還偷吃女主的遠親,女主提出離
婚他還不同意,後來在對峙的過程中,意外回到了過去,這一次女主沒有再挑同一個人,
而是改挑了男主。
其實男主自幼就對小自己八歲的女主極為疼寵。可惜好景不常,女主滿三歲後就被太爺爺
帶回去,接受家傳技能的魔鬼訓練,之後雖然時不時會回陸家,但事業金手指極其強大,
其他方面卻是空白一片的女主對青梅竹馬的感情始終懵懵懂懂。而男主也是直到某事件發
生後才覺察到自己早已心繫女主。在女主重點鴛鴦譜,朝自己走了一步後,趕緊打蛇隨棍
上,走完剩下的九十九步,彌補了女主各方面的情感缺失,也圓滿了兩人的今生。
這本書有一條主線,就是女主姑奶奶的下落,而在這個主線之外,則是由不同的古董,以
及圍繞在這個古董身邊的大小不一的事件串連起來,相當於很多個單元小故事,所以整本
書的配角非常多,但是都描寫得不錯,沒有那種為壞而壞的反派,人物也不是非黑即白。
每一個古董的故事也都寫得很精彩,雖然寫了很多的古董,但是不會有重複感,文物的考
據和古董的鑑賞也非常有趣,邊讀邊查谷歌和維基,長了不少知識。
比較可惜的是女主的姑奶奶,是全文的主線,按理來說應該要交代得更清楚一點,但結局
只是輕輕帶過,對人物的性格、人生經歷、心理轉折都沒什麼著墨,感覺虎頭蛇尾了。
這好像是百萬大長文的通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4.149.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683354397.A.DD3.html
※ 編輯: sepmei (61.62.192.114 臺灣), 05/06/2023 19:36: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