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推薦給你這本,我最近送出最多的書。如果你還不認識作者楊斯棓醫師,我來為你簡介:他40左右就財務自由,去年就從醫師退休,全職照顧父母。
他為鼓勵大家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所需,自費辦了222場環球演講,還登上TED。這本書他準備五年,出版沒多久就破五刷。他全台辦付費分享會,每場都一下子秒殺......
我也出過書,在我有限經驗,這種情況我沒見過。因此讀這本書,我帶著一個問題在讀:「楊醫師是怎麼辦到的?」你也好奇嗎?我跟你分享我看到的。
從這本書副標「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你知道,這是一位熱愛閱讀者的心得跟運用。
我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楊醫師選這些書?
看完28本書目,你就明白,這些書所關注的議題,都是我們在個人成長、工作、生活、家庭會遇上的。
【說出影響力】
【與成功有約】
【繁榮的悖論】
【引爆趨勢】
【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
【心態致勝】
【用心於不交易】
【人生最後期末考】
【成為自由的人】......
這些書,都是該主題一時之選。
你看著楊醫師讀這些書,跟作者對話,運用在生活中(有些書他每年讀一次,每次都有不同體會),你就明白,他是透過這些書,得到一種「正知見」。
得到萬維綱老師在解讀書時,最喜歡說「當前科學理解」。也就是說,關於一個議題,當今科學界普遍接納的觀點為何。
那麼可以說,楊醫師讀的這些書,就是一種「當前專業理解」。
這些我們遲早會遇上的問題,已經有厲害的人吃過鱉、摔過坑、替我們痛過想到解法,寫成書了。
那我們就不要自作聰明,不要從頭開始了。從這位作者開始,好好認真讀「開箱文」就可以。
人生苦短,傻瓜才從自己的經驗成長。那些讀別人的開箱文就可以閃過的坑,你不閃,神經病嗎?
孫子兵法要旨,先求不敗。
你摔的坑比別人少,你就省下很多時間跟力氣,就能做更有價值的事。
而且「當前專業理解」這種正知見,會給你底氣。
楊醫師在書中說,他是一個孝而不順的兒子。父母為你好,總會希望你做這個做那個。
如果你清楚「當前專業理解」,就知道長輩有基業,不一定有專業。正見會給你力量,讓你做真正對的事。
在書中,你不僅看到楊醫師跟你分享一本書的要旨,還有更多他的思索,如何對映到自己的生活,又怎麼運用這些知識,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比方,講到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他具體告訴你有哪些參考標的,可以怎麼做(Japan Rental Housing,先鋒VNQ,VNQ1,新加坡Mapletree開頭的幾間REITs)。
讀完【人生的最後期末考】,他計畫帶父母完成三人的預立醫療決定,幫父母購買生前契約......因為我們不預做決定,別人就會幫你決定......
他做了很多功課,他不僅是一位閱讀者,也是一位實踐者
全書看完,對於最初的問題,我似乎找到解答了。
解答就兩個字:【預】和【裕】。
既然是我們人生一定會遇上的課題,那就【預】先準備吧,用當前專業理解來武裝自己。
因為是正知見,因為充分武裝,當你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會氣定神閒,談笑用兵,比別人花更少力氣,創造更好效果。
就是你事前多花一分力,遇事只花三分力,就比別人省下六分力。
這六分力,就是你的餘【裕】。
當別人還在努力從坑洞裡爬出來,你早已離開,你有餘裕。有餘裕就可以接觸新的機會,創造新的累積,可以【無心插柳柳成蔭】。
長時間這樣累加下來,40歲財務自由,又做了那麼多有意思的事,有什麼值得意外的呢?
【預】和【裕】
我一直都覺得,楊醫師可以開一門【人生設計課】。
但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已經把這門課的精髓,寫在書裡了。
身為楊醫師的朋友,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他是位不斷佈施的俠醫。
當房東,他是一個非常善待租客的房東。當朋友,他給大家貼心的照顧(在台中開課幾次,受楊醫師很多照顧)。他一直支持公益團體,不斷寫書評,分享好書給大家.......
這是楊醫師的第一本書,那天,我聽說出版社已經跟他簽了接下來的書約,我無比開心。
這些書,是楊醫師的法佈施。
按照金剛經的說法,這是一個人能給出的最高階佈施了。
我衷心希望你讀這本書。
你可以把它當28本書的導讀書來讀,更重要的,我希望你也能感受我感受到的,那種由【預】而【裕】。
這是一本人生路引,用心讀,我相信它能讓你在往後的人生,過得更從容。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金剛經 中文 版 在 鋼琴詩人王俊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夕:
周同學在生死搏鬥時,我們禱告。我也禱告,雖知道病況實情,也在近乎絕望中求奇蹟。
佛陀在《金剛經》說過「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若公義無法在現世到來,我也沒想要見如來。香港這地獄不空,個人修到成佛,於這五濁混世又有何貢獻,又有何安樂清淨可言?
所以我從不臨急抱佛腳──於是我竟然第一次,緊握着朋友送的十字架,向上帝祈禱,還記得那無奈無助,更有點無恥的內容:「我知道沒資格跟祢講條件,但是,如果,祢能恩賜一個奇蹟,往後每晚向祢祈禱,我願意。」
五天後,只剩下真相未明,等待歷史缺了的一角拼圖變完整。雖如此,我仍然如阿摩司書所說,「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那一天必會到來。
如果那一天到來……《1987:逆權公民》這電影又名《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早看過三遍,片尾曲最近在臉書有中文歌詞版本,朋友之間瘋傳,頻說催淚,我想,淚再催又有何用?
剛巧周同學出事前幾天,朋友傳訊說金義聖想把這首叫《當那一天到來》的歌,填上廣東詞,最後找上我。雖然義不容辭,但重溫那歌詞,邊寫邊放電影,才發現這任務太沈重。
我的哭點比狗官的道德底線低很多很多,哭到打上電腦的字都看不清,要放大兩百倍才知道有沒有打錯。濕着眼睛寫詞,還是第一次。
詞寫完,祈願也完了,只剩悼念。歷史永遠愚蠢又悲哀地重複。看南韓民主運動,看1987六月抗爭,被軍警催淚彈射中後腦身亡的李韓烈同學,很難不想起周同學。
我算是很明白自己情緒起伏因果,可是死訊傳來之後,壓在內心那塊頑石超重到我震驚。坦白說,比過去遠之又遠的親人逝去還要沈重,但,周同學只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啊。
我再次犯賤,又重溫了那電影,終於明白了。
悼念周同學,其實也在悼念我們被剝奪的自由、悼念真正暴徒暴政丟掉的良知、悼念人類史上為爭取公義而犧牲的人,悼念已成回憶的香港。難怪,沈甸甸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正因為重,悲憤也並非無用,那是更加堅持下去的力量。
南韓光復後,文益煥牧師向李韓烈烈士送別說:「你21歲便成為永遠,我不知不覺便到了70歲。為了實現你沒能實現的夢,我們應該代替你繼續活着……」
我也用那首歌詞送別周同學:「如果那一天到來,如果那一天到來,你霎時的青春,並非徒然的夢。」如果那一天並未到來,悲憤之後,我們要做個更強壯的香港人。
金剛經 中文 版 在 香港催眠及身心靈整合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帶著活在當下的Midy佛🐶來到草地,拜讀中文版的《A Mind At Home With Itself》,這是Byron Katie的丈夫Stephen把英文譯版的《金剛經》唸給她聽,這本《轉念,佛心自在》就是Katie與《金剛經》的對話。❤️😊🌳
以下節錄:
問:你說沒有死亡,但是身體會死亡,不是嗎?心是獨立於大腦的嗎?你怎麼知道大腦死亡之後,到底會不會有心存在呢?
Katie:沒有什麼誕生出來,只有一個被相信的想法:沒有什麼死去,但是那個想法一旦被理解,最終你會明白,想法從一開始就從未誕生。我不將任何人視為「活著」,因為所有生命都在我之內,他們都只是「我」所見的樣子。
如果你認為身體會死亡,它們就會死亡——在你的世界裡。在我的世界裡,身體無法在心以外的任何地方出生。 一個從未出生的東西怎麼會死呢?不可能,除非在一個受到催眠、天真的相信者的想像裡。
#好書分享 #覺醒功課 #非二元 #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