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30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懷念那段和阿祖、阿嬤一起在客廳看楊麗花的歲月。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重獲新生同義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熊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重獲新生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DCARD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重獲新生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DCARD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重獲新生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DCARD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換日線Crossing - 【讓每個人獲得新生的社會】#以日本為起點... 的評價
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熊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文推 #學院派
【台大嘻研知識專欄 - 嘻哈與女性】
嘻哈文化長久以來,往往被視為陽剛的、雄性氣概濃厚的,而此形成原因牽扯甚廣,從美國黑人自身文化中觀之,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的相對弱勢,整體社會的財富分配不公,亦者殖民壓迫經驗的積累,這都可作為黑人婦女在其社會群體中地位低落的成因。筆者始終相信嘻哈文化在萌芽階段,很大程度地即是黑人文化的縮影投射。那若我們欲了解女性在嘻哈社群的角色定位,那勢必得先理解後殖民女性主義的一支派─黑人女性主義(black femnism)。
黑人女性主義同時承繼了後民權運動以及第二波女性主義浪潮的影響,關注於理解黑人女性其公領域的社經地位和私領域的家庭關係所受之侵犯和壓迫。並倡議黑人女性所面臨的困境與白人女性之女權主張有著結構性的差異。讓我們回憶一下,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興起,以Mary Wollstonecraft和Margaret Fuller為代表的第一波女權運動,追求的是女性之婚姻自由、經濟獨立、以及之後的投票權力等等。但對於第三世界或是各國少數族裔的女性來說,前者所遺留下的平權追求,早為更高層次的父權資本主義體系收編,已然成了白人壓迫另一形式的轉換。白人(或者該說第一世界)女性主義往往側重於性/別分析的理論探究,並以性別抗爭為思考主軸,而忽略當地特定的殖民政治經濟脈絡。這也意味著,第三世界的女性主義者思考的不單純只是性別資源分配上的不均或是各體制中男女間的不平等,而更在意跨國權力結構中種族、殖民、資本主義等強弱關係對女性所造成的衝擊。而我們所在意的黑人女性主義在美國之歷史發展脈絡,即根源自黑人民權運動學生組織SNCC(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裡頭性別間的壓迫以及因草根對抗立場的分化而生。
回到黑人社群中的婦女壓迫,有一說為黑人普遍知識水平低落造成對女性的輕視(ˊ_>ˋ)但若真是如此,那為何直至今日如白人女星Emma Waltson仍在倡導女性培力?另一更具說服力的說法,則是長期的被奴役歷史之下,為對殖民壓迫的反抗亦者說是建構自身更為堅實的文化,需要更多英勇的水牛戰士(Buffalo Soliders)[1]因此變得極度崇陽。且同時完成其強大的社群(家庭)想像,故也同樣地極度反同,排斥一切會破壞群體強大的可能性存在。以上說法當然見仁見智,但我們必須理解的是,壓迫的主要系統事實上即是環環相扣的,種族平等和性別平等之間的交叉性,往往有很多我們所忽視,得以綜合分析和實踐的發展可能。而從早年的Beverly Smith、Barbara Smith、Anne Moody,或是到今日仍舊活躍的Angela Davis等黑人女權運動的要角,自七零年代短暫籌組「全國黑人女權組織」(National Black Feminist Organization)起,仍舊不斷對黑人女性在社經困境、墮胎權爭議、以及家庭支援等各方議題投以關注。而她們的高聲疾呼,也影響了八零嘻哈世代興起時眾家女性歌手的思想形塑。
而當我們把注意力移到黑人女性在演藝事業上的展演,我們也必須很審慎地認知到,在螢幕上或是大眾傳播所製造的黑人女性形象,是整個主流社會階層(白人男性群體)為鞏固其優勢地位,並維繫其權力實踐空間,所塑造的特定刻板形象,並加諸於黑人婦女之上。這些控制性質的圖象,多會建立起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和貧困形象,使人們將此類不正義視為理所當然、普通、無法避免且合乎道德的日常生活現象。支配往往也包含著定義其從屬團體,創造出一種被社會廣泛認定的既定印象,不僅是優勢群體接受這套想法,而更重要的是,使弱勢從屬團體也同樣地將此認知內化,投射於己身並貶抑自我的主體性。但撇開諸多大眾傳播有意識地性化黑人女性個體,在嘻哈音樂之中,仍有為數不少的黑人女性饒舌歌手,用自身的文字、歌唱技巧、以及舞台魅力成功奪回為男性所把持的麥克風,以及消音已久的話語權。
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Aisha Durham將這些女性饒舌歌手的作為定義為:「一根基於後民權運動的黑人女性情境知識,並認知其(嘻哈)可作為文化干預、對抗並動員挑戰體制的社會文化、思想、政治行動。」[2]說來饒口,直白而言,即是以流行文化挑戰舊有政治權力空間,並且同時建立一多層次文化的邊緣空間,一個以黑人女性為主體而不為侵犯的空間想像。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樣的文化挑戰反倒坐實了人們對於嘻哈文化厭女、或是性化女性的想像,換言之,此類遊走大眾尺度邊緣(白人父權體制對於女性主義反撲的容忍)也更加有效且充滿力量。
以下將介紹幾位著名的女性饒舌歌手及其經典代表作品。
Queen Latifah - U.N.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cHxydDb7o
說到經典的女權饒舌歌曲,當然首推Queen Latifah於1993年推出的〈U.N.I.T.Y.〉!唱而優則演,現在也是好萊塢一線巨星的Queen Latifah曾以此首單曲獲得1995年葛萊美最佳饒舌獨唱。而近日筆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則是其於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也因馬拉拉的獲獎,而重新演繹此曲。[3]歌詞中出現:
“Every time I hear a brother call a girl a bitch or a ho
Trying to make a sister feel low
You know all of that gots to go”
“A man don't really love you if he hits ya
This is my notice to the door, I'm not taking it no more
I'm not your personal whore, that's not what I'm here for
And nothing good gonna come to ya til you do right by me
Brother you wait and see (Who you calling a bitch?)”
歌詞淺顯易懂就不多做翻譯,鼓勵女性同胞擺脫男人的貶抑,並藉著副歌中不斷吟詠的「U.N.I.T.Y~ U.N.I.T.Y~ that's a unity」呼籲女人們應當團結自主。
Lauryn Hill - Doo-Wop (That Th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QKqFPRZSA
嘻哈女神!傳奇黑人樂團The Fugees的主唱,但最為臺灣人知應是其於1993年參與演出的《修女也瘋狂2》。本身即相當關心黑人社會議題的Lauryn Hill,於其1998年首張個人專輯中,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張專輯中(悶啊!)推出了〈Doo-Wop (That Thing)〉,並在此之中點出不論男性或女性自身,也都受社會文化影響,而貶抑女性。並替被男性傷害而失去自我的女性發聲。此曲也讓她獲得1999年葛萊美最佳節奏藍調女歌手,以及最佳節奏藍調歌曲。
"Babygirl, respect is just a minimum
Niggas fucked up and you still defending them
Now Lauryn is only human
Don't think I haven't been through the same predicament
Let it sit inside your head like a million women in Philly, Penn.
It's silly when girls sell their soul because it's in"
Salt-N-Pepa - None Of Your Busine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Q96-e042bk
再來是筆者私心很欣賞於九零初相當活躍的女子饒舌團體─Salt-N-Pepa,她們推出過許多具有前衛女權思想的作品。像是這首〈None Of Your Buisness〉即挑明針對那些對女性自主性行為的批判:「如果我周末想帶一個男人回家,那不關你的事!」為女性的情慾自主做最強力的辯護。
"If I wanna take a guy home with me tonight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And she wanna be a freak and sell it on the weekend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Now you shouldn't even get into who I'm givin' skins to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So don't try to change my mind, I'll tell you one more time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除此之外,Salt-N-Pepa於1991年的單曲〈Let’s Talk About Sex〉,正如歌名,在歌詞中大方討論性話題。並主張性不應該是個大眾話題的禁忌,人們必須正視它的存在、它的美好。但更重要的是,在歌詞的最後一段中,她們更是提到了安全性行為─保險套的必要。你能夠想像二十五年前竟然有如此思想前進的女子饒舌團體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rtF45-y-g
“Let's talk about sex for now
To the people at home or in the crowd
It keeps coming up anyhow
Don't decoy, avoid, or make void the topic
Cause that ain't gonna stop it”
“As a matter of fact, sometimes it’s like that
But anyway, ready or not, here he cums
And like a dumb son-of-a-gun, oops, he forgot the condoms
“Oh well,” you say, “what the hell, it’s chill
I won’t get got, I’m on the pill"
Until the sores start to puff and spore
He gave it to you, and now it’s yours”
上述只舉了幾名相對早期,但也極具代表性的女性饒舌歌手及其作品。當然還有許多像是Missy Elliott、MC Lyte、TLC、還有Eve等舉足輕重黑人女性饒舌的先驅。到了今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女性的聲音無論是在嘻哈,還是各個領域之中皆日益更被重視。近代女性饒舌歌手更是輩出,而關注女權議題的亦不在少數。譬如:
Azealia Banks的〈2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Jv9fNPjgk
Angel Haze的〈Cleaning Out My Close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BOFLqEREI
Nicki Minaj與Beyoncé合作的〈Feelin' Mysel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Kg9xRooTVk
而這批新生代的女性饒舌歌手因隨著資訊爆炸的年代躍上全球視野,而所關注的議題也與上段的前輩們有所差異。更多的LGBT議題,或是更赤裸更真實的情慾表現,嘻哈圈也同樣反映了女性主義理論流派的演進。
綜合上述,黑人女性在其生活經驗中遭遇到的挫折與困境,可謂種族與性別的交疊。而嘻哈作為一文化政治介入的倡議利器,許多女性歌手抓住倏忽即逝的麥克風並且緊握不放,疾呼出女性內心世界的憤怒和情感。對她們而言,這些機會是得來不易的,但對整個嘻哈社群來說亦然。我們受夠了大量雄性氣概的展現;我們也聽盡、厭煩了貶抑婦女的歌曲。我們滿足了大眾對於嘻哈文化的陽剛想像,也同樣滿足了自身慾望的延伸。如果你真誠地在意嘻哈、喜歡嘻哈,亦者希望它的好能為更多人所見。我想你首先該做的,當是謙卑地認知到,嘻哈的過去、嘻哈的真實、以及嘻哈的醜惡。
Peace out!
[1] Buffalo Soldiers為美國原住民給予美國陸軍第十騎兵團中的黑人騎兵暱稱,美國國會後來亦成立全黑人編制的軍團,因此此稱號成了所有黑人編制軍隊的同義詞。1983年Bob Marley的〈Buffalo Soldier〉,將此稱呼引申比喻為剛毅堅勇、具高尚人格、對抗不義的黑人鬥士。
[2]” a socio-cultural,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 grounded in the situated knowledge of women of color from the post civil rights generation who recognize culture as a pivotal site for political intervention to challenge, resist, and mobilize collectives to dismantle systems of exploitation."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v4PP4QSPM
By DJ KU da Yeast
求偶中
重獲新生同義詞 在 換日線Crossing - 【讓每個人獲得新生的社會】#以日本為起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曾因發育障礙頻遭霸凌,他克服萬難創業,要讓「脫軌者」們重獲新生| Worklife in Japan | 換日線Crossing. 在強調集體主義的日本,有一條隱形的軌道,希望大家畢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