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宜君愛地球🌏】
⛰保護山林是我們的責任!
針對大家的意見我作以下的回應:
1. 會議緣由:此次會議是由鎮公所召開,邀請議員們與會,與會者由鎮公所邀請,會議緣由是因蜈蚣里里民反映,近2 年來他們在蜈蚣崙山作社區生態調查,發現原有的林相和防火林道有了很大的改變,認為如果情況不改善,生態會改變,包括原先可見的山羌、穿山甲這些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會被破壞,蝴蝶生態也受影響,所以希望地主(林務局)及地方民代能為此提供對策。我們透過影片看見目前蜈蚣崙山的樣貌,也發現這條登山古道確實因為人車的進入而受到影響。會議當天林管處基於管理單位說明:他們開闢防火林道的目的是為一旦發生山林火災,可以防止火勢蔓延,三年前就已豎立告示牌: 本區非屬既定通行道路,為避免國有林班地遭破壞,禁止機動機車進入。但這一年來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車友跨過鐵鍊進入國有林班地,經勸阻不聽後,只好蒐集事證以法律方式來處理。
2. 是否有客觀及科學的方式來證實越野機車造成土質的破壞:這部分由權責機關(林務局)認定,我非權責機關無法代表他們發言,我會將照片中的說明刪除。請林務局委由學者專家作相關研究。
3. 保護山林的定義及作為:每個人對山林保育的理解不同,山友希望有寧靜的登山環境,可以聽見蟲鳴鳥叫;車友希望有陡峭且具挑戰性的林道騎乘,享受快感與刺激;里民們希望保有原來的賞蝶生態;還有無法為自己發聲的野生動植物及林木,我個人猜想他們希望有安心的棲息地;對於地主林管處而言,他們要避免國有林班地遭破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若無法取得共識,勢必造成不斷的衝突。面對不同的需求如何作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對策,需要討論也必須有更多的對話。
4. 一位車友理性而珍貴的觀點:他說:「台灣長期的交通政策都在打壓機車甚至是漠視機車用路人的基本安全及權益,長期下來已經累積許多民怨;政府從未把越野等極限活動認真看待,台灣的山林之美不應專屬於誰,而是要透過教育,讓國民素養提高,大家都有親近山林的活動跟方法……。但我從不希望台灣的山林專屬哪類活動,共同討論共同規劃,探討山林是否需要休息復原的週期,從不管理與一昧的禁止是台灣官員的陋習,並非解決之道,時間久了只會造成族群的對立加深,……」。非常感謝他提出如此有建設性的意見,我也將他的意見轉呈立院及行政院中辦執行長。我個人認為政府需要正視這個議題。政府開放山林,鼓勵民眾親山,也希望藉由親山活動,讓民眾看見台灣山林的壯麗與珍貴,進而愛護山林,但相關的配套與規範不足,這部分地方議員可以倡議,但層級不夠高,需要透過中央行政立法來處理。
5. 創造一個理性對話的機會:民意代表非權責機關,主要作為民意的蒐集和創造對話的機會,以求解決問題。對話不一定就會有讓彼此滿意的結論,但會讓彼此更清楚對方的想法,我與葉仁創議員有共識。
6. 歡迎大家對此議題表達你的意見,但若有不理性的謾罵或詆毀等涉及妨害名譽之言論,本人也會蒐證後保留提告之權利。
———————
南投縣山色秀麗,其中埔里鎮的蜈蚣崙山更是通往埔里六秀的必經之地!
林務局為了保護山下居民生命安全,在山上開闢了一條防火線以預防山林火勢波及民宅,然而近3年來蜈蚣崙山陡峭的山徑竟成為越野機車玩家挑戰的路線!
越野機車的進入不但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改變原先防火林道的路面;越野機車的車痕造成很深的山溝,致使大雨來臨時加速土石鬆動,危害水土保持!
林務局雖已於去年六月在不同入口共設置五條鐵鍊及告示牌,明示:禁止機動車輛進入,但越野車仍無視警告,違規進入!
今日宜君會同林管處余啟瑞主任、埔里鎮長 #作伙生活廖志城 、蜈蚣里黃美玉里長、葉仁創議員、林芳伃議員、埔里警察分局、跑山獸、埔里數位機會中心一同到鎮公所共商阻擋機動車輛進入蜈蚣崙山的對策。
會中決議:
1. 林管處日前已搜集相關事證,並將於近日把違規進入者移送法辦,以示執法決心。
2.埔里分局將會同保七總隊,嚴格取締違規進入防火林道的越野車騎士。
3.呼籲埔里鎮民針對近日到蜈蚣崙山拍攝越野車的影片,請大家到該頻道留言,以表達我們愛護山林的決心!
⛰️ 還給蜈蚣崙山清淨自然的環境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
#蜈蚣崙山
#山林保護
#南投縣議員陳宜君
「里山倡議定義」的推薦目錄:
里山倡議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陳建仁、施振榮出任「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國際委員!一通關鍵電話促台灣加入新國際組織 倡議疫苗分配應更普及
今周刊 林信男 2021-06-21 17:0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卻因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不僅無法獲得國際防疫第一手資訊,在疫苗等醫療資源的分配、取得上,也失去發聲機會。
不過,面對新冠肺炎,WHO無論是疫情判斷或疫苗分配,都遭到外界詬病,亦凸顯出WHO這類國際組職,在因應全球性傳染病時,已略顯吃力。
在此同時,各國也開始思考,如何對既有國際組織的功能,進行補強,讓世界更具韌性,有能力防堵、應對包括大規模流行病在內的各式全球危機。
有鑑於此,自去年起,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便積極奔走,籌辦國際組織「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官方縮寫為R4RX),並於7大工業國組織(G7)高峰會前夕,透過該委員會,發表2021年中報告,呼籲G7應針對疫苗製造與配送,推動國際社會緊急合作,以加速全球疫苗接種。
R4RX全球共有4個中心 亞太中心就在台北
值得注意的是,「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的15名國際委員中,有2人來自台灣,分別為前副總統陳建仁,以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
對於台灣當初是在何種契機下,加入「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曾任高盛集團合夥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亞太中心主席的林夏如表示,這個機會,其實源自一通電話。
去年10月,前澳洲總理、現任「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共同主席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以視訊方式,在「玉山論壇」發表演說;事後,林夏如與滕博爾聯絡(滕博爾曾在高盛任職,與林夏如是舊識),並對其演講內容表達讚賞之意。
雙方通話時,林夏如建議,滕博爾應運用自身影響力,為亞太地區做些事,而當時正在參與運作「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的滕博爾,則順勢提出邀約,要林夏如「一起來吧!」
「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全球共有4個中心,分別是台北的亞太中心、佛羅倫斯的歐洲中心、德里的南亞中心,以及麻州的北美中心;其中,亞太中心是富邦文教基金會贊助成立,並由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擔任督導委員會召集人。
國際組織多為歐美體系 R4RX要從亞洲起步
對於促成台灣加入「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林夏如謙稱,自己只是扮演居中聯絡的角色,並強調,「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將亞太中心設在台灣,由台灣擔綱該委員會秘書處的重要工作,讓她覺得,台灣有機會在國際上,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林夏如解釋,「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是一個推動、研究長期政策的NGO(非政府組織),「疫情讓我們的經濟、健康和永續發展癱瘓了,現在要reset(重設),而重設,是為了讓世界更有韌性。」
林夏如強調,「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希望透過NGO的方式,補強官方組織的不足之處,「就幫助世界快速回應疫情這件事來看,WHO並沒有做到,WHO已經疲憊了,因此要用非官方(組織),去彌補官方組織做不到的。」
「你看國際組織,例如G7,裡面只有日本是亞洲國家,大部分國際組織,都是歐美體系,即使亞洲在全球經濟,占有重要地位,亞洲國家仍得不到比較好的發聲機會;而『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則是一開始就想從亞洲起步。」林夏如說。
在台灣這波疫情爆發前,「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就開始推動「疫苗分配應普及全球」的觀念,且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董事長強漢森(Leif Johansson),是「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國際委員之一,也讓疫苗分配一事,獲得更多被討論的機會。
「我們成立時,就定義要對G7和G20(20國集團)有所貢獻,我們做的是政策的推薦,希望能對官方機構有影響力,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林夏如強調。
資通訊、醫療、公衛能力優 施振榮盼台灣對國際有所貢獻
受林夏如邀約,同意出任「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國際委員的施振榮笑稱,當初自己沒想太多,就接受了,「(委員會)主要目的是建構一個永續發展的機制,疫情也好、氣候變遷也好,都是全球性問題,我希望我個人的背景,可從科技的角度,提供一些可能的貢獻。」
施振榮強調,台灣的資通訊、醫療、公共衛生,在國際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能力來講,我們絕對能有所貢獻,委員會把亞太中心設在台灣,台灣應該義不容辭。」
施振榮提到,由於AZ董事長強漢森也是委員之一,有助其他國際委員,了解台灣對抗疫情的現況,「(台灣)國民素養、公共衛生、醫療能力都好,我對台灣的疫情相對有信心,疫苗雖然打得比較晚,但之後應該陸續接得上。」
他指出,「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已於2021年中報告,針對疫苗製造、配送,向G7提出呼籲,「先進國家在處理(指施打疫苗)之後,也要考慮到全世界。」
施振榮還預告,大概半年後,「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將提出年末報告,對G20提出建議。
「我們(委員會)是個政策研究中心,要去理解不同的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林夏如強調,世界需要台灣,台灣也需要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我們都希望,能在政策方面做出貢獻。」
今周刊 (businesstoday.com.tw)
里山倡議定義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核安 - 廣東台山核電廠疑似輻射外洩
大家聚焦於疫情的同時,另一場疑似的風暴正在醞釀,也許會擴大,也許不會,但必須關注,那就是,中共隱晦、美國正在調查的廣東台山核電廠輻射洩漏事件。事態若擴大,鄰近的香港也將落入重災區,台灣也會掃到颱風尾。
於此,從「前哨預策網」InsightFan.com 挑出一篇2013年所做出的「預策」-預先提醒的對策,供社會再次參考。8年前的行文方式,今天看來或許有些政治不正確,但是,預策內容的科學性卻是至今有效的。一字未改,重刊如下:
台灣反核不能村落化 – 倡議「台灣海峽核安圈」(2013)
上世紀70年代初期台灣邁入核電,台灣東北角的鄉鎮都大力爭取核一廠能夠落戶當地,以造福鄉里。70年代末核一廠完工運轉時,坐落地的鄉民放鞭炮慶祝。40年後的今天看來,台灣當時人民的反應很可笑,對核能安全很無知。
如果此次公投導致核四廠終止,甚至導致全面廢核,台灣的反核人士一定也會開香檳、放鞭炮慶祝,熱鬧不會輸給40年前核一廠完工時的高昂。然而,若把時間往後拉開40年,到了2053年,那時的人恐怕也會感歎到:2013年的台灣人民對核安的反應怎麼那麼的村民化?
常年來國際地位被中國大陸封鎖的台灣,心理底層的村落化傾向越來越嚴重。2013年在台灣風起雲湧的反核運動,很有可能就會演變成這樣一場「關起門來做文章」的運動,但此時還在運動初期,若及時修正也為時未晚。
多年來,台灣已經養成了「台灣的事不干大陸的事」、「大陸的事不干台灣的事」的割斷心態。想要分割,在政治上的理由眾所周知,此處不必再論。但是在核能安全這件事上,卻是無法進行分割的;道理太簡單了,因為核災無祖國,輻射只認風向,不認主權。若要談子孫萬世的核能安全,台灣怎能忽略福建、廣東的核電廠?前些年廈門人民抗議興建PX 廠,而今又怎能不關心台灣的核四廠興建? 香港人又怎能不染上台灣人的核安焦慮?
離台灣最近的福建,在建的核電廠有兩座,分別在寧德、福清,籌建中的有兩座,在漳州、三明。稍遠的廣東,已運轉的核電廠有兩座,大亞灣、嶺澳,在建的有三座,籌建的有五座。從人類已知的核安知識來看,福建、廣東、香港、台灣應該是一個「台灣海峽核安圈」,應該開始互相監督,圈中每一座核電廠,都有義務向圈內居民實施資訊透明化,圈中所有執政單位都有責任協調核災處置機制。
福島核災中,雖然重災區被定義在30公里半徑,但是遠在225公里外的東京市也一度被日本政府考慮居民撤離;東京市的美國大使館人員以及諸多外商逃至台灣。倘若將這225公里的「心理安全線」作為標準,台灣、福建、廣東的任何一座核電廠若發生福島級意外,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區域都將動盪;大陸東南沿海居民理論上還可以沿著高速公路撤到河南、四川甚至新疆,台灣全島居民只能坐飛機出國或搭漁船出海奇幻漂流做少年Pi。
國際上目前對核災的第一道防線是10英里(16公里),第二道防線是50英里(80公里),但是輻射塵的可致命範圍是145公里,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的範圍是258公里。若台灣或福建、廣東發生重度核災,只要風向、洋流合適,台灣海峽的「天險」將變成笑話,兩岸還來不及談主權問題就已經輻射統一了。
福島核災後歐盟大為擔憂,德國率先通過廢核,但核安是個跨主權的問題,因此德國開始關心周邊如波蘭、捷克的核電計畫。當前威脅整個地球的問題,都是跨主權的問題,諸如氣候安全、金融安全、基因安全、食品安全、核能安全,無一不在嘲笑那些堅持「主權完整」的人。中國大陸在這種意識上落後也就罷了,台灣豈能局限於主權意識而忽視與香港、福建、廣東的雙向核能安全?
因此,在此倡議「台灣海峽核安圈」;歐盟已經多次在官方文件中言明,跨主權的「非國家團體」(Non-State Group)對21世紀人類的重要性,台灣及香港自詡為文明國度,其社會運動者豈能落後?否則,40年後之人將歎笑今人的「自掃門前雪」的村落心態。
(當下發生的所有要事,過去幾乎都吹過哨並提過預策。請造訪 InsightFan.com 註冊會員並用關鍵字檢索全站)
里山倡議定義 在 2019 開幕短片-里山倡議在臺灣Satoyama with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19年臺灣「推動 里山倡議 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及增進人類福祉」國際研討會開幕片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mplementing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for ... ... <看更多>
里山倡議定義 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原來有機、友善農業是這樣! 】 相信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許多人也對有機農業有不同的想像和解釋 但基本上都鼓勵更多符合友善環境耕作者共同參與或許未來這些定義又會再變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加入里山倡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