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我是一位臨床中醫師,2001年從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畢業後,一直持續臨床中醫師的訓練及工作,在工作上面對諸多臨床問題時,會需要反覆思索中醫的理論,並從書本中尋找前人治療的經驗,心裡覺得需要更多現代基礎研究的協助。2012年我先到大陸江蘇省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的博士學位,在2017年回到母校中國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對於中醫藥走向科學化及實證化的方向更加確定,當時陽明大學的「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班,是台灣最頂尖的中醫藥研究單位,我也積極報考,期待以自身的中醫藥臨床經驗,參與更多相關的基礎研究。
很幸運地進入傳醫所後,首先面臨的就是選擇指導教授的部分。當時蔡東湖教授是傳醫所的所長,也是我大學同學謝忱希醫師的指導教授,而蔡老師所做的藥物動力學的研究,剛好就是我最想要學習的部分,因為高科技的質譜儀分析技術,對於中藥的有效成分分析,絕對是強而有力的工具。很幸運的成為蔡老師的博士生後,也開始透過各種論文寫作課程、藥物實驗操作課程及每個月一次的實驗室會議,漸漸地了解國際上對於中醫藥研究的現況。
一開始進行實驗設計時,我選了自己臨床上經常遇到的「脂肪肝」議題。常常有些服用西醫降血脂藥的病人,會來尋求中醫的協助,希望能讓降血脂的效果更好。我以前覺得很奇怪,西藥降血脂的藥已經很有效了,但是,為什麼病人還會需要中藥的協助呢?仔細了解病患的需求後才發現,原來有些病患對於西藥的反應不好,儘管吃了降血脂藥,並沒有辦法讓血脂降低;有些病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已經服用多種西藥,他們並不想再多增加一種西藥;還有些病患是血脂情況不算嚴重,不需要服用西藥治療,醫師建議透過飲食和運動來改善血脂,但是成效不彰。
基於以上種種緣故,我開始了臨床上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歷程,透過每個月病患回診時提供的生化血脂數據輔助治療參考,很快地我就發現中藥與西藥合併使用的效果非常好,許多病患不僅血脂降低,有些體重也減輕了,有些西藥的劑量也減半了,甚至許多病人在完全停止中西藥治療後,仍然維持正常的血脂。這樣的成果讓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畢竟,在學校學習時,並沒有太多中西藥交互作用的課程內容,雖然看到了臨床的成效,但是心裡一直想要解開這個謎團。於是,我提出一個假說:「中藥合併西藥使用,可以減少西藥的劑量,降低副作用,並增加療效。」
我以日本 Shimazu公司生產的質譜儀儀器進行研究,選定了降血脂老藥「lovastatin」及常用的中藥「三黃瀉心湯」作為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題材。首先我先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進行 lovastatin 及其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 的定量及分析,確認所有檢測方法都符合 USFDA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規範後,便著手進行動物實驗。在這個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血液中只偵測到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 的存在, 測不到 lovastatin.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我要研究 lovastatin 與中藥的藥物交互作用,如果我測不到 lovastatin, 表示我的實驗要重新設計。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我先將研究儀器換成更靈敏更高階的「超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UHPLC-MS/MS」,同時仔細換算老鼠與人體的劑量轉換率,提高給藥的濃度,更換溶液配置及樣品萃取的方法。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再次確認所有檢測方法確效,然後進行動物實驗,這一次終於測到 lovastatin 了!
從藥物動力學的分析結果發現,中藥會加速 lovastatin 轉換為其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此時我回想之前使用最佳條件下,分析UHPLC-MS/MS與HPLC 的檢量線範圍各為0.1-10 ng/mL和0.25-10 μg/mL;線性係數(R2)值各為0.9998和0.9996。就是這樣微妙的10-9與10-6,造成截然不同的實驗結果,這個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科學的嚴謹與細膩之處,眼見為憑,是真的,如果看不見,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方法不對。
從藥物動力學得到的實驗結論,我也應用在藥效學上,發現「中藥合併半劑量西藥使用,效果一樣好。」這樣的結論,固然很振奮人心,可惜中醫中藥的範圍浩瀚無盡,無法一一以研究證實,我只能拋磚引玉,提出自己小小的研究成果,同時非常感謝在實驗室期間所有夥伴的協助與支持,感謝中央研究院李國雄院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傅淑玲教授、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林麗純組長擔任我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地給予諸多建議及指導,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感謝慈愛的母親,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東湖教授,永遠支持我做任何事!我從一個基礎研究的門外漢,一窺研究的奧秘,震驚不已,衷心期望有更多科學的研究,可以解釋老祖宗流傳千古的中醫學知識!而我何其榮幸,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這一切知識,感恩這六年來的訓練,讓我對中醫藥更有信心,也讓我相信堅持做對的事,一路上會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相信自己,堅持夢想,是值得一輩子努力的事!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mega.0c00809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mega.1c01201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百年抗疫:1918後,被流感改變的世界】(Influenza: The Hundred Year Hunt to Cure the Deadliest Disease in History) 這本書其實是在新冠病毒流行前就撰寫好的,主要是作者希望能夠追查分析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倒楣的西班牙其...
「醫藥衛生學系」的推薦目錄:
醫藥衛生學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深耕國際護理】:COVID-19疫情期間,國際護理活動依然活躍,且不分晝夜。身為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的理事,仍須經常參加許多國際視訊會議。
其中,最受國際護理矚目的是ICN全球護理領袖培訓營(Global Nursing Leadership Institute, GNLI),每年遴選約3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護理菁英,提供密集訓練課程,使其成為參與國家政策、政治及具影響力的護理領袖。
2020年因疫情關係,ICN決定採用線上視訊方式辦理,從原來一週密集實體訓練,改為長達10個月,每次2~3小時的線上訓練方式。筆者很榮幸獲選為ICN共同培訓教師(co-facilitator),並通過嚴謹培訓過程,成為西太平洋區域(Western Pacific Region)負責帶組的培訓教師,為台灣爭取到國際能見度與影響力。
ICN GNLI培訓營有多達40次以上的會前會、正式會、檢討會和大小型會議,雖然須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心力,但也帶來滿滿的收穫,尤其是透過線上視訊方式,成功地完成國際護理領袖的培訓,這種經驗是無價,也是未來我國相關培訓課程可以學習的新模式。
GNLI於2020年8月開訓,並於2021年6月結訓,個人很榮幸通過全球護理顧問的認證(Certified Global Nurse Consultant, CGNC),之後,並獲選為ICN的領導推動委員會(Leadership Steering Committee)主委。護理領導培訓已是國際重要發展趨勢,個人在國際上累積的經驗,希望未來能持續於國際及台灣護理領導培育上,能有更多的貢獻。
個人長期經營及參與國際事務,深感要在護理的國際舞台提升台灣的能見度,須有膽識,克服多重障礙。最大的障礙之一是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務必在事前做足充份的準備來補強。另外,在適當的機會,應經驗傳承並引薦我國專家學者參與ICN國際護理大舞台,行銷我國優質且值得與全球分享的醫療衛生與護理成果。讓我們勇於接受挑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累積經驗、厚植實力,深耕國際護理!
▶ 更多護理相關精采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nursing_info
■撰文者:
黃璉華執行長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護理部門
■審閱者:
王秀紅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109年研議議題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分為7個面向,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3/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醫藥衛生學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心繫全責護理的護理領導者 周照芳(1940~)
文/陳永興
#周照芳,1940年出生於新竹的望族,她的父親周炳煌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在新竹北門街開設診所是著名的小兒科醫師。周炳煌行醫對窮人非常照顧,交代護士不准向欠繳費用的病人催討醫藥費,每逢舊曆年就把病人積欠帳單銷毀,過節時也會到廟裡佈施米糧濟助窮人。大學聯考時第一年考上師大數學系,讀了一年覺得數學太單調,第二年重考入台大護理系,從此走上她一生奉獻護理專業助人行善的道路。
周照芳1964年從台大護理系畢業後,於1965年與陳榮基結婚。她在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擔任護士並兼護理系助教,之後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取得護理碩士學位,後來回台大任教期間又曾前往美國學習護理行政管理,之後升任護理長還曾擔任台大護理部最年輕的副主任,之後做護理部主任,是最積極維護護理人員權益的主管!
1994年周照芳獲頒衛生署第一屆「#護理專業奉獻獎」,但她更想實現的是倡議多年的 #全責護理制度,在1997年與夫婿陳榮基一齊前往恩主公醫院幫忙時,她擔任副院長推動了全責護理的制度,每天在巡視病房時家屬向她反映,醫院實施全責護理確實讓他們身心壓力倍減,這是她最感欣慰的事,她最希望的是有一天全責護理的制度能在全台灣早日落實!2016年周照芳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醫藥衛生學系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百年抗疫:1918後,被流感改變的世界】(Influenza: The Hundred Year Hunt to Cure the Deadliest Disease in History)
這本書其實是在新冠病毒流行前就撰寫好的,主要是作者希望能夠追查分析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倒楣的西班牙其實他們根本不是發源地)之後,當時人類的反省,跟所使用的藥物與治療方式和人類的文明發展究竟有甚麼改變。
這本書中間提到了好幾個很特別的議題,包含了美國的1976疫苗接種爭議,包含了媒體面對1918年疫情的低調與瞞報,包含了美國為了每一次流感疫情而儲備的戰略物資(但他沒說為什麼這次新冠疫情流行中那麼多的口罩跟防護服卻沒派上用場)~~~317頁的短短作品,建議各位一看。
【作者簡介
傑瑞米.布朗(Jeremy Brown)
資深急診醫師,美國衛生研究院(NIH)緊急醫療研究辦公室主任。
布朗博士在英國倫敦長大,曾就讀於英國知名學府倫敦大學學院醫學院,並在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完成急診醫學的住院實習。
在進入美國衛生研究院服務之前,他先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急診醫學部擔任研究主任,並曾任急診科愛滋病毒監測計畫創始主任,期間他曾獲得美國衛生研究院三筆資助用於研究一項新的腎結石療法,並在大學部教授臨床研究、宗教與科學課程。
他是四十多篇經學術領域同儕審查過的論文和四本書的作者,其中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本急診醫學教科書。
他目前與妻子住在馬里蘭州銀泉市。
他的觀點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上,也為大眾科學雜誌《發現》撰稿。
譯者簡介
王晨瑜
復旦大學生物學系畢,復旦大學藥學碩士,目前從事醫藥風險投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vuIdYSlaKg/hqdefault.jpg)
醫藥衛生學系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年過年很不一樣,這個農曆新年我是吃年夜飯配肺炎新聞,而不是賀歲節目。今年的新年歌曲恐怕也要改成: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
這場疫情實在讓大家都很不好過,網路上謠言不斷、真假消息難辨,今天就要帶大家來瞭解一下,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我們先來正名一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暫時把病毒稱作「2019 novel coR0navirus」,簡稱2019-nCoV,中文翻譯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 去年12月疫情爆發初期,中共衛生當局直接把矛頭指向「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還二話不說下令關門清洗,之後更堅稱沒有人傳人的證據,但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卻打臉說,去年12月1日發病的第一個肺炎患者,明明就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而且一整個月下來,41名患者中,有三分之一都跟市場無關。
既然沒有「人傳人」,那沒去過市場的人,到底是從哪裡感染病毒的?北京當局給不出答案,再加上態度遮遮掩掩,這使得網路上傳言四起,有的甚至說中共其實正在秘密研發「生物武器」,病毒就來自武漢一間國家級的P4實驗室!
各種「腦補」繪聲繪影超精彩,但我們還是得用科學的角度來探討源頭。其實早在2002年SARS爆發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就帶著團隊到中國各地採集蝙蝠樣本,試圖找出SARS的病毒源頭,十多年來總共發現500款過去從未發現過的冠狀病毒,還在2018年公布了研究結果。
而這次的疫情爆發後,「石正麗」團隊就火速發表了最新論文,內容提到他們當年在雲南發現一種「中菊頭蝠」,從這種蝙蝠身上採集到的冠狀病毒「RaTG13」,和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6.2%,幾乎可以說兩種病毒是兄弟。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武漢肺炎病毒直接來自雲南,也無法得知,別的地方還有沒有更相近的病毒株,但專家根據現有證據推斷,很有可能是這種蝙蝠,把病毒傳染給中間宿主,然後中間宿主再把病毒傳染給人類,傳播模式就跟SARS大同小異。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新型傳染病,幾乎都跟動物脫不了關係。SARS病毒可能來自蝙蝠,H7N9禽流感來自禽鳥類,伊波拉來自猿猴,MERS疑似來自駱駝,全部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這些原本跟人類完全無交集的病毒,到底是怎麼跳到我們身上的?原因不外乎是吃「野味」,以及我們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下一場人類大瘟疫》的作者David Quammen幾天前就投書紐約時報說,病毒原本可能好端端的在蝙蝠洞裡,是人類活動把它釋放出來,今天爆發這樣的傳染病,恐怕是我們「自找的」。
接下來我們現在再來看看這個病毒的傳播力有多強。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武漢肺炎冠狀病毒是藉由飛沫傳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傳播距離大約在6英呎,也就是1.8公尺內,比起麻疹、水痘病毒可以飛30公尺遠好得多。
再來我們要搞懂病毒的「基本再生數R0」,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病患平均可以感染多少人。如果能藉由醫療措施把R0降到1以下,就代表一個病人能再感染不到一個人,這個疾病也就能被撲滅了。
不過統計樣本和傳染模型的不同,會大幅影響R0的估算結果。目前WHO的數據最為保守,介於1.4到2.5之間,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則估計2.6。光看數字好像有點不痛不癢,我們實際拿R0 2.6來算算看,如果5名武漢肺炎患者,每人能感染2.6人的話,在5個感染週期後,就會有368個人生病。拿季節性流感相比,平均一個病人會傳染給1.3個人,同樣以5名病患、5個感染週期來算,最後只會有45人生病。R0只差1.3個百分點,最後結果卻是差了8倍。 這樣一比就「很有感」了吧?也難怪先前四名英美專家公布論文,說武漢肺炎R0高達3.6到4.0時,就嚇壞不少人。
儘管各國專家估算的R0不一樣,但怎麼看都覺得中共當局公布的確診案例數據好像…「太客氣」了,目前綜合各國專家發表的研究結果,實際感染人數恐怕上看10萬人,甚至更多。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主任佛契就警告說,武漢肺炎病毒傳染性非常非常高,幾乎可以確定將成為大流行。還有許多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這波疫情令人聯想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時爆發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至少5000萬人死亡,連當時的台灣也有4萬多人喪命。
大家可能會想,預防重於治療,現代醫學這麼發達,疫苗應該很快就能上市了吧?恐怕沒那麼樂觀,問題出在:第一速度,人體試驗的速度,第二還是速度,病毒變化的速度。
北京當局1月10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密碼後,各國醫藥專家爭相投入了這場疫苗競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聯手生技公司Moderna聯手開發疫苗,預計三個月後,就能進行第一階段試驗。中國首富馬雲,也大手筆捐贈1億元人民幣,相當4.4億台幣,用於疫苗研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正在研究,可以同時預防武漢肺炎和流感的「鼻噴式疫苗」。
美國醫療保健產品大廠嬌生,也加入戰局,預計8到12個月內進行人體試驗。美國加州聖地牙哥Inovio實驗室更宣布,他們只花了短短3個小時,就設計出一款叫做「INO-4800」的疫苗,預計初夏以前就會進行人體試驗。
想當初2003年SARS爆發後,研究人員花了20個月的時間,才研製出可用於人體試驗的疫苗,到2015年茲卡病毒蔓延時,專家們已經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至6個月,現在竟然只要3小時!“愛的迫降”我只看三集他就研發出來了,好犀利呀!不過別以為研發成功就沒事了,難是難在後面一系列的安全測試,無論怎麼壓縮時間,疫苗都必須經過動物測試,再經過人體試驗,整套流程差不多要一年時間。
再來就是,醫藥科技快,病毒變化更快!冠狀病毒是一種「核醣核酸RNA」病毒,偏偏RNA變異的速度很快,一旦變異個幾代,原先針對某種特定病毒所設計的疫苗,可能就完全失去效果了。加上冠狀病毒疫情往往來去一陣風,殺個你措手不及然後就銷聲匿跡,例如當年的SARS。
大家要知道研發一款疫苗,都是幾千萬、幾億在燒欸,這就很像大手筆製造了最新型的飛彈坦克,但等武器做好,敵人根本已經換了一批,或是早就消失了,還打什麼仗?
所以啊,現在不管研發疫苗或解藥,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只能勤快洗手,盡量避免前往疫區,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QBEMSPT3pM/hqdefault.jpg)
醫藥衛生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ozZLw0wlfA/hqdefault.jpg)
醫藥衛生學系 在 IOH l 十八學群介紹l 醫藥衛生學群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 · 一定要知,中元普渡旺財庫秘法! · 【長庚數位金融系】全國首創金融科技學系,培養未來金融業最搶手人才~張森林教授 · 熱門的電機系到底在學什麼 ... ... <看更多>
醫藥衛生學系 在 醫藥衛生學群|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ColleGo!大學OPEN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olleGo! 為你帶來了「大學OPEN DAY 2023」!本次活動邀請到屬於醫藥衛生學群的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以影片方式為各位分享藥學系實際學習的內容以及 ... ... <看更多>